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现在的各行各业经常有专家说?
术业有专攻,别说一般专家,就是院士也有不懂的事情要问我们这种基层技术人员,跟你讲件真事。
前几年去广西出差,那里举办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的成立大会,请来了几个专家来做学术报告,其中就有一个中科院的院士。报告结束后,就是提问环节,很多人都提了问,院士学识渊博对答如流,我认真的听着。
第二天一早,在自助餐厅吃早餐,我碰到院士了,他满脸疑惑的向我走来,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不假思索的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他进行了解答:“油条刚端上来,就放在前面左拐那个角落。”院士听完我的回答心满意足的去找他的油条了。
玩笑话了,事情是真事,只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术业有专攻,像院士这样的顶级专家,研究的都是一些基础理论,对于生产实践上的一些细节的做法,不一定比基层技术人员清楚。
言归正传,我也是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的是基层的一些技术工作,接触过很多农民,也接触过一些院士这样的专家,单纯从农业这个领域,就你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1.什么是专家
任何行业,评定一个人的技术水平高低,都有对应的职称级别。比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三级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院士)。不同行业叫法有些不同,不过大同小异,比如我们叫工程师,大学里叫讲师,我们叫技术员,大学里叫实验员。现在的很多项目都要举行专家评审会,这些专家要求一般都是高级职称以上,所以我暂且将高级工程师以上的职称当是专家。
2.专家的类型
本人这几年也在申报高级职称,可惜屡战屡败,惭愧!虽然失败多次,但是对于专家这个职称的申报还是了然于心的。总结来说专家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重实践的,他的评审条件主要偏重于实践经历,比如你是林场的,那你工作年限达到15年,主持造林超过10万亩,那你就是专家了(举个例子,评审条件经常变),一般的生产性单位就属于这种。
第二种是理论实践兼而有之,你需要参加一定的科研项目,承担一些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已认定的科研成果的推广之类,也得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进行一些生产实践,向我们这种基层的技术单位人员多数属于这种。
第三种就是偏理论的专家了,比如院士,院士的基本条件是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以上,核心期刊论文100篇以上,技术成果必须得到广泛应用,这只是起步条件。所以不要以为院士只会吹水,我们国家两院院士加起来也才2000来人,那是10万里挑一。
这些人多数在高校或者大型科研院所的,他们这些单位一般都在省会,寸土寸金的地方,用来开展试验的土地资源肯定没有基层丰富的,所以他们的科研项目多数是与基层单位合作进行的,他们负责制定科研方案,组织基层人员具体实施。我的大学老师就属于这种专家吧。
最后一种,就是伪专家。一些媒体总是打着专家的旗号进行营销,总是专家说怎样,但是专家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说、在哪里说的却只口不提。专家表示人在家中坐,祸从网上来阿。这种情况不做讨论。
3.不同专家的长处
不同的专家各有所长,兼有型专家跟实践性专家比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肯定是比不过的,但是你要说把这个技术给总结推广下,实践性的又比不过兼有型的,他们会操作,但不善于总结。
同理理论型专家跟兼有型专家比实践知识也比不过,但要是比技术创新与突破,兼有型的又比不过。我们最多根据实践经验把技术进行总结,最多提升一下还可以,难有什么大的突破。
4.结论
最后回到题目,如果说单纯比种地,农民兄弟肯定是专家,你可以把地种的很好,但是你能把普通的种地措施改进成全人工智能的管理吗?你能把普通的农作物改良成其他的抗逆性更好、产量更高的优良品种吗?
所以我觉得嘛,一个社会需要有分工,需要有农民一样的种地型专家,也要有院士一样的研究型专家,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推动这个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你们觉得呢?
赞美农业专家的句子?
袁隆平这是个闪光的名子
农业专家如何在市场化获得有偿服务?
可以把技术申请专利,也可以培养优良种子用以销售,有偿传授技术
农业鉴定费应该由谁出?
农业司法鉴定所可以承担在鉴定业务范围内的司法鉴定。如天灾(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无法索赔,只能是政府救灾、救济;如有保险,则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给予当事人赔偿。如属人为事故(如污染造成渔民养殖的水产品死亡等)或因当事人管理不善造成他人的农业财产损失(如人工筑坝养鱼的堤坝垮塌造成相邻农田庄稼的受损等),那可以在司法鉴定后依法索赔。
农业专家需要什么资质?
农业专家需要有学历和学位,需要有高级职称。因为农学专家只是社会称呼,是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总称呼,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职称或职务名称,所以社会承认的农学专家就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他们的资质自然是教授头衔,博士毕业,农业方面的研究员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