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遗言,宋高祖为什么要杀岳飞?
1、岳家军规模太大,当时的岳家军的数量占到了南宋总兵力的七分之四,是高宗皇帝最仰仗的一支武装力量。岳家军战斗力太强,岳飞在战场上连战连捷、直捣黄龙的时候,最睡不着觉的不是金国人,而是宋高宗。
宋高宗心想:你岳飞连金国军队都能打过,如果调转枪头对着我,怎么办?即便他再相信岳飞的人品他也不可能不考虑这点,“黄袍加身”的典故对于宋朝的皇帝来说,那再熟悉不过,所以他对岳飞戒备心很重。
2、岳飞的政治敏感度低,他建议高宗立太子,这让皇帝非常生气,于是气哼哼地跟岳飞说:“此事卿不当与闻”,意思是你都不该知道这个事。古代皇帝一向很忌讳这个话题,岳飞的想法是,现在立了储君,一旦金国人打过来,皇帝和太子分头跑,最起码不被一锅端。岳飞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提了这个建议,却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种子,更加不信任岳飞了。
3、岳飞执意北伐收复故土,金国掌权派大臣完颜宗弼临死前为了防备岳飞北图中原,曾留下遗言,如果中原丢失,就把徽钦二帝送回南宋,这是宋高宗最担心的。因为他的皇位是在父亲和哥哥被掠走的情况下被拥立的,父兄不在,他是合法的,一旦父兄回来,怎么安排?这个皇位还得让出去,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
4、岳飞没有缺点,宋高宗的心思满朝文武谁都能看得出来,皇帝为了拉拢腐蚀他,给他置地买房,岳飞肯定知道皇帝的心思,他选择了拒绝。并且依然准备时刻北伐,皇帝这时候才意识到,岳飞真的不能留了,他跟自己不是一条心。
5、岳飞求死,他不是非死不可,他完全可以躲过这场灾难。那就是效仿萧何自污,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当初萧何为了让刘邦解除对自己的警惕,命令自己的家人去大街上强抢民女、欺行霸市,自己开始拼命敛财,故意留一个把柄给刘邦,这下刘邦高兴了,从此不再怀疑萧何。韩世忠就是这么做的,最后得善终。
但是岳飞宁可死也不愿意这样做,他是一个忠直的人,他最看重的是忠孝节义,“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他不愿意和别人同流合污,以那样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寿命。这也是我最崇敬岳王爷的原因。
岳飞遗言是真的吗?
真实的《武穆遗书》确实存在,不过它却不是岳飞本人所作,而是岳飞的后人跟据岳飞所遗留下来的岳家拳谱整理而来!也就是说,真实的《武穆遗书》并不是一部兵法之作,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功秘籍!
历史上的英雄临死前都说了些什么?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这真是不一定啊。英雄们临死前说的话,种类繁多,现举几则。
有后悔的:
李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韩信,死前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小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隋文帝杨坚也是,死前喊“独孤误我!”这说的是他听信独孤皇后的话,改立杨广为太子。
有重申终身之志的:
比如老将宗泽,以抗金收复河山为最高理想,死前喊:“渡河,渡河,渡河!”
还有辛弃疾,死前连喊数声“杀贼!杀贼!杀贼!....”
抗日英雄杨靖宇面对叛徒:“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有喊冤含愤质问的:
邓艾:“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今日矣。”
檀道济被抓时,把帽子摔在地上,“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自毁长城这个成语就这么来的。
岳飞被打成冤狱,最后时刻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有慷慨赴死的:
文天祥最后时刻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自此而后,庶几无愧。”
陈玉成面对清帅胜保:“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有心有不甘的:
太史慈:“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朱元璋,临死仍担心孙子朱允炆能否坐稳皇位,大呼“燕王来否?”朱棣要是去了估计就被拿下了。
袁术:“袁术乃至是乎?!”随后吐血而亡。
后唐庄宗李存勖:“卿辈事吾以来,急难富贵靡不同之;今致吾至此,皆无一策以相救乎!”
项羽:“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有交代未竟之事的:
刘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周恩来临终嘱咐叶剑英说:“要注意斗争方法,无论如何不能让权落到‘他们’手里。”
有坦然离世的:
隋炀帝:“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弟子问他有何遗言,王阳明说出了这句话。
谁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凶手?
谢老师邀
这个问题已经是老声常谈,谈的都不想(愿)再谈,谈的不能更透彻,每谈一次总是要郁闷几天的老问题了
只是看到某达人堂而皇之地秀下限,还是忍不住
~《金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十五.宗弼传》
宋金之前的一系列战争已使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宗磐、挞懒等人已意识灭宋几无可能,决定割让河南,换取时间来巩固其它已占区域
此举激起了金国主战派的愤怒,很快,宗磐与挞懒先后被杀。金天眷三年(宋绍兴十年)五月丙子,熙宗“诏元帅府复取河南、陕西地”~《金史.卷四.本纪第四.熙宗》
到任不久的宋朝东京留守孟庾望风而降,“是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七月,宗弼以捷闻
其间,宗弼向西北方转进到了河东北路的岚、石州、保德军一带~《金兀术乘胜转进图》.钓鱼粗作
(橙色:金兵转进路线 ; 紫色:岳飞进军路线)
宗弼轻松占据汴京,在随后的进攻中却遭遇了一系列失败,当岳飞驻军朱仙镇时,宗弼已经跑路了,直到岳飞奉诏退兵,宗弼才又分派军队南下占据河南
都说赵九妹腿长,在岳飞等宋军的打击下,无敌战神金兀术的腿也不短
九妹被金兵追赶到海上扑腾了好几个月,可吓坏了
绍兴七年,当挞懒通过秦桧转达和谈意愿,九妹不顾一切地答应了。当然,九妹不会告诉别人:
“俺晕船,俺再也不想坐船逃命了,俺想妈妈……嗯,想妈妈的名义不错哦,你可以反对俺议和,但总不能反对俺尽孝吧……俺那苦命的娘哎……”
面对金兵再次南下,九妹无疑十分惊恐,能安稳地呆在临安已经是意外的惊喜,哪里还敢奢望直捣黄龙,所以
快回来,俺怕怕……反攻打赢了?好啊,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继续反攻啊……什么,已经回来了?额,算啦……
绍兴十年(1140年)宋军这次漂亮的防守反击被九妹视为议和的筹码,宋军浴血战斗过的地方被九妹拿去孝敬给了宗主国看在九妹归顺大金的心如此真诚、如此迫切的份上,心有余悸的金熙宗在问候了九妹全家后勉强收下了这个小弟,但是
岳飞这么能打,终究是横亘在大金与小宋之间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万一哪天你我又翻脸……你看能不能……
秦桧这样忠诚可靠、踏实肯干,应该以秦丞相为核心来构建金宋之间的长久和平,不能无罪去首相……你看行不行……
缓于援淮友军都先后败退了,还援谁?
金兵也退了,跟谁打?
濠州已被屠为空城,驻进去怎么补给?
在金人的授意下,秦桧以帮助九妹获得永久和平的名义矫诏杀了岳飞,九妹为了“尽孝”,默认了这件事的发生
回复@晓风2016
做岳黑也是需要脑子的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
徐梦莘认为岳飞是“一日奉诏十二道令”班师
我们知道,正在前线处于作战状态的大军突然要从进攻改为撤退,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岳飞看到散乱的军队,回望战士们为之浴血的弃地,不由悲叹“这难道是天意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李心传说岳飞班师的原因是“诏书不许深入”,再加上岳飞与诸将领“亦为不可留”
很明显,朝廷已有不许继续进攻的诏书。能留在原地吗?也不行,张俊所部已经退兵,岳飞部已处于孤军深入的态势,没有朝廷支持,钱粮无从筹措,战损无从补给,只有莽夫才会在这种情况下呆在原地等死
何况,这个“不许深入”的意思很模糊,是回到战前态势还是就地停止?按当时议和论调已占绝对上风的形势看,无疑是指恢复战前态势,跟下诏班师是同样的意思
~《宋史.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高宗六》
宋史中也明确提到“飞以累奉诏班师”
@晓风2016.眼神可还好?你是准备闭着重新发明一整套宋代史书吗?
秦桧矫诏又不是一次两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
绍兴十年六月,战场形势刚刚向宋军有利方向逆转,秦桧便先后诣(矫诏)刘锜、岳飞班师,可以想见惯会察颜观色的张俊获胜后突然班师的原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颖昌保卫战发生时,张俊部已经班师,岳飞部呈孤军深入态势,所以局势危急之时,岳飞请刘锜发兵相助
刘锜派兵到太康县牵制金兵,并没有参战记录
此战战况极度惨烈,岳飞部损失数员战将,杨再兴身中“箭镞二升”,所以可以判断岳飞部凭一己之力获得了颖昌保卫战的胜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
颖昌一战,岳飞部损失很大,金军伤亡更为惨重,所以岳飞部乘胜进至朱仙镇
这踏马有什么疑问???
史学家们争议的是“朱仙镇大捷”到底是什么规模,而不是“岳飞部到没到朱仙镇”
为什么岳飞所部战绩会如此模糊呢,当然跟秦桧家三代人把持修史权有直接关系连岳飞的任职命令都可以删掉,还有什么是秦桧爷孙干不出来的?
至于淮西大战的经过,我已经在问题“如何评价1141年宋金双方的淮西战役”作过详细回答,不赘述。再次善意地提醒@晓风2016
看一点点正经书!
满江红电影人物结局?
1、电影《满江红》结局:张大和孙均为了近秦桧的身,设计彼此反目随后张大惨死,孙均则趁机胁迫了宰相,让秦桧背诵了岳飞的遗言。
2、只不过秦桧太阴险狡诈,孙均和其对峙的只是秦桧的替身。
3、孙均带领两名手下浪迹天涯,秦桧被反绑在屋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