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三国攻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头真的能杀人吗?
古人说: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所以舌头当然可以杀人。例如春秋末年最著名的苏秦张仪,哪一个不是口才大师,尤其是张仪,就是单纯的靠口才赚去了六百里的土地。在《三国演义》,说诸葛亮舌头杀人,指的是诸葛亮骂死王郎这一段。各个小视频平台都在播放这一段,演员们演绎的也是精彩到位。尤其是台词,那简直无敌了! 当时诸葛亮率军北伐,取得了节节胜利,攻克了天水、冀城和上邽等城市,又挥兵祁山。曹爽为魏国大都督,郭淮为副将,统帅二十万大军抗击蜀军。这时候,王朗作为随军军事师,跟随大军抵御诸葛亮。不得不说,这王朗倒也对曹魏“忠君爱国”,都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还在保家卫国。 曹魏、蜀汉两军对阵时,王郎卖弄文采,咬文嚼字,指着诸葛亮说了一大通,归根到底一句话,这天下是他们曹魏的,其他人都是不识时务,不懂变通。这也难怪,哪一个臣子不说自己主子是天命所归呢!他说诸葛小村夫只是个耕地的庄稼人,不懂得天下大势,没有见识,又说现在兴无名之师必将失败。所以啊,你诸葛亮赶紧过来投降曹魏政权,没准皇帝陛下一高兴封你一个什么侯爷做做,不比在小小的成都逍遥快活多了。 诸葛亮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笑的都有点花枝招展了。右手拿着羽毛扇指着王郎说:我还以为你这个汉朝老臣,有什么样的高谈阔论,没想到见识也这么粗鄙浅陋。又洋洋的做了总结陈述。只因为汉室衰微,黄巾军张角作乱,天下豪强并起,百姓们苦不堪言。而此时,什么蝇营走狗、无德无才之辈都上朝为了官,他们自私自利、祸国殃民,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你老头既然曾经为汉臣,可是又有什么作为?可是,你竟然同汉贼同谋篡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简直是天地不容!现在,天下人恨不得扒了你的皮、喝了你的血,吃了你的肉,如此才解心头之恨!而我们皇帝为皇叔,才是继承汉室的正统皇帝,你这个老匹夫,你这个老杂毛在这儿厚颜无耻的倚老卖老,就算是死了,也没有脸见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最后一句是重点: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听了这些话,气血翻滚,脑袋直接发蒙,一口气没上来,从马上跌了下来,等到收下人从地上扶起来,发现王朗已经被活活气死了。
毋庸置疑,这个情节是作者罗贯中虚构的,为的是衬托诸葛亮的卓越口才和光辉形象。历史上,王朗是个经学大家、文化大家,曾经著作过很多书籍,在当时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王朗都很有贡献。历史上,王朗从来没有与诸葛亮谋过面,那自然就不存在“诸葛亮骂死王朗”的事。 诸葛亮,想必大家都熟悉,蜀汉政权丞相,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采取依法治国,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劳心劳力,最后北伐时,死在了五丈原。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推崇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对他大肆宣扬,民间和官场都比较赞叹诸葛亮的智谋,曾有“多智近乎妖”的评价。历史上诸葛亮口才应该很好,曾经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结成了吴蜀联盟,共同抗击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为何新三国如此遭人诟病?
导演高希希在面对观众的批评时,辩解说他拍的是忠于三国历史的电视剧,而不是《三国演义》,以此撇开央视版《三国演义》,引导观众不要过于对比。
可是观众们并不买帐,实际上,新《三国》的主要框架还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因为《三国志》很多历史非常简单,只有《三国演义》才有各种鲜活的情节,如果高希希导演非要辩解,那他就是抄袭《三国演义》了。
经典不仅仅是先入为主就能解释的,好的翻拍完全可以超越经典而成为新经典。比如说电影《泰坦尼克》,卡梅隆版本之前已有好几版了,可是新片出来还是一片叫好声,不仅没有人认为不如前面几个版本,反而成为了经典灾难爱情剧,真是叫好又叫座。
其实不止是新《三国》,无论是翻拍四大名著还是如《亮剑》这样的抗日剧,都是失败的。除了《水浒传》拍得还算有特点,与老版可以一较高低外,其它全是一边倒的差评。新《三国》为何失败,主要有几个问题:
一是演员的选择。无论是新《三国》,还是其它名著改编,旧版在演员选择上都十分用心。比如说诸葛亮,虽然陆毅长得不差,但与《三国志》或《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还有较大差距。而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唐国强就是这样的形象,电视剧出名后,甚至很多描绘诸葛亮的漫画或挂图就是以唐国强版为蓝本。
再比如说关羽,于荣光饰演关羽时虽然竭尽全力,但无论是体型还是演技上,并没有突破陆树铭的水准,于荣光自己也承认,他在饰演时比较多学习和借鉴了陆树铭版的关羽。
二是表演水平。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演技绝对是占比50%以上的重要因素,虽然有部分演员也表演过不少的优秀作品,但新《三国》中看不到演技的爆发,特别是没有超过老版《三国演义》的角色,主要角色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等人都是如此,倒是有一些配角的表现反而让人意外。
老版的《三国演义》,主要演员都是演话剧出身,在肢体语言和细节上把握到位,表演比较细腻,比如说唐国强和周瑜对手戏,很多是靠眼神完成的。关羽不说话,只要眯起眼睛,就知道他要爆发了。张飞虽然外形粗犷,但粗中有细,电视剧中很好地表现了这些细节。
三是剧本的差距。本人有一个感觉,新《三国》基本上放弃了或者说简化了《三国演义》书中精彩的、有表现力的情节,反倒是过于注重武打战面。比如说“舌战群儒”,最体现诸葛亮谋略的情节,却拍得毫无感觉。
其次是语言对白上,虽然本剧为了照顾各个年龄段和各阶层的观众,用完全白话文代替了老版的半白半文言的台词,但关键问题是把一部历史剧拍成了言情喜剧,奸雄曹操口中也能直呼“我爱死你了”,好象有点戏说过度了。
四是细节上的差距。过去央视拍四大名著,十分用心,光是拍摄时间都要好几年,演员们到位后,并不急于拍摄,而是先熟读原著和剧本,然后是长达半年以上的模拟训练。比如说演《红楼梦》的演员,必须每天先练习舞蹈和古代礼仪,培养贵族气质,不至于出场时粗俗不堪。演《三国演义》的先练习骑马、武斗,当时每一个参演的主角都必须会骑马,而不像现在用抠像代替。
过去剧组对台词、服装、道具等方面细节把握时,往往请来当时最有名的专家,比如红学专家、三国历史教授来为主创人员讲课,并作为剧组顾问长期把关。
此外,由于过去特技不成熟,反而成就了经典,比如《西游记》所有的外景基本是实景拍摄,走遍了中国很多地方。另外,导演和剧组人员在细节上也很用心,比如说古装剧的建筑物和服装道具,如今拍的基本上过于华丽,但以前拍的往往感觉更加真实,比如说宫殿虽然大气,但还是有破旧的边角地方。服装也比较朴实,符合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型中规中举,不像如今有的片子居然还有染发的。
五是拍摄剪辑理念落后。包括新《三国》在内,看似华丽崭新,但拍摄水平比较差,体现在构图、镜头语言运用、后期剪辑水准上,还不如70年代的样板戏。比如说相对老版有进步的武打场面,新《三国》看似高大上,但如果认真观察,好象都那么几招。
此外,蒙太奇手法的不当运用,也减少了电视剧的真实感。比如说慢镜头,这是中国当代电影和电视剧用得最泛滥的特技了。好好的武打动作,一定要来个慢镜头,好象不这样,观众看不清招数似的,但现实中打倒有人给你来个慢动作吗?
国外影视界早期也是滥用慢镜头,但现在除了个别文艺片和商业片特殊场景外,特技动作只用在适合它的地方,而且特技的最高镜界是你看不出哪里是特技。观看《泰坦尼克》时,我一直以为大海是真实的,可它居然是后期制作的,这就是特技运用的高超水平。
三国杀周泰奇葩技能?
三国杀周泰技能:奋激能让队友的手牌被顺、拆,或被张辽“突袭”获得时,手牌数量不减反增。
虽然发动“奋激”周泰也会付出1血的代价,看似不赚;但周泰的“不屈”技能保证了周泰极强的生存能力,让周泰可以大胆卖血。事实上,周泰不仅在风包强度首屈一指,还是整个三国杀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偷牌系武将(张辽、张郃等)的克星。
三国演义马超追曹操第几集?
答:第四十七集,割须弃袍。
马超知其父惨遭杀害,愤怒异常,尽起羌兵杀奔许昌,向曹操问罪。两军阵前,马超勇战三将,曹操大败,伏鞍落荒而逃。
马超率兵紧紧追赶,连声高喊捉拿红袍长须的曹操。惊慌中曹操只好割须弃袍,用旗角裹脖,袍袖遮面,仓皇逃命。就在马超欲掷枪刺杀曹操之际,曹洪赶到迎战马超,救了曹操。
为避马超锐气,曹操高挂免战牌。
西凉太守韩遂亲率十万大军增援马超,曹操闻之仰面大笑。徐晃已知曹操之意,献计派精兵袭击河西,待事成之后两边夹击马超。
爆笑三国曹操怎么过?
曹操防御加血量一个有200,我们需要合成高级卡才能获胜,合成公式
攻击+华佗=开颅手术
防御十防御=固若金汤
固若金汤+防御=龟堡
把张飞和关羽拖给刘备合成桃园三结义
第七回合的七可以拖动给赵云合成七进七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