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新款手机2013,诺基亚属于哪个国家?
诺基亚
芬兰手机品牌
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 ,主营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和相关服务的跨国公司。成立于1865年,以伐木、造纸为主业,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以通信基础业务和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为主。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1]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2年第一季度被三星超越,结束了长达14年的市场霸主地位。[2]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3]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完成与微软手机业务交易,将设备与服务业务出售给微软退出手机市场;同日,诺基亚任命拉吉夫·苏里(Rajeev Suri)担任诺基亚总裁兼CEO。[4][5]2014年11月18日,诺基亚正式发布第一款Android平板电脑(Nokia N1),之后诺基亚将致力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测绘导航和智能定位、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6]
2015年11月18日,诺基亚正式启动16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7]2016年5月18日,授权Nokia品牌予HMD公司及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进行生产制造。2013年至2018年诺基亚5G技术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共计2133件,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中以占有约10.5%的专利申请量稳居第二。[8]
2020年3月20日,HMD于英国伦敦举行了手机线上发布会,共发布诺基亚四款新品,包括其首款5G手机Nokia 8.3 5G,中端机Nokia 5.3,低端机Nokia 1.3以及复刻功能机Nokia 5310。[9]
浅谈智能手机的发展史?
一、早期阶段
1992年IBM公司的Simon系列成为历史上第一款智能手机,它能够完成基本的通话和传真,还可以作为PDA(个人数字助理)使用。
2002年,BlackBerry推出的BlackBerry 5810是第一款带有数据功能的智能手机,而不仅仅是语音电话和短信的设备。
2002年,日本Sharp公司推出了J-SH04,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完整因特网浏览器的智能手机。
二、普及阶段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它搭载了第一个应用商店——App Store,并开启了智能手机历史的全新篇章,掀起了全球智能手机革命。
2008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为Android手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010年,三星发布了Galaxy系列,成为全球热销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与苹果Apple公司一同称霸全球市场。
2013年,国产厂商小米推出了“价格极低、性能顶尖”的小米1手机,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颠覆者,被誉为“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品牌”。
三、现在和未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的界面、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各个品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品牌纷纷加强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智能手机还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个性化、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有透明的手机吗?
有的,只不过透明的程度不高,2009年LG公司推出的滑盖造型LG GD900,该机的键盘部分采用了完全透明的玻璃材质,非常个性时尚。滑盖的设但是却仅有键盘部分完全透明,不知道这样符不符合题主心目中的透明手机的定义,下面是LG GD900的真图,可以参考一下。
虽然只有键盘部分透明,但是确实透明元素还是很炫酷的设计,很具未来风格。当然不止LG有透明设计,有透明设计概念的手机公司有很多,诸如诺基亚、苹果,但是成功实现量产的却一个都没有,原因就在于设计和可实现性上的难度。
想要实现透明必须得有一块透明的显示屏,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技术已经做到了。之前松下公司推出的电视机就是透明设计,关机后透明程度很高,和普通家里的玻璃壁橱别无二致,但开机后却另有一番天地,十分神奇。随着科技的慢慢发展,这项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说不定以后也会用到手机产品设计中。当然手机不仅仅只有屏幕,还有很多的电子元器件,所以要实现全透明的手机还得实现元器件透明,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全透明的手机还是别想了。
所以到现在透明手机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要么屏幕透明,要么键盘透明。2009年电影《夺命手机》的上映推出了一款当年手机行业老大哥诺基亚的透明概念机,甚至当时一度认为该产品可能还会上市,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是只停留在荧幕上,我们也只能从电影中欣赏一下。
除了这几款还有就是透明IPHONE了,在IPHONE 4的年代,人们也渴望着有着巨大创新力的Apple能推出透明手机,但是很明显,多年来也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看着概念图的设计就知道,这款手机不属于现在,它属于未来。
你用过诺基亚手机吗?
2007年那时候在我家那边还有我认识的人,对于手机来说是个稀罕物,并不会人手一部。然而我就有一部手机,一台翻盖的步步高青花瓷的音乐手机,仿的!真的是高仿手机,花了800块!这八百块还是我没事打零工摘番茄赚的钱,累惨。
第二年我去外地大城市上学,我们班的同学都有手机,而且好几个拿着诺基亚,还有黑莓什么的,从那时候知道有诺基亚手机这种神器!太强大的,感觉就像电脑一样,上网,还有很多游戏,拍照就像照相机一样,简直太牛了!然而很长时间我不清楚他们用的诺基亚都是什么型号!我只会羡慕,偶尔会拿关系好的同学的诺基亚手机玩一下,除了流口水,反正买不起。
一直到了2009年,我终于有一千五百多现金了,这是我攒的生活费还有打临工赚的钱,没有错,我终于可以买诺基亚了!一台诺基亚5230到手!拿到手后,那巨大的全屏,那时尚的外观!激动的让我不能自拔!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这台诺基亚5230带给我的喜悦当中。随机附送好几个彩色后壳,没事就换壳没事就擦擦,绝对不能有赃的地方。
毕竟那时候可选择性少,你的世界里没有比它更好的东西做比较!所以感觉诺基亚太优秀了!QQ,新闻,网页,音乐,游戏,拍照,下载各种软件,在那个时代它确实优秀。当然有很多很多比5230更好的诺基亚手机,还有黑莓什么的,可我没有体验过,或者没有认真体验过,所以认为5230棒棒的。
自从用了这款诺基亚后,迷上了手机产品。2010年安卓开始出现,我发现有一款手机叫魅族M9的,网上资料查询它太牛了,电容屏,而且3.5寸巨屏,8G 内存,CPU 居然有1G 主频,单核。我打算去实体店看看,然后路过联想专卖店,那时候联想推出了联想第一款智能手机乐凤s1 ,见到它第一眼我的天,这是手机?这屏幕也太大了吧?3.8寸巨屏,而且屏幕超级清晰,按着硬硬的玻璃,而且很灵敏,原来这就是电容屏啊?太香了!
回去后诺基亚5230怎么用怎么不习惯,屏幕软的,必须用指甲点,用力轻都不灵!而且屏幕怎么这么小?电阻屏果然很差劲。诺基亚5230在我心里它不香了。
果断找朋友借钱,卖掉5230,凑够2600块!那时候2600块可不是小数目,尤其对我来说。但是抵不住诱惑啊,谁还管有没有饭吃?理智早就没有了。冲进手机店就是买!它可以玩现代战争2,极品飞车,很多诺基亚不能玩的,上网是3G网,那时候3G 网感觉真的很快。诺基亚慢慢开始就不行了。
所以电子产品手机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也好,情怀终究抵不过科技进步带来的冲击力。诺基亚曾经何其强大,谁会想到是这个结局?所以情怀并不值钱。不过还是要向曾经的诺基亚致敬一下,毕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看下面这张图,这位左手“压着”马云,右手“压着”马化腾的神秘人到底是谁?其实他就是被誉为“小灵通之父”的吴鹰。
小灵通鼎盛时期有多厉害?相信从图片中就能看出来,但却没几个人知道,小灵通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了?
下面就好好聊聊小灵通的浮沉史。
电信陷入困局,徐福新前往日本寻求突破点20世纪末期,中国移动跟电信开始“分家”,但移动手里有无线通信业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然而电信呢?
当时的电信只有固网业务,缺乏业绩增长点,而且又迟迟拿不到无线通信牌照,所以“分家”后的电信就陷入了僵局。
看着移动凭借无线通信业务赚得盆满钵满,电信这边也在思考如何破局,这就不得不提到浙江电信下属的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了。
徐福新正在忧愁之际,偶然间看到了日本在搞流动市话(PHS)的消息,他的灵感瞬间涌入脑海,是不是把流动市话技术嫁接到固话上,再背靠国内发达的网络布局,这样岂不是既能跟移动手机搭边,又跟固话有关联?
没过多久,徐福新就前往日本考察PHS项目,考察完后,徐福新更加坚定了当初的理念,简单的说,这项技术能让固话从“有线”到“无线”,用的也是固话权限,反正当时电信也没拿到无线通信权限。
怀着激动的心情,徐福新回国后开始大力推广他的想法,结果没人看好他,或者说没人看好“固话延伸”项目,因为相比于移动的3G来讲,固话延伸显得很落伍,根本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徐福新即便相信此法能助电信走出不一样的路,但还是败给了现实。
吴鹰(UT斯达康创始人)将小灵通推到了巅峰就在徐福新一筹莫展之际,吴鹰出现了。
UT斯达康虽然是一家成立不久的通信领域科技公司,但创始人吴鹰却有着强大的魄力,他也涌现了将PHS技术应用于固话的灵感,正好跟徐福新一拍即合。
于是UT斯达康拿出几千万人民币,从日本买下了PHS技术,并且新生产品取名为“小灵通”,灵感来源于197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小灵通采用的是固话网络+微蜂窝基站的模式,造价远低于当时的移动2G网络基站,所以小灵通最直白的亮点就是“便宜”,不仅售价便宜,套餐也很便宜。
当时浙江余杭电信推出了全国首个小灵通套餐,拨打电话每分钟只要0.2元,而且接听不要钱,如此低的套餐在当时绝对是一股清流,小灵通在推出后,也是凭借低价,狂揽了一大波用户,当然小灵通的优点还不止于此。
因为小灵通基于的是固话网络,所以通信采用的是32kbit/s ADPCM编码技术,通话音质跟固话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且要比当时很多2G手机都要强很多。
此外,小灵通的基站功率为500mW,终端功率为10mW,而2G的GSM基站功率要高达20W,终端为1W,所以小灵通还大打辐射环保的旗号,又吸了一大波用户。
即便小灵通具有无法实现异地漫游,信号差等缺点,但在优点面前,小灵通依旧无比畅销,特别是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后,小灵通的销量更是一路飙涨。
2002年,小灵通用户超600万。
2006年,小灵通用户达到了9341万。
在小灵通一路高歌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当属UT斯达康。
2000年,UT斯达康上市首日股票就暴涨287%,而且公司市值超70亿美元,各种荣誉更是拿到手软,比如2003年,UT斯达康控股被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IT企业100强。
作为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吴鹰的地位也被推到了顶峰,开头吴鹰双臂“压住”马云、马化腾的照片,至今仍在网络上流传。
小灵通的热销,归根结底是符合老百姓的消费水平,物美价廉才是硬道理。
小灵通从巅峰走向衰败2005年左右,UT斯达康因为内部矛盾,结构变动等等,在小灵通用户数量仍处于增长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亏损,数目约4.3亿美元,小灵通业务收入占比也从上年的79%,下降到了32%。
不过真正让小灵通走向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并不是UT斯达康内部经济亏损,而是时代技术的革新。
上文说过,小灵通采用的是固话+PHS技术的模式,整体而言,小灵通采用的技术连真正意义上的2G都达不到,只能说是一种过渡性产品。
对于这点,UT斯达康的高层心里清楚的很,所以在2000年开始,他们就已经想好的后路,也就是他们投了十几个亿在全球主流的WCDMA模式上。
2006年,信息时代由2G升级到3G。
同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宣布将TD-SCDMA作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这也意味着UT斯达康战略全面失败,事情到了这里,损失的层面也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
但在3年后,也就是2009年,有关部门规定所有接入1900-1920MHz频段的无线系统,都要在2011年年末之前,完成全部清频退网工作,这么做的目的是不让其他该频段的设备对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而UT斯达康的小灵通频段,就是1900-1920MHz,所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真正给予小灵通“致命一击”的还是在2008年~2009年。
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花1100亿收购了中国联通的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
2009年1月7日,中国电信拿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有了新的发展项目后,小灵通板块自然就慢慢被淘汰了。
而且各大运营商在费用方面也降低了不少,这就导致小灵通“低价套餐”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了,内忧外患之下,小灵通就这样逐渐走向了末路。
2011年1月,小灵通开始全面退网。
2014年10月,小灵通基站被全面关闭,小灵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