创舰,辽宁号是从哪个国家买的?
辽宁号指的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原来的名字是瓦良格号,是在乌克兰购买的,由于前苏联解体,乌克兰无法维持庞大的军费,出售在建航母瓦良格。
日俄战争中日本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
1904年2月8日围绕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争夺日本和沙俄爆发了战争。战争前夕双方的实力对比为:俄国总人口达1.41亿人,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海军拥有200余艘战舰;日本总人口约4400万,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25万人,日本海军约有80艘战舰。在战争过程中俄军经过9次动员先后征召近120万人入伍;日军方面则动员了118.5万人。从面上的数据资料来看:日军无论在战争前、战争中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然而沙俄是一个有着2280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大国,而沙俄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尽管沙俄整体国力强于日本,但在远东的军力部署是弱于日本的,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当时沙俄在远东部署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装备有148门炮、8挺机枪,部署在远东的太平洋分舰队有排水量合计19.2万多吨的60余艘作战舰艇;相比之下日军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部队有25万人,装备有1140门炮、147挺机枪,海军方面有排水量合计26万多吨的80艘战舰。考虑到日本本土距离作为战场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要比沙俄近得多,这意味着日本的战线要短得多,相应的后勤补给的难度也就小得多。这样一来在总体实力上呈劣势的日本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上形成了明显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优势。
尽管如此沙俄方面对日本所具备的优势完全视而不见——他们痴迷于自己看起来强大得多的实力以及固有的白人优越论。尽管他们也嗅到了一丝战争的气息,但几乎整个俄国都将他们眼中可能会爆发的日俄战争视为一次“军事散步”,以致于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事实上日本方面则自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来就进行了十年扩军计划,时刻准备对俄国发起打击,可以说这是日本方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准备充分的战争。1904年2月8日午夜日军以偷袭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这一方式点燃日俄战争的战火时俄军军官正在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战争对他们而言:完全就是从天而降,他们根本没做好任何战争准备。此时沙俄国内还存在着异常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广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接触。1904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牵线搭桥下俄国自由党、俄国革命社会党、芬兰宪法党、波兰国民党、波兰社会党、亚美尼亚党、格奥尔基党等沙皇政府反对党派的代表在巴黎召开联合大会。会后俄国各地就不断爆发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这极大牵制了沙俄的精力。1905年5月27日-28日从欧洲远调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被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几乎全歼,至此日本方面大体锁定了日俄战争的胜局。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日、俄两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那么《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究竟是否让日本占到了便宜呢?我们不妨先看看该条约的具体条款吧。
俄罗斯承认日本对朝鲜“政治军事经济上均享有卓绝的利益——如指导、保护、监理”的权利。凡是日本认为必要的措置,俄罗斯“不得阻碍干涉”。这条是说俄国放弃对朝鲜的企图,默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日本就此消除了侵占朝鲜的最大障碍。在日俄战争结束5年之后的1910年8月22日《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在朝鲜半岛建立起殖民统治,此后日本统治朝鲜半岛长达36年。
俄罗斯政府以中国政府之允将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这条是说俄国将此前从中国获取的旅顺大连租借地及该地区附属的房屋、铁路、矿山等一切相关权益转让给日本,日本则在此地成立了关东都督府,将这里打造成为日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乃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地。
俄罗斯政府将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均移让给日本。日、俄两国可在各自霸占的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十五名。这条是说俄国将1897—1903年间所筑中东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支线以及铁路两侧地带的治外法权转让给日本。后来日本为管理这一新占领地区,设立了满铁守备队即后来的关东军。
俄罗斯宣布取消在东北的一切有违机会均等主义的权益。1899年新兴的美国向在中国拥有各自势力范围和利益的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原则,结果只有沙俄拒绝回复。这成为美、英财团扶持日本在远东牵制沙俄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这一条更多反映的是作为调停者美国的利益,不过日本一则送了美国一个顺水人情,同时也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俄罗斯将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库页岛(东起鄂霍次克海向西延伸到间宫海峡,全长130公里。极东端鄂霍次克海沿岸:北纬50度0分0秒,东经143度59分24秒;极西端 间宫海峡面:北纬50度0分0秒,东经142度9分16.25秒)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并该处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之主权永远让与日本。这条是说俄国将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周边岛屿、海域转让给日本。
综上所述: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南库页岛等地获得了领土、矿山、铁路、渔业等方面的权益,但这并没满足日本的全部胃口——在此之前日本向沙俄提交的最初的议和方案中包含有索要30亿战争赔款和割取远东土地等内容,可最终日本这些目的并未能实现,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日、俄之间的实力对比是极其悬殊的:在日俄战争前夕俄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日本总人口约4400万,战时可动员200余万后备兵员,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日本之所以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因为沙俄历来把远东看作次要战场,以致于俄军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的欧洲地区,而在远东战场俄军的兵力和各种战略资源只占俄军整体实力的10%;其二是因为这时沙俄内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战争期间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内部资助和策动沙皇政府的反对派发动革命,把俄国腹地闹的天翻地覆。尽管如此俄国的整体国力仍强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死亡82847人(其中战死35122,其余为病死、饿死、冻死者)、伤153584人、被俘约2000人,而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使日本的财政体系难以为继,可以说日俄战争对日本而言是一场十足的惨胜。当时的沙俄对此看得很清楚,所以明确表示:一个戈比也不会赔偿,否则就继续打下去。对当时人力物力财力已捉襟见肘的日本而言已无力再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所以选择见好就收——毕竟获得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权益已令日本大赚一笔。
如果当时日本执意向沙俄索赔,甚至不惜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那么所要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沙俄这一个敌人——事实上早在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就对日本已有警惕之心。日俄战争时期欧洲的法、德两国自普法战争以来就一直关系紧张,而沙俄恰恰是两国景象拉拢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两国才在甲午战争后同沙俄一起联合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如果日本执意同沙俄继续交战,极有可能被法、德等国视为对欧洲列强的共同威胁而予以打击,在日俄战争中惨胜的日本根本无力同时与俄、德、法三个大国抗衡。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曾获得美、英的外援,然而如果日本执意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那么美、英也将站到其对立面——毕竟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英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暗助日本就是为了限制沙俄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头以维持列强在这一地区的均势,如果放任日本过度扩张则意味着日本将取代沙俄成为这一地区新的强势地缘势力,进而威胁到美、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对当时的世界列强而言:日俄战争已削弱了沙俄的实力,从而抑制了沙俄的扩张势头,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已然实现均势局面,绝不能放任日本破坏这种均势。因此如果日本执意索要赔款并不惜诉诸武力的话,那么将遭到列强的一致抵制。
日本得到的只是战略利益,而非民众指望的大笔赔偿金。失望的日本民众于《朴茨茅斯和约》签署的当天聚集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反对《朴茨茅斯和约》。群情愤怒的参会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参会者一度猛烈袭击了公园附近的内相官邸。这场骚乱持续了3天,最终被政府军警镇压,然而此后骚乱又从东京迅速波及到日本各地。在这一过程中参加骚乱者烧毁2所警察署、219个派出所或警察岗亭、13座教堂、53户民宅、15辆电车。参加骚乱者被捕1700余,起诉 300余,被判刑者87人。
真实的甲午中日海战是什么样的?
长期以来甲午海战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被很大一部分谣言所误导:什么舰炮上晾衣服、什么假炮弹之类的言论。事实上清军在甲午海战中并非不堪一击:战斗过程中北洋海军并没给国人丢脸——指挥官沉着应战、将士们舍生忘死。北洋海军的战斗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最终的战败其实更多是清政府决策层的问题。尽管黄海海战中我方比日方的损失大,但整个战斗过程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一边倒。
黄海海战始于1894年9月17日午后12点50分。双方参战舰船均为12艘,但日方在总吨位上占优势。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普遍列装速射炮,而北洋海军方面几乎没有速射炮,所以双方的火力密度存在3倍左右的差距。以吉野号为首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都是战前不久下水的新型巡洋舰(平均航速高达19.4节)。尽管双方在军舰质量上存在差距,但这并没影响北洋海军沉着应战。
战斗爆发后北洋舰队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担当旗舰的定远号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当然现在也有人说北洋海军的雁形战术不好。事实上黄海海战中双方的阵型选择都不是知己知彼的产物:双方都不是根据对方阵型调整自己的阵型,而是坚持使用自己所擅长的阵型。北洋海军之所以选择这种阵型完全是因为自己一向训练的就是横队队形。
另一方面擅长于纵队队形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战前的作战计划中就曾明确指出无论海战实际情况如何、对方如何排兵布阵都务必以纵队队形迎战。双方都只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队形。在实战中北洋海军也并没因为战术吃亏:敌方侧向可以使用更多火炮,然而却把船腹露了出来。开战后日本联合舰队鱼贯纵阵绕攻北洋海军右翼弱舰。北洋海军以定远、镇远为居中犄角雁行队列攻击日方后侧弱舰。
双方都是先捡对方的软柿子捏。在此过程中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受到重创,日方的比睿、赤城也失去战斗力。海战开始后的一小时内北洋舰队不落下风。午后14点左右战斗进入到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受损、提督丁汝昌受伤。由于丁汝昌已无法指挥战斗,因此导致各舰只能各自为战。这时日方的指挥其实也是一团糟,不过日军“第一游击队”新型巡洋舰的速度优势在这时开始体现出来了。
“第一游击队”绕到北洋舰队后方对北洋舰队形成夹击之势。至此战局开始朝对北洋海军不利的方向倾斜。在战况逐渐不利的情况下北洋舰队官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超勇号被击中即将沉没之际管带黄建勋拒绝救援,最终与舰上大部分官兵一同壮烈牺牲;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试图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撞沉敌舰,结果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之外其余全部为国捐躯。
整个战斗过程中除极少数人临阵脱逃之外600多名清军将士血洒黄海。由此可见北洋海军大多数将士并非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之人。1895年2月北洋海军刘公岛基地陷落后丁汝昌、刘步蟾等指挥官纷纷自杀殉国。甲午之败实际上更多是朝廷决策导致的,至于那些参加战斗的将士们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然而时过境迁之后这场战争的真相却被谣言所掩盖。在这些谣言的误导下很多人都对甲午战争产生了误解。
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北洋水师军纪败坏,以致于刘公岛上有多大70多家妓院、赌馆。问题是刘公岛只有区区3.15平方公里,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还得布置各种军事设施以及官兵宿舍,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公岛上还能布置下70多家妓院、赌馆吗?退一步讲就算能安排下。可别忘了刘公岛是军事基地,所以岛上并无多少常住人口,也就是说这70多家妓院、赌馆都是面向北洋水师官兵营业。
然而北洋水师一年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驻泊刘公岛,其余时间则在烟台、天津、旅顺等地巡防,那么这70多家妓院、赌馆仅仅依靠每年四个月面向北洋水师官兵营业是如何生存下去的?说北洋水师军纪败坏的人除了爱说妓院、赌馆的事以外还说北洋水师吸食鸦片成风。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战败殉国时都采用了吞食鸦片的自尽方式。有些人因此得出结论:北洋水师军纪败坏,吸食鸦片成风。
事实上鸦片在当时不仅是毒品,而且也是世界各国军队常用的麻醉止痛药品。实际上关于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自杀殉国的鸦片来源是有明确记载的:是从北洋海军自己的军医院得来,而不是从烟馆购买而来。如果他们当真吸食鸦片成瘾,身上怎会没有多余的鸦片,那么还需要去医院拿吗?还有一些影视和文学作品言之凿凿地声称:北洋水师利用工作职务之便用军舰私自载客牟利乃至于参与走私。
然而北洋水师的军舰不比客轮:军舰是没有固定航期、航线的,而是根据上峰的指令临时派遣,那么乘船者如何计算买票登船的日期时间呢?又如何能确保军舰要去的地方正是自己的目的地呢?答案只有一个:根本不是北洋水师私自载客,而是官方安排的大员利用职务之便搭乘军舰,对此北洋水师属于身不由己的被动接受方。比起私自载客牟利流传更广的一则谣言就是所谓的主炮晾衣。
据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日方军官东乡平八郎在定远舰的主炮炮管里摸到一手灰,同时他还看见北洋官兵将衣物随意晾晒在主炮上。可实际上定远舰是当时的亚洲第一巨舰:其主炮距离甲板的高度为3米左右,东乡平八郎是怎么以不到一米六的身高伸手摸到炮管的?尽管当时中国人的平均身高要高于日本人,但应该也不会有人冒着摔断腿的危险把衣服晾那么高吧?
就算北洋水师再怎么军纪涣散,军舰桅栏不能晾衣服吗?为什么一定要搭着凳子、扶梯去主炮上晾呢?与主炮晾衣一样流传甚广的一则谣言就是所谓炮弹掺沙子。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命令士兵将炮弹的弹头拆下后从中倒出了沙子。相信所有看到这个镜头的观众都会痛心疾首。
因此炮弹里掺沙子就被视为北洋海军腐败透顶的绝好例证。在炮弹里掺沙子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是典型的“弄虚作假”行为,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所用的炮弹却并非假炮弹。事实上这种炮弹是德国克虏伯公司一本正经研发生产出来的具有标准生产工艺的真炮弹。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逐渐用铁甲船取代木制帆船,而这也就催生了海军炮弹的一场革命。
在木船时代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炮弹都是不会爆炸的实心弹。这种炮弹的作战模式是通过自身重量砸穿敌舰。随着铁甲船日渐普及之后再要靠这种炮弹砸穿敌舰就越来越难了。铁甲船的普及催生了新式炮弹的诞生:新式炮弹用火药取代泥土沙石作为装填物,所以这种新式炮弹在击中敌舰后会发生爆炸。这种会爆炸的新式炮弹俗称为“开花弹”。甲午战争爆发时正值世界各国海军由实心弹向开花弹过渡更迭的时期。
在这一过渡时期世界各国海军几乎同时装备有这两种炮弹:一方面开花弹的威力使其逐渐开始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然而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还没实现用开花弹全面取代实心弹。当时中国尚不具备自造开花弹的技术,所以开花弹则只能依赖于从外国进口。1890年户部以海军规模已具和国家度支艰难为由要求暂停海军从国外购买军火,所以北洋海军所装备的炮弹是以老式的实心弹为主。
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剧中邓世昌留下的那句“撞沉吉野”的遗言和另一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成为了整整一代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如果说日本是一个曾给中华民族造成过严重伤害的国家,那么吉野号恐怕是当年侵略中国的所有列强军舰中令国人记忆最深刻的一艘。
多年来流传着一种关于吉野号的说法称这艘船本来是中国预订的,可由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导致中方无力支付尾款,结果这艘船就被日本方面给截胡了。在很多关于甲午战争的影视剧中都曾提到过这点,然而这种被影视剧一再反复提及的观点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早在1888年北洋海军建军时智利海军曾向英国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并将其命名为艾丝美拉达号。
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曾提出转购智利海军所有新型军舰组成特混舰队直捣日本本土的计划。在当时拟定购买的军舰名单中就有这艘艾丝美拉达号,但由于日本方面从中作梗导致计划中途而废。之后艾丝美拉达号被日本方面转购并改名为和泉号。智利方面后来又把甲午战争前在英国订购的一艘更加现代化、与吉野号设计类似的巡洋舰命名为艾丝美拉达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内某些人开始把老艾丝美拉达号和作为吉野号姊妹舰的新艾丝美拉达号移花接木编造出吉野号本来是要卖给中国的传说。事实上当时清政府购买失败的战舰是智利海军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这艘军舰比吉野号排水量更大、火力更猛,只是速度比吉野号慢上半节。清政府没能买到这艘军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价格超过了当时清政府的承受能力;二是日本在后面千方百计阻挠破坏。
当年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毅然下令驾舰全速撞向日军主力舰“吉野”号右舷。邓世昌此举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在此过程中一发炮弹击中了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致远舰发生爆炸沉没后坠落海中的邓世昌拒绝随从人员以救生圈相救。最终时年45岁的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落水时所养的爱犬游到他身旁咬着主人的臂膀试图施救。誓与军舰共存亡的邓世昌毅然按犬首入水,而他自己也一同沉没于波涛之中。近些年来这件事也被一些人视为北洋水师军纪涣散的证据。《文汇报》就曾发表过《到哪里寻找完美的民族英雄》一文。该文指出这件事说明邓世昌确实在军舰上养过宠物遛过狗。既然连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尚且如此,那么北洋水师的军纪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这篇文章所分析的那样:军舰上养宠物在当时不是什么违规行为,反而是世界各国海军中相当普遍之事。豢养这些动物并不是毫无来由的。最早登上军舰的动物是猫,这是因为跨海远征必须保证充足的粮食储备,而在军舰上堆积大量粮食无形中吸引了老鼠的眷顾。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口粮就把猫引入了军舰。当19世纪世界各国普遍进入蒸汽战舰时代后军舰上的动物种类也日益繁多起来。
除了猫以外有些国家的海军开始把狗、猴子、鹦鹉乃至熊这样的大型动物带上军舰。这时豢养这些动物的主要目的已不是消除鼠患,而是为了调剂船员们在长途航行中疲惫的精神。当中、日两国模仿西方海军的模式创建自己的近代海军时几乎照搬了当时称霸海洋的大英帝国海军的服装、饮食、礼仪和军语词汇等等。在军舰上养动物在当时的西方海军中乃是通例,而《北洋海军章程》和日本联合舰队条例也都并未就此作出禁止性规定。
有些影视作品为了让观众牢记国耻发愤图强而将北洋舰队官兵同他们的对手伊东祐亨、东乡平八郎刻意塑造为英国皇家海军学校的同学以象征甲午战前中日两国海军之间的竞争关系。然而实际上伊东祐亨压根没有赴英留学的经历。至于东乡平八郎倒是于1871年赴英留学,可他读的是商船学校,而不是英国皇家海军学校。中国北洋舰队官兵赴英留学是在1877年,此时的东乡平八郎已前往船厂见习日本订购的扶桑舰的建造。
近年来关于甲午战争的影视作品中都言之凿凿声称日本把甲午战争中得自中国的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绝大部分用于兴办教育事业。这也许是为了强调教育兴国的理念,可实际上却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中有46.4%被用于扩充海军,15.6%用于扩充陆军,另有22.6%作为临时军事资金,也就是说84.6%的赔款被用于军事用途。即使在剩下的15.4%的份额中用于教育的比例也并不占大头。
我们知道在甲午战前明治天皇曾节衣缩食打造海军,皇后曾为海军建设而变卖首饰,不过在甲午战胜后日本皇室毫不客气拿走了赔款总额的5.5%作为自己的补偿。由于甲午战争中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因此又拨付了3.4%的殖民地经营开发资金。为支撑甲午战争而发行的1亿日元的国债也到了该偿还的时候,因此又拨付了0.9%的国债清理资金。为了预防日本整天地震或是火山喷发,所以预备了2.8%的防灾基金。
如果我们抛开以往这些错误理解,那么北洋海军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在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北洋海军曾是当时全球第九、亚洲第一的舰队。表面上北洋海军似乎更甚一筹,然而这也仅仅是表面上而已。事实上北洋海军的发展从1890年后实际上就已陷入停滞状态。到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水师的军舰多是组建之初购买的旧舰,日本海军大多装备新船且配有速射炮。
事实上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几乎在各方面的性能指标上均已超过北洋海军:战争爆发前夕北洋水师的总吨位为34325吨,而日本舰队已高达40840吨;北洋水师的总马力约为42200匹,而日本舰队则是68900匹;北洋水师的编队航速为10节,而日本舰队则是14.5节;北洋水师装备有大口径火炮58门,而日本舰队装备有104门;北洋水师每分钟的炮弹发射量是23发,而日本舰队则高达232发。
比装备性能上的差距更为致命的是战术思想上的差距:事实上近现代海军本身是诞生于资本主义大航海时代的一个进攻性兵种,尽管我国热爱和平,不搞帝国主义列强那套侵略殖民政策,但我们也必须争夺世界范围内的制海权以守护自己的海外利益——我所谓的海外利益包括但不局限于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以及海外侨民的安全。然而在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却死抱着固守渤海门户的理念不放。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拱手将制海权让给了日本,以致于日军在攻占清军岸防炮台后利用清军炮台和海上的战舰对北洋水师进行前后夹击。清政府从没把北洋海军视为是捍卫国家海权的工具,而是想利用海军这个新式军种维护闭关锁国的封建秩序。这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一支不立足于能和敌人争雄于海上从而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仅仅只立足于近海防守的海军在日新月异的年代注定要打败仗。
这还仅仅只是从海军战略战术层面所进行的分析,事实上甲午战争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海战。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清朝陆军的表现普遍糟糕:事实上很多地方并不是被日军攻陷的,而是在清军几乎未做抵抗的情况下就被拿下。长期以来清军的武器装备一直主要依赖于采购,而没掌握自主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技术。由于清政府缺乏自己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所以更多只能从海外进口武器。
总体上清军的武器国产化程度是比较偏低的,少有的几种国产武器也是与引进的西洋武器混用的。战后日军曾对日军伤兵的伤口进行过仔细分析,结果发现造成日军士兵伤口的武器有德制毛瑟单发枪、毛瑟连发枪、英制施耐德步枪、恩菲尔德步枪、马提尼-亨利步枪、美制温彻斯特步枪、雷明顿步枪、斯宾塞步枪、法制米涅步枪、夏斯波步枪、仿制毛瑟枪以及清军自制的土式抬枪等二十余种枪械。
这种情形首当其冲造成的结果就是给清军的弹药补给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同型号的武器装备所使用的弹药型号是不同的,然而清军在弹药的管理方面却是一塌糊涂。表面上清军的武器装备似乎并不落后于人,然而上了战场才发现事先准备的弹药根本与所用的武器型号不匹配,五花八门的武器装备的保养维护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毫无疑问这当然会大大影响清军的作战效率。
相比之下尽管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初创近代化海陆军时也曾大量混用外购武器和国产武器,但从1889年起明治十八年式村田步枪和明治二十二年式村田步枪就成为日军中的标配武器,日本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军事工业体系以支撑国产标准化武器的生产制造。清军尽管装备了看似先进的热兵器,然而军事理念、指挥系统、后勤补给完全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清军尽管装备了新式武器,却仍沿用着老式的军事制度。
指挥系统混乱、后勤保障不力等问题在这样的军队中是常事。在当时的腐败体制下吃空饷是军队高层常见的贪污手段:很多部队空有名额番号,但登记在册的士兵从没服过一天役。再要不就是为了吃一份粮饷从16岁到60岁祖孙三代全在服役,其实祖父和父亲早就打不了仗了,一到战时就以强拉壮丁的形式临时招募。这样的军队战斗意志极其低下,很多人拿着枪却不知道怎么用,一碰到敌人就作鸟兽散。
甲午战争是由老式的古代战争向新式的近代化战争转型的一场标志性战争,而近现代战争同古代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战争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而是双方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在正面战场之外双方都会普遍使用经济战、外交战、情报战等各种手段打击削弱对手的实力。清政府并没清醒意识到这点,所以在战前既没就日本的国情、军情搜集情报,也没在国际上进行舆论公关。
作为对手的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在中国境内成立了汉口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两大情报机构,向中国派遣了大量间谍刺探各种情报,他们绘制的地图可以详细到最偏僻的村庄的任何一口水井的具体位置,他们给他们重视的中国将领编制了详细的档案资料,甚至连这些将领的家庭生活他们也能了如指掌。相比之下北洋海军却在1886年的长崎事件中丢失了密电码,以致于日方对中国军队的部署总是能提前预知。
最后导致甲午战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旧王朝与一个近代化国家的战争。中华民族尽管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然而直到甲午战争时期中国仍处于前近代的封建社会状态,而并不是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种前近代国家的主权不是属于全体国民的,而是属于所谓“受命于天”的天子。数千年间坐江山的人无论换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多少姓都始终没改变一个基本事实。
这个基本事实就是:人民在这个国家只是被管理的抽象数据,并不具有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公民、国民所蕴含的意义。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所感受国家权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向他们征收苛捐杂税之时。人民只有照章纳税的义务,却没过问国家事务的权利。试问当初清政府割让香港是否遵循过民意呢?甲午战争后割让台湾又是否遵循过民意呢?所以国民有义务无权利是前近代封建国家的典型特征。
在这样的国家民众是缺乏国家认同意识的。在这样一个前近代国家“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对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高层而言:赢不赢日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权力不能受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清政府洋务运动打造的新式陆海军本来就不是主要针对西洋人、东洋人,而是用于镇压国内百姓起义的。加之清军入关时屠杀汉人引起的民族仇恨以及贪腐横行引起的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
在这样的环境中老百姓无法感知到这个国家是属于自己的,在他们眼中当兵吃粮保卫的是朝廷是皇上,既然皇家自己都不愿意打下去还打什么?相比之下日本对民意的煽动能力是极强的: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民众自发捐款捐物,日军每攻占一地日本民众都会欢呼雀跃。当时日本为建设海军已发展到连天皇、皇后都变卖家产带头捐款的地步,甚至一些日本女子用卖身的钱去捐款支持海军建设。
这固然是一种毫无人性的疯狂之举,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力量。事实上日本政府极其高效地充分彻底地发动国民踊跃捐款支持海军建设,这种国民大规模的捐款浪潮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爆发。即使不考虑在甲午战前日本国民为支持海军建设的捐款,仅仅只统计战争期间的捐款就有2164686日本人捐款220.977万日元又70钱9厘,人均捐款一日元多一点。
这还仅仅只是现金捐款,此外还有949128人捐出折合70.8634万日元又33钱6厘的物品。这在当时只有4181万人口的日本相当于占国民总人口7.4%的人都参与了捐款。事实上日本筹措军费的方式除了发动国民捐款之外,还采用了发行国债这样的新式金融方式: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一共发行过4次军事公债,发行额1.249275亿日元,收入额1.22445亿日元。
当时日本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和接受民众捐款募集军费,然而整个战争期间日本从没借过一分钱外债。相比之下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完全依赖于海关和农业税,以致于整个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筹措到的军费只有日本的一半还不到,但已在增收各种苛捐杂税后还举借了58%的外债。对内压榨已到极限的清政府获得外部借款的路也已变得越来越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那么先撑不住的只能是清政府。
如何看待国防部宣布辽宁舰初步具备体系作战能力?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航母梦!”一直是中国人的追逐目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被称作是“快艇近岸防御”,刚刚从苏联手上和敌人手里夺来一些水面船只和潜艇,发展起步可谓是“百废待兴”!
记住一个将军的名字:刘华清!1970年,刘华清上将提出《关于建造航母的初步意见》,先开中国航母梦的篇章!
1970年5月27日,刘华清上将组织会议,首次确认中国发展航母的重要方向和型号,航空母舰研制代号为“707工程”,当时看来,这是中国最高机密。
1970年9月28日,海军造船工业小组确定,将在1972年之前完成前期研制设计,确立中国航母的建造时间将定在1973年,但由于种种时代原因,中国航母项目戛然而止。
1980年6月,刘华清上将代表中国海军访问美国,先后参观了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和突击者号航母,这是中国海军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现代航空母舰。
中国航母开端从拆航母开始1985年,澳大利墨尔本号航母卖给中国拆除废铁,海军装备研究中心专门派出30名研究人员前往进行考察,中国可以说这才第一次用手触碰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开启中国海军新篇章1995年5月,得知乌克兰准备出售瓦良格号航母后,刘华清上将立即提出相关计划,中船重工总经理黄平涛首次前往乌克兰考察,不久后中国确定瓦良格号的购买价值。
1998年,创律集团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瓦良格号航母,虽然是以建造海上旅游项目为名,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空母舰!
1999年,中国公司开始拖着瓦良格这艘锈迹斑斑的半成品开始了漫长的归国旅程,当时土耳其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土耳其政府强行拦下中国瓦良格号航母,要求驾驶员撤回黑海!
2001年8月,土耳其同意瓦良格号经过土耳其海峡,这时候瓦良格已经在黑海的水里泡了13个月之久!土耳其提出20亿美元的“过路费”!
最终2002年3月,瓦良格号驶入大连;2011年8月,瓦良格号首次试航;2012年瓦良格号航母正式更名为“中国海军辽宁舰”,这是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2013年辽宁号具备初步战斗力,为中国下一艘国产航母打下坚实基础!
001A国产航母:中国人也可以造航母!2017年4月26日,001A国产航母首次以海军涂装正式亮相!
2018年5月13日,国产001号航母再次出海试航,5月18日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
中国不会停止“航母梦”的步伐!中国梦将与中国海军一起星辰大海!中国股市为什么进行不了价值投资?
自2016年熔断机制匆匆落幕之后,中国股市探出了自股灾行情以来的调整新低位置,而随之而至的,则是上演了一轮慢牛行情,并一直延续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慢牛行情,这是中国股市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形象表述,但对于中国股市的慢牛表现,却并非建立在多数投资者赚钱的基础上,反而只是部分白马蓝筹股的持续上涨,并导致市场指数表现失真的局面。受此影响,在2016年至2018年2月期间,中国股市基本上呈现出二八乃至一九行情,而仅有少数权重股票上涨,并带动市场指数的持续失真,这却成为了近年来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
不断呼吁市场回归理性,不断强调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是这些年来听得最多的话。在此期间,以银行、保险以及酿酒为代表的白马蓝筹股票,却基本上走出单边上涨的行情,并带动市场指数从2638点上涨至今年年初最高的3587点,而面对近千点的涨幅,市场耗用了两年的时间。
但是,自今年2月份之后,市场的炒作风格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在此期间,反而是前期强势的白马蓝筹股走出单边加速下行的走势,而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内,上证50指数下挫超过了25%,银行板块下挫近30%。至于市场指数,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从最高点重新回归至2750点附近的位置,而股市完成800多点的累计跌幅仅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银行股大幅下挫、保险股大幅下行,一系列大盘权重股纷纷加入拖累市场指数的队列之中。然而,经过了这四个多月的非理性下跌,部分白马蓝筹股已经把这两年的累计涨幅全部吞噬,而作为影响市场权重非常高的银行股,更是出现了大面积跌破每股净资产的现象,而急跌之后,部分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更是低于4倍左右的水平。
言下之意,对于投资者来说,假如在今年年初以价值投资的思维参与到相关白马蓝筹股的投资身上,价值投资实现资产增值未成,反而还因为年初的价值投资举动,而遭到了股票价格大幅下挫的冲击,而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亏损超过30%的幅度也并非困难之事。
本来想通过价值投资实现资产增值,却最终导致价格投机的行为,甚至导致部分投资者狠心割肉,这无疑也是这几个月来价值投资的结果。
或许,对于今年年初参与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选择的买入时间点不正确,但还是建立在比较合理、相对低估的价格基础之上,而非上百倍估值再去购买投资。实际上,纵观这几个月的市场下跌走势,下跌明显的反而出现不少低估值股票、低估值行业的身影,但对于部分本身估值很高的白马股,却并未跟随市场出现急跌走势,整体抗跌性相对较强。
上证50创出今年以来的调整新低,并重新回到2017年5月的启动点,这是市场估值进一步压缩的真实写照。但是,对于上证50的急跌表现,也并不能过多依赖于估值的修复,而期间大资金大机构的系列举动,同样容易给市场价格带来不可小觑的冲击影响。
成也资金,败也资金,这是中国股市多年来的真实写照。归根到底,对于此前的白马蓝筹行情,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资金面的推动效应,而对于部分白马蓝筹而言,凭借大资金大机构抱团取暖、合力拉升的因素影响,却容易导致价格的垄断乃至间接操控,并造成股价的进一步繁荣。然而,当原本抱团取暖的大资金大机构发生意见分歧之际,筹码容易发生松动,股价出现波动的风险也就明显增加了,而对于这些年部分白马蓝筹股的机构抱团取暖现象,本质上还是一个双刃剑的影响,而一旦机构分歧加剧,股票价格难免发生集中抛售的风险。
如果不是经济基本面发生了恶化、不是企业盈利能力发生了恶化,那么股票价格的非理性急跌表现,就更大程度上来自于资金抛售、股权质押平仓等因素。与此同时,加上股市IPO的持续加快,却进一步分流股票市场的存量流动性,而面对3500多家上市公司而言,可以获得的资金补充量也就更紧张了。
在中国股市做价值投资,除了部分长期乃至超长期不看价格波动的投资者之外,其余的价值投资行为都会显得非常劳累。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思考,在缺乏信息优势、持股成本优势以及资金优势的背景下,要想与机构抱团取暖,分一杯羹的难度并不低,而更多时候,当普通投资者看到了价值投资的机会,有着价值投资的需求时,往往也会是大资金大机构抛售筹码的时候,而在不对称环境下,普通投资者基本上很难与大资金大机构进行比拼,而价值投资的节奏频繁踩错,甚至出现低卖高买的行为,也是很难回避的事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