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寿,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解释?
此句的意思是,不知道夭寿的病根已在此时埋伏下来了。
人想开了是不是长寿还是短命并无本质区别?
在王阳明《传习录》中经常出现“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这句话,后查此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翻译成白话就是: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标题可能主要想说“夭寿不二”吧?很多人也可能理解成寿命长短并无本质区别,与孟子本意稍有不同,那么就谈谈这个寿命长短是否有本质区别吧!
可能没有人希望自己短寿的吧,我们总是希望长生不老,从古至今从天子到平民莫不如此。所以也就有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所以有明嘉靖皇帝半生炼丹不上朝,老百姓也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能活的长久一点,中国人都在想尽办法。只可惜黄泉路上无老少,老天爷不知道什么时候招谁去天廷报到。从古至今可能没有一个绝对的真理,要说有,还真有一个,这就是每一个人都得死,毫无列外!
既知如此,还有什么想不开的?有的人回避死不谈死,这也是一种活法,真能达到不想的境地,并能达到孔子说的“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是一种很快乐的活法。又有很多人总想在生死上想明白,总想解脱自己,随有信佛、信基督等等,抛去此生“人”的生活,追求超脱的佛的生活,也是一种活法。但真能到达佛之境界者少之又少,所以我辈很多人还是宁愿选择普罗大众的活法,“不知生焉知死?”还是少想点死多想点活吧,毕竟死是一件不用着急的事。
中国人生死观是复杂的,好在有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及王阳明都对此有很好的诠释,我们普通人可能没那么多智慧,但多看看圣贤书还是对我们大有裨益的!虽然普通人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但可以借鉴他们的活法,当我们生命到达终点时,真能像王阳明那样,“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真如此也就心满意足了,也就死而无憾了!
十万个冷笑话2里路人甲说的夭寿啥意思?
十几岁而亡称为夭折,未满50而亡称为夭寿,所以“夭寿”了可以理解为:我还没到五十就要死啦!!!
有一种英年早逝的感觉在里面,也是在夸自己还未干出一番事业就要挂了。
夭寿不贰的意思?
意即不论短寿长寿都没有两样,表示一心一意。
了凡四训的夭寿不二价值观?
『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译文:孟子讲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说:“短命和长寿没有分别”。短命和长寿大不同,怎样说是不一样呢?当一个人在一个妄念都完全没有时,什么是长命?什么是短命?进一步分解,丰收与歉收不做分别,然后就可以改变贫富的命运;穷困、通达不做分别,然后可以改变贵贱的命运;长命、短命不做分别,然后可以改变困于生死的命运。人生存在天地间,惟有生死是最重要的,理解了长寿、短命没有区别,那一切吉凶祸福,都是应该到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