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仙女,西游记中一般人不知道的冷知识有哪些?
说一些有趣的冷知识,博您一笑。
一,会针线的孙悟空83版《西游记》有这样一个桥段,唐僧为孙悟空缝制虎皮裙。
但在原著中,虎皮裙是孙悟空自己缝制的,款式为马面裙。
穿上新裙子后,孙悟空还特意到唐僧面前显摆。
到了灭法国时,师徒四人准备乔装打扮为俗人,可猪八戒脑袋太大,戴不上头巾。
孙悟空再次施展针线活手艺,给猪八戒缝制了一个特大号的头巾。
从这可以看出,取经团队的针线活基本上都是孙悟空的。
二,唐僧从不骂人,只骂妖精出家人勿起嗔心,不打诳语。
唐僧作为如来的二弟子,大唐高僧的表率,在人前一直都保持着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形象。
骗人,也只在女儿国时,因形式所迫,小小的欺骗了一下女王姐姐。
但唐僧只是对人,对妖精他就没这么多讲究了。闲着没事就爱骂骂猪,欺负猴。
三,孙悟空从不穿内裤猴哥有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为了方便行动,他从不穿裤子,更不穿内裤,只在下身围条裙子遮羞。
如此豪放的穿衣方式,使得猴哥的红屁股总是裸露在人前。
玉帝很可能就是看见了猴哥的红屁股,误以为他是一只来了葵水的母猴,而把他封为了弼马温。
古人认为母猴的葵水可以防治马瘟,常在马棚中饲养母猴,用来辟马瘟。
四,孙悟空经常被妖精吃豆腐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取芭蕉扇时,铁扇公主酥胸半露,轻扭蛮腰,对着猴子一顿挨挨擦擦,差点就把猴子给办了。
吓得孙悟空坐立不安,骗到芭蕉扇后,立马跑路。
孙悟空变成小和尚骗白鼠精时,被白鼠精搂住强吻,甚至直接抓向要害。
好在孙悟空入了佛门后,无心贪美色,这才没被妖精们占了大便宜。
五,妖精的财产妖怪和人一样,有穷有富。
穷的身无分文,只能在穷乡僻壤,打劫凡人勉强度日。
富的腰缠万贯,划地为王,吃得起山珍海味,养得起名车娇娘。
取经团队在铲除穷妖精时,基本不见神佛的踪影。
对付富妖精时,孙悟空即使不找人,神佛们也会主动现身帮忙。
比如,牛魔王、金毛犼……
富妖精被带走或铲除后,他们搜刮的巨额财富,也随着神佛的退场而神秘失踪。
所以,扫黑除恶的取经团队一直很穷,被伤害的百姓也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六,沙僧是人妖沙僧介绍自己时说道——
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常得衣钵随身,每炼心神在舍。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工满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帘大将。
沙僧打碎琉璃盏,被罚下界后,并没有经过轮回,本质上依然是人。
所以,沙僧是人形妖怪,简称人妖。
注:仙侣并非伴侣,而是比道友更进一层的称呼,泛指师徒、夫妻等多种关系。
姹女指的是美女,但在道家炼丹术中其意思为水银。
孩儿在道家炼丹术中的意思是金丹。
“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沙僧有仙缘,得高人指点,练成金丹,得道成仙。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沙僧与一位仙女结成伴侣,两人结合生子。后在仙女的指点下,得道成仙。
老黑我个人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沙僧出工不出力,只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不以身犯险。
这与大多数娶妻生子,老实巴交的好男人形象吻合。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
《花姑子》并不是蒲松龄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而是一篇骂世奇文,其中寄托了他的文学思想和对世上忘恩负义之人的强烈批判。
当然,蒲松龄给这个主题加了一层美丽的外衣,使许多人认为这只是老秀才对美好女性的幻想。然而读罢全文,读者能深深地体会到蒲公的讥讽之意!
一,悬念式的开头。故事的开头,蒲公就交代了主人公安幼舆的性格,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为人挥霍好义,喜放生,见猎者获禽,辄不惜重直买释之。
安幼舆喜欢放生,不忍看到动物被猎人杀戮,经常出钱从猎人手里拯救动物的生命。
这天,他去舅舅家参加葬礼,到了黄昏时分才返回。但是由于天色已晚,他在山谷中迷路了。
一个书生在天黑时分被困在荒山中,文字虽然简洁,然而却迅速把读者带入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中。
正在安幼舆惊慌失措的时候,见到不远处隐约有灯火,好像有人家在哪里居住。他赶忙朝着灯火之处走去,走了没几步,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个拄着拐杖的驼背老翁正在山涧小路快步行走。
安幼舆赶紧上前问路,老翁却不急着回答他,而且一个劲地询问他是谁。等到安幼舆说出名字,又把自己想到灯火处借宿的缘由说出来后,老翁对他说:“那地方不是什么安乐之地,幸好你遇到老朽。我家有茅庐可以留你借宿一晚!”说罢,邀请安幼舆一同回家。
安幼舆跟随老翁来到其住处,老翁将他请入茅庐。随后老翁吩咐老伴快准备饭菜招待客人,还交代老伴说:“这位是我的恩主,快把花姑子叫出来侍奉恩主饮酒!”
随后,厨房里走出一位宛若天仙的绝色佳人,端着酒菜从厨房里出来,安幼舆眼睛都看呆了。
到此时,故事的主人公花姑子才出场。
在这段开头故事中,蒲松龄设置了三个悬念:老翁是什么人?他为何阻止安幼舆去灯火之处?他为何要称安幼舆为恩主?
而这些设置都是为了营造诡异气氛,为故事继续发展做铺垫,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
二,发乎情,不必止乎礼。老翁命花姑子替客人热酒,花姑子便转入厨房朝煤炉里拨火。安幼舆便请问老翁姓氏,老翁回答说自己姓章,与老伴和女儿花姑子居住在此。因为安幼舆不是外人,所以才敢叫妻女出来相见。
安幼舆被花姑子的美貌吸引,连忙询问是否婚配,老翁回答还没有。接着安幼舆便称赞花姑子的美丽,老翁连忙称谢!
通过安幼舆的反应,读者能够体会到花姑子的容貌有多么美妙,一个大美人的形象塑造起来了。随后蒲公又插入了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小插曲,突出了花姑子灵动可爱的性格。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个调皮好动,美丽可爱的女孩形象,堪称神来之笔。
忽闻女郎惊嚎,叟奔入,则酒沸火腾。叟乃救止,苛曰:“老大婢,濡猛不知邪?”回首,见炉旁有薥心插紫姑未竟,又诃曰:“发蓬许,裁如婴儿!”
花姑子热酒的时候没注意酒已经沸腾,结果酒喷出杯子而烧起火焰。老翁灭火后责骂女儿做事不认真。回头一看,原来是花姑子在温酒的时候忙着用高粱杆编织紫姑神玩偶,所以忘了炉上温着酒。老翁骂道:“辫子都这么长了,怎么还像小孩一样贪玩!”
老翁拿着女儿没有完成的作品给安幼舆看,说:“如此贪玩误事,还多亏您夸赞她,真是要羞死呢!”安幼舆接过来一看,虽是高梁杆编的,但却做的维妙维肖,不禁为花姑子的心灵手巧所折服。
此时老婆子忽然有事呼唤章老翁,老翁便丢下客人出去了。房内就剩下了安幼舆和花姑子两人。
就像《聊斋》里大多数的书生一样,安幼舆这个急色鬼先是对花姑子倾诉爱慕之情,继而言语调戏。花姑子怒斥安幼舆为不懂礼数的“狂生”,并起身想要逃走。安幼舆连忙抱住她动手动脚,花姑子受惊大声呼喊。老翁从外面奔入房内,安幼舆赶忙放手走出厨房,羞愧得面红耳赤。
正当他惶恐不安之时,花姑子却对父亲说:“刚才炉上的酒又沸腾出来引起火焰,我失声大呼。幸好安公子跑进来把火灭了,否则酒壶都烧化了。”
安幼舆听到花姑子为他解围,心下稍稍安定。面对着章老翁,他却有些惊慌不安,于是只好假装酒醉。老翁为他铺床,让其安睡,告辞而去。
第二天,安幼舆辞别章老翁,回到家中。他难忘花姑子的美貌,遂拜托朋友前去提亲。然而大家都回复他说:“那地方是一片荒山野岭,哪有什么人家呢?”
安幼舆不信,自己骑马入山寻找。除了悬崖绝壁之外,人影都没看到一个。他又到邻近村庄打听,村民纷纷回答此地没有章姓人家。他失望地回到家中,一病不起,昏迷之中只呼唤“花姑子”。家人十分慌乱,请医抓药毫无效果,这位‘相思病’患者没过几天,已经性命垂危了。
写书生与狐鬼精怪的爱情,这是蒲松龄的拿手好戏。虽然安幼舆毛手毛脚,颇有些高衙内的作风,但通过后面相思成疾的描述,则说明了他是一个痴情之人。
自明中期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崛起和心学思想的影响,封建礼教在文人士大夫心中已经失去了震慑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市井文化和叛逆思想的出现。
这股思想潮流一直影响了整个明后期和清代的许多人,故此文学作品中男女恋情大胆泼辣。文人们大多对“发乎情”持肯定态度,而不再强调“止乎礼”了。
蒲松龄深受这种思潮影响,故此笔下的男女大多有些不守规矩的行为,然而皆是出自真心,与荒淫无耻不可等同视之。一直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将这种赞扬至情至性的观点发挥到了顶点。
这是明清许多作品产生的历史根源,读者有必要了解,而不可被作品中的障眼法瞒过,错误的视其为言情小说。
三,花姑子报恩。昏睡中的安幼舆思念花姑子,忽然这天深夜感到有人在摸他的额头。睁开眼睛,令日思夜想茶饭不思的花姑子居然站在床前。他看着美丽的姑娘,眼中流下泪水。
花姑子则小声地笑着,对他说:“痴呆子怎么弄成这般可怜样了?”然后她坐在床边为安幼舆按摩太阳穴,安幼舆只闻到很浓的麝香之味,不觉透入心脾,神清气爽。
经过花姑子的按摩,安幼舆出了一身大汗,整个人也感觉精神了。花姑子则对他说:“室内人多眼杂,我不便多陪你。三天后我再来看你。”说罢,从袖子里掏出三枚蒸饼,悄然离去。
安幼舆已经几天没吃饭,此刻精神恢复,觉得腹中饥饿难耐,就把花姑子给的蒸饼吃了一枚。这蒸饼异常美味,不知道是用什么佐料蒸制的,吃完之后,他感到十分困倦,便倒头大睡。到天亮醒来,感觉病痛基本消失了,又过了两天,他把剩下的两枚饼都吃了。身体彻底痊愈,精神胜似从前。
欢喜异常的他想到花姑子还要回来看他,连忙遣散奴仆,又悄悄的把前后门的门闩撤掉,好让花姑子进来。
这天夜晚,花姑子果然来了,她对安幼舆笑说:“痴郎,你该如何谢我的救命之恩呢?”安幼舆见到梦中情人就在眼前,连忙将她抱住,诉说相思之苦。
“安喜极,报与绸缪,恩爱甚至。”
安幼舆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花姑子,花姑子对他说:“我之所以敢不顾羞耻来与你相会,其实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但你我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以后还是忘掉这段情分吧!”
安幼舆十分奇怪,他说:“我和你之前素昧平生,何来报恩之说呢?”花姑子回答说:“你细细回忆,总能明白!”安幼舆想不起来,但是他求花姑子不要离开他,希望能和她结为夫妇,永不分离。花姑子却说:“我与你夜夜相会固然不是办法,然而要结成伉俪却也是不可能的事。”
安幼舆听说后心情郁闷,十分伤感。花姑子见他伤心,便安慰说:“感念你相爱之情,明日你我一起去见父母,或许能有个结果!”
安幼舆又问:“你身体如此纤巧,是如何从山里走到这里的。我上次骑马走了大半天才进山,却找不到你的家!”
花姑子说:“听你病了,我就以看望姨妈为借口离开了父母。我姨妈家就在你们家东面不远处,这几天我也不曾回家,只为与你相会。再不回去,父母该怀疑我了。”
安幼舆闻到她身上有一股异香阵阵扑鼻,便问花姑子是用什么香草熏染的,花姑子回答说:“我自小身上就有这股香气,并不是后天熏染的。”
天亮之前,花姑子好忙离开,她告诉安幼舆自己会在路口等待,引他找到章家,说罢离去。
安幼舆也找了个借口骑马朝山里走去,到黄昏时分,果然在一个路口见到花姑子。二人一起回家,章老翁夫妻仍是热情地招待客人,并留他在家歇宿。花姑子则装作很冷淡的样子,害怕父母看破自己和安幼舆的私情。
到了深夜,花姑子来到安幼舆的睡处,哭泣说:“父亲因为山村太过偏僻,过两天要带着我们搬家了。从此以后,你我恐怕再无相会之期!”安幼舆如同闻言如同晴天霹雳,和花姑子抱头痛哭。
忽然,章老翁推门而入,指着花姑子骂道:“好你个没廉耻的贱人,居然做出如此败坏门楣之事。”安幼舆见老翁怒不可遏,好忙逃走,耳中只听老翁的怒骂和花姑子的哭泣。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把读者的胃口全部吊起来了。花姑子和安幼舆真心相爱,而老翁却突然出现,将二人拆散。这样的安排颇有批判封建家长干涉和拆散儿女姻缘的意味。
同时蒲松龄又给读者下了几个套,花姑子家到底是什么人?蒸饼为何能让快要病死的安幼舆痊愈?老翁一家到底是何人?
四,真像大白,獐精报恩。回到家里的安幼舆为自己的临阵脱逃而感到惭愧,又为花姑子担心。他寻思既然章老翁曾说自己有恩于他,不如鼓足勇气再去章家,把情况挑明了,也好与花姑子永远在一起。
主意打定后,他又骑马进山,走到天黑依然没有找到章家。此时山风凄厉,深处荒山的安幼舆十分害怕,只好找路返回。忽然又看见不远处的灯火,他便前往询问章家的信息。
走近之后才看清,这是一座很气派华丽的宅子,仿佛是王公贵族所居住。他向大门口一个穿青衣的门房打听章氏的住所,并告诉了他自己此行的目的。门房却笑说:“你走错了,这里不是章家。但是是花姑子的舅妈家,她今夜正在此处,快请进吧!”
安幼舆大喜,跟随青衣人进入大宅。花姑子果然在内相迎,她说:“因为舅母外出,故此特来看守房屋,没想到你能找到这里,真是上天的安排啊!”然后命令青衣赶快准备客房,让安幼舆就寝。
安幼舆刚躺下,花姑子就一把将他抱住,用舌头舔他的鼻子。安幼舆只闻到一股恶臭之气熏得自己头痛欲裂,他挣扎想要逃走,却感到身体被什么东西紧紧网住,不能动弹。
第二天,发现安幼舆未归的家人进山寻找,却在一处悬崖峭壁下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家将他的尸体运往家中,痛哭一场,买了棺木准备埋葬。正在家人们跪在棺材前哭泣的时候,一个姑娘从门外哭着进来了,她正是花姑子。
花姑子跪在安幼舆灵堂前痛哭道:“你为何如此愚笨,为我而丢了性命!”痛哭了一场后,花姑子对家人说:“公子还有救,你们在七天之内千万不可将他下葬!”说完径直离开,大家紧紧尾随其后,花姑子却突然消失了。大家以为遇到神仙,谨遵吩咐。
一连七天,花姑子每到半夜就出现在安幼舆灵柩前痛哭不止。到第七天夜里,棺材里的安幼舆忽然发出一声呻吟。大家赶快上前,原来他起死回生了。
安幼舆虽然活了,但精神异常委顿,花姑子拿出青草一束,亲自煎熬成一碗汤药令他服下,安幼舆这才恢复了精神,开口说道:“杀我的是你,救我的也是你!”然后讲述了那晚的遭遇。
花姑子告诉安幼舆:“前者你遇到的是一条蛇精,它变化成我的样子害你。而巢穴就是你见到的那一点灯火之处,第一次被我父亲阻拦住了。没想到你却又去寻我,使蛇精得逞!”
安幼舆听完后大惊失色,他问花姑子:“你能起死回生,莫非是神仙么?”花姑子摇摇头说:“郎君切莫害怕。你还记得五年前在华山,有一个猎人抓到一只獐子准备杀死剥皮,你见到后于心不忍,出钱买下将其放生么?”
安幼舆说:“是有这么一回事。”花姑子凄凉地说:“那只獐子就是我的父亲,我一家并非人类,乃是獐子成精。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故此父亲留宿你,谁知你却对我痴情,最终死于蛇妖之手。
七天前你的灵魂已经投胎到了别的人家,我和父亲苦苦哀求阎王。父亲愿意自毁修行,代替你轮回转世。而我则必须为你哀嚎七日,阴间方准还阳。如今,我的修行也毁去十之七八,还怀了孽胎,如果生下后,一定送到安家延续香火。你我自此缘分已尽,望你珍重。”
故事到了此处,之前所有的谜团和悬念一一得到解释。而花姑子父女,虽然是獐子成精,却为了报答安幼舆的救命之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獐老翁放弃了飞升天界的机会,毁掉了毕生修行替安幼舆而死,花姑子也修行被毁,只得重新修炼。
他们知恩图报的精神和行为,真是比人高尚了不知多少倍,足令世间忘恩负义之人羞愧而死。很多时候,自命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何曾超越过禽兽呢,蒲公讥讽之笔,令人深思。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此非定论也。蒙恩衔结,至于没齿,则人有惭于禽兽者矣!
五,灭蛇妖,情缘尽。安幼舆对害人的蛇妖恨之入骨,他也发觉自己虽然复生,但腰部以下毫无知觉,如同瘫痪一般。
花姑子告诉他说:“此怪屡次害人,连累我父女不得修成仙道。如今恶贯满盈,死期就在眼前。你中了蛇毒,侵入体内,只有喝它的蛇血才能彻底恢复健康。”
安幼舆连忙请问:“那怪物的巢穴在悬崖峭壁之上,如何才能杀掉它呢?”
花姑子告诉他说:“明日正午时分,郎君可命人在悬崖下焚烧茅草。洞外众人弓弩等待,蛇怪一出洞就万箭齐发。杀死后命人取蛇血给你,到时候你的身体就能恢复。”
说完后,花姑子凄然泪下,她说:“你的厚恩我已经报答,就此拜别,后会无期!”说罢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安幼舆命人按照花姑子的方法,在巢穴下焚烧茅草,一条巨蛇冲出洞外,最后死于乱箭之下。大家攀爬进入妖怪洞穴,取了蛇血,还发现数百条被熏死的小蛇。原来,这怪物是一条蛇王。
喝了蛇血的安幼舆恢复了半年才能下地走路,恢复了健康。过了一年,他独自走入深山漫步,思念着花姑子。忽然一个老太太抱着一个婴儿来到面前。老太太说:“这是我女儿花姑子为你生下的后代,你带回家抚养去吧!”安幼舆接过婴儿,老太太已经消失了。自此以后,安幼舆抚养孩子长大,终身未娶。
总结:《花姑子》收录在《聊斋志异》第五卷中,这篇故事是蒲松龄个人对于“情”的见解与发挥,同时痛斥世人虚伪忘恩的名篇。
在蒲松龄的笔下,安幼舆与花姑子是‘情’的化身。章氏一家虽是精怪,其操守却比世人高尚百倍。美丽单纯的花姑子虽然不是人类,却比人有情可爱。连作者最后都称赞她:
始而寄情于憨,终而寄情于恝。乃知憨者慧之极,恝者情之至也。仙乎!仙乎!
至于住大宅子,有王公贵族一般权势的蛇王,确实对当时有权有势的恶人的一种隐喻,最后杀蛇取血的情节,读之令人畅快淋漓。
虽然小说披上了爱情故事的外衣,然而却向读者阐述了何为“情”,同时也讽刺了世人无情无义,不如禽兽。真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神作啊!只当成一篇书生艳遇的故事来看待的话,未免脱离了作者的原意。
为什么聊斋志异里的狐狸精总是喜欢一贫如洗屡试不中的书生?
《聊斋志异》里塑造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狐狸精”。她们大部分都是美貌聪慧、温柔多情,集女性优点于一身的完美人设。有意思的是,这些“白富美”们总是青睐那些一贫如洗、屡试不中的书生,甚至女追男也在所不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仔细阅读原著,你会发现《聊斋》的世界既是作者蒲松龄的内心世界,又是人性的世界,也是充满宿命的世界。那些“狐狸精”小姐姐们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托手。
毫无疑问,忧“伤”人的心中有“梦”
蒲松龄是明末清初人。他出身于败落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到他这代的日子更是下坡路了。不过,19岁时的蒲松龄曾应童子试考中秀才,而且还夺得了县、府、道三场考试的三个第一,风光一时,被视为“神童”。这比一辈子连秀才都考不中的洪秀全的开篇已经好得不要不要了。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蒲松龄没有跌倒。
但是运气这玩意儿也有定数,一下子使尽用完了,后面漫长的人生岁月又该如何呢?之后的五十多年里,蒲松龄居然屡试不中,直到七十二岁才补了贡生。这还多亏自己活得长,要不然到死学历仍停留在19岁那年。而且这已经距当初的风光间隔半个多世纪了,在此期间,蒲松龄不过是个和《水浒》里吴用类似的乡村教师。但是潦倒的日子终掩不住一颗爱好八卦的心。蒲松龄平时摆茶摊,专门收集过往行人歇脚时带来的各方八卦新闻,这种包打听的爱好居然成为《聊斋志异》诞生的原动力。
对于那迟来的功名,就像张爱玲说的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了。的确,蒲松龄在当了四年贡生后就与世长辞了。幸而留下了故事会合订本《聊斋志异》,让后世人记住了他,也知道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狐狸精”!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蒲松龄故事里的男主人公多是怀才不遇的贫困书生,这里有作者的影子,也是他的内伤。在文学天地里,蒲松龄就是自己的主人,可以随意勾画、纂改已经既成事实的的人生,将现实中郁结的愤懑都借着笔端抒发。
于是,蒲松龄笔下的“人狐恋”故事格外美丽。即使男女主角的爱情不能天长地久,但“曾经拥有”便胜却人间无数。要知,蒲松龄灰暗人生中的一抹亮色便是拥有一位娴良淑德的好妻子。17岁的蒲松龄娶妻刘氏,二人少年夫妻老来伴,一起走过了金婚年华。蒲松龄的婚姻生活无疑较大多数人是幸福的!
这是一场 “因果”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聊斋志异》里那些美丽的狐仙、女鬼或仙女均是妙龄女郎,绝世美姝。她们心底善良,聪明能干,可谓是女人中的女人。她们来凡间除了是为“体验生活”外,最重要的是为“报恩”。
这个“恩”可能是书生自己在不知情情况下缔结的,也可能是书生上一代的遗恩。按照因果循环的原理,你只要种下善果,一定会得好报,只是时间迟早而已。所以,书生即使目前是个屌丝中的战斗机也不妨碍被来报恩的“非人类”女子看上。
这些女子对书生的爱也是红果果赤裸裸的。一见面就“自荐枕席”,经过几番云雨之后,为书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然后倒贴嫁妆,建立小家。论过日子,她们更是一把好手。男人想发财,她们就理财,让财富年年翻番;男人想当官,她们就指点仕途,让你平步青云;至于孝敬公婆、育子成才,更是分内之事。
如果她们与书生没做成夫妻,要不就给予书生物质帮助,让其直奔小康生活;要不就帮助书生实现金榜题名梦想。即使是“天亮以后就分手”,也足够书生回味一生。
她们是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妻子,最理想的情人。至于像《画皮》里那个把男人当滋补品的狐狸精,属于基因突变,不算主流。大部分狐仙女鬼都是无瑕疵的。她们有的非常可爱,像天真烂漫成天嘴角上扬的婴宁、善讲荤段子戏弄男人的狐娘子等。
当真实人性释放时,“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聊斋志异》里特别会描写狐鬼花妖的美丽。胡四姐是“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香玉是“卿秀外慧中,令人爱而忘死。”这些读圣贤书的书生们一见美女就神魂颠倒,走不了路,甚至连“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也置之脑后。
书生们的情感表达也是淋漓痛快。当见到美丽绝伦的胡三姐,书生大大点赞:“我视卿为红叶碧桃,虽竟夜视而勿厌也。”意思是,我看您美得像“红叶碧桃”,整夜看都看不够。芸罗公主告诉书生,如果咱俩只是棋酒之交“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话,能有三十年的缘分,但要是床第之爱就仅有六年缘分,让书生选择。书生毫不犹豫就选择后者,六年就六年,哪怕明天就去死!
蒲松龄写小黄故事的本领,也是很好很强大。其中有篇叫《伏狐》,说某人有嫪毐之长,终于遇到狐狸精主动上门,兴奋不已,要大展雄姿。怎知连狐狸精都招架不住,脱窗而逃。蒲松龄的点赞更妙,称此人为“讨狐之猛将”,并且戏谑其可以“讨狐”为业,比那些江湖道士的桃符好使多了。
读到这些故事,有时让人忍俊不禁。但细想之,这都是真实的人性而已。道貌岸然之类的东西在这里统统见鬼去吧!
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为作者自己,乃至现实中如作者般的弱势群体勾勒出了情爱之梦。“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这个梦不因做梦人(男人)的穷富贱贵而打折扣。因为是梦,虚构的“狐狸精”就成为最佳圆梦人。
蒲松龄在帮人(自己)圆梦时依旧保持着清醒头脑。所以他笔下大多数“人狐恋”的结局都是分离。
“分离”原因要不就是女方恩情既报,任务完成;要不就是书生未按约定对婚后生活保持“闭上眼睛”,让“好奇害死猫”,比如葛巾的丈夫;或是无意中泄了妻子的秘密,惹恼了对方;最绝的是,有些狐狸精发现凡尘生活烦恼丛生,无需爱慕,远不及做世外之人逍遥快活。比如,那个巧手的绩女就深知情爱的烦恼,所以拒绝陷入情网,实在是骚扰不堪,就“走为上”。
正如王士桢为《聊斋志异》题诗所云:“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对,作者“姑妄言之”,咱们就“姑妄听之”吧。
三霄仙子指哪三霄?
三霄仙子是自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为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的合称。截教通天教主的弟子杰叫第一代门人赵公明的师妹。
居住在三仙岛三仙洞,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进行修炼,拥有通天教主赐下的两件宝贝,一件是金绞剪,一件是混元金斗。
分为感应随世三仙姑正神,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位女神。
三肖娘娘曾摆下九曲黄河阵阻挡西岐进兵,用混元金斗连拿陆压,杨戬,金吒木吒以及玉虚十二金仙。后为老子和元始天尊驾临,破黄河阵后云霄被老子镇压,碧霄琼霄被元始天尊所杀。都上了《封神榜》。
美剧中有哪些性感而又幽默的女性角色?
《七年之痒》
这张剧照应该是最经典了,也是梦露奠定性感女神地位的证明。
哼,为什么这张也撞了,讨厌只能换一张。
不过感觉更喜欢她的《热情似火》《绅士都爱金发女郎》,这部略无聊。
《吉尔达》
丽塔海华丝唱的《Put the Blame On Mame》超性感,比梦露在《大江东去》和《绅士都爱金发女郎》唱歌的场景还要惊艳,核弹级别的威力啊。
《莎乐美》不推荐,这题材的歌剧舞剧电影,没有一部对得起脑补的。
《肖申克的救赎》
墙上的海报就是这张。
《非常公寓》
莫妮卡贝鲁奇,女神年轻时。她还在《惊情四百年》里打过酱油,不过那时候气场不够啊。
《巴黎烟云》
她在《九》里也很出彩。
《洛城机密》
金贝辛格当时45岁,在我观影史里唯一可以媲美的就是阿佳妮39岁演玛戈王后了(还有玛琳黛德丽56岁的《控方证人》),虽然外国人种老的快,但逆天起来也真是吓人。
《今生情未了》
贝阿个人最喜欢的一部,金发的她就太单纯。
《情迷六月花》
玛丽亚的脸太特别了。
《弗里达》
传记,演员选的太棒
《姐妹情色》
为什么法国美女这么多
《天才瑞普利》
一直很喜欢格温妮丝,虽然好像无论中国美国对她的好感度都很低,但没办法,第一次看她的电影是《天才一族》,我发现了我最爱的导演韦斯安德森,也喜欢上了她。这部因为我不是腐女,所以萌的是她和裘德洛的C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