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手机在线,在二线城市如何自己创业?
在二线城市创业,是一个比好折中的方案,一方面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比一线城市低,另一方面,二线城市聚集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资源,所以,在二线城市创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但是,题主想的不够细,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第一个问题:创业需要因城而异
在选择创业城市这个问题上,不要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去选,你很容易吃亏,你要按照创业的标准去选城市。
比如说,你想做电子商务,杭州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全国一共有3000家MCN,几乎都在杭州设有分支机构,因为杭州的供应链和电子商务环境,在全国是领先的。
比方说,你要做互联网科技创业,选择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成都(腾讯人才战略储备中心城市)、长沙(V谷)、合肥(声谷)就很不错,这些城市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储备是非常发达的,营商环境也非常不错。
所以,在选择城市创业问题上,不能按照一二三线,而是因城而异,你是做什么行业,在考虑选什么城市。
根据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最吸引创业者的中国十大城市分别是:深圳、杭州、武汉、成都、重庆、长沙、西安、郑州、合肥、苏州。相反,北京和上海并不在列。
第二个问题:你的创业是否有具体商业模式?
选择城市只是决定了你创业项目,是否好招人,组建团队,以及该城市对你项目的有利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商业模式,你选择再好的城市,创业都很难成功。
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从7个方面去精心计划你的创业路径:
1、市场是否足够大,有没有天花板
我见过相当一部人创业者,都是一种自嗨,自己认为所做的项目非常好,但是真的推向市场, 没有思考,有多少人愿意买单,你可能再做一个假象的需求市场,而没有意识到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这类创业者,失败可能性非常高。
2、你有没有思考,你是如何获取流量
当今的获客成本多高,你心里要清楚,很多人创业失败,就是因为获取客户的成本太高,还没等到赚钱,钱就花完了。
所以,低成本获客,是创业成功最关键的一大因素,蒋老师提到的结合头条系产品来运营,许多商家利用抖音的免费流量打造爆款,从而实现把线上的流量引到线下,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你的获客引流成本比竞争对手低,你就有可能干掉竞争对手。
这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3、去掉成本
高手创业,在于砍掉不必要的成本,一定要利用好微笑曲线,利用平台思维去创业,字节跳动公司里面没有一个编辑,却有200万人给他输送优质内容。现在估值900亿美金。
如果你在做生产型创业,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里,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4、思考你的项目,是否可以复制做大
其实,很多项目是很难去复制的,所以,体量做不大,比如说餐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即便是餐饮第一品牌海底捞,他的市场份额也只有1%左右。
而且餐饮的消费文化,因地而异,很难进行全国化扩展,标准化流程,服务流程,这些都非常复杂,所以,你想做餐饮创业,其实要思考,模式能否复制。
5、整合供应链资源
蒋老师在这一块,已经踩过坑了,我们一场直播,销售了3000多单芒果,但是由于找的是当地的农户直接合作,最后导致发货除了问题,品控出了问题,尽管前期准备了很久,但是退货问题还是发生了,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那个时候,不懂供应链,其实,如果你有流量,有订单,直接找最好的供应链公司合作,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
二线城市创业,其实包含了许多城市,每个城市的创业环境是不同的,推荐几个不错的二线城市: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长沙、南京。
另外,再把老师给你说的五个因素考虑进去,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青少年英语班选择哪里好?
中国孩子的双语之路
康妈学堂
2016年4月22日
最近看到网上盛传一篇题为《不恰当的双语启蒙,可能毁掉孩子一生的思维和表达》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家对双语教育的广泛讨论与思考。细思之下,喜忧参半。
喜在大家对双语教育的深入思考与广泛参与实践,思想启蒙已经破冰,必将推动即将到来甚至是已经启动的体制变革;忧在常识的欠缺会导致更多的人在这个领域被误导,进而给已经不堪“教育”重负的家庭与孩子带来更大的困扰和折腾。不禁起笔,特撰此文,以正视听。
凭心而论,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论对错,适用的对象都是极小众的,对普通国人并没有多大现实意义。其广为转载的原因在于其传达了国人普遍缺乏认知的两个概念:深度思维和强势母语;一个道理:强势母语决定深度思维。自然衍伸结论:我们孩子汉语没学好,都怪英语,真不该在英语上花那么多工夫,结果把汉语耽误了。
具体来说,此文会导致以下潜在误读: 1、以二元论的偏见,人为地把英语和汉语的关系简单化、对立化。2、主观认定生活学习中一直使用的语言就是强势母语,就会自然带来深度思维。3、中国孩子缺失深度思维和强势母语,错在英语的过度重视。4、中国孩子的强势母语一定且只有汉语。
实际上,绝大多数国人,包括高等教育程度的成人,只是掌握了娴熟的语言技能,根本谈不上支持深度思维的强势母语。语言技能只是语言学习与应用的初级层次,听说读写的技能再扎实也不一定能够确立深度思维。汉语学不好,错不在英语,而在于教育体制和主流传统价值观,在于我们固化的“学习”成见。中国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完全有能力而且有必要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 “强势母语”。两者不但不相排斥,反而彼此借力,互相促进。
英语与汉语尽管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却都是语言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语言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大量科研成果已经无可置疑地表明:已经掌握一门能够支持深度思考的强势母语的学习者,学习第二门第三门语言的难度、所需时间精力均呈级数递减。具体到中国孩子来说,深厚的汉语根基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三方面的重要助力:1、视野和上进心;2、知识面和思维能力;3、语言内在机制的推动力。国际化视野使孩子切身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与积极性;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使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必为知识面和思维能力欠缺所累,使初中级阶段的英语学习成为纯技能学习,大大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带来更快的进步和更大的成就感,积极的正向循环;语言内在机制指即使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也共享一种共同的语言内在机制。比如每种语言都有一种语法规则、文字符号。娴熟而深刻地掌握一种语言,无形中就已经培养出了理解和应用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破解文字符号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的学习者在学习其他语言时,就会自然地把这种能力应用于其他新语言的学习过程之中,因此比学第一门语言要轻松许多。
简而言之,汉语是学好英语的必要前提条件。两种语言都掌握到高级应用层次时,彼此间会自然发生“正向迁移”现象。相对强势的那种语言(汉语)积累的知识和阅历会自然流向相对弱势的那一种语言(英语),迅速地把英语提高到准母语的水平,形成双母语机制。从而极大地拓展视野,提升个体成长的速度。
我的儿子康康就走过了这样一条路。现年16岁的康康已经在美留学两年,就读10年级。和我一样,目前已经进入“双语正向迁移”的平台。他在出国前就已经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汉语基础,激发了对汉语文化的欣赏与喜爱。当时托福103分的成绩也表证了英语应用的能力,但尚不足以支持他对英语文化达到与汉语文化同等程度的理解与欣赏。两年过去,在优质国际教育平台的推举下,而今的康康,汉语和英语背后的文化与精神正在跨越“母语”层次语言互通的技术性障碍,实现彼此的融会与增强。
当年的康康没有经过任何英语培训,凭借强大的自学能力,13岁考出了托福103分、SSAT2169的高分,被美国6所知名私立寄宿高中录取,凭借的就是这样一条双语成长之路。康康在所有其他学科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加起来也没有汉语和英语多,但从来都有四两拔千斤之效。这同样要归功于强大母语带来的智力开发、上进心和知识面。他为争取美国优质教育平台付出的忘我努力,更是源于母语阅读赋予他的高远视野与目标。
我在已出版的新书中提及的毛毛,比康康起步更早,走过的弯路更少。学龄前就通过大量阅读突破了阅读的技术性障碍。上一年级时就醉心于《高尔基人生三部曲》这样级别的文学著作,阅读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效率非常高,因此阅读量特别大。儿时的英语启蒙没有依赖任何培训机构,都是在家里坚持视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都非常强。只是因为男孩子比较活跃,才有意推迟了英语系统化学习。由于语言带动了智力的发展与知识面的扩展,他在校学习很少不是满分,轻松得如同玩耍,为阅读、英语系统学习和发展其他爱好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今年刚上三年级的毛毛,已经通过《新概念》开始了英语系统学习,进步惊人。假以时日,一定会比康康更早地攀上“双语正向迁移”的平台。
我长期的母语阅读和英语教学实践也以规模化的方式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我的上市书籍《康妈学堂-我送孩子上美国名校》对于母语阅读和英语学习均有详细阐述和介绍。
因此,中国孩子在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应遵循 “语言先行”、“汉语为英语开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原则。
“语言先行”,是因为语言学习的过程相对漫长,语言学习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有明显差别。而且语言与思维互为一体,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心智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当然应该先行。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挤压下,要想不被应试拖入泥潭,就必须未雨绸缪,走在现行教育体制硬性要求的前面。唯一的应对策略就是语言先行,推动心智发展,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在义务教育体制中占据先机,籍此赢得“素质教育”的自由空间。
“汉语为英语开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是因为我们身处汉语绝对主导环境,汉语有先天的优势成为开发智力、培养综合能力的语言。汉语音形分离、识认难度大、言简意深、文化精准度和逻辑性相对较差,但语法相对简单,这些特点使得汉语适合孩子做母语浸润性的长期学习,难以速成。英语尽管语法比汉语复杂一些,但音形关联紧密,文化精准度和逻辑性相对较强,一旦掌握了规律性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迅速拔高。因此在经过学龄前少量但持续性的英语启蒙后,英语比较适合速成,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拔高到高级应用和应试的程度。
因此,对中国孩子来说,最可行最有效的双语学习路径应该是这样的:1、第一阶段:学龄前。抓好习得方式的启蒙,把汉语当综合能力学,把英语当技能学。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用汉语来培养孩子的情感、审美、社交、逻辑、品格、智力。加在一起就是整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情感和三观基础。2、第二阶段:小学低年级。汉语突破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层次,渐次进入深度阅读,进一步为在校学习提供强大的知识面与能力支撑。英语进入系统化学习前期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汉语仍然是提高综合能力,英语仍然是技能。3、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至初二(10-14岁)。汉语进入兼顾深度与广度的阅读与思辨阶段。英语逐渐提高“学得”比例,进入拔高阶段,开始全面系统学习,对接“应试”阶段和高级应用阶段,即通过剑桥等级考试、托福考试等国际知名考试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在校免修英语课,用于读原版书,视听原版音频视频。4、第四阶段:初三到高中阶段。汉语与英语进入全面深层应用阶段,开始互融与迁移,共同成长为双“强势母语”。
为了走通这条路,需要澄清几个存在传统理解误区的几个概念。
首先来谈“学习”的概念。我们对“学习”范围的传统理解极其狭隘,不仅局限于有限的书面知识,甚至专囿于课本知识。重视可量化的短期技能指标,忽视具有人生奠基意义的智识开发。注重教室中传统的“教学”,忽视孩子个体的主观意愿与积极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个体生命的成长规律缺乏常识性的认知。更在于我们潜意识中“集体”期望孩子成为“不加分辨地被动传承者”、“应试教育的优秀适应者”。
为了学好语言,我们必须拓展“学习”的思路。语言对习得最为倚重,甚至在某些认知阶段100%依赖习得。语言的“习得”指所有感官的浸润学习,主要包括视、听、读。对于普通中国孩子来说,因为缺少英语语言环境,而且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时间精力压榨过甚,需要阶段性“速成拔高”,所以“学得”的比重要相对英语母语国家孩子大一些,但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系统学习阶段和应试阶段,即使在这两个阶段,“学得”的成果也要依靠大量“习得”得以消化与巩固,实现与应用能力的对接。
汉语更是如此。英语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基础阶段一直当作技能学习。而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习得”的依赖程度较英语更大。除了深度阅读前期所需的“拔高”性选材与引导,完全可以依赖“习得”来自学。而且这种自学是一种精神的瘾,完全不需要强迫。家长扮演的就是陪读、提供资源、塑造环境、积极引导的角色。同时由于广义“阅读”的范围广,形式丰富多样,孩子主动性强,见效最快,成果最明显。
再来拓展一下“阅读”的定义,顺便讲一讲阅读与阅历的关系,以及这两者于个体成长的意义。
传统的阅读仅指纸质文字阅读。我认为“阅读”的范围远远不限于此。我在书中反复申明,阅读至少应包括无字绘本、音频故事、视频资料,即电影、纪录片或教育类视频音频资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进而把阅读体验提前到了零岁。
更广义的阅读还应该包括“读生活”,这是真正的阅历。阅历并非一定要走遍全世界,再丰富的履历也要经过心灵的诠释,融入你的生命,否则就无法构成有利于成长的阅历。狭义的书面阅读与广义的“读生活”(对生活现象的诠释)共同构成了人生阅历,两者相辅相承,交替上升,才能够成就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世俗意义上更容易成功的人。
决定一个人精神、智识与视野的不是生长的环境,而是主观认知对生长环境的诠释与理解。所以看好书会提升你的视野与眼界,进而使你对生活的诠释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看好书更能够提高你的学习能力与技能水平,从而使你任何付出的回报更高,成功比率更大。从这个角度讲,好书读得越早越好,只要你能够理解,并能够影响到你对世界的看法,影响到你的生存能力,进而影响到你的价值观与判断力,决定你对生存环境的理解与诠释。你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阅历越广越高越积极,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就越准确,因而成功与幸福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一门语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可称为支撑深度思维的“强势母语”呢?康妈认为,“强势母语”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提出开放性问题和达到全局性理解的能力;2、健康而丰沛的情感,高于普通大众的道德追求;3、足以支撑思维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4、广博的知识面;5、对流俗的自然免疫力;6、强大的自学能力。7、对母语所代表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与文化和生活的连接。
总而言之,语言才是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才是孩子们在任何教育体制中制胜的法宝。以科学的方式即使只学好一门母语,也足可以让孩子轻松胜任其他在校学科的学习。应试教育是最低层次的学习要求,却错误地成为众多家长的最高要求。舍本逐末,让人痛惜。
具体到语言学习,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但不论哪种语言,“习得”都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我们习惯采用的“学得”。
学龄前的启蒙阶段至关重要,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最终语言学习成效。而最适合学龄前孩子认知能力的学习方法就是浸润性学习,也即以视听输入为主的“习得”。原则是让孩子在生活和人为塑造的“学习环境”中自然快乐地“习得”语言。对汉语来说,大多表现为亲子阅读、听故事、看视频、符合语言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交流等形式。对英语来说,大多表现在听儿歌、看动画、网站互动游戏,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些绘本阅读。共同的学习特点就是快乐、持续、大量、高质、适合,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家庭。因此无论对于汉语还是英语学习,学龄前孩子最适合的“教室”都是家庭,最适合的“老师”都是家长。家长的作用只是陪伴、阅读、提供资源、创造环境。任何培训机构都无法完全满足质与量的要求,只能阶段性地做一些补充。过度依赖培训机构会挤压孩子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甚至会扼杀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
但学龄前双语启蒙还是应该避免“并重”,汉语因其对思维、情感、逻辑等关键智识因素的开发作用,更因其要为马上开始的应试教育打下占据先机的基础,所以应占绝对主要地位。英语平均每天只要10-30分钟,适合孩子认知方式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有持续性。
学龄前的大龄孩子(5-7岁)在汉语方面应加大文字绘本的比重,在图片的配合下,有意识引导孩子对文字的关注,在可理解输入的前提下认识和理解文字,不做书写要求,除非孩子主动要求。这是为小学两年之内攻克小学6年的2500生字做准备。英语方面可加入自然拼读和视听性教学视频。
小学1-2年级(可集中利用寒假和暑假):集中攻克小学6年级全部汉语生字生词的认读,扫清下一步深度阅读的技术性障碍;拼音和汉字读写是学校唯一能做也是最擅长做的,就留给学校去做。英语开始做系统化学习的准备工作:夯实自然拼读;逐渐提高听力和阅读难度,积累听力词汇量与英语思维;开始加入简单的拼写。
小学高年级到初二,汉语进入大量深度阅读时期,家长在选书和导读方面发挥作用,引导孩子发展思辨能力与国际化视野,树立品格与道德追求,树立上进心,丰富情感。同时扩展知识面,为滞后于汉语水平的英语攻坚战奠定基础。英语则进入系统学习阶段,以一套教材(学校的主流教材不在考虑之列)为主线,全面打好听说读写的底子;大量听读,夯实英语语法与思维;应试阶段,先超越中考高考,学校英语免修。然后直指托福与成人水平的原版书原版影视,进入高级应用阶段前期。
初二至高中:双语互融迁移阶段,英语进入高级应用阶段,汉语继续推进深度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强势汉语积累的所有知识与能力平行迁移至英语。借力于汉语的推力和大量的英语应用,英语逐渐成长为准母语。
一路走来,汉语阅读始终远远超前于其他学科,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在义务教育体制内的游刃有余,为我们的“双语行动计划”挤出时间和精力。汉语水平始终远远高于英语水平,但英语启蒙按部就班,从未间断。汉语英语如此这般的长期布局,就使英语进入系统学习阶段后的“速成”成为现实。双语并轨,互融迁移以后,就为孩子在国际舞台上选择教育机会提供了语言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双重保障。
讲了这么多,可以想见家长已经被这样“高远”的目标和漫长的战线吓倒,十分担心可实施性和操作难度了。为我们的孩子提出的任何解决方案,首要考虑因素就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这个“双语方案”同样如此,来源于长期的实践,奠基于科学的理论,同时契合中国的国情,也就是学校的作用、孩子与家庭的具体情况。
整个“双语方案”因为侧重于“习得”,把对培训机构和学校的依赖隆到了最低,使孩子与家长掌握了双语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最终成效与成功几率。即使是在有限的几个需要“外援”的阶段,如汉语的“深度阅读”引领阶段,英语的系统学习阶段和应试阶段,如果父母的素质与勤勉度足够,仅需专业人士在旁指点,也完全可通过家庭教育独立实施。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纠正传统的“教学”观念。语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一个优秀的语言老师,传达更多的是热爱、方法和资源,而绝不仅仅是技能。例如,以我介绍的方法和资源认真学完《新概念》第一册的学生,即使英语启蒙基础为零,在校英语成绩一团糟,都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自然拼读、国际音标、词根词缀、所有时态语态的熟练应用。
这些方法,配合所有相关音频文件,加上由此而来的巨大成就感,足以支撑孩子的自学。事实上,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拥有了自学的能力与资源,是不愿意再让老师教的。老师的作用只是监督、测评、答疑解惑、提供所需资源而已。课外辅助的听读任务,只要符合孩子的认知程度,老师引入门以后,一般也不需要太多讲解。
一篇短文,实在无以穷尽我多年积累的双语学习理论、实践与资源,略达抛砖引玉之效,足慰此心。
康妈简介:
康妈,全名康萍,1994年西安电子科学大学科技英语系本科毕业,北京工作至今,资深英语翻译,素质教育先锋实践者。自2009年起开始在家教育时年10岁的儿子和12岁的女儿(先生的外甥女),小有所成,并将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汇编成书。新书《康妈学堂-我送孩子上美国名校》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上市,该书详细记录了在家上学的游学生活故事,同时就中国家长普遍关心的热点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教育感悟的方式来分享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心得体会,该部分内容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现致力于教育写作、素质教育实践,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康妈学堂(“康妈学堂”博客与网站),旨在引导青少年深度阅读,培养独立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康妈家庭自助式英语学习方案”来帮助和指导他们进行高效的英语学习,迅速提升英语的综合应用与考试能力。
考高级会计师的难度大吗?
经常听到有人说高级会计师考试很难,要想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很不容易,但是它具体难在哪儿呢?为什么这么多人对高会望而却步呢?
难点一:取得报名资格难
高级会计师报名条件是很苛刻的,很多想要冲击高会的人,都会因为条件不允许而被拒之门外。高会报名条件除基本条件外,还要求具备以下具体条件之一:
1、《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基本条件;
2、省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中央单位批准的本地区、本部门申报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以上是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条件,高级会计师考试执行属地化原则,各地区还会根据当地情况对报名条件进行补充,以上海为例,2018年报名条件还要求具备以下具体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3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或在大中型企业的财务会计岗位上担任负责人(正、副科级以上)职务满2年,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4、大学专科毕业,累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5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1年以上,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通过层层条件的筛选,使得每年高会考试的报名人数相对较少,能参加考试的一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以上高级会计师报名条件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难点二:考试内容难
虽然高级会计师考试科目只有《高级会计实务》一科,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一点也不比初级和中级考试的知识点少,而且每一章知识点的难度都不容小觑,考生需深刻理解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还要能融会贯通,可见高会考试难度是很大的,要求考生有相对扎实的基础。
难点三:考试题型难
大家都知道,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全部都是案例分析题,也就是主观题,这类题目相比于单选、多选、判断等题型来说是比较难的。需要考生根据自己专业知识结合材料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一个案例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不仅需要考生熟悉掌握知识点,还要将知识点之间关系串联起来,这是造成高会考试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点四:考评形式难
要想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只通过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还不行,还需要通过后面的评审环节才可以。一般的评审过程是:考生向官方部门提交申报评审材料,材料包括:学位、学历、会计资格证明、个人业绩报告、论文及著作等,申报成功后按照相关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环节后,方可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
无论高级会计师考试有多难,每年依然有很多人通过它,这说明高级会计师并不是不能攻克的高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方法得当,科学备考,相信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加油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