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投影,3d聚合技术是用于哪些场景?
3D投影拼接融合是利用光学偏振原理,即每通道两台普通投影同步播放图像内容,每台投影仪显示单只眼图像,并配置不同偏振属性的光学偏振片,相应人眼也配戴两眼相应偏振属性的偏振眼镜,从而实现。
3D融合系统显示技术显示原理为通过光的偏振原理来实现的,即采用两台投影仪同步播放图像将两台投影仪前的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让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偏振光投射到专用的投影幕上再反射到观众位置时偏振光方向没有改变,观众通过偏光眼镜每只眼睛只能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像,从而在视觉神经系统产生3D立体效果。
3D融合系统显示系统一般要求两组水平的投影仪,光路叠加作图像融合。每个部分图像都由两个投影仪完成。因此被动式立体融合系统的投影仪是由多组投影构成的,每组投影为上下两台,分别用来输出左右眼数据。
当两组或多组投影仪组合投射一副画面时,会有一部分影像灯泡重叠,拼接融合主要的功能就是把两组投影仪重叠的部分灯光亮度逐渐调低,使整副画面的亮度一致.3D拼接融合是需要两组投影仪或多组投影仪投射画面。
沉浸式综艺如何让观众沉浸其中?
简单来说,沉浸式体验就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感受身临其境,只要你的注意力长时间被吸引,你的各种感官都被当前氛围所影响而产生感觉,那么就是这种沉浸式体验就是成功的。
沉浸式体验的原理
通过多通道的投影融合技术,将投影画面投射到大型或者多面的投影幕上,配合音响、灯光、烟雾等,打造沉浸式的体验。沉浸式互动投影从各个层面包围着观众,能够全面覆盖观众的视角,且通过互动感应系统智能控制,能够和观众产生互动,如移步生花,手舞成花等,让参观者沉浸在充满趣味性、梦幻化的体验中。
为什么沉浸式体验现在这么火?
网络快速发展,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快。一个简单的、平面的展览,或是一出传统的表演,都已经很难满足我们了。将传统的展览升级为沉浸式的展览,将艺术作品展览升华为一场全沉浸式的感官盛宴,才能让观众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湖北智谷探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多媒体互动产品与智能交互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人机智能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智能展厅、未来教室、儿童乐园等领域构筑了高效、绿色、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完美的应用体验,并致力于新型的展示与交互,构建更完美的体验项目。 目前智谷探越拥有AR增强现实、互动投影及全息融合三大系列产品。所研发的人机交互产品可应用于科技馆、博物馆、教学培训、企事业单位展厅、儿童乐园、大型活动、商业及广告领域等。
投影灯和投影仪的区别?
投影灯是市场上做广告,装饰用的多。
投影仪俗称幻灯机,要制作胶片或打印好的文件通过涅菲尔镜和一个灯泡作光源投射到屏幕上,要播放一样东西非先费一番周折不可。
他是能过灯泡发光穿过已制作好的胶片进行呈象的教学仪器.技术很简单。成本很底,类似于胶片电影机。只要有灯,有光通道,及镜头就能制成投影仪。
今天再现千股跌停?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A股3年18次千股跌停!向依旧活跃的股民致以最高的敬意。
正如上表所统计的,3年来,股市18次千股跌停,21次900股以上跌停。
任何股市,大概都没有A股这般惨烈吧。
你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应该只有一个答案。
当2015年开始,楼市火爆重现,A股就进入了3年熊市期。但是,又不能太过于明显,于是启动白马股牛市,这样的策略,让人一会感觉是牛市,一会感觉又是熊市。
上证50指数相比2015年高点只有20%左右的下跌。
中证500指数距离15年高点都腰斩了。
楼市火爆,大家都买房了,股市的钱肯定少了。
资金从消费和股市流入楼市,楼市对资金形成虹吸效应,这是很无奈的选择。
房地产每年十几万亿的销售额,股市多少年才能流入这么多啊,想想这么多钱如果流入股市,那肯定会跟美股一样,稳稳向上。
期待资金流入股市那天早点到来。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中国远程反舰导弹鹰击62的威力有多大?
鹰击-62反舰导弹其实是融合了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长剑-10)的技术,属于远程重型反舰导弹,其性质有点类似于美国的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的反舰型。
大家可能非常熟悉美国的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其实“战斧”是一种多用途巡航导弹,功能不仅仅是对地攻击,还有反舰型的“战斧”。他们属于在一个弹体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图为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反舰型攻击靶标的画面。其实鹰击-62也有点这个意思,他是属于在长剑巡航导弹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反舰导弹,我们下面先说一下他的诞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鹰击-62反舰导弹是在90年代开始提出,原计划是在当时已有的鹰击-6或海鹰-2大型反舰导弹基础上研发。但是说实话这两种导弹的技术层次在当时并不是先进,自重2吨但射程却只有150公里,而且这么巨大的体积和重量只有轰6轰炸机能携带,歼轰7这类战术轰炸机根本带不了。恰好当时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也就是现在的长剑-10)基本定型,所以我们干脆转换思路,以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为基础开发鹰击-62,放弃鹰击-6这个平台,实现与美国BGM-109“战斧”那样“一型多用”的功能,以提高各方面通用性。这既是鹰击-62的诞生情况,所以我开始说鹰击-62有点“战斧”的意思。下图为挂在轰6轰炸机上的鹰击-6,他的体积十分巨大,普通战术轰炸机或多用途战斗机根本无法携带。
鹰击-62关键就是在制导模式上,一般的反舰导弹基本都是采用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而且受到地球曲率影响超过50公里通常是需要中继制导的。惯性制导有个问题,长时间会出现误差累积,到飞行末端的时候飞行误差就累计的很大了。而鹰击-62的自身射程达到300公里,同样会出现惯性制导累计误差的问题,所以鹰击-62的中段飞行过程中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中继制导修正”。所谓“中继制导修正”就是指利用卫星或中继制导飞机对惯性制导在飞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不断修正以提高精度。以前我们是用的是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现在我们有了“北斗”就可以用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了。这样有了中继制导修正就能大大提高鹰击-62的中段飞行精度,到飞行末端会使用主动雷达在40-50公里距离上主动探测并进行跟踪攻击。
但是说实话鹰击-62的单枚攻击威力并不是很大,并不像俄罗斯那些P系列重型导弹那样能够一发带走万吨战舰。鹰击-62的战斗部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比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要高一点,但是跟美国的“鱼叉”处在同一水平。而且鹰击-62属于亚音速导弹,末端攻击速度只有0.9马赫左右,不像那种超音速甚至超2倍音速导弹那样具备那么大的动能。一般对于5000吨以下的中小型作战舰艇可以做到一枚重创甚至摧毁,但是对于巡洋舰、航空母舰这类大型战舰就需要多枚饱和攻击,否则突防能力和威力是不足以威胁航母战斗群这类目标的。
再就是搭载平台,虽然鹰击-62比原先的鹰击-6要小一些,但是仍然还是有比较大的体积,通常不再海基平台装备。目前鹰击-62基本都是用岸基发射车和大型轰炸机携带,海军舰艇目前也只有6艘052C型驱逐舰装备,潜艇、052D、055都没有装备。所以说鹰击-62其实更像是一种“海防型”反舰导弹而不是“攻击型”,比较适合部署在南海岛礁,可以岛礁为中心覆盖半径250公里的范围,威胁那些海军整体水平很弱的东南海国家已经绰绰有余。下图为052C上的鹰击-62发射筒,只是唯一装备鹰击-62的舰艇。
总的来说鹰击-62这种反舰导弹理念比较新,打破了以往反舰导弹的发展思路,为为后续几种反舰导弹在制导模式、平台等方面提供了不少的经验,这方面的意义是很大的。而且鹰击-62的最大能力发挥要依托现代化的指挥系统,所以鹰击-62的发展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现代化海军作战体系的完善,这是另一方面的重大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