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第六感,如何快速知道一个男生有没有女朋友?
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01
凭借女生的第六感,女生的第六感一般都比较准,感觉一下,就知道了。
02
看他的衣着打扮,有女朋友的男生一般都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齐齐,要多酷有多酷。
03
看他的谈吐风范,有女朋友的男生,言语中一般都透着浓浓的爱意。
04
“请问你有女朋友吗?”
解释一下:回答是不是实话不重要,就是问个态度。有说没有,等于没有;没有说有,等于没戏。
05
你可以和帅哥混熟之后
先观察他的网络社交圈,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如果你在这些地方发现这个男生很活跃,跟朋友都有互动,但是没有发现任何一点点秀恩爱的迹象,也没有貌似女友的回复,那么可以基本定性为没有。
06
如果男生在网络社交圈根本不活跃,或者发的东西总是让你感觉模棱两可,而男生本身比较帅,也是很开朗的,那么,他要么不喜欢晒恩爱,要么有多人暧昧的倾向。
07
直接约,约的出来,有也没有,约不出来,没有也有。
08
想询问一个男生的各种情况,他身边关系较近的哥们,知道的肯定比她妈都清楚。
09
做一个问卷调查,发链接给她。后台看他填的结果就行了。
为什么女生有了男朋友以后?
好闺蜜可以在一个碗里吃饭,可以穿同一件衣服,可以窝在一个被窝里睡觉,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分享,但有一样不能分享,那就是爱情。
有了男朋友,就疏远闺蜜,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男友移情,最大嫌疑人就是闺蜜了,因为闺蜜是最有机会的。和男友约会的时候,特别是比自己漂亮的,比自己优秀的闺蜜,千万别带去,否则……?
01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它就偏偏发生在我的身上。那是我读大二时,我最好的朋友萍告诉我,她恋爱了。就在那天下午,她的男朋友邀约她一起共进晚餐。萍向来有的害羞,就让我陪她去。当然,好朋友有求于我,我是肯定不会拒绝的。
没想到,这是我吃得最尴尬的一顿饭。整个吃饭过程中,她所谓的男朋友一直在给我夹菜,也一直在挖空心思打听我所有的信息。此时,不善于表达的萍,似乎成了这次约会的一个陪衬,低着头,默默地吃着无关紧要的饭。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回忆不起来那餐饭到底吃了些什么,只觉得这男孩的所作所为令我讨厌,也可怜萍为什么要谈这样一个男朋友。也因这次陪吃,我再也没有参与过陪闺蜜约会的事了。
所以,和男友约会,千万别带闺蜜,因为男友有看上闺蜜的可能。
02倩,也是我很要好的朋友,由于她比我小,所以我一直管她叫倩妹子。倩妹子三十二岁了还没结婚,总算在今年上半年看上了一个男孩子,交往了一段时间,就准备谈婚论嫁了。
一天,倩妹子的男朋友来了,她的闺蜜娇也来了。倩妹子为了留他们在家里吃饭,就到厨房忙去了。至于娇,她比倩妹子年轻漂亮,性格又是那种活泼开朗型。此时,客厅里就剩下娇和倩妹子男朋友。向来口无遮挡的娇,就把关于倩妹子的点点滴滴说来他听,包括她的缺点,她的囧事。娇觉得她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她是最熟悉倩妹子的人。
听了娇“细致入微”的评述,只见男孩子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都不知如何迎合她的话。还好,倩出来了,打断了娇的话。
就为这事,倩妹子一直对娇都存在芥蒂,她认为娇不该在她男友面前无话不谈,让她一点秘密也没有了。
03这个故事是我在快手短视频上看到的,真令人发指,闺蜜直接把她的男朋友变成了自己的老公。阿芳和阿玲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长大后,又同到一座城市去闯荡。阿芳是一个勤劳又爱学习的女孩子,刚到城里时,为了生存,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后来有了一些积蓄,就去蛋糕店学了做蛋糕,还在那里谈了男朋友杰。再后来,他俩就出来单干,开了一家蛋糕店。没想到,他们还真做起来了,不久,就又开了几家连锁店。
也就在这时,阿玲投奔她来了。而阿玲虽然很阿芳一起长大,还很要好,但性格是截然不同,从小就爱把自己打扮得像只花蝴蝶。长大后,她的人生格言就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来城市里就是来钓金龟婿的。只是,她一直还未如愿。
但她第一眼见到阿芳的男朋友时,眼睛就直了!心想:这不正是我要追寻的目标吗?帅!又有钱。
只能说,阿芳有这么一个发小闺蜜,简直就是倒八辈子霉。阿玲瞄准了杰,哪肯放过,所以就时不时故意接近他。一天,趁阿芳没在,把杰灌醉。待阿芳回来时,她俩却睡在一个被窝。
阿芳差点没被气死,面对这对渣男女,果断提出了分手。不久,杰就和阿玲结婚了,阿芳说:“幸好自己还没和杰结婚,幸好早发现了他们的真面目,要不然,后悔都来不及了。”
有了男朋友,疏远闺蜜情有可原,因为热恋中的女生都会把全部心思放在男友身上。再说,带着闺蜜处朋友,往往会给别人做嫁衣。
怎样才能发现男朋友是否已经出轨了?
恋爱中的女人都是福尔摩斯,想知道男朋友是否出轨,一个表情包就可以搞定了。
会有这种想法的情侣,主要还是两人的亲密关系不亲密。
前段时间临睡前目子突然在群上问:你们和男朋友确认恋爱关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们都奇怪万年单身狗目子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问题,便打趣她是不是有情况。
原来目子和另外一个朋友阿V暧昧了一段时间了,两个人的关系持续升温,感觉男生很快就会向她表白。
两个人的关系好像超过了朋友关系,但是又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牵手、在微信里把对方置顶。
群里几个“老司机”听了之后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跟目子分享自己恋爱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我思考了很久,发现好像很多很多要做的事,但是就一直纠结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01.
喜欢你,就发朋友圈啊
后来母胎单身的阿V和目子在一起了,他们恋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发了朋友圈,阿V在朋友圈高调地宣布脱单:老子也是名草有主的人了,往后余生,我只要你。下面配了他和目子的各种恩爱照,一脸开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他们谈恋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了朋友圈,他们终于从之前朋友已过,恋人未满成功走到恋爱,亲密程度更近了一步。
02.
发完朋友圈才算谈恋爱,其他都不算
之前听过这样一句话:“发完朋友圈才算谈恋爱,其他都不算。”
就像阿V一样,他发完朋友圈后,我们朋友群都炸开了锅,有的调侃他虐狗;有的调侃他女友目子上了贼船;有的祝福阿V找到了幸福。
有调侃有祝福,但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阿V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了。他发朋友圈的意义就是,向所有朋友宣告,往后余生,你是我的女朋友。正式进入我的生活、我的交际圈、我的内心。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这小小的仪式感,他女朋友会有种莫名的小幸福,使他们的亲密程度更进了一步。
03.
恋爱关系的亲密程度
当然,有的人不太喜欢发朋友圈,不喜欢特意秀恩爱,这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个性不尽相同。在后面的相处中,慢慢把彼此介绍给亲朋好友,却非常必要。
喜欢一个人,然后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从一开始的互相试探,到最后的亲密无间。共度一生或者吵吵闹闹,将所有快乐吵闹凝结成回忆。
谈恋爱以后每对情侣要做的第一件事,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第一件事做的是什么,都是表达爱的方式。
芒姐觉得接下来,感情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她莫名奇妙生气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他突然冷淡了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随之出现。
想知道更多的文章,可以来公众号“青芒情话”找芒姐,风里雨里,芒姐都在等你。
有哪些提升学习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分享一个概念:学习力。
即:一个人能够快速获取知识、并让它产生价值的能力。
比如说:同样是在一个班里上课,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业余时间就跑出去玩,期末考试仍然可以拿高分;而有的同学,即使是下课时间也坚持刻苦学习,却仍然停留在中等水平。
这就是“学习力”的一种体现。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学习力”?看看他是否具备这三个“关键因素”就知道了:
1.学习的动力——在没有人催促下,愿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学习?2.学习的毅力——面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3.学习的能力(效果)——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勤奋”只是其中一部分,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如果一个人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最后什么也没学会,那就等于没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习力”呢?
我们从“动力”、“毅力”、“能力”三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如何提升学习的动力?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且枯燥的事情,小时候,大人们常常用“奖励”的方式敦促我们好好学习、考好了可以买玩具什么的;如今,有不少学习社群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大家行动。
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方式未必管用。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一书,将人们的内在动机(驱动力)分为三个程度:
驱动力1.0——来自内心的原始冲动,比如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驱动力2.0——为了某种利益,或者避免损失,才去做某件事,比如“不瘦10斤不换头像”、“坚持打卡21天,不然就发红包”;驱动力3.0——这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做、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比如罗永浩说的那就:“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驱动力的程度越高,我们的动力就越强烈,因此,做成的事情也就越完美。
朋友看见我常常在朋友圈晒读书笔记,觉得我很自律,其实不然。我的状态也不是很稳定。
前段时间,公司出差的任务比较多,我的节奏很快就被打乱了,连续好几天无法专心读书、也写不出东西来。直到现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也没完全恢复。
上周跟朋友喝咖啡,我说,自己好久没有认认真真锻炼过了,虽然每个月都在给自己立flag,但一直没成功过,是监督做的不够好吗?
朋友说,不一定,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没有为这件事找到意义。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里,也提到这样的观点:
“奖励”和“惩罚”会破坏我们内心的热情,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寻找更高层次的追求,才能让我们更加自觉、更加专注地做将它做到最好。其次是:如何提升学习的毅力?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大咖的社群又涨价了。
几年前,在“知识付费”和“社群运营”的概念还没诞生的时候,这位大咖就自己建立了一个付费社群,收费不算低;几年后,“知识付费”和“社群运营”开始走下坡路,大咖的付费社群却越来越贵、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他的社群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长久地吸引大量的人参与?
作为一个曾经连续三次报名的会员,我有一点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这个社群,可以为你带来一种“持续”的力量。
不管是想坚持读书、写作、背单词还是减肥,这个社群都会设法让你长久、稳定地坚持下去。
换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加入这个社群呢?
因为他们认识到:比起“高效学习”,能够“持续”地做一件事情,更加有挑战性、也更能带来自身的改变。
正如李小龙说的:“我不怕练一万种招的人,我只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里提到一个概念:成本线。
无论什么都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本。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在挣扎……
突破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就能看到效果了。
这个临界点怎么定义?
因人而异。
有的人相信“21天养成一个习惯”,有的人则是提倡100天行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越过那条“成本线”。
在成本线以下,我们要靠坚持、咬紧牙关、自我催眠甚至打鸡血;番茄钟、打卡、早起……
一旦越过这条线,习惯养成了,就再也不用刻意去控制自己了。
很多的自律方式,其实都是在试图越过成本线,让习惯成为自然,不需要打鸡血坚持,而是做到自我造血。
所以,当我们通过“打卡”来坚持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我又坚持了XX天”这样的数据来衡量自己有没有进步,因为这些并不是最终目的。
应该问自己:我离当初定下的目标,还有多远?
或者:我跟去年的自己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当你具备了学习的“动力”,即使没有人催促、也会自动自发地完成目标;具备了学习的“毅力”,愿意花大量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最后,我们就来聊聊第三个话题:
如何提升学习效果?罗永浩御用PPT达人——许岑分享过他的“有效学习法”,一共七条。
我结合自己的经历,简单总结为三个步骤:
1.开始行动的门槛要低,然后逐级增加
我和很多小伙伴在微信群里打卡,每个月坚持21天。有的朋友觉得不够虐,每次打卡之前、给自己定下很多任务。一开始,大家凭着一腔热血,每天的兴致都很高;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就发现,自己很难坚持下来。
我常常跟他们建议说: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不妨将自己的目标拆分,拆分到你稍微努把力就能做到的程度;养成习惯之后,再增加。
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学习过程中的两大变量:时间+注意力
学习的过程固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最近,我们公司一位做摄影的同事准备离职了。他去找新工作的时候,遇到不少工作岗位,都要求他必须懂“后期处理”。这让同事非常苦恼。
我问他:“你不是会一点后期处理吗?”
他说:“会一点点,但并不精通。”
我问:“你家离公司很近,如果半年前,你每天下班回家学习两小时后期处理,现在是不是可以很精通啦?”
朋友笑了:“那我岂不是没时间玩游戏了吗?”
当然,我也知道,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花时间”这么简单。
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不仅要看自己的兴趣、找到合适的课程(老师),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学会之后,有没有“用武之地”?
我见过很多小伙伴,他们自己也很想努力,并且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最后仍然什么都没有做。
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如果不在学习上,就很容易被别的东西给吸引过去,诱惑你消耗大量时间。
它们可能是游戏,可能是新的连续剧,也有可能是抖音。
3.对着镜子练习
看过《灌篮高手》的朋友,应该对樱木花道的印象非常深刻:刚加入篮球队的时候,他的球技非常烂,每次投篮都投不进去;但他又有一种蜜汁自信——在樱木花道的想象中,自己每一次投篮的姿势都特别优雅。
后来,球队集训的时候,教练给樱木花道“开小灶”,让他的短时间内练习投篮两万球,才让他的投篮技术得到飞速提升。
很多人把樱木花道的成长归结为“魔鬼式的练习”——在短时间内完成“两万球”的练习,平均每天要投篮几百上千次,怎么会没有进步呢?
但这其中,还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细节:其一是,教练让樱木花道的同学偷偷拍了视频,并且通过视频、观察和纠正了樱木花道的投篮姿势;其二是,樱木花道每次投篮的时候,都有人在旁边记录、分析他的命中率。
言下之意:樱木花道在两万次投篮练习中,他哪次投准了、哪次没有投好、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在什么位置投篮的命中率最高?这些问题,都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并且在随后的练习中,不断得到强化……
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能力训练模型”:
知识模型→应用过程(试错/反馈/修正)→增强熟练简单来说:你学到一个方法→于是你去尝试→然后你发现,有些细节需要调整→接着你做了一些改进,并坚持练习→最后成为高手。
“对着镜子练习”,就是帮助我们“调整细节”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
如果我们闷着头练习、没有“镜子”作为纠正,也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得对、什么时候没做好,于是也就不可能获得太大的进步。
再举个例子:我们把这个模型套用到《灌篮高手》里面,这个过程就变成这样的——
樱木花道学习投篮的方法→于是就照着这个方法去练习→但是不管怎么练习,命中率都很难提高→后来,他通过视频、发现自己有几个动作做得不到位→改进,用正确的姿势继续练习→最后成为篮球高手。最后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分别从三个方面入手:
1.提升学习的动力:
尽可能少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容易破坏我们内心的热情;更好的方法是: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寻找更高层次的追求;
2.提升学习的毅力:
很多流行的“自律”方式,包括打卡、番茄钟,其实都是在试图越过“成本线”,让习惯成为自然。当你正在培养自己的习惯时,不妨多问问自己:我离当初定下的目标,还有多远?我跟去年的自己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当我们的进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毅力去坚持了;
3.提升学习效果的三大步骤:
开始行动的门槛要低,然后逐级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两大变量:时间+注意力;对着镜子练习,获得有效的反馈,并及时纠正。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我现在又没有动力、又没有坚持的毅力,学习效果还很差,但我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同时提升这三个方面啊?”
还真有。
那就是——报班学习,找个好老师,让他们手把手的教你。
这可不是开玩笑。
我去年给自己定下学习“新媒体运营”的目标,有非常完整的课程、配套的书、也有作业,甚至每个月我都去打卡群里面打卡,然而,连续两次都失败而告终。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参加4月底的“运营P2训练营”,目的是获得老师的“反馈”,以便纠正我的错误姿势、让练习能够快速获得效果。
希望能够给你启发!
对自己曾经暗恋的人?
谢谢邀请!
对自己曾经暗恋的人,若干年后,你是已看不上对方,还是爱意如故?
记得初中时第一次偷偷对一个男孩有好感,那个男孩理科很好,性格内向。那时候男生和女生很少说话,大都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听他同村的女生说他是他母亲带着他和他姐姐改嫁到我们这边的。我也因为他特殊的身世对他又多了一份关注。
那时候的世界单纯而认真,没有一丝杂念。初二那年,我要转学了,为此,我还偷偷哭了一次,难过了好久,就因为要离开这个学校,离开同班的他。
没想到的是,我转学不久,原来的那个学校初中部也没了,所有的学生都转到了我所在初中的相邻镇初中。
有一天,我在校园里突然看见了他,他正在我就读的学校走着左右看着逛着,问题是他在隔壁中学,并不在我们学校读书。他看见我立马闪了,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至此一面,之后我毕业去了更远的地方读书,回乡教书,又结婚生子。
直到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从县城挤公交回娘家,在公交车上意外的遇见了他,他除了容貌有一点沧桑感,其他还是老样子。看见他,心里还是有点紧张,一丝丝的难过。
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可以嫁给他,我愿意和他一起吃苦受累,愿意每天背着锄头在他那一亩三分地挥汗如雨,愿意把他的母亲当做自己的母亲来孝敬,愿意为他付出我的一切。
但这也都是想一想而已,因为现实根本不可能,我扭转不了父母的想法,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对我有好感,万一他不喜欢我呢?多丢人啊。
那时候的感情含蓄内敛,我又恰巧是个内向又自卑的女生。所以,毕业后虽然一直对他有好感,但也永远都不会说出去。再加上性格使然,一直没有定性。也就一直在感情路上曲曲折折,直到二十多岁年龄渐渐大了,发现同伴都有了孩子,才不得不接受媒妁之言,匆匆忙忙嫁了人。
所以,不能说我们女生物质和挑剔,因为,如果这一生选择不了自己喜欢的人,大概都是会在众多求婚者中间挑选一个各方面条件好的选为终身伴侣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