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刚的相声,郭德纲相声四大盼?
郭德纲的四大盼最早应该是八大盼。原词是:数九隆冬盼春光,三更半夜盼朝阳。
花容月貌盼大款,闲散二奶盼流氓。
夜独豺狼盼女鬼,单身老头盼大娘。
演戏盼着能得奖。说相声盼着死同行。这是郭德纲最早在山东演出的时候说的,当时他师父侯耀文先生还健在,听到了之后觉得词语有些尖锐,以后郭德纲就只保留了前四句,变成了四大盼。
为什么郭德纲相声一点都不可笑一些人却跟着瞎起哄漫无目的傻笑?
郭德纲是难得的幽默大师,说他相声不搞笑的,多半是幽默感极低,甚至没有幽默细胞的人,或者不喜欢郭德纲。
郭德纲的相声很搞笑郭德纲2005年走红,之所以观众会喜欢他,就是因为他相声说得好,能带来快乐。而且,他的段子里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是观众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
相声的功能就是逗乐,如果相声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相声演员首先自身要搞笑,幽默感极高才可以,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尤其是底层的社会生活。
郭德纲在创业初期吃了不少苦头,一直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对市井文化很了解,所创作的相声非常贴近底层民众的生活,往往容易引起共鸣,才能获得掌声。
郭德纲的相声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各种小曲信手拈来,口齿清晰,不用看提示,也知道他在说什么,节奏把握的很好。
长期以来的练习,让郭德纲平时说话就像在讲段子一样,包袱频出,笑料不断,很招人喜欢,更有亲切感,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
郭德纲随便做什么都有包袱,他已经把相声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人习惯睡觉前听他的相声。最近疫情肆虐,哪里也去不了,闷得慌,网上刷郭德纲的相声,反而能找到快乐。
如果郭德纲的相声不搞笑,根本不会有这么多人追捧,他的商演门票也不会卖出去。大众的审美观是一样的,认可郭德纲的这种幽默感,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相声大师。
郭德纲的相声听多了以后,观众不知不觉当中也成了段子高手,说话的时候要求自己口齿清晰,反应灵敏,都是受郭德纲的影响,是好事。
说郭德纲相声不好笑的人幽默感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喜欢郭德纲的相声,是他的忠实粉丝,他走到哪里就追捧到哪里。但有极少数的人认为郭德纲的相声不搞笑,是他们自身的性格有问题,幽默感太低,甚至没有幽默细胞,而不是郭德纲的问题。
现实中就是有这样的人,往往很呆板木讷,不解风情,由于见识少,理解能力差,跟他讲一个笑话,他都听不懂什么意思,反过来却埋怨笑话不好笑,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非常乏味的。
他们看不懂相声,就没必要非得关注郭德纲,不要以一己之言来评论他,会让人笑话的,现在追捧郭德纲是一种潮流。
不喜欢郭德纲的人当然不喜欢他的相声郭德纲即使再受欢迎,也总有部分人不喜欢他,看着他就想吐,当然就不喜欢他的相声。怎么看都不顺眼,总说他不好,认为喜欢听他相声的观众有问题。
无所谓,有人喜欢就有人骂,郭德纲是给那些喜欢他的,真正能听懂他相声的人说相声的,给他们带来快乐就好,对得起衣食父母。江山父老能容我,不食人间造孽钱。
不过,再怎么样有人抹黑,也不影响郭德纲的地位和前途,他依然大红大紫,无人能超越。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相声依然是众多网友的催眠曲。
郭德纲说的相声都是跟哪些人学的?
郭德纲是相声表演的通才,能到今天的程度,有与众位老师学习的因素,更有自己钻研的成分。
郭德纲并非学相声开蒙,他最早学的是评书,老师是高庆海。评书和相声尤其是单口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内容上还是表演上,学习评书的这段经历对于郭德纲后来的相声表演都大有裨益。
后来郭德纲改说相声,曾跟随常宝丰学习,但不算正式的师承关系。郭德纲成名后曾与天津相声演员杨志刚有过一段“师徒恩怨”的消息出来,这层关系我不太了解,分不清谁是谁非。但是从相声界权威典籍《相声大词典》中收录的词条来看,两者没有师徒关系。
再后来郭德纲就来到北京,2004年拜侯耀文为师,2006年还拜了评书名家金文声。
拜师侯耀文时郭德纲已经小有名气,很快就将大红大紫,而侯耀文三年后就不幸去世了。要说跟侯耀文没有学过什么,没有受到过点拨那当然不是事实,但从时间节点来看,要说这种教益有多么深厚,恐怕也要打个问号。
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从谁那里学来而像谁的表演,而恰恰是不像任何人的表演,可以说是自成一家,表面看几乎看不出师承,既老派又现代,既传统又创新。
因此我总觉得郭德纲的成功当然学习了前人的成果,但这种本事很大一部分不是从一些人的口传心授得来,更多是靠他自己的钻研探索,包括他对大量相声文本以及曲艺文本的研究,加上自己天生的悟性和那么一点艺术天分。
另外,郭德纲长期的身份也注定了他远离主流相声圈,这对于很多相声表演者来说是弊端,对他来说反而激发了自长能耐和自立门户的决心和毅力。
郭德纲自己写了多少段相声?
郭德纲自己写的相声段子并不多,在郭德纲的相声作品里面查找,创作一栏基本没有多少写的是郭德纲的名字,为什么?因为郭德纲说的相声作品里面大多都没有文字署名,这里面定是另有原因。
红花绿叶的台词?
开场石富宽上 石富宽:大家好,参加这个牡丹奖颁奖晚会非常高兴,特别是在我们南京这颁奖有这个特殊的意义。
因为这个江苏啊对这个体育事业…(这时侯耀文上) 侯耀文:哎 哎!! 你在这呢? 石富宽:可不是吗! 侯耀文:找你半天啦! 石富宽:我也等你半天啦! 侯耀文:这么大活动没你不行啊! 石富宽:可不是吗~ 侯耀文:你什么时候来的? 石富宽:来一会儿了 侯耀文:呵呵 你好啊 (这时于谦上 两人握手 私语 把石富宽晾在一边) 石富宽:不是跟我打招呼呢…他们那聊他们的,我呢接着表演我的节目。侯、于:哎!哎! 你在这呢! 我们俩找不着你了呢! 石富宽:是呀 侯、于:没你不行! 石富宽:太过奖了~(这时郭德纲上,侯、于、郭三人亲切握手) 侯、于:找你半天了! 郭:是吗! 石:够乱的了…我以为呢跟我打招呼呢! 侯、于、郭:哎!哎!你在这呢!这个活动啊,没你不行!我们正找你呢!(石向远处了望,看看还有谁~) 侯:没有,就找你,甭满世界看了。石:真找我啊? 侯:找你半天啦! 于:是,你怎么不理我们呢? 侯:是啊! 于:干我们 石:干我三回啦你们! 郭:这里头没我的事啊!他们爷俩闹得~ 石:颁奖晚会这表演…你看你… 侯:是,是表演,你一人不行啊。你看,你看,我徒弟来了~ 石:这我徒弟也来啦~ 郭:全来了 侯:德刚, 郭:怎么着,师傅? 侯:最近我听说你和于谦你们俩不错? 郭:大伙捧呗~ 侯:捧,也是有点儿道理啊,不能瞎捧啊。郭:是吗? 侯:但是啊 郭:您说 侯:你可记住喽 郭:哎 侯:啊,你是甲 郭:我是甲 侯:他去的是乙 郭:嗯~对! 侯:你呀,你就是一花儿 郭:我就是一花儿 侯:哎,你是红花 郭:他呢? 侯:他就是一绿叶儿 郭:这是按着脸色儿来说的吗? 侯:对 对 他绿,他像~ 郭:对 对 侯:是不是啊? 郭:嗯 嗯 我是红花儿,他是绿叶儿 侯:对,记住了啊! 郭:对 对 行嘞,师傅 石:跟德刚最近合作,挺受大伙喜欢? 于:大家抬爱~ 石:啊。要搞好合作关系 于:我们不错 石:记住了,你们两个人的关系 于:啊,您说 石:老前辈讲过 于:啊 石:说相声的啊,三分逗,七分捧,咱捧哏的占七成 于:重量比他大啊! 石:那当然啦! 于:分量强啊! 石:以后处关系,记住喽,咱们占七成 于:我就有底了 石:哎 于:明白了! 侯:我说富宽,咱们碰上了不容易 石:可不是吗 侯:咱俩平常也忙,这俩孩子这业务呢,咱俩平常根本管不了 石:排练机会少 侯:这样吧,趁着今天,咱们四个人都在,让他们俩人说一段相声,咱俩给挑挑毛病 石:好啊,机会难得 侯: 记住了咱们是红花, 石:咱们占七分 郭:心里踏实多了,今儿咱俩说一段啊,正好你师父也在,我师父也在,给咱俩指点一下。谢谢大家无声的鼓励,很高兴来这演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郭德纲,于谦。两个人,合作很长时间了。对我来说呢,我一直认为谦哥要比我好一些。于:您太客气了 郭: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家里边比我要好, 于:家庭熏陶是很重要的 郭:有人不太熟悉,我介绍一下,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在北京来说吧… 于:不对 不对 ,行 行 别往下说了。我姓于,我父亲怎么会姓王呢? 郭:你的意思是? 于:也得姓于啊! 郭:也得姓于? 于:啊 啊 郭:大家不太了解,于老爷子了不起。是一位老科学家 于:搞科研的 郭:研究那叫————盗墓 于:这算科学研究吗? 郭:咱们也不懂,就扛一个铁锹就出去了,翻山越岭,就把那坟打开了,里面有盆,有碗,拿出来就买了。于:那叫偷坟掘墓 郭:了不起,搞科学研究。于:不叫科学研究 郭:也遇见过好东西 于:见着过? 郭:那会出去,咔嚓 咔嚓刨开了,一看这坟里边躺着一个死尸,年深日久没有骨头,就剩下肉了,腰里系着虎皮裙,地上扔着一小铁棍儿,写着如意金箍棒 于:我爸爸把孙猴那坟给抛啦! 郭:重三万六千斤,他爸爸还挺纳闷的 于:怎么说的? 郭:哦,大师兄的坟 于:这从哪吝的啊?从哪吝叫大师兄啊? 郭:电视剧不都这么喊吗? 于:电视剧可以这么喊,我爸爸不能跟猪八戒一块吝啊 郭:也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 于:看一看啊 郭:真的那能大,长!得~ 长! 得~ 越说越大 拿不走了,小 小 小 小 小 于:小了吗? 郭:小的跟针似的,拿起来藏到耳朵里面了 于:他就是孙猴 郭:刚藏好,村长来了,你干嘛那?没干 什么都没干啊。你刨的孙悟空这坟啊?没有啊 !这金箍棒藏哪了?拿出来。我没动啊。你要找倒霉了! 于:怎么啦? 郭:有折你想去啊。大 ! 死了~ 于:去你的吧! 侯、石:说完啦? 郭、于:说完了,您给看看吧 侯:你过来 你过来 我跟你说 郭:怎么着? 侯:你怎么声音还没有他大呢? 郭:他压着我呢? 侯:对啊,他声音压着你呢!另外你这个语速太慢,你这个语速一慢中间有很多空挡。他就能把话加进来了,你不能让他往里加话啊,你是花啊孩子 石:你呀,这词啊,太少啊 于:啊? 石:该说话你得说话啊 于:我就这几句词 石:那不成啊,咱们占七分,话得多点儿 于:把他改过去? 石:另外调门你得高这点啊 于:压着他? 石:你得压过他去啊! 于:不让他说话? 石:哎!你这么一演他就好看啦!咱们好占七分啊!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 郭:我长了,我长了 我师父跟我说了(开始抢话) 于:再来 再来 这个相声… 郭:我给大家来说一段 于:两个人表演 郭:四门功课 郭、于:说学逗唱啊 郭:我们这个相声来讲….(继续抢话!进而打起来!) 侯:好 好! 郭:我们讲究品位吗~哈 侯:对啊 郭:他还手!师傅啊 侯:多幽默啊! 石:这还幽默呢这个? 侯:来来 你过来 郭:他还手,师傅~ 石:相声改柔道了,这不成啊,胡出主意 侯:不是 你们那孩子有问题 石:有什么问题啊? 侯:心理有问题啊,不对 石:你这对! 侯:俩人合作你哪能这么演呢?看着我和你石老师我们给你演一遍 石:哎 郭:跟您学 侯:这叫合作。这回我们两个人给你们和说一段相声 石:您看两个人合作多好啊 侯:我们两个人合作四十多年了 石:时间不短 侯:到现在可能大家对我们两个人的名字闹不清楚 石:还分不清啊? 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石:您讲 侯:我的本名叫侯耀文 石:我的本名叫石富宽 侯:我的艺名呢叫侯耀花 石:我的艺名呢叫石富叶 侯:哎~这就对了 郭:多楞啊 石:我怎么自己掉里头了?我是花,你呀是叶 侯耀叶 侯:侯耀花 石:石富花 侯:你叫石富叶 (两人争吵,进而打架,徒弟上前拉架) 郭:这丢人丢大了这个! 侯:没见过他这么不讲理的 郭:他就这样,混着呢 石:你这怎么为人师表啊,你这! 侯:什么叫师表啊? 郭:行了师傅 侯:师表干什么啊?我又不发烧 石:师表这词你都不懂!? 郭:行了 行了 你拦着点你师父啊 你拦着点啊 哪有你们家这样啊? 于:有理不在身高 郭:你拦着点 别闹 别闹 别闹 说良心话啊 这事谁都不懒 就懒你 知道吗? 于:懒我干嘛啊? 郭:你跟这煽风点火吗这不是 于:我扇什么风 点什么火了我? 郭:你不说能打起来吗你(俩人争吵 再次打架 师傅上前劝架) 你不知道我横吗你? 侯:石老师,来 你过来 郭:这相声太累了 没把力气说不下来 侯:我来团结 团结你们吧 我给你解释解释啊 石老师 郭:还打谁? 侯:别打人啦啊!别打人啦 石:没完了你 郭:说学逗打嘛 侯:说学逗唱! 石:逗打像话吗? 郭:改了啊? 侯:石老师 石老师 我跟你说啊 石:哎 哎 侯:照理说,您说了四十多年相声了 石:是啊 侯:现在已经由叶变成花了 石:对啊 ,这听着舒服啊 侯:哎~实际上呢 咱们三人啊 都是花 郭、石:哎~ 对! 于:那叶呢? 侯、石、郭:你啊 就剩你了 于:三花,就我一叶啊? 侯、石、郭:对啊 于叶 于叶 侯:你没老听他们说,诶啊 你看 又撒欢了~ 就说我们呢 郭:那说狗呢 那是 不是说咱们呢 石:撒欢像话吗 于:您过来 过来 您到底跟谁一头的? 石:不是,他们一捧我 我晕了 我也不知道我哪头的了 郭:您就这边的 就这边的 你是花 于:墙头草不行啊 石:不是 不是 他这么回事 你要当这花啊 还确实差点 于:差哪啊? 石:你看 我们撒花 怎么这么别扭啊 我们三人啊能说 能唱 郭:还能打架呢 石:你唱上不行啊 于:我怎么唱上不行了?小时候跟他们一起练 喊嗓子 石:我没教过你唱啊 于:我自己练不行吗? 石:诶呦,下私功夫啦? 于:那是啊 石:这么办,唱几句,让他们俩也听听 侯:我还告诉你,只要你唱好了 你也是花 郭:对 于:咱们四个都是花? 侯:对,四个人都成花了 石:那谁是叶啊? 侯:就刚才施圣杰带的那帮人 那叫叶 石、郭、于:哦!一群叶他们 石:哦 好 好 好 徒弟给他们唱两句 于:刚才施圣杰唱的 那个 今日同饮庆功酒? 来一段 郭:唱的真不错 于:我唱了吗?就不错 郭:我夸完你 等着你 于:今日同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干洒热血写春秋 侯:好!比刚才施圣杰强多了 石:您能挑出毛病来吗? 侯:但是我跟你说说啊,咱们要是学唱啊 咱们学人家京剧演员顶多两三分 于:对,咱们没下人家那么多功夫 侯:对啊 要听京戏 人家听咱相声演员干什么啊? 人家听于魁智多好 所以咱们唱不过于魁智 于:你得学 啊 侯:所以咱们得改呀 我跟你讲啊 咱们中国地方曲种有364种 你要把这几句把它用地方戏把它一块唱出来 那多美啊 于:四句唱都唱出来? 侯:你唱得了嘛?关系到你能不能变成花 于:没关系 我先学 侯:你先学?那这样吧 先给你一简单的 你还按着京剧长头一句 我们三个人给你学一榜样 于:好 好 我也听听 今日同饮庆功酒 侯:壮志未酬誓不休 石:来日方长显身手 郭:干洒热血写春秋 侯、石、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