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技术,2019年各大厂商都发力屏幕指纹技术?
我其实不是很喜欢看各种厂家的技术性发布会,个人也特别希望这些厂商别光搞些PPT技术,我记得某个品牌在某个旗舰机上专门搞了个3D结构光版本,现在他们家的3D结构光都没量产。这都过去一年半了吧?
你看这次,这两年这么多家品牌在发布会上说了这么多,可是目前也就OPPO和VIVO真的把屏下指纹大规模铺货了(只算四巨头)。从屏幕指纹最新的信息来看,目前实打实的技术拿出来,OPPO还是要更好一些。
解锁方式,重要的其实还是安全性。OPPO除了光域加密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玩法之外,这次还搞了个双重指纹解锁。简单的讲就是同时录入两个指纹,在特定情况下,必须要同时验证双指纹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动作,比如手机支付的时候。。
这个功能总会让我想到小时候我妈把压岁钱锁在小钱箱里面,上两把锁,我和我妈一人一把钥匙的经历。
如果我手机上有这个功能,那么我就把超过1000元的支付必须要两只手的无名指同时操作才可以——有把无名指掰出来的功夫我的消费冲动可能也没了。
3000以上的消费,我和老婆两个人一人一个手指头,这样她不担心我买高达买游戏,我不担心她偷偷摸摸买包包,倒也是个办法。
好了,扯回来。双指识别的安全性确实是指数性提高的,而且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解锁成本增加不是坏事——特别是在这个需要理性消费的时代。OPPO的光域指纹技术还有黑屏盲解锁,单手解锁,快速解锁等优势,解锁区域还增加了15倍。科技感和体验都还是不错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发布会上的东西我一般都有点存疑,但是OPPO去年的屏幕指纹技术,还是能够让我提起兴趣,看看19年他们要搞些什么东西的。
毕竟,OPPO这个屏幕指纹技术今年就能量产出来了,能买到的技术,才是硬核技术啊。
手机今后的发展会在哪个方向突破?
科技永无止境!手机的明天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终端。
以下纯属叮当新科技瞎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对于目前手机厂家拼命的堆叠硬件,疯狂的来回折腾,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字:“利”。我想这点大家都能看透吧!
而不看疗效看广告的老百姓没办法啊!掏钱吧!先买了再说!
但是手机的明天是这样的吗?
叮当认为,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最后手机厂家会消失,而变成人人身体植入的个人终端。例如瑞典这个Biohax芯片目前只能近场被动通讯。
如同您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从早期的简单芯片,后期发展为生物计算机芯片(以生物电子元件构建的计算机,它利用蛋白质有开关特性,用蛋白质分子作元件从而制成的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就可直接接受大脑的综合指挥,成为人脑的辅助装置或扩充部分,并能由人体细胞吸收营养补充能量,因而不需要外界能源,是不需要电能的。
当生物计算机能在研究人脑的结构、思维规律,进一步发展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脑部形成对方发送的图像和声音,而不是现在这样要凭借手机第三方展示。
到那时,
想拍什么照片,眼睛一眨一闭就保存了,什么镜头能比上人眼?
想听什么,直接传送过来,耳朵自己产生声音,什么耳机能比上人耳?
想看个美味的视频,声、香、味、色俱全,保证一边看一边流口水!
也许到那时,电磁传播也许就会消失了,更快速、节能的生物通讯通行全世界。
未来无限种可能,加油吧!
少年
我是叮当,如果您满意我的回答,请点赞和关注一下叮当新科技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屏下指纹技术能不能让vivo手机的销量更进一步?
在今年举行的CES 2018上,vivo迫不及待的想我们展示了梦想中的解锁方式——屏下指纹解锁,可谓是亮瞎友商们的眼睛。我们现在所用的解锁方式大都是物理解锁方式,就是通过实体按键感受指纹来实现解锁,也有厂商推出了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实体按键是目前最好用的解锁方式,识别效率高。但是会占用手机正面的面积,这和目前主流的全面屏手机的设计相冲突。也使得很多厂商为了实现手机正面的屏占比而将指纹识别放在手机后面,但是实用性和美观度又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很多用户十分讨厌后置指纹识别的设计。虹膜识别对于戴眼镜的人很不实用,戴眼镜的人应该会觉得这个功能很鸡肋,因为很少有人会取掉眼镜再识别手机。即使眼睛不近视,用的人也不多,因为解锁时要将至少一只眼睛放入规定的区域内,还是黑白的,过了新鲜感可能就不会再用了。还有人脸识别,做的最好的可能就是苹果了,但是有爆料苹果的3D面部识别对于长得像的,尤其是双胞胎没有安全性可言,而且要进入主页面还得向上滑一下。国产手机上大都能通过软件实现了这一功能,但就成功率和安全性上不敢恭维。所以,人们一直在幻想一种满屏幕没有任何开孔,并且手指放置在屏幕任意位置都能秒解的技术应用在手机上。这种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出现的画面,vivo提前实现了,虽然只有那么一小块固定的解锁位置。
vivo称这项技术为Clear ID,这项技术由Synaptics提供。这一块传感器型号为Natural ID FS9100,是首款面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光学指纹传感器,它可透过1mm盖板玻璃扫描,配置于正面边框底部的盖板玻璃内层(包括2.5D玻璃),实现高性能、高安全的光学指纹识别 。
有消息称,这块屏下指纹传感器已经量产,相信这将是今后手机平板的主流解锁方案。vivo走在了前列,销量肯定会有所上涨,至于销量涨到什么程度,光靠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还不行。用户都是挑剔的,完美的外观,流畅的系统,过硬的品质等都是销量的决定性因素。
汇顶科技之屏下指纹芯片的最大威胁替代技术是什么?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最大威胁替代技术应该是复合生物识别技术。
1、不管是汇顶科技的屏下指纹芯片,还是思立微、FPC、神盾、Synaptics等其他的指纹芯片,都是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现有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面部、虹膜、语音、签名、手掌、静脉等,可以说任何能够标注某一个人体独特性的信息,都可能被用来制作生物识别技术。任何生物识别技术也都有其优缺点,随着电子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应用普及,在技术越来越进步的时代,在安全性应用较高的场合,生物识别技术也越来越趋于复杂和综合化,单一识别技术容易被欺诈和破解。
2、汇顶科技也正走在这个路上,近期汇顶科技收购整合了NXP VAS的语音、音频业务及专利,除了打开音频业务,也是考虑跟原有技术优势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创新组合。
汇顶科技目前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案包括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案、活体指纹识别方案、IFS™、盖板(玻璃、陶瓷、蓝宝石)和Coating等指纹解决方案。汇顶屏下指纹技术是光学、电容相关,高通和FPC是屏下指纹是超声波技术。而汇顶活体指纹识别方案就已经结合了血液、心率等信息来验证用户指纹信息。
3、在手机移动端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除了屏下指纹,还有苹果和华为的3D结构光技术。3D结构光跟屏下指纹相比绝不逊色,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成本是屏下指纹的10倍,约为30美金,目前主要用于高端机。
随着屏下摄像头技术研发不断取得进展,未来3D结构光系统也有望实现屏下隐藏。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刘海屏的出现,若3D结构光技术能够实现“隐藏”,且成本不断下降,智能机厂商对3D结构光的应用估计也不会弱于指纹,毕竟3D结构光有不便于使用手指识别的场景,比如戴手套或手指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基于5G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个人应用的场景,屏下指纹技术肯定在未来十几二十年中,在你能够想象到的智能终端应用中大放异彩的。
X23有哪些新技术?
外观设计方面,近年来智能手机不断追求高屏占比从窄边框→18:9全面屏→19:9刘海屏,而今考虑到“真全面屏”的成本较高,只能在一些旗舰机上应用,19.5:9水滴屏逐渐成为中高端机型的主流。
X23正面采用一块6.41英寸2340×1080分辨率OLED水滴屏,除了“刘海”进一步收窄,这款手机中框宽度也压缩至2.6mm,屏幕下边框采用COF工艺进一步收窄,经过一番改进其屏占比从上代90.3%提升至91.2%,给用户更大的全面屏视野同时,19.5:9的屏幕比例也更利于握持。
高屏占比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尽量维持原有整机尺寸同时获得更大的屏幕,X21的屏幕为6.28英寸2280×1080,X23则提高到6.41英寸2340×1080,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有增加,如果对比以往机型会更加明显。但手机尺寸只是从154.45×74.78×7.37mm变为157.68×74.06×7.47mm,可感知的差异很少。
屏幕上方“水滴”部分仍保留前置摄像头、听筒、红外灯等设计,不会破坏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为了保证暗环境下“人脸识别”体验,采用了业内独家的超广谱摄像头,支持可见光与红外光双通并将红外灯隐藏。
与上代规格一样,X23正面配备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具备全新AI美颜,无需下载软件,在拍照界面即可实时调整五官:瘦脸、大眼、尖下巴、高鼻梁、性感嘴唇等,更能根据性别、肤质、光线等智能美颜。
vivo X23采用第四代屏幕指纹,搭配透光性能更好的超薄OLED屏幕(所谓“超光感屏幕”)、识别模组升级f/1.5大光圈和720像素。vivo在屏幕指纹上是各大厂商中最为积极的,早在2017年7月vivo就在上海MWC上推出了搭载超声波指纹的Xplay6验证机。此后2018年1月推出X20Plus屏幕指纹版为第一代光电屏幕指纹;3月搭载第二代光电屏幕指纹的X21发布,实现了屏幕指纹百万级别的大规模量产;6月vivo NEX 携第三代光电屏幕指纹亮相。
如今最新的X23亮屏解锁时间缩短到0.35秒,相比X21 UD版识别率提升40%。从实际使用来看解锁速度相比NEX没有明显提升,但在识别率上如果倒过来或横向手持手机,识别成功率要好不少。
X23和上代X21一样采用3D玻璃后盖,在玻璃背板与屏幕的衔接上由弧面衔接,更加圆润手感,保证了屏幕与中框间的一体感,同时中框视觉更窄。独特曲率的3D玻璃保证手机背面能更好呈现出3D幻影极光纹的效果。
X23背部设计的3D幻影极光纹理,为底部贴膜与增透镀膜工艺双重结合,vivo在不足80平方厘米的膜片上篆刻数万条丝绸般的曲纹并不断调整,通过独特气体等离子抛光等手段,造就了现在的3D幻影极光纹。3D玻璃上镀3D幻影极光纹路,流光层次分明。本次X23提供幻夜蓝、幻影红、魅影紫三种配色,本次试用为幻夜蓝版本。
后置摄像头上vivo X23有了较大变化,以往vivo双摄采用主摄+辅摄(景深虚化)方案,500w辅助摄像头仅在背景虚化时起到一定作用,此次主摄像头虽然还是1200万像素,但换成与NEX相同的IMX363传感器,像素面积达到1.4μm,同时具备f/1.8超大光圈。
辅助摄像头则改为1300万超广角镜头,拥有125°超大视野的拍照能力,解决了用户以往在拍摄风景或合影时的掣肘,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业界最先使用广角辅助摄像头的是LG, LG G5的后置超广镜头可达135度,LG V30+后置超广镜头也可达到120°。那么vivo的125°视角是什么程度?全画幅12-24mm f/4在12mm端约122°,而11-24mm f/4的11mm端约126°05′,如果按此换算vivo这款超广角已经接近11mm视角。
X23在手机底部设有与或卡槽。该卡槽支持双卡双待全网通。
作者:梁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