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丰田,二战后的日本为了快速恢复人口?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发生的规模浩大的二战,波及了整个世界,20多亿人口受到牵连。根据战后统计大约有七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作为战败国,日本在二战中付出的代价虽不及中国的零头,但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日本军民伤亡人数只有不到200万人,而且其中60多万人死于国内动荡和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不过对于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来说,在生育率较低的社会情况下,200万死伤已经伤及到了日本国内的人口根本,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一度面临人口锐减、男少女多的人口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社会矛盾,日本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鼓励人口生育,包括从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以优惠政策引进男性劳动力,以及在国内修改法律,降低合法结婚年龄定位至13岁,甚至鼓励未成年少女早结婚、多生子。这些政策让日本在战后经历了短暂的“人口繁荣”,日本人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本政府在享受到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福利之后,决定想办法继续提高生育率、增加人口。
我国的人民都是在十八岁才算是成年,女性结婚的年龄也是在二十多岁,从我们的婚姻政策来看,已经算是很早了,更不用说生育政策了。可是日本却做出了这种疯狂的举动,硬生生的把女性的结婚年龄前到了十三岁。要知道,十三岁的女性不仅心理并不完全成熟,身体发育还没发育好,就要面临生儿育女的事情,对于这个年龄的女性来说,面临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就算是怀孕了,孩子能不能真的生下来就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就算孩子出生了,也并不能保证这个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因为就连她自己都还没发育成熟,更别说是自己的孩子了。曾经有人认为日本人的身高普遍较矮,就是与该政策有关,因为发育还不成熟,在母亲肚子里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导致后代基因都跟着变化。
日本政府想出的办法就是再次成立慰安所,组织慰安妇专门为美国士兵服务,尽管很多女人受到了痛苦的折磨,但是也有不少人怀上了孩子,这些女人不会被美军带走,孩子也是在女人生下来之后自己照顾,政府提供补贴。仅仅三年,受政府政策与慰安妇的推动,日本人口增长了将近八百万。
受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日本国内老夫少妻、年轻夫妻以及语言不通的异国夫妻成对增长。社会上对于性观念形成了一种乱象,这也是导致后来日本变态的性观念的一种直接影响。
日本确实是个可怕的国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战后日本不断出现新生婴儿,战后的日本也是人数恢复最快的一个国家,不过日本女性根本就不像人,只是一个个生育机器而已,谁能想到发达国家日本,是建立在牺牲女性权益的基础上。
丰田喜一郎的励志故事?
丰田喜一郎出生于1894年11月6日,其父亲丰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发明狂”。丰田佐吉为了发展自己的工厂,将长子丰田喜一郎送到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机械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丰田喜一郎来到父亲的“丰田纺织株式会社”当了一名机师。经过10年磨练,丰田喜一郎担任管技术的常务经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当他发现汽车能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时,预感到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不久,丰田佐吉去世,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眼前,给他留下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我搞织布机,你搞汽车,你要和我一样,通过发明创造为国效力。”他还亲手将转让专利所获得的100万日元专利费交给儿子,作为汽车研究启动经费。
1933年9月,丰田喜一郎着手试制汽车发动机,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前轮驱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丰田GI”牌汽车。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购买了约180公顷土地,积极准备创建汽车厂。丰田佐吉去世以后,公司总裁的职位由丰田喜一郎的妹夫(丰田佐吉的上门女婿)丰田利三郎担任。尽管利三郎是一位见识广博的企业家,但却自命清高,脾气暴躁,与丰田喜一郎在许多问题上“政见不同”。丰田喜一郎这一系列举动使利三郎十分不满。作为上门女婿,他认为能够守住岳父留下的家业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当时许多人认为从事汽车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不支持大舅子哥搞汽车。而丰田喜一郎则不同,他认为厂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加之父亲要他搞汽车的遗言不时地回响在耳边,所以他非要从事大规模的汽车生产不可。两人在意见如此对立的情况下,只好分手单干。于是,利三郎同意丰田喜一郎于1937年8月27日另立门户成立“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町,创业资金为1200万日元,拥有职员300多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