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备忘录警告,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吗?
俄罗斯会出面调解,但不会从根本上去解决纳卡问题,也不会放任纳卡冲突走向失控,危及自身的战略利益。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同处外高加索地区,这里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是欧亚大陆重要的战略通道,资源十分丰富。三国独立以后,俄罗斯并不甘心失去这个传统势力范围,而是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对南高加索三国施加影响,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
俄罗斯历史上曾调解过亚、阿之间的战争外高加索地区有三个无法回避的领土问题,分别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 阿布哈兹问题和南奥塞梯问题。
在南奥塞梯问题上,俄罗斯一再警告格鲁吉亚,防止出现对南奥塞梯无辜者的暴力行为。正是俄罗斯的强硬,使得南、北奥塞梯和俄罗斯、格鲁吉亚四方达成协议 ,在冲突地区设置 15 公里宽的隔离区,局势得到控制 ,难民们陆续重返家园 。
在阿布哈兹问题上,正是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分立主义武装攻陷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后,由俄罗斯出面调停,格、阿双方终于签署了停火备忘录,使得阿布哈兹局势逐步趋于平稳。
1993 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因为纳卡问题开战。在亚美尼亚军队的猛攻下,阿塞拜疆请求俄罗斯主持公道。俄罗斯召集了阿、 亚、 纳卡三方代表在比什凯克举行会谈,并成功说服了亚美尼亚,使得三方签订了停火协议 。
俄罗斯积极调解外高加索地区的各种冲突,说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对该地区仍然有着特殊地位和自己的战略目的 。俄罗斯的设想是:用经济和政治的手段使外高加索三国 尊重俄罗斯的利益,将外高加索三国纳入俄罗斯的国防体系中去,将这里构筑成对付南面威胁的盾牌,从而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高加索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1、高加索三国中,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最差。
自2003 年 11 月格鲁吉亚发生 “玫瑰革命”、萨卡什维利领导的反对党夺取政权后,执行亲西方政策,宣布退出独联体。之后,格鲁吉亚与欧盟签署了联系成员国协定,还与美国为首的北约签署了安全合作框架协议,美国将出面帮助格鲁吉亚加强防御能力。
格鲁吉亚的上述作法让俄罗斯十分恼火,两国外交关系也因此中断。在俄罗斯看来,格鲁吉亚已完全倒向西方,成为了俄罗斯的心头之患。
2、阿塞拜疆是南高加索地区石油和天然气最为丰富的国家,独立以后,依托油气资源,经济发展较快。阿塞拜疆一直希望在不刺激俄罗斯的同时融入欧洲,将自已打造成欧亚大陆的能源、交通和信息枢纽,实现强国之梦。
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一种 “貌合神离”的关系。在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今天,阿塞拜疆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与土耳其和欧洲国家启动“南部天然气走廊”工程,每年向欧盟国家供应 1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造成了较大冲击。
阿塞拜疆急于摆脱俄罗斯的影响,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俄罗斯在纳卡冲突中总是帮亚美尼亚说话十分不满。出于地缘政治环境的需要,阿塞拜疆与土耳其这两个泛突厥国家的关系越来越铁,也越来越有脱离俄罗斯的影响的迹象。
3、亚美尼亚与两个伊斯兰邻国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是多年宿敌,与格鲁吉亚虽无根本利益冲突,但在纳卡问题上,格鲁吉亚偏向阿塞拜疆的态度让亚美尼亚十分不爽,双方关系也江河日下。
在强敌环伺的局面下,亚美尼亚只有俄罗斯才能确保生存,所以亚美尼亚是俄罗斯的坚定盟友。
俄罗斯会出面调解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关系吗?纳卡问题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多年的矛盾焦点,是大国博弈和民族矛盾相互结合的结果,也是俄罗斯制衡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的重要手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纳卡冲突地区的调解和干预, 是以冲突双方停火为基本目标,而并不追求解决冲突本身。这或许就是今天纳卡、 阿布哈兹 、 南奥塞梯等几个领土问题均悬而未决的原因,因为俄罗斯并不急于结束该地区的分立状态 。它只需要扮演仲裁者,一个能发挥作用的干预者,让自己在外高加索三国中都能发挥作用 。
但是,俄罗斯也不会放任纳卡冲突走向极端。2016年,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动用重型装备在纳卡大打出手,事态有向失控发展的危险。所以,普京紧急派遣梅德韦杰夫前往亚、阿进行调解,并亲自与两国总统举行会晤,要求他们保持克制。在纳卡局势暂时得到平息后,俄罗斯除了提出通过明斯克小组进行谈判去解决争端之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所以,几十年来纳卡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难怪阿塞拜疆总统阿里耶夫公开表示:有外部势力企图继续让纳卡冲突维持现状,以从中谋利。他说的这个”外部势力“是谁,明眼人一看便知。
俄罗斯为什么要让纳卡问题长期保持呢?因为这可以让俄罗斯从中获得丰厚利益。纳卡问题使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不得不与俄罗斯在军事上保持密切联系,俄罗斯也乘机将本国的大量军火卖给亚、阿两国。阿塞拜疆先后从俄罗斯购买了约 40 亿美元军事装备,而亚美尼亚更是不断购买俄制装备武装自己。
纳卡问题悬而未决,让俄罗斯有理由在亚美尼亚境内屯兵,为俄军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活动提供了保障,更让俄罗斯牢牢地掌握着两国的能源 、粮食、等经济命脉,使得亚、 阿等国对俄关系放在最优先的方向。
纳卡问题一日不解决,俄罗斯就可以利用这个问题牵制亚、阿两国,甚至牵制住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因此,支持冲突中的任何一方,都不符合俄罗斯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认为,在纳卡问题上,俄罗斯会出面调解,但不会从根本上去解决纳卡问题,也不会放任纳卡冲突走向失控,危及自身的战略利益。
特朗普公开鼓励大家服用羟氯喹预防新冠病毒?
一直以来外界都很好奇,特朗普身边那么多人感染新冠,为什么71岁的他,既不戴口罩也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却可以独善其身呢?有人开玩笑说,特朗普是不是全家有疫苗?今天特朗普终于透露他新冠病毒免疫的秘密了!就是羟氯喹。他说自己服用锌和羟氯喹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掐指一算,一个多星期前正是特朗普的贴身随从,和副总统彭斯的新闻秘书感染新冠病毒之际。
特朗普承认服用羟氯喹预防新冠当地时间18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他本人已定期服用羟氯喹药物一周半时间。虽然他至今并没有查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坚持做到"每天嗑药"来确保自己的健康。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这么吃药"反正没有什么坏处,那自然还是选择吃的好"。
据特朗普的医生,海军上校肖恩·康利在周一晚上发布的一份备忘录中暗示,特朗普的贴身男仆两周前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虽然康利没有直接说特朗普开始服用羟氯喹以回应身边人测试呈阳性,但特朗普提到的时间和阳性测试吻合。康利写道:“经过多次讨论,他和我就使用和不使用羟氯喹的证据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治疗的潜在益处超过了相对风险。”
羟氯喹就像特朗普一样不靠谱?羟氯喹是一种抗疟疾药物,还未被证明其对新冠病毒有效,且可能产生副作用。4月2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告,除了住院或临床试验,不要用羟氯喹或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因为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播尼尔•卡夫托(Neil Cavuto)对特朗普宣布服用羟氯喹感到震惊。他在节目中警告观众:“如果您是新冠肺炎感染高风险人群,或者已经感染新冠病毒并且身体虚弱,服用羟氯喹药物将会杀死您。我再强调一遍,服用羟氯喹药物会死人。”卡夫托再三强调说:“可能很多在家看电视的人看到美国总统说可以服用羟氯喹就去尝试,但这是不可以的。我在这里不是表达一个政治观点,而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大家要非常非常小心。”
密歇根大学心血管学系助理教授Yogen Kanthi说,把羟氯喹和阿奇霉素组合一般适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是副作用是导致心率不齐。而很多住院的新冠患者都有潜在心血管疾病,这使他们患心率不齐的风险更高,因此看到死亡人数增加就并不令人意外了。美国退伍军人事务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羟氯喹对住院患者不仅没有益处,还可能导致更多的死亡。研究表明,接受了羟氯喹的患者中27%死亡, 使用羟氯喹阿奇霉素组合的患者死亡率为22%,而两种药物都不使用的患者死亡率是11.4%。
美国卫生部的“吹哨人”,因不满特朗普政府应对新冠政策被撤职的前高官布莱特,在国会听证会时爆料称,FDA几十名科学家在白宫的压力之下,在48个小时内,匆匆忙忙草拟了协议书,批准羟氯喹在新冠病毒中的广泛使用。而布莱特当时就不愿意提倡使用羟氯喹,因为这个药物并没有在新冠病毒中进行测试。
特朗普持有羟氯喹公司股份对于特朗普来说,羟氯喹是改变游戏规则的“神药”!在3月21日的一条推文中,他写到:“羟氯喹和阿奇霉素组合有很大机会成为医学史上改变游戏规则的药物!”之后特朗普还邀请了多位战胜新冠病毒的患者来到白宫,其中就有使用了羟氯喹而康复的病人。
可见,特朗普对这个药物情有独钟,随着冠状病毒在美国各地蔓延,特朗普时不时地就推广这种药物,称其可预防治疗新冠肺炎。昨天他还特别谈到有"假新闻"说羟氯喹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但是特朗普说他不信,他认为羟氯喹是值得尝试的。特朗普称,即使羟氯喹没有作用,服用羟氯喹的人也不会因此而生病或者死亡。这是已经存在了30到40年的药物,除了治疗疟疾,还有狼疮,甚至关节炎。据特朗普了解,羟氯喹经过了非常严格的测试。“你们看,我服用了一个半星期,我还在这里,好好的啊!”
如果羟氯喹成为治疗新冠的药物,不仅制药公司将会从中受益,特朗普本人也会从中受益,因为他是羟氯喹生产公司,法国制药商Sanofi的股东。特朗普与Sanofi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
特朗普的三个家庭信托投资道奇&考克斯共同基金,Sanofi是最大的持股。福布斯估计,特朗普持有Sanofi的资产价值不到3000美元(没错,没有“万”, 仅此而已),与特朗普21亿美元的身价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不过特朗普的大金主,亿万富豪费希尔(Ken Fisher)是Sanofi的最大股东之一,不仅如此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也曾经投资Sanofi. 不过费希尔投资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试图澄清,说Sanofi既不是费希尔投资的实质性控股,也不是费希尔个人持有,这笔投资占费希尔投资组合不到0.8%。不过以美国总统的号召力,尽管美国媒体一再提醒,相信还是会有很多美国人前仆后继来尝试的。所以,有位美国专家说:总统的工作是管理风险,但特朗普是个风险。
会如何提升我们的出行体验?
这种专业对口的问题,本人要哭着喊着来回答。
在我看来,智慧交通如何提升出行体验,主要是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有车一族的,比如及时调节红绿灯、提前掌握前方路段拥堵情况、提高出行效率以及治理拥堵,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无车一族的,即公共交通。
治理拥堵
随着车联网、GPS、路网监控等硬件设备的增加,交通数据不断被搜集。
目前,智慧交通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加上智能的研判,目前已经基本可以实现路口的自适应以及信号配时的优化,这是大数据在治理堵车问题方面的重要应用。
通过大数据对历史记录的分析,得到某一区域里的多个路口的综合通行能力,然后对这一区域内路口红绿灯配时进行优化,进而达到提升通行效率的目的。
当然,路况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受时间、地点、气候、天气、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影响。交通大数据平台通过车联网、GPS、监控等设备收集实时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人工或系统自动的方式,调节各路口红绿灯的配时,达到大幅提高区域内交通通行能力的目的。
以滴滴出行与各地交管局合作的智慧交通诱导屏、智慧信号灯为例,不仅可以实时显示前方道路的通行状况,还能通过滴滴的ETA(预估到达时间)技术,预测去往前方路段所需时间,让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变得更加智慧。
另外,滴滴通过融合可靠的互联网轨迹数据、线圈与卡口数据,更精确地评估区域车流量,合理优化红绿灯配时和相位差,实现信号灯的智能控制。
公共交通
在公共交通方面,智慧交通同样发挥了重要的预测能力。有网友曾写了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公交站里头,而公交车刚开走!
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比如在各地上线的电子站牌和掌上公交APP,乘客可根据电子站牌或者显示的所乘班车的运行信息、到站时间等,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
还是以滴滴为例,截至目前,滴滴先后与各地公交集团宣布战略合作。
不久前,滴滴出行“实时公交”已登陆贵阳,用户可选择在滴滴出行app中的“公交”板块,或关注“滴滴公交”公号使用该功能,可实时查看所要乘坐公交路线的具体位置,缩短候车时间,降低候车焦虑,提升公交出行体验。
目前来看,智慧交通首先要解决的是乘客“等车难”的问题。
据我了解到,未来,滴滴智慧交通还会基于用户查询数据、出行需求,为公交线网优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和建议。让公交线网规划有数据可参考,市民需求得以充分表达和采纳。
此外,智慧交通还将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公交调度的效率,使得公交运营的动态更优化。比如,滴滴将输出动态拼车、区域小巴等产品技术,和当地公交企业线上线下联动,为市民提供更智能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许多乘客坐公交经常有零钱不够或者忘带公交卡的情况,只能站在投币机前面跟其他乘客兑换零钱,甚至有时候钱还没有换到,想想都蛮尴尬的。
但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各地城市公交随即进入扫码支付时代。以深圳为例,从今年1月19日起,深圳公交车全线上线乘车码支付方式,深圳市民在乘坐市内公交车时,扫码即可乘车,体验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乘车服务。
美国在叙利亚领空拦截伊朗客机?
几十年来,伊朗和美国都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美国凭借其全球霸主地位在各个领域都对伊朗实施制裁,导致伊朗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然而伊朗也算比较坚挺,即使在美国制裁的大棒之下,其还是有胆量敢与美国一拼,美国对伊朗可以说是头痛不已。
而今年以来,美国在打压伊朗方面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不仅暗杀了伊朗名将苏曼莱尼,导致两国关系陷入恶化。近日,美军更是丧心病狂想要致无辜的民众于死地。
环球网本月24日消息,据路透社援引伊朗媒体报道,一架飞往黎巴嫩贝鲁特的伊朗客机在叙利亚空域遭到了美军F-15战斗机骚扰,当时,两架战机以高速径直迎面飞行伊朗客机,许多机上乘客担忧美军战机会在下一刻发射导弹,最终伊朗飞行员被迫紧急降低飞行高度,导致机舱内有数名乘客被撞得头破血流。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画面显示,先是有战机在客机附近飞行,随后客机剧烈颠簸,乘客发出尖叫,机舱内物品散落,多名乘客受伤,头破血流,还有人倒在机场地板上。
这架伊朗客机随后安全降落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这架客机属于伊朗马汉航空,当天从伊朗首都德黑兰起飞,而拦截该客机的战斗机,是美军亲自操刀的。
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言人比尔·厄本7月24日证实,一架美军F-15型战斗机23日晚“对一架马汉航空客机实施规范的目视检查,(F-15)距离那架客机大约1000米,保持安全距离”。
厄本说,美方这次拦截符合国际规范,意在“确保联军在叙利亚阿特坦夫基地的安全……F-15飞行员确认那架飞机是马汉航空客机后,立即安全地与它拉开距离”。
一位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伊朗客机当时飞经美军在叙利亚城市阿特-坦夫(At Tanf )的基地。一架美军F-15战斗机随后起飞接近客机,双方最近距离一度达到约1000米。这位官员称,战斗机与客机全程保持了安全距离,而第二架F-15只是出现在附近空域,飞行员甚至无法用肉眼识别客机。
伊朗马汉航空W51153航班航迹,航线下方有美军阿坦夫军事基地(红圈)
根据Flightradar24上查询到的飞行信息,7月24日伊朗马汉航空W51153航班飞行的航线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偏离航线和刻意降低飞行高度飞行的迹象。
Flightradar24公布的伊朗马汉航空W51153航班飞行数据,可见明显的高度和爬升率变化
当时客机飞行员跟战机飞行员进行了联系,要求战机保持距离,在联系的过程中,飞行员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并没有解释为何会派出战机做出拦截举动。
据悉,美国2011年起制裁马汉航空,称马汉航空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提供资金或其他方面援助。美国去年4月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同时,美国和以色列长期指控马汉航空为叙利亚或其他地区关联伊朗的武装组织运送武器。
有消息人士猜测,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怀疑马汉航空长期向中东武装组织运输武器,所以这次拦截很有可能是美国对伊朗的一次警告。
不过伊朗方面在得知美军派出战机拦截本国客机的事情之后,立马对美国发出了警告。
伊斯外交部以及伊朗民航组织宣布,将对美国采取必要的政治和法律措施。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萨维称,如果接下来该客机在返回伊朗途中再出现任何事情,美国都需要为之负责,伊朗方面绝不会放过美国。
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7月24日在推特上用英语发布的消息中写道:“美国非法占领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然后扰乱了正常飞行的民用客机”,并危害无辜乘客的生命。扎里夫称,此举是美国妄自尊大、无法无天的举动,并呼吁国际社会制止华盛顿的行动。
同在7月24日当天,伊朗道路与城市发展部长伊斯拉米表示,美国此举为恐怖主义行为,国际社会应对此进行谴责。
伊朗民航组织认为美国战斗机攻击伊朗客机的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法和航空规则和标准,并正式向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表示严重抗议并要求进行调查。等到客机遭拦截事件调查真相大白后,伊朗也会采取相关法律和政治行动对美国采取措施。幸好当时伊朗客机处于叙利亚领空内,周围有俄军雷达、战机的严密监视,美军也不敢贸然开火。
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众所周知,但是战机把客机当成目标这种事还是太没有下限了,事后美方反咬一口,指责伊朗的客机飞越了美军驻叙利亚坦夫基地,因此便派出战机进行目视检查,在确定是一架客机之后便拉开了距离,同时还狡辩称,拦截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
但根据伊朗方面的消息,当时的场面十分危急,战机跟客机的距离肉眼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绝对不是所谓的安全距离或者国际标准。
美军搞这么一出完全是故意的,每天都有从叙利亚过境的飞机,不乏飞越美军基地的,为什么偏偏就要拦截这一架呢?
同时伊朗国内还有一种解读,美军战机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是诱导叙利亚防空导弹开火,连日来,以色列一直在通过导弹和战机空袭叙利亚,最近炸死了不少叙利亚人,叙利亚的防空导弹始终都处于待命状态,如果美军战机被误判为以色列战机,叙利亚就会发射防空导弹拦截,一旦叙利亚开火了,最终伊朗客机就会成为美军战机挡箭牌。
这种事情在叙利亚就发生过一次,上次吃亏的是俄罗斯,2年前,一架俄军侦察机就是被叙利亚防空导弹击落的,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利用俄罗斯军机,让叙利亚搞了一个大乌龙出来。这一次,美军显然也是有些其他想法的。
近期,由于伊拉克的态度趋于明朗,伊朗又开始强硬起来,天天嚷嚷着要打击伊拉克境内的美国人,美国确实有理由给伊朗一些颜色看看,使用这种手段虽然不光彩,但是很好狡辩,美国历史就干出过导弹打客机的事情,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了。
1988年美军击落伊朗客机
事情发生在1988年,伊朗航空的一架航班在波斯湾上空飞行时,被美军“文森斯”号巡洋舰锁定,随后美军巡洋舰向伊朗客机发射了2枚“标准2”防空导弹,当时客机直接被击落并坠入波斯湾,机上的275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事后美国方面拒不道歉。过了八年之后,美国才提供1.3亿美元做出赔偿,但是拒绝承担其他责任。
实际上,美国已经好久没有找过伊朗的麻烦了,甚至连普通的碰瓷都没有,伊朗也克制了一段时间,现在双方之间突然就爆发出了火药味,跟美国大选和伊朗国内的困境有着直接关系,双方都有通过对方转移国内矛盾的需求,那就互相开怼好了。
伊朗的一个优势是,自己是弱势的一方,是受害者,能够站在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上,这一次伊朗就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这架客机如果回程的时候受到伤害定让美国付出代价,这相当于给客机加了一道保险。
不过由于强硬派重新掌控议会,伊朗内部更倾向于立刻就让美国付出代价,看来短时间内,双方关系是不可能缓和了。
美国针对伊朗的举动越来越肆无忌惮,这早就引起了伊朗方面的警觉。现在伊朗正在积极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抗衡美国的制裁。
在早些时候,伊朗和伊拉克就共同宣布,将就苏莱曼尼事件联手对美国犯下的犯罪行为进行起诉。此外在过去六个月内,伊朗外长拉里夫也曾三次到访俄罗斯,俄罗斯方面也有意出售先进武器装备给伊朗,帮助伊朗有效应对美国的威胁。
除了俄罗斯和伊拉克之外,中国也是伊朗积极争取的合作伙伴,目前伊朗正在寻求与中国签订为期25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伙伴关系,该关系的达成将会使中伊双方在银行、港口、铁路等数十项工程中展开合作,据估计这一系列的交易总额将高达4000亿美元,并且交易极有可能绕过美元,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在美国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威胁下,伊朗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抵御美国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联合其他西方国家来实施制裁手段是美国一贯的做法。而现在伊朗正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想必接下来美国人更加会歇斯底里。
你在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
《小丑》最大成就,应该是提供了与《蝙蝠侠》完全相反的视角,让观众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正义视角”是否总是正确的,社会给我们限定的种种规范是否总是必要的。
在DC电影世界中,由于刻板印象难以更改,“蝙蝠侠”(Batman)曾数度陷入无人接演的窘境。而蝙蝠侠的头号大敌——小丑(Joker),却因发挥空间无限而深受演技派男星的青睐。奥斯卡双料影帝Jack
然而小丑毕竟是反派,他邪恶也好,疯癫也好,都是为了衬托蝙蝠侠的正义与坚忍,总不能盖过男一号的风头。
《小丑》由Joaquin
比如小丑招牌式的狂笑,就被冯力士演绎得更有层次而且难以捉摸:序幕过后的开场狂笑,是病态不可抑制的表现,也是无计于黯淡人生的掩饰;获知身世后的中场狂笑,是对自己卑贱运命的抗议,也是对良知善念的告别;而在性情大变后的落幕狂笑,则是对权威假面后无感无知的嘲弄,更是对自己终于甩脱世俗禁锢的欢庆。电影松散的故事情节被“笑”绑紧成为一个整体。片中随时暴起的狂笑有的意味深长,有的莫名其妙,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小丑一开始精神就不正常,但他借助药物、母爱、工作乃至爱情这些救命稻草,勉力遵从着社会给“正常人”规范的人生轨迹,甚至还梦想着成为喜剧演员带给别人欢笑。然而无情的体制与命运却连他最后的稻草也接连夺去:权贵的冷漠让他失去了药物保障,职场的不公不义让他丢了工作,念兹在兹的母爱只是骗局,知心贴心的女友不过是幻想。把小丑规范在“正常人”范围的那些线终于全都断了……
据说《小丑》将开启DC黑暗人物系列。但微言认为它的最大成就,应该是提供了与《蝙蝠侠》完全相反的视角,让观众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正义视角”是否总是正确的,社会给我们限定的种种规范是否总是必要的。在信息占有严重不平衡的网络时代,我们以为正确的也许并不真实,我们认为丑恶的也许是没看到另一面。看完电影后最强烈的感觉,就像小丑的最后一句台词:我想你不会懂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