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首次发声,为什么百度阿里腾讯都没怎么提过这件事?
事实上,BAT的一些管理人员或多或少的都在公开场合提到过“区块链”。
比如阿里副总裁胡晓明,他曾在活动上表示,区块链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才刚刚开始。另外,他也曾表示,未来,企业的融资将不是现在这种单纯的股权层面的融资,在未来,企业的融资将会是基于区块链的,同样,我们现在的银行将会发生改变。
又比如腾讯支付金融线副总裁朱立强,其也曾表示,腾讯已经在和国家进行关于“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研讨,而腾讯黄金红包已经架设在区块链平台上。
除了口头上的表达,在应用层面,BAT也是有所动作的。
阿里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后又延展到互助保险的应用。比如下图产品:
2016年10月,阿里与微软、小蚁、法大大等合作开发“法链”,推出一款基于阿里云平台的邮箱存证产品。
2017年3月25日,阿里巴巴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将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
2017年8月,阿里健康与江苏常州市达成合作,联手推出“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这也是我国首个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应用。
2017年10月11日,蚂蚁金服CTO程立在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开放峰会上公布“BASIC”战略,其中的“B”就是区块链。同时,技术实验室宣布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等。
2017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雄安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实施平台。
……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金服也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万向控股等参与起草了《区块链参开架构》,这是国内首个区块链标准,也已经于去年5月16日。
腾讯2016年5月31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正式成立,包括微众银行、平安银行等31家企业,而腾讯作为成员单位之一加入其中。
2017年春节期间,腾讯开始内测的黄金红包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以进行数字资产的并行记账。
2017年4月,腾讯发布区块链方案白皮书,以打造区块链生态。同时,其也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
2017年10月,腾讯加入加拿大区块链研究所。
2017年11月8日,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BaaS。
……
百度2017年5月16日,百度金融与佰仟租赁、华能信托等合作方联合发行国内首单区块链技术支持的ABS项目,发行规模4.24亿元。
2017年7月21日,百度推出了区块链开放平台“BaaS”,旨在帮助企业联盟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平台。据百度方面在本月的回应,该平台已经支撑了超过500亿元资产。
2017年10月17日,百度金融正式加入Linux基金会旗下Hyperledger(超级账本)开源项目,担任项目的核心董事会成员。
……
根据行业情报公司Reportbuyer公布的报告,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4.115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76.837亿美元,折合成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79.6%。
不仅仅是国内的BAT,就是在国外,区块链也成为了IBM、微软等巨头企业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
虽然比特币的价值没有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不过,身为其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发展确实得到了大大小小、巨头或初创公司的欢迎,更是为此下大手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区块链”这一概念火遍国内外,但在还有一些人眼中,其目前还没有有价值的行业应用,技术方面也并未具有完全的不可替代性,本身发展阶段也只是尚在初期。
怎么看待腾讯3000万领投洗稿起家的自媒体差评?
只因投资差评,腾讯TOPIC基金被叫停?马化腾笑了:怎么可能
最近这一周的互联网行业可热闹了,先是微信公众号差评君曝出洗稿丑闻,紧接着就有100多个毫不相干的科技类公众号站出来指责差评君洗了他们家的文章,这些文章加起来,够差评君雇佣1000多个人抄到8012年了。
洗稿门继续发酵,就连打算投资差评的腾讯也躺了枪。人们开始指责腾讯,指责马化腾,为什么投资差评?你们投资的时候,都没有好好调查一下吗?这个投资意向,开始变得不明朗起来。最终,曝光洗稿的人们胜利了,差评主动和腾讯沟通,表示愿意放弃腾讯的投资,选择独立发展。
本以为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可并没有。马上又传出腾讯旗下负责投资内容生态的产业的基金:TOPIC基金被叫停的传闻。原因则是因为,投资差评(未遂)的行为受到质疑,引起马化腾的关注。他正在审核、评估成立这支基金的重要性,很可能会内部关停这家基金。要我说,投资差评只是TOPIC基金的一个战术失误,而建立TOPIC基金则是腾讯的战略部署。马化腾是精明人,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战术上的失误,而否定整个战略部署?关于腾讯关停TOPIC的说法,绝对是谣言,是某些人想引起社会关注而编出来的故事。
不会放弃这一引人注目的关键消息的记者们,很快联系到了腾讯OMG部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腾讯并没有关停TOPIC基金的打算,目前该基金运转正常,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并希望广大网友不要轻易听信谣言,如果该基金有重大的变动,腾讯自然会作出说明。头条和腾讯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头条和腾讯谁是最后的赢家,个人认为要在不同领域进行对比才有结论。虽然腾讯现在体量要比头条大很多,但是头条在有些领域的确要比腾讯做的好,比如短视频、新闻等,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
在社交方面,腾讯相对于头条,一直处于霸主地位腾讯由于两款王牌社交软件,QQ 和微信,相信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两个社交软件的账号,社交领域说实话一直都是腾讯的护城河。在腾讯的2019年第一季业绩报告中显示:今年首季度微信以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QQ用户也达到了七亿。两者合起来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使用人数,这个用户体量是非常巨大的。
头条在社交方面,主要的产品则是飞聊。飞聊是一款及时通讯和兴趣爱好的社区软件,主要用来帮助用户找到爱好相同的朋友,在19年5月20号正式上线。不过说实话,飞聊目前在我周围反正使用的人非常少,我几乎没有见到有谁在使用飞聊,但是每个人都有微信和QQ。通过细节对比,也发现腾讯社交强于头条,虽然事实就是这样。
在新闻方面,今日头条与腾讯势均力敌在新闻方面,可以说今日头条和腾讯势均力敌。虽然头条本身就是靠新闻起家的,其个性化的推荐引擎技术,能够结合每个人的个人喜好,智能的分发新闻,这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使用粘性。但是腾讯依靠着其本身的社交优势和庞大的用户群,使用腾讯新闻的人数也非常多。
在2018年上半年,有数据机构发布 2018 APP 排行榜,在综合资讯类方面,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总体使用人数相差不多,而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还在持续竞争中。
在游戏领域,腾讯相对于今日头条,游戏方面处在领先位置在游戏领域,毋容置疑,腾讯比今日头条,取得完胜的领先。腾讯本来社交用户基数就非常大,在加上其自研和代理了很多款游戏,比如王者荣耀、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等等,吸引着大量用户群体。同时,腾讯也收购了很多外国的游戏公司,比如拳头公司、Super cell等,腾讯在游戏方面的版图越来越大。游戏收入也是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今日头条虽然在自己的 APP 中尝试加入游戏,但毕竟游戏不是头条的主营方向,头条的主营方向还是新闻类,所以在游戏领域的对比,腾讯相对于头条,整体处于优势。
在短视频领域,今日头条击败腾讯获胜在短视频领域,头条的王牌软件抖音可谓是非常火热。在加上抖音国际版 Tik Tok 在海外的扩展,目前使用抖音软件的用户人数也非常多。截止到18年的7月16日,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估计到今天,早就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现在你在地铁或者公交上,几乎都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在使用抖音观看短视频。
反观腾讯,目前在短视频领域,主要的软件则是微视。虽然腾讯现在主要在推微视,对微视补贴30亿,但是由于起步比抖音要晚,以及用户的软件使用习惯,大多数用户其实还是更喜欢使用抖音而不是微视。微视虽然明星较多,但用户看短视频不是来看明星的,而是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类的视频。所以在短视频领域,今日头条获胜。
个人想法在新闻和短视频方面,个人认为头条比腾讯要做的好。而在社交以及游戏方面,在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也正是有了头条和腾讯的竞争,我们的娱乐生活也才会更加有趣。如果所有软件都被一家公司所取代,那其实对于互联网网民来说,却是不幸的。希望腾讯和今日头条继续努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我是Lake,专注于互联网科技见解分享,如果我的问答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你能点赞关注我,感谢。
美印先后封杀TikTok?
美国当前对中国所做的一切打压,都是新冠疫情惹得祸。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美国开始恐惧中国。同样是疫情,中国用了76天的时间有效的控制住了疫情,经济企稳回升。同样是新冠疫情,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全民抗疫,展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精神。如果这是一场战争,那就代表了中国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精神。而美国,在新冠疫情面前却丢盔弃甲,死伤惨重,打了个大败仗。
中国的表现让世界震惊了,让一向自认为世界老大的美国震惊了,中国要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还得了,让他美国往哪站。由于心生恐惧,所以想尽一切办法,遏制中国,拖住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后腿。所以才有了美军加大力度在南海、东海闹事。打压中国的优秀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因为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的企业。如华为的5G技术,世界领先。所以他要打压华为。抖音的国际版TikTok、微信在美国大受欢迎。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有逐渐领先全球的趋势。
中国全方位的发展,让美国如坐针毡,怎能不着急。美国不顾WTO的条条框框,开始全方位的打压中国,所谓的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纯属是无稽之谈。特朗普在国内竞选不力的情况下,会想方设法拉升自己的选票,而拿中国说事,打压中国,虽然是一招险棋,但是对他的选情却非常的管用。所以特朗普政府才象疯狗一般打压中国,以谋求他的政治利益。
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美国的种种野蛮行径其实我们早应该预料到,打压中国企业,对美国来说是害人又害已。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必须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他打压我们的华为、抖音、微信,我们就封杀他的苹果、英特尔、高通集团、沃尔玛、通用汽车。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离了美国照样可以转。美国离了中国市场面临的是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他不是想斗吗,那我们就奉陪到底。
如何看待柳青现身辟谣滴滴打车杀熟?
看完柳青的回答,加上自己使用滴滴打车的经历,正好可以回答此问题,毕竟作为一名滴滴的老用户,还是比较关心这样的话题。不过,说滴滴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之前,我觉得要先给大家解释下何为大数据杀熟?
不是因为相同起始点和目的地,两次打车的预估价不同,就是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就如柳青的微博中所说的一样,如果新用户和老用户打车的起步价不相同的,这叫大数据杀熟。
就像咱们平时住酒店一样,你是这家连锁酒店的常客,你现在来住的大床房是158元,这时候有一个新用户,和你住的同样大床房,空间、条件都是一样,并且双方没有使用任何的优惠,而他住的是138元,那这也可以说是大数据杀熟。
我也算是滴滴的一名老用户,妹妹是新用户,我俩经常晚上去我姐家吃饭,每次吃完饭回去打滴滴,看我俩打车的起步价都是13块。并且,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技巧,我姐姐住的小区是沟自头新村,而他们小区中还有一个小区叫柏林·在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每次我打车到过去,目的地定位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并且不同的时间点打车,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就好比我上次7点钟从家打车过去,我定位的柏林·在线,因为价格比定位沟自头要便宜,当时,给我的预估价是21块多,但是,由于是下班点,路上有点堵车,红绿灯路口遇到的大多数都是红灯,当时下车的时候,结账是20块多的,要是我平时不堵车,一路顺畅的话,价格也就在18块钱。
其实,滴滴打车价格实际付款价格不同,和很多因素有关系的,例如:当时是否堵车、红灯等的时间长短、定位不同等等,并且滴滴打车每次的预估价和实际付款价格都不相同,实际付款价格一般都比预估价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