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世说新语中幽默机智的故事?
夙慧第十二之五、不须复褌 (原文)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褌。
”儿曰:“已足,不须复褌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译)韩康伯(韩伯)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母亲殷夫人给他做衣服,让康伯提着熨斗,她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以后再给你做夹裤。”儿子说:“这就够了,不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把也热,我现在穿上短袄,下身也觉得热了,所以不要夹裤了。”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断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夙慧第十二之七、爱过所生 (原文)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旁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鞠爱过于所生。(译)桓宣武(桓温)死时,桓南郡(桓玄)才五岁,刚脱了丧服,桓车骑(桓冲)和桓温属下的文武官员道别,他指着这些人对桓玄说:“这些都是你家从前的官吏。”桓玄听罢大哭,周围的人都感到悲伤。桓冲常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灵宝(桓玄)成人后,我一定把这个位置还给他。”桓冲很疼爱桓玄,胜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世说新语中大多数故事都非常短小吗?
世说新语中大多数故事都非常短小。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是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王戎识李,还有陈太丘与期但都是非常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里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世说新语里
故 事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 读
陈寔(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陈寔于是独自出行了,走之后,朋友才赶到。当时陈寔的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非常生气,说:“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中午走,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十分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连看也不看他一眼。
言而有信,是每一个人都该坚守的原则之一,就这一点而言,陈寔的朋友无疑是理亏的一方;当着对方的面指责对方的家人,这显然有失礼貌,何况指责本身就站不住脚,陈寔的这位朋友活脱脱一副无理取闹的模样,也难怪年幼的元方不想搭理他了。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对方,对方自然也会尊重你;而如果你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不要太期望别人把你摆在尊贵的位置上了。很多人都责怪别人对自己无情、冷漠、无礼,但这时应该更多地反省一下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如果自己不对,又怎能苛求别人呢?
世说新语中哪个故事最让你印象深刻呢?
《世说新语》历来被看作是“佳事佳话” “不言之妙” “暑假之良伴侣”“高简瑰奇”“清趣自悠”之书,这些妙趣横生的文辞真正配合了这本妙趣横生的书。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俯拾皆是,随手贴出几个:
1.当别人询问你所推崇的人到底牛在哪里,自己又懒得再去尬吹时,以此回复说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他老爸有什么功业和德行,能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陈季方回答道:“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我们相比牛人,确实好比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弯里,上有万丈高峰,下有不可测量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不要问他厉害在哪里了。
2.因为眼睛小被嫌弃了怎么办?无须通过整容,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将这句“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说给他听。
当年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就直说道:“你的眼睛白黑分明,有战国名将白起的风采,只可惜小了点。”
赵景就说了:“一尺长的表尺能够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能够测量音律的高低,眼睛何必在乎大小呢?只要有见识就行。”
3.古代神回复一则王濛、刘惔(tán)和支道林一同去探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正在翻阅公文,没有理会他们。王濛对何充说道:“我们今天特意来看望你,希望你能放下日常事务,和我们一起谈论精妙的玄学。你为什么还一直低着头处理日常事务呢?”何充回答道:“我要是不处理好这些本职工作,你们哪还有生存的机会?”。
4.“不过如此”“我很厉害”的错觉是一种老传统庾(yǔ)子嵩读《庄子》,看了没一会就放下了,并说:“这里的内容和我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同。”
5.神童子故事一则王戎七岁那年,和伙伴玩耍时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小孩子们争先跑去摘取,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去,他回答道:“树长在路边却还能有机会长出这么多李子押弯树枝,那李子一定是苦的。”那人取来一尝,果然如此。
6.竹林七贤的继承者们竹林七贤(魏时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威、王戎七人,常常在竹林下聚会,饮酒放歌,吟诗抒怀,世称竹林七贤。)都给后世留下了才华出众的子嗣:
阮籍的儿子阮浑,气量宽宏;
嵇(jī)康的儿子嵇绍,志向高远,本性正直;
山涛的儿子山简,通达而且纯朴;
阮咸的儿子阮瞻,谦虚平易,志向远大;
阮瞻的弟弟阮孚,性情爽朗,不受政务牵累;
向秀的儿子向纯、向梯,都清高自居,不与世俗同流;
王戎的儿子王万子,有成大器的禀赋,可惜早死;
惟独刘伶的儿子默默无闻,在这些人里面,以阮瞻为首,嵇绍和山简也为当世所看重。
7. 令人打颤的一则对话司州刺史王胡之有一次冒雪前去拜访堂弟王螭。交谈之中,王胡之的言辞冒犯了王螭,王螭神色便很不高兴。王胡之觉得自己确实言辞不当,就把坐床挪了挪靠近王螭身边坐着并拉着他的手臂说:“大人不记小人过,这事就别和老兄我计较了!“王螭听后一把甩开他的手说:“哼,你那手冰凉得像鬼的一样,干嘛还硬要来拉人家的胳膊(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