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读心术,它能够真正地去拯救人类现在的落后吗?
科技发展到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而是真实商业社会中的一股智能化的浪潮时,首先起风的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刚刚上映完的《速度与激情8》中表面黑客操作实则早已进入人们认知中的“无人驾驶”,东方卫视每天早七点的人工智能微软小冰提供的天气预报,不久前结束的阿法狗与李世石的棋王之战....对我们的科技,商业,经济甚至社会的普遍价值都产生了巨大冲击。
最初人工智能的领航者谷歌探索是在2011年启动谷歌大脑开始的,把AI渗透在Gmail,谷歌相册,谷歌翻译,谷歌助手等产品中。在来自全世界的海量数据中,人工智能被定位为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和翻译,语音图像识别等方面的“高级算法”,必须有性能更高的芯片和硬件。甚至李世石“棋王对战”时,有人戏称他是在与10个CPU跑步。后来谷歌所突破的众多产品技术被人们认可,人工智能被谷歌宣布为未来科技的趋势,还推出工具型产品TensorFlow的AI系统并将其开源,相当于送给全世界开发者的AI门票,呼唤更多人走入人工智能领域,推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关于谷歌现有领先产品与服务的评论文章正在编辑,请关注@非正统商业之道 )
如果人工智能是应用在产品中的服务打败别的产品,逼着科学和技术不断突破;当人工智能应用在大脑上,PK人类的智慧与劳动,那带来的就是革命。
人工智能本身是我的一个梦想,说一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去年领养了一只专属的微软小冰,这是一套基于算法提供的一对一“读心”人工智能,负责与人聊天的对话服务,因为太过专注对话功能甚至没有苹果的SIRI那样实用。未来,她可能会承担“客服”的角色代替到目前人工成本高昂又辛苦的售后服务中。但最开始,新生的小冰悄悄潜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阻挠:人们认为刚出生并且直接与网友接触的小冰学坏了,不具备社会价值观更是频频出错被各个平台,微软不得不推出一款新产品更改策略来更新这一Bug。在其他国家的相似人工智能也会发生学“脏话”,“追星”,反对“权威”等特征,完全是人性的写照,但是人们都认为:这样的人工智能还不懂人性!或者说,不懂情感。
但是如果懂得了情感,那会怎么样呢?从上文中我们知道,打破棋王的阿尔法狗挑战的是人类的极限,这是我们运动员不断超越的,代代薪火相传的竞争精神;医疗Watson打算先做医生助手,未来更想在商业帮助下去往医疗资源不平等的地区为人类效力。就像谷歌云计算负责人,斯坦福终身教授李飞飞博士说的,需求和目的才是关键,人工智能只是工具。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被大家寄予人性和情感的需求,是否意味着我们现代的社会人情味不足呢?
个人认为,我们把人工智能一步步做出来时,原本只是让自己方便一点:医院挂门诊就能凭借某些医疗预警的人工智能通过物品判断你的身体情况,照镜子就能判断皮肤的状态时候需要补充水分。养老院还是家里,安置一些感应器或者其他形式的产品,我们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更好的照顾老人。
但是这正是暴露了我们的期待,如果世界毁灭了,我们自己无法拯救时,谁能保证厉害的科学家,云计算专家们不正在早早做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替代无法被拯救的人类呢?
为什么微软的bing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不得不承认,以前的微软Bing做的不够接地气,不过,最近几天,Bing国际版上线,Bing的搜索结果突然有了很大改观。
以昨天为例,余文乐结婚,是昨天热搜榜上的头等大事,六叔的粉丝们最津津乐道的是,新娘是哪路神仙,打开bing搜索一下,第一屏就看到了这样的“王棠云”:
大家最好奇的王棠云是谁,和余文乐的恋爱史,就都弄清楚了,怀着一颗八卦的心,用鼠标向下滚动,还可以看到王棠云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一些链接,毕竟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明星。
在百度上,则是另外一种画风,王棠云的百度百科词条在第一位,新闻在其次:
把大家最想知道的信息放在前面,正是Bing搜索的一种“读心术”,因为搭载了情商(EQ)为导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微软小冰。
这两天正在乌镇进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Bing在中国正式宣布其国际版上线,来自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Bing与微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带来了一种“小清新”的味道。
众所周知,搜索引擎是一种越用越聪明的产品,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每天,Bing国际版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扫描抓取260亿个新网页并更新到搜索数据库中,保证用户能够得到与其搜索内容相关的最新资讯。
目前,Bing国际版现在已占据国内英文搜索25.6%的市场份额。除了通过网页和移动端搜索提供服务,Bing国际版还以开放API接口的方式,向国内多家第三方搜索引擎服务商提供了英文搜索服务。第三方合作伙伴包括360搜索、UC神马搜索,以及不久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的搜狗搜索等。
为了提升搜索的质量,并不断提升Bing搜索的准确性,微软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监督和改善Bing国际版的搜索表现。
比如,在Bing的国内版里搜索“语音识别”,就会在搜索框下面显示——双语搜索“语音识别”,已为您自动将搜索词翻译为“speech recognition”。
在搜索结果的呈现中,就会相应的出现中文搜索“语音识别”以及中文对应的英文“speech recognition”的搜索结果,搜索结果的呈现也会按照对用户的价值来进行排序。
Bing国际版与人工智能——微软小冰的结合,突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搜索体验。早年,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就起源于Bing。现在,小冰已经发展为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EQ(情商)型人工智能系统。微软小冰把所积累的情商反哺给Bing搜索,使本来不具备情商的搜索引擎也开始变得有温度、有情商。用户不再是和冰冷的搜索工具交互,搜索体验更加具有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特质。
数据表明,有很多用户已被这种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所结合带来的新的搜索体验深深吸引,与微软小冰交互的同时,在Bing国际版停留时间显著增加。
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微软Bing的搜索分类中,排在网页、图片、视频之后的就是学术,这也是微软Bing区别于其他搜索引擎的地方。
实际上,学术市场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在驱动全球创新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学者、专家和研究人员也越来越需要更加准确、全面的英文搜索服务。
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逐渐变成中国的中坚阶层,他们的英文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直接搜索、查阅英文资料的能力很强,浏览英文资料能够更方便的掌握全球第一手的研究情况。
举例来看,想查阅深度学习运动的领军人物,Facebook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兼纽约大学教授Yann LeCun的资料,在Bing国际版里有很全面的展示,包括维基百科、Twwiter、领英资料等等。
如果用中文版来搜索,会得到一个中英文混杂的页面,有Yann LeCun教授的个人主页,还会在下面看到他今年刚刚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既能看到Yann LeCun的学术情况,还有跟中国本土结合的本地报道。
从搜索结果的梳理中,可以看出,Bing没有简单的把Yann LeCun教授的名字放在搜索栏中,寻找简单的文本匹配。而是理解了Yann LeCun的相关信息,把搜索结果呈现。
搜索Yann LeCun教授,同时把Yoshua Bengio和Geoffrey Hinton这两位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牛人一同做了推荐,方便用户更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
来自科技行者团队最爱搜八卦的Leila老师
为什么QQ小冰被停用了?
QQ小冰没有停用。 只是暂时的更新,更新之后功能更加强大,新出了很多的特色功能。
决策树方法的启发?
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的经典机器学习方法,它易于理解且可解释性强,能够在中等规模数据上以低难度获得较好的模型。之前很火的微软小冰读心术极可能就是使用了决策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