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唱诗人,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女性是哪位?
推荐下列五位古代杰出的女性:
1,吕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砀郡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西汉时期刘邦的皇后,别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史记·吕太后本纪》: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吕雉早年嫁给沛县亭长刘邦,生下汉惠帝和鲁元公主。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协助刘邦镇压反叛、打击割据势力,成为重要决策者。汉惠帝刘盈即位,她开始独掌大权。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支持汉惠帝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实行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统治后期,重用吕家兄弟姐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2,武则天。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与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逐渐和唐高宗共理政事,出现“二圣临朝”的局面。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并以长安作为陪都。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上大力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任用酷吏;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化上召集文学侍臣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军事上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
3,管道升。
管道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一浙江德清茅山(今浙江干山镇茅山村)人,一说华亭(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南宋景定三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管道升至京,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延祐四年(1317),封魏国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4,黄道婆。
黄道婆(1245年?—1330年?),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1330年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5,妈祖。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 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有关牡丹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推荐?
“唯有牡丹真国色”。自古以来把牡丹比作皇后,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端庄大方等都是对它的赞誉!历代文人骚客咏者无数。唐代以来,牡丹之盛,唯有洛阳,下面牡丹插图大多是我去年拍自洛阳。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浑侍中宅牡丹》 刘禹锡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无题 》薛蕙
锦园处处锁名花, 步障层层簇绛纱。
斟酌君恩似春色, 牡丹枝上独繁华。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新晴赏牡丹》 陆游
杜门睡榻长苍苔,满眼新晴亦乐哉。
小市忽逢蒪菜出,曲栏初见牡丹开。
不嫌雨后泥三尺,且趁春残醉几回。
自揣明年犹健在,东箱更觅茜金栽。
《赏牡丹 》 杨万里
把酒看花绕画栏,病身只得忍轻寒。
主人半醉花微倦,下却珠帘放牡丹
《清平调·其一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 其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 其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窦梁宾《雨中看牡丹》
东风末放晓泥干,红药花开不耐寒。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
盛世朝代也是诗词繁盛时期?
不是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的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词作品,最为巅峰时期是唐宋时期!个人认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秦朝之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中很多诗歌都是佚名,先秦时期除《诗经》之外还有屈原等诗人。
商周先秦时期可说是诗歌的启蒙时期!
二、两汉时期
西汉,汉武帝成就“汉武盛世”;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昭宣中兴”。东汉,汉明帝、汉章帝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开创“永元之隆”东汉时期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两汉时期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是盛世时代之一,自汉朝开始我华夏族改为汉族。
两汉时期被鲁迅先生称为文学的“自觉时期”。这一时期五言诗由成型到繁荣,七言诗由起源到初步发展,杂言的歌行体及五七言四句的小诗也趋于成熟。新兴的声律学逐渐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为唐以后的近体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不算是诗歌的繁华时期,应当是诗歌承上启下的觉醒时期!
代表诗人:刘彻、司马相如、董仲舒、王昭君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
这一时期有战乱亦有繁荣,文学上进一步得到发展,书法界更是诞生了“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可不单单是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其与好友饮酒赋诗时所作)
汉末三国时期有“三曹”、“七子”,魏末时期又有“竹林七贤”,晋末有“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时还有庾信他的诗歌作品集六朝之大成。
这一时期是继两汉之后诗歌大力发展的时期,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四、诗歌巅峰时期
隋唐朝时期,隋朝二世亡国,李渊建唐。唐诗则是唐朝的文学文化的代表。
唐朝时期万国来朝,可以说在当时就是世界的中心、盛世繁华。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多数国家均有来往,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接纳各国使臣多方面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佛”王维、“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书法家有“书法亚圣”颜真卿,画家有“画圣”吴道子等。
这一时期是国人公认的诗歌的巅峰时期!
五、诗词巅峰时期
五代十国是唐之后的大分裂时期,也是诗与词相互融合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人物有韦庄、欧阳炯、冯延巳、李璟、李煜等。
北宋始祖赵匡胤终结五代十国开创宋朝,传承发扬了五代十国的诗与词,并在词上开创盛世繁华,达到与唐朝的诗齐名的程度被后世称为“唐诗宋词”。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
六、元明清时期
元朝时期常年征战,诗词文化不太重视,在“元曲”颇有建树。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沟通海外诸国开始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诗词发展逐渐复苏。清朝时期盛世在“康乾盛世”,乾隆虽喜诗词但却更爱对对联,诗词方面没有太大的发展。
虽然元明清时期诗词文化逐渐中落,但还是有些诗词大家的。元朝有王冕、方回、仇远等,明朝有高启,然后袁宏道、袁中道、袁凯、王夫之等,清朝有龚自珍、师南道、袁枚等!
元明清时期也是诗词文化的中落时期!
七、近代和现代时期
清朝末年诸国来犯,清政府腐败无能我华夏深陷为难之中,常年战乱民不聊生,学者诗作开始分成了两个体系一为旧体诗作、一为现代诗歌!代表人物有:郁达夫、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等。
现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国泰民安、一派祥和,在如今全国上下各地人民大多数解决了温饱问题迈向了小康,并开始向往并追逐着“诗与远方”的时代,期待中国诗词歌赋再次崛起至巅峰!
上图为个人所作旧体诗一首:
《花王牡丹》
百花盛开三月阳,
似比娇艳谁为王;
迟来牡丹四月香,
风骚独领冠群芳!
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王指的是张籍和谁?
是王建。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王建(877年-943年),字若天,松岳郡(今开城)人,祖上可能为中国人。 他在新罗末年大乱时投奔弓裔,918年依靠兵变夺权登位,建国号高丽,年号天授,935年取新罗,936年平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他依照中国的典章制度初步组建国家机构,采取笼络豪族的策略,广泛与豪族联姻,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同时定平壤为西京,积极北拓;文化上弘扬佛教;对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对契丹则持敌对态度。945年去世,临终前留下《十训要》,死后庙号太祖,谥号神圣,葬于显陵。
陕北十大名人是谁?
1、秦始皇千古一帝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刘彻
西汉第七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3、李世民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4、李旦
唐朝第五位皇帝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中宗同母弟。李旦早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参与神龙政变。景云元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先天元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开元四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5、李隆基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李隆基,武周垂拱元年八月,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先天元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玄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发展了唐朝政权。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6、班昭
曹大家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7、白居易
醉吟先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8、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9、武则天
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人。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天授元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10、马超
神威天将军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后依附汉中张鲁。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