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婚恋,家里没有一辆汽车?
前几年的时候,因为孩子太小,所以我买了一辆二手车代步,本以为会给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没想到带来更多的却是不便,这辆车只用了三年,我就又给它卖掉了,以下说说我的体验。
买车时的兴奋拿到驾照以后我是没有摸过车的,总觉得借别人的车不好,就想着等以后自己买了再开,心里对车也一直有一种渴望,总是幻想着有车以后的各种便利。
既然如此,那就先买一辆二手车练练手,体验一下有车的生活吧,我在二手平台上相中了一辆七八年的二手车,花了大概一辆摩托车的价钱,品牌就不说了,反正跑起来没毛病。
看了车当场我就给车主付现把车开回了家,这可是我出了驾校以后第一次摸车上路,一路上都挺紧张的,车速没有超过40,方向盘也握得很紧,坐在车里兴奋的感觉久久不退,感觉整个人心气儿都高了不少。
回到家就喊着老婆带着孩子下来溜车,我载着她们沿着小区门口的马路溜了两圈,老婆也挺兴奋的,说以后一起回她娘家不用坐公交车倒来倒去了。
原以为有了车出行更方便,没想到是我想的太简单了刚刚有了车,自然有事没事就老想出去溜溜,天气好了就和老婆说一起开车带孩子去公园玩吧,一家人一顿收拾然后带着水果饮料吃的玩的就出了门。
一路上都挺好的,虽然路上车有点多有点堵,但坐在车里风不刮日不晒也都不着急。
等到了公园门口,难题才出现,我车停哪呢?
门口绕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又绕了一圈,发现公园对面有个停车场,开过去了又发现没有车位,就又绕了一圈。
汽车不像电动车摩托车,调头什么的很方便,这在大马路上只能往前开然后找路口调头,路上车多了还不好整,这给我急得没法儿没法儿的,心急火燎之下,我说不去了,咱们回家吧,权当出来溜车了,老婆笑着说那就回去吧。
这第一次让我觉得,有车也并不一定方便,原本如果我们想去这个公园的话,只要出了小区坐上公交车,一人一块钱就能直达公园门口,什么心都不用操,甚至可以一路上玩着手机吹着免费的空调,哪像这一样,绕了几圈找不到地方停车,就算停车场有空位,停进去也要交停车费,这是图啥呢。
方便的时候确实方便买这个车最大的作用,就是回老婆娘家了,老婆娘家在县里,地图显示离我家40多公里,以前我们都是做公交车和短途车去的。
首先从我家小区门口坐上公交车,中途再倒一班公交车,才能到达短途汽车站,然后坐上短途汽车到达县里的镇子上,下车后给我岳父打个电话,让他骑着农村的摩托三轮过来接我们,迂迂回回好不方便,而且前前后后需要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
有了车以后,回媳妇家就方便多了,直接开车一路直达,一直开到媳妇家门口,花费时间大概一小时,这是这辆车带给我家最大的贡献。
有时想去稍远一些的地方玩了,开车也特别方便,那种地方不通公交车,骑车几十公里挺受罪的,特别是夏天,开车就舒服多了,一路晒不着也不怕下雨,还有空调一路吹着,路上孩子甚至都能睡上一觉,这种地方停车也方便,不用来回绕着找停车位,玩到尽兴一家人开着车再回家,不用再管什么天气和交通问题。
有车是舒服,开销也大了平时加油就不说了,都是100块100块的加,审车一年280块,以前更便宜,可一年的保险钱真是让人肉疼,交强险加车船费950,100万三者险好几百,这就差不多2000块了,不是说心疼这点钱,关键是这个车我后来都不怎么开啊,除了回老婆娘家时候开一下,平时都是放那吃灰的,所以觉得这个钱花的心疼。
再加上这是一辆二手车,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散热风扇一只不会转了换了个整套,防冻液夏天老是漏,也找不到原因,后来夏天直接加自来水,反正没打算用多久,转向灯坏了好几天才发现,大灯灯罩氧化亮度不够,这些小毛病也够糟心的了,还往里贴了不少钱。
从方便到感觉不方便,长期闲置后处理掉了时间长了,刚买车时候的兴奋感也逐渐褪去,大多数时候我是不愿开车出门的,想想找地方停车的那种焦躁感就让我浑身难受,有一次停的不是地方还被罚了200块,这更加让我不想开车出门了。
于是除了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回老婆娘家的时候,平时这个车都是闲置在那里,可放着吃灰也不让人省心啊。
轮胎放废了一个,直接瘪了,换新。
防冻液每次长时间闲置后几乎都是空的,车上备了一大瓶用时候先加。
电瓶放没电了三次还是四次,换了两次新的,充了几次电,还是打电话让修车的来搭电的,一次几十块,这些破事总是困扰着我。
终于,去年审车的时候我没有去,保险也没有续费,放了几个月我找了个车辆报废回收公司把车拖走了,换了1350块,这是它最后的价值,虽然车没了,可我却松了一口气。
我买了一辆铃木摩托车,现在每天都在骑,感觉实在是太方便了,也不知道是汽车不适合我,还是我就不是开车的命。
买车不能盲目,要根据实际利用率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去买车,买回来用不上那就是个累赘啊。
像我这样,一年开不了几次,放出毛病钱也没少花,省下的油钱全给修车了,一年的保险也不能少一分,该多少还是多少,这个钱平均到利用率上,我觉得我开车出门一趟的成本100块可能都下不来,甚至更多,虽然跑一趟油钱可能只有几块钱几十块,可其他成本分摊上来那就高了。
如果是买了车以后每天都要用的,那自然是划算的,开多开少,保险钱是固定的啊,车的年限也是固定的,不会说因为你开的少,一年给你按半年算。
对车的利用率高的话,有车肯定是方便的,反之利用率越低,你白白花费的用车成本就越大,一年用不了几次车的,其实还不如租车划算了,租一天也就不到200块的花费,还不用考虑养车的问题。
总结一下有车方便与不方便的地方方便之处:
1、交通直达。出发地与目的地一条线,公交车大多时候不会停的那么准,下车后离终点总会有点距离,或多或少。
2、风雨无阻。这是私家车最大的便利之处,坐在车内可以挡风遮雨,恶劣天气更能体现出私家车的优越感。
3、合家旅游方便。稍远一些的哈,哪怕是有公车,有的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需要在市区先倒车,坐了几个小时公车,还有什么好心情旅游呢?自己开车就快的多了,公车三四个小时,私家车也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多吧,还不用赶点,出门游玩没个车还真不行。
4、带孩子方便,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坐在后座抱着孩子,这是一家三口出行的最佳方案。孩子太小,两个人要是骑车,有个人肯定是骑不成的,一个人带两个,又太危险,我买车的时候就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后来孩子大了就不用那么小心了。
不便之处:
1、开车容易停车难。市里停车是真的难,尤其是对我这种倒车入库侧方停车还不老练的人来说,在目的地来回绕圈找不到地方停车的感觉,我相信不是我一个人有。
2、有车就有了额外的花销。有车绝对是一笔额外支出,而且并不是必要支出,油费一公里好几毛,停车了有停车费,每年保险审车加保养,几千块又没了,对于不那么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笔钱绝对要先算清楚,再做决定要不要买车。
3、开车是体力活。新手可能觉得开车很爽,可等过了新鲜期,你就不这么想了,你以为那些大老板们为什么自己不开车要雇个司机呢,开车很累的,路上还要集中精神,我宁愿坐公交车上玩手机也不想开车。
总结:有车并不一定全是方便,需不需要一辆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是那句话,不要冲动买车,一定要考虑清楚能否有效的利用起来。
如果你能保证一周能开上四五次,那完全可以买一辆代步,如果你原本的出行方案并不麻烦,那买辆车真的没什么必要,只是生活的点缀罢了,有了更好,没了也没影响。
汽车早就不是什么奢侈品了,有钱的开好车,没钱的开平民车,甚至几千块就能买一辆能开的二手车,只要你想买,就没有说买不起的,关键还是要考虑到有车以后的利用率和额外的花费。
对那些已婚夫妻起到了什么作用?
希望你是一个有温度 懂情趣 会思考的人 。
年轻人,多注意一下生活中的细节你会发现我们都很好。
第一内部原因:内部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夫妻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在两个人恋爱的时候两个人彼此之间还能将就着,恋爱的时候直接忽略了。但是结婚之后,平淡的婚姻生活会让这种差距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夫妻之间的吵架就会频繁的增多。这种时候夫妻双方如果不懂得如何维护和构建彼此之间的感情,那么,夫妻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导致原有的夫妻感情破裂,给外部原因造成了一个有力的条件。
第二外部原因:婚外恋、小三插足表现的是最为明显的。说到外部原因,有着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内部的不和谐而导致的,原有的夫妻过得不如意,第三者便顺其自然的有了机会。一段完整的家庭中一旦第三元素出现,内部矛盾就会进一步的扩大化发展了。那么,这段婚姻距离离婚就不会太远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赶集标题怎么写?
赶集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时要准确描述所出售的物品或服务。以下是一些赶集标题的写作技巧:
1. 简短明了: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所出售的物品或服务。
2. 强调特点:如果你的物品或服务有独特的特点,可以在标题中强调,吸引更多的关注。
3. 使用数字:数字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如果你的物品或服务有数量限制,可以在标题中使用数字。
4. 使用关键词在标题中使用关键词可以提搜索引擎的排,吸引更多的潜在买。
5. 诚实守信:中的描述应该真实准确,不要夸大其词或误导消费者。
例如,如果你要卖一辆二手车,可以写一个简短明了的标题,如“二手车出售”,然后在中详细介绍车辆的品牌、型号、里程数、车况等。
父亲带19岁女儿摆摊卖韭菜盒子?
我是司畅,社会问题达人。
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一下中国的教育方式。
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同时也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其实很多适龄的人,都在面对着一个同样的问题,既然大学毕业之后的待遇和没有上过大学的差不多,那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多时间,那么多金钱去读大学?是不是说大学完全没有意义?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大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然它也不是劳务派遣公司,无法给你一个很好的工作。我只能说,大学可以让一个人多更多、更轻松的就业机会而已。第一,读大学会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老生常谈,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从这句话便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文化程度越高,视眼越宽。
在古代,士农工商,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人生两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也可也看出功名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普通人物出头,机会最大的就是读书,通过读书出人头地。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比不去做会大一丝希望。
从下面的图可以看出,大专虽然也是处于底层,但比中专又高了一个层级。
第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类的的形态是很奇怪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如此。
如果身边全部是精英,即使你平庸,也越来越容易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古有三教九流的说法。也就是说你身边的朋友怎么样?你自己未来的路也许会和他们更为接近。
如果你朋友是很成功的人士,你自己距离成功的大门就接近了一步。至少耳濡目染也能听到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
第三,文凭是一块敲门砖
现在很多职业,很多职位,需要的一个前提条件,那便是大专以上文凭。
即使很多人都可以胜任的职位,但人家需要这个文凭,显示企业的综合素质。
虽然这样掩耳盗铃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但没有办法啊,规则是由别人制定的。
总结:文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合格的文凭,甚至面对很多到手的机会都只能失去。
而我们回到这个问题的核心,读大专是不是不如做生意呢?很显然,这19岁少女的父亲之言不无道理。如果说家庭条件不错,文凭便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而如果家庭条件很差,又没有足够的金钱可以读大学,毕竟这是不小的压力。
这也是如今社会上的另外一个话题,寒门再难出贵子。
没有足够的条件,求学无门,甚至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开销。
我只能说,如果条件允许,上一个大学自然是不差。
但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为了一个文凭,甚至以后也需要面对很大的经济问题,不上大学其实也不是不行。毕竟,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同样需要,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爬到巅峰。虽然这样有些消极,有些悲观,但这是客观事实。
最后,希望国家的自考能够和普通全日制划上等号。前几天查了一下,还有很多自考,成人函授这样的求学途径。
不过我个人感觉,怎么到处都是广告?
能否出台像靠驾照一样,只需要交少量的考核费用,其他时间自行学习,考分过了就颁发文凭。
其实,这样出来的文凭比在学校里全日制混日子的更可靠。
不过这一点同样需要企业的认同,否则这一切就只能说是空中楼阁了。
1000元人民币去尼日尔能生活多久?
带着1000元人民币来到尼日尔,可以过上“土豪般”的生活,但这里糟糕的生存环境,让许多人直呼接受不了!
同事来到尼日尔进行石油援建项目仅一年时间,就晒黑了许多,瘦了许多,整个人看起来也颓废了许多,月薪3万元根本不足以让他留恋这个国家,谈及感受如何,同事告诉我:每天都是煎熬!
本文内容是同事在尼日尔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将使用第一人称为您转述,望知悉!
来到尼日尔,你会对“贫穷和落后”有一番清晰的认识,如果不是因为经济压力,谁会冒险踏上这片陌生的非洲土地呢?
提起非洲,能想起的莫过于:饥饿、炎热、人口多、劳动力廉价等词语,为了生活,很多人远离家乡,来到非洲进行几年的劳务援建,生活就是这样,不仅要有诗,还要有钱,没钱就要去赚!
总有人说:在非洲的“中国速度”是如何如何强大,的确,这使得我们骄傲,但背后却是无数建设行业的先驱者,为之奉献青春和热血,更不为人知的是,每个人都要忍受非洲地区难以想象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医疗、水资源、饮食都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生而为人,没想到,非洲地区的生活方式竟然与国内相差如此之大。
对尼日尔的初印象第一次来到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这里的建筑风格似乎让我们有一种回到80年代的感觉,论繁华程度,只相当于国内的一座县城,但出奇的是,这里热闹非凡,当地人看着我们来了,都会热情的挥手,初印象的确不错,让我觉得这里的人真的很友好!
同事开车带我去公司驻地,从车窗向外看去,有许多牛车,也有当地人头顶着重物,保持着极好的平衡力,这一点让我佩服,不同的是,我们在国内扛着重物都是使用肩膀,而不是头顶。还有一些人因为天气炎热,衣不蔽体,但同事告诉我, 那是因为贫穷才穿不起衣服的!
沿途经过的小村庄,让我第一次对贫穷有了直观的认识,这里只有几十户人家,贫穷伴随着饥饿,矮小的房屋似乎并不能足以遮风挡雨,但这种以土坯墙围绕而成的圆形房屋,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来到尼日尔当地的集市,可以看到这里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画作、乐器、生活用品,甚至是一款国产手机具有八个灯、六个喇叭,改造的非常成功,很多商品都留下了中国制造的影子,这让我觉得亲切!
第一次来到尼日尔朋友家里做客时,我的确被震惊到了,当他向我依次介绍他的四个妻子和六个孩子时,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他竟然对我这个30岁单身汉流露出一种“鄙视”的眼神,这些孩子对我这个陌生人感到很好奇,捏捏我的胳膊,抓抓我的头发,看着相机里竟然能出现他们的样子,高兴的手舞足蹈,我举起相机,这些孩子就会兴奋地冲我竖起大拇指,我知道,这是表示友好的意思。
来到尼日尔才知道的事情1、尼日尔与尼泊尔一字之差,相差甚大,这个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非洲内陆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人口2420万(2020年),官方语言虽然是法语,但实际说的最多的还是当地语言:豪萨语!
2、尼日尔位于西非,紧邻撒哈拉沙漠,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30°,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夏天最热的时候,甚至能达到50度到60度。
3、尼日尔主要依靠农牧业为基础发展,但显而易见,在这种高温的沙土地中,农业发展极为困难,粮食生产极不稳定,主要作物有:小米、高粱、薯类、豆类,而且尼日尔经常遭受洪水、旱涝等灾害,粮食减产是经常发生的事,当地人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4、尼日尔拥有丰富的铀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磷酸盐储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尚未开放,其他资源还有媒、锡、铁、石油、黄金等,正是因为这些稀缺的自然资源,为尼日尔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契机,否则,只靠农业发展,难以想象会贫穷到什么程度!
5、在尼日尔,穷人一天三顿烤肉,富人才能吃青菜,尼日尔虽然贫穷,但是却有数量极多的牛、羊、骆驼,这里的肉十分便宜,顿顿烤肉不是梦,肉类就是主食,外国游客来到这里会被各种各样的烤肉所吸引,但是当地人其实最想吃的还是青菜。
6、尼日尔的名字与尼日尔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不是这条河,恐怕今天的尼日尔就会变成真正的荒漠,首都尼亚美就位于尼日尔河附近的一片绿洲之中,别看首都只有100万人口,但却是尼日尔最大的城市,当地人依赖尼日尔河繁衍生息,传承一代又一代!
7、居住在尼日尔河附近的家庭,每天都会徒步几十公里来到尼日尔河取水,毕竟,自来水是没有的,想要取水,就需要靠力气,除了饮用,当地人还会依赖这条河进行洗衣服、做饭、洗澡等,毕竟,在炎热的非洲大陆,一条河能解决太多问题了!
8、尼日尔的小孩头上如果扎一条小辫,则代表父亲已经不在,如果扎两条小辫,则代表母亲也不在了,毕竟,当地的卫生问题令人堪忧!
9、尼日尔的选美与其他国家不同,这里举行的是男性选美,博罗罗人会在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期间在北部的印加勒地区举行男性选美,他们比拼的是:身材修长、牙齿雪白、眼神威武、发辫浓密光亮。你没看错,就是辫子,男人参加选美辫子是必不可少的!
参加选美时,年轻小伙子们闪亮登场,先接受成年仪式,每个人都需要经受磨练考验,也就是长老使用鞭子进行鞭挞,大多数小伙子都能一声不吭的通过考验,然后进入到舞蹈狂欢中,跳的越精彩,越能获得年轻姑娘的青睐,获胜的小伙子便可以被带走。
10、尼日尔的婚姻制度很特殊,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当地家庭通常会有好几个孩子,女人不是在生孩子,就是正在准备生孩子,但是,孩子越多,口粮负担越重,贫穷使得他们连吃饱饭都是一种愿望,更别提接受良好的教育了,所以,尼日尔的多孩家庭陷入了一种循环模式,越穷就越多生,越多生就变得越穷,人口猛增带来的弊端就是资源分配越来越少,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劳动力就变得廉价!
11、尼日尔经常会有沙尘暴天气,可能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刻就是黄沙漫天!不过,当地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该干嘛还干嘛。
12、在尼日尔有一座被当地人视为圣湖的小型湖泊,平时是不允许当地人进入捕鱼的,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捕鱼活动,每年的捕鱼节,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前来参加,别看湖水面积小,但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捕鱼活动,谁能捕捉上来体型最大的鱼,便可以得到丰富的奖励,有的时候甚至是一辆中国制造的摩托车!
尼日尔的饮食方式1、尼日尔干旱少雨,这里很少有绿叶蔬菜生产,但牛羊饲养得很多,所以肉类种类丰富,以烤肉居多,想吃新鲜蔬菜,只能依靠进口,但价格极其昂贵,本地人通常吃不起。
2、尼日尔当地人的主要食物是木薯,产量高,价格便宜,制作方式也简单,将木薯切块,捣烂,加水加盐煮开即可,高淀粉并且富含纤维,本地人吃木薯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3、尼日尔人做烤肉不会太复杂的方式,通常就是简单处理,放在火上烤制,搭配特殊的香料调味,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顿顿吃也有吃够的时候!
尼日尔的经济收入尼日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20年,尼日尔的GDP总量为136亿美元,人均GDP为562美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尼日尔人,每年创造出来的财富不到3800元人民币!
尼日尔的当地人,多数心思不坏,靠力气讨生活,近些年由于外国援助企业的到来,也为当地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他们大多数从事着帮厨、保姆、司机、修理工、建筑工人等工作,但薪资普遍较低,每天不过10-30元而已,每到发工资的时候,他们都会早早的来到财务室等着,工资到手,喜笑颜开,拿着钱去购物、消费,根本没有存钱的习惯,毕竟,也没有多少钱,家里那么多人等着用钱,存也存不下!
1000元人民币可以在尼日尔生活多久?物价如何?尼日尔的货币是西非法郎,但当地人使用较多的还是美元,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149美元,对于当地日均收入不过10元左右的尼日尔人来说,1000元人民币真的是一笔“巨款”!
为了容易辨别,下面的物价均已换算为人民币计算!
在尼日尔消费,要区分当地食物和进口食物,当地食物价格极其便宜:
集市上的成品食物价格:街头油炸面包团每个0.2元、沙拉(烤肉、木薯、洋葱、辣椒)一份10元、小米布丁一碗1元、乞丐汤一份6元、烤香蕉蘸花生一组0.5元,虽然上面的名字可能看不懂,但是当地集市上的食物真的很便宜,想要吃饱的话,只需要花费15元就可以!
再来看当地市场食材的价格:一堆绿叶野菜2元、一袋活钉螺2元、一袋黄色辣椒0.8元、一袋洋葱0.5元、一块牛肉15元、一只鸡10元,这里是没有具体称的标准的,都是按袋、按份、按块来卖,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
想要吃烤肉,完全可以实现烤肉自由,一块烤羊排10元、一根烤羊腿30元、一份烤鸡12元,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烤肉,胆量小的别吃!
住宿的话,尼日尔的宾馆价格还是较贵的,毕竟这些宾馆通常是提供给外地人使用的,当地人都会回家住,这里住一晚的价格在100-300元之间,分档次和条件!如果是长期居住,最好是在首都尼亚美租一个房子,一个月也就400-500元左右!
如此看来,在尼日尔生活,基本消费包括吃饭和住宿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带着1000元来到尼日尔,长期居住,生活一个月不是问题!
写在最后来到尼日尔,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这里没有一座现代繁华的城市,也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更没有设施齐全的机场,连一座像样的现代化商场也没有,举目望去,黄沙漫漫,低矮的平房,黝黑的皮肤,破旧的建筑,都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来到非洲的尼日尔,就要忍受这里的高温环境,还要习惯这里的卫生条件差、饮食卫生差、背井离乡的愁绪,所以,我十分佩服那些援建尼日尔的中企职工们,在“中国速度”的骄傲自豪感下,是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建筑工人们,甘愿为之付出的青春和汗水!
向你们致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