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书盟uutxt,金庸小说对语文成绩有帮助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但是作用不是很大。应该说只要是杂书,尤其是文学性的,对语文成绩提高都会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我认为,作为学生,最好不要读金庸小说,原因以下几点:
第一,武侠小说在传统文化书籍中根本不入流。王朔先生把金庸小说、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四大天王列为文化四大俗,不无道理。
著名的文化学者李敖也说过金庸小说不值得一读,说自己从来不读金庸小说,因为一个臭鸡蛋闻过就知道是臭的,为什么还要吃呢?两位学者虽然有点偏激,但是都有一定道理。学生与其把时间花在金庸小说上,取得小小的进步而事倍功半,不如读那些经典的书籍,四大名著、《围城》《史记》《边城》《儒林外史》《小窗幽记》《复活》《简爱》等等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如果你非要读武侠小说,建议读梁羽生小说,像《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等等都值得一读。毋庸置疑的是金庸小说名气远远大于梁羽生小说,但作为一个内行人要告诉你的是金庸小说的文学性远不如梁羽生小说。不说别的,梁羽生小说中单单拿出几首诗词,金老先生就难以望其项背。试举几例:
《沁园春·一剑西来》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
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且收拾,话英雄儿女,先叙闲情。
风雷意气峥嵘。轻拂了寒霜妩媚生。
叹佳人绝代,白头未老,百年一诺,不负心盟。短锄栽花,长诗佐酒,诗酒年年总忆卿。天山上,看龙蛇笔走,墨泼南溟。
《八声甘州》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
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
酒醒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
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日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弄影中州?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
难消受灯昏罗帐,怅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
勿用多举例子了,金庸小说恐怕没有一首诗词能达到梁羽生诗词的水准,他的小说中只有那光陆怪离的神功和一些离奇的故事罢了!所以,我不建议通过读金庸小说来提高语文成绩。
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为什么美色要人命?
《红楼梦》里风月宝鉴是一面能救人命,也能要人命的镜子。用对了地方,它能拯救人的生命;用错了它能害人性命。
风月宝鉴本来是挽救贾瑞的,可是贾瑞不听教导,非要照正面,结果一命呜呼。
风月宝鉴告诉人们:美丽的诱惑是毒药,能害人性命。勇敢地走进可怕的现实,才是你唯一正确的出路。
正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贾瑞对王熙凤情有独钟,为了她吃了许多苦,仍然不思悔改,继续沉迷其中。以至于在多方压力下,一病不起。
这时候来了一个道士。
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搭连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教你好了。”
贾瑞想活命,所以他拿起镜子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
吓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着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
贾瑞一命呜呼了。
风月宝鉴是书里劝谏世人的一面镜子。它用贾瑞的事例告诉人们以下几个道理。
第一,不可被诱惑。
人世间免不了许多诱惑,有色的诱惑,有权的诱惑,有财的诱惑……面对种种诱惑,要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能力。贾瑞只是丢了性命,如果被权力诱惑,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那么很有可能被抄家,全家遭难。
第二,不可畏惧。
风月宝鉴的反面是骷髅,看似恐怖,实际上是能救命的,如果贾瑞照骷髅,那么就能活命。因此看似恐怖艰难的道路,才是人们必经的考验,通过了考验,就能转危为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也。
第三,情深不寿。
世界上最难释怀的就是情字,“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因此用情不要太深,否则情深不寿。贾瑞如此,王熙凤如此,林黛玉亦如此。
不属于自己的感情,不要强求,否则是害了自己。
王熙凤爱贾琏,她的爱不容分享,结果贾琏和贾府的长辈都怨王熙凤醋妒,王熙凤最后被休,惨死。
第四,祸福相依。
风月宝鉴一面是福,一面是祸。说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贾府烈火烹油的好日子过后,就是被抄家的祸事。抄家过后,贾兰金榜题名,贾府中心,又迎来了福。中兴之后,贾兰病死,贾府再次遭祸。
第五,听人劝,吃饱饭。
跛足道士千叮咛万嘱咐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可是贾瑞呢,根本不听,他偏要照正面,结果死了。这说明人一定要听正确的建议,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否则会祸及己身。
第六,假作真时真亦假。
风月宝鉴说:“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却来烧我?”
人生里有许多事弄不明白,就像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分辨不出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人啊,应该有一双慧眼,把这世界上的真真假假分辨得明明白白,看得真真切切。看懂了风月宝鉴,就看懂了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智者。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你喜欢写什么样的诗?
原创诗词
蜀南多城市疫情解禁,宅居两月的退体人群涌进农村景区,春光和暖,百花盛开,大妈们披红挂绿,芙蓉国中争风采!
《疫后春》
蜀南百花朝日明,
群英盛艳踏春情。
陌上新桃输面色,
堤边嫩柳拂身轻。
花中来去随舞蝶,
树上长短聆啼莺。
闭门数月放风急,
和煦千光逍遥心。
如何告诉一个人?
我徜徉在花海中央 才闯进了你的心房
春风吹来梨花香
万亩梨花摇太阳
我站在观花台上
看不够你如玉的模样
我徜徉在花海中央
才闯进了你的心房
我陶醉于你的梦乡
片片梨花把我埋葬
一树梨花满树香
引来蜜蜂嗡嗡唱
伸手欲做采花郎
却想起了心爱的姑娘
梨花带雨闪泪光
怎会舍得你心伤
梨花落尽随风荡
我愿陪你去远方
(郑卫国原创诗歌,欢迎转载收藏订阅。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人想来细思极恐的真实历史故事?
田忌赛马的故事都学过吧?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制。原本田忌是没什么胜算的,因为他的马不如齐威王的马跑得快。好在当时田忌身边有位门客,叫做孙膑,此人乃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脑袋瓜非常灵光。
孙膑通过观察发现,田忌的马虽然整体水平不如齐威王,但是双方差距也并不是太大,只是顶尖层次稍差而已。他结合赛制,将田忌的马按速度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然后用最慢的下等马去对齐威王最快的中等马,再用最快的上等马去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去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
单就从胜负角度而言,孙膑无疑是干得漂亮,他巧用智谋,只是把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帮助田忌扭转了劣势,转败为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田忌赛马的故事才会被搬上课文,意在教导学生们去养成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但如果结合整个历史背景而言,你就会发现,孙膑这一招其实很阴险,他不是在帮田忌,而是在害他。大家要搞清楚,和田忌赛马的人是谁?齐威王,齐国的国君,田忌的主公。田忌赢了齐威王,就相当于员工把老板给赢了,而且还是老板在占据优势的时候,反败为胜,很明显一点面子不给老板嘛,这不是等着被穿小鞋吗?
孙膑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两个可能。首先可能是他好心办坏事儿,一心只想帮田忌赢得比赛,从而没有想到所谓君臣有别这一点上来。要知道孙膑这个人虽然行军打仗是把好手,但情商一直都不怎么样,否则也不会遭到师兄庞涓的残害。
其次也可能是孙膑故意而为之,他想要通过这件事来在齐王面前表现自己,从而得到齐王的重视。毕竟当时的孙膑只是田忌的一个门客而已,毫无成就。而经过田忌赛马一事后,他则是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成为了齐国的军师。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毕竟当时的孙膑人微言轻,他只是提个建议,真正做决断的是田忌。君臣尊卑有别的道理,孙膑不懂,难道他田忌也不懂吗?他怎么敢赢自己的领导,一点都不给齐威王面子,谁给他的胆子?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田忌在齐国的地位很高,高到足以让他可以无视齐王的权威。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孙膑的经历中找到一些证据。当初孙膑为庞涓所害,处以膑刑。虽然目前关于这个膑刑到底是砍掉双腿还是挖去膝盖骨,尚有争论,但都是没法正常走路了,基本上成了废人。孙膑失去了行动能力,而庞涓在魏国又是权势滔天,看样子孙膑几乎是难有出头之日了。
好在有齐国使者慧眼识英雄,觉得孙膑是个人才,就偷偷将他带回了齐国。而有趣的是,当时使者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孙膑带给齐威王,而是交给了田忌。作为齐国使者,不以齐王为先,而是以田忌为先,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然,这里不仅仅是权臣和帝王之间权力争斗那么简单,因为田忌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是陈姓田氏,大概率是齐国的宗室子弟。如果再结合田忌的武将身份,那么田忌很可能就是当时齐国的宗室代表,掌控着齐国兵权。有着如此的身份和权力,他自然不会太在意齐威王的想法。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齐威王其实是比较憋屈的,手中权力是遭到了田忌所代表的的宗室压制。
关于齐威王早期的尴尬处境,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一些证据。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许多人应该都听过,其讲的就是齐威王从昏君转变为明君的故事。大致故事就是齐威王原本是个荒淫散乱、不理国政的昏君,结果被大夫淳于髡讥讽为不飞也不叫的大鸟。齐威王听后,突然就醒悟了,立志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变成了一代明君,威震七国。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励志,其实现实中哪有那么简单?一个整日沉迷酒色的昏君,难道一句话就能让他改变了?那还要监狱干什么?
如果将田忌和齐国宗室带上,那么其实就说得通了。齐威王原本就不是什么昏君,她有能力有才华,也有志向,但是没有绝对的权力,处处受制,才华能力得不到施展,志向更是无法实现。后来自己一步步夺得了权力,才华得以施展,自然就一飞冲天了。
而这其实又和后来的邹忌挖坑陷害,田忌出走楚国给联系上了。《战国策》记载,齐国国相邹忌与田忌不和,为了扳倒田忌,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打赢了,他作为策划者,自然有功;而打输了则全是田忌的责任,邹忌便可乘机对田忌发难。当然,更为理想的情况是,田忌战死沙场,皆大欢喜。
《战国策》:公孙闬谓邹忌曰:“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然而,邹忌没有料到,这田忌太猛了,或者说是他身边的孙膑太厉害了。讨伐魏国期间,田忌三战三捷,大胜而归,邹忌根本就没有机会发飙。当然了,邹忌没有放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派人假冒田忌下属,花重金去街上找人占卜,并宣称是将要图大事,所以来占卜吉凶。然后,邹忌又贼喊抓贼,把那人抓到齐威王面前,然后举报田忌想造反。
《战国策》: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被诬陷的田忌十分生气,于是就带着亲兵去讨伐邹忌,然而邹忌早有准备,田忌无功而返,随后出走楚国。表面上看,整个事件似乎都是邹忌在主导,其目的是为了扳倒政敌。但实际上,邹忌不过只是一枚棋子,真正想动田忌的乃是齐威王。如果不是齐威王想动田忌,单凭邹忌那蹩脚的编剧,根本对田忌就构不成威胁。如果田忌想要造反,他会傻到让属下如此招摇过市的跑到街上去给自己占卜吗?这么明显的漏洞,齐威王他难道看不出来?
如果是齐威王想要对田忌动手,那么这个漏洞就变得不重要了,因为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动田忌的理由罢了。或许田忌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才会选择起兵“清君侧”。否则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老将,再加上自己宗室的身份,面对如此没有水平的诬陷,田忌根本就不需要去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举动。毕竟如果他起兵,那么这个造反的罪名就坐实了。
关于这个论点,其实我们同样可以从其他地方找到依据。比如说田忌伐魏归来,孙膑就劝他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是乘着兵权在手,直接带兵攻入齐都,拿下邹忌。虽然没有明说造反,但也差不多了。
《战国策》: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田忌大胜而归,理应是获得封赏,孙膑为什么劝他造反?因为孙膑很清楚,此次伐魏,就是齐威王给田忌挖的坑,赢不赢的无所谓,关键是能够找到动田忌的机会。结果田忌和孙膑的组合过于厉害,三战全胜,不仅没有给齐威王发飙的机会,反而是再添军功,声望大增。
对于齐威王来说,田忌的威胁无疑更大了,此时已经不是夺权的问题了,而是田忌功高震主。田忌是否有造反的想法,那都不重要,只要他的这个威胁存在就行。这就是咱们所常说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田忌虽然打了胜仗,但其实处境更加危险,孙膑这才提醒他。
当然,田忌并没有听孙膑的,知道被邹忌如此轻而易举的诬陷,他才明白,孙膑说得对,于是起兵清君侧,不过已经晚了。
除了孙膑的提醒以外,邹忌的结局也很能说明问题。齐威王去世之后,儿子齐宣王登基,他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所以就把田忌接了回来,官复原职。按理说,此时邹忌应该要被清算了,毕竟是他诬陷了田忌。但是,田忌回来后,邹忌依然活得好好的,继续当他的丞相。很明显,齐宣王很清楚,邹忌当初就是给齐威王跑腿的,一切也都是为了齐国,齐王自然不会降罪于他。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齐威王费尽心思扳倒田忌,为何后面齐宣王又会把田忌接回来,又给他官复原职?其实这里并不矛盾,因为没去楚国的田忌与去了楚国的田忌,其实完全就是两个人。因为之前起兵造反,田忌几乎是失去了在齐国的一切,他再也不是那个功高震主的宗室大佬了。就算后来他又回到齐国,也无法再拥有当年的权势。这样的田忌,不仅不会对齐宣王造成威胁,还会因为齐宣王还他清白,并且重新起用他,而对齐宣王感恩戴德。毕竟当初整他的是齐威王,又不是齐宣王。
这样一来,新登基的齐宣王手中,就多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心腹,而且他还是丞相邹忌的死对头,正好能帮齐宣王制衡邹忌这位齐宣王的旧臣。不得不说,齐威王这一手棋下得妙啊,其眼光之长远,实非一般人所及。
所以,不仅邹忌是齐威王的棋子,田忌其实也是齐威王的棋子,齐威王不愧为战国的一代雄主。
总结来看,在田忌赛马这么几个简单的历史故事背后,则是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帝王权谋。这样的历史,是不是细思极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