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免费版复制装备,所有的未解之谜当中?
感谢邀请?人是唯一会高度思考的生物,这是大自然神奇的地方。人会求知,自己从哪里来,死后往哪里去。对于宇宙几百亿年来讲,人的100年短的可怜,几乎可以忽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像蝼蚁一样渺小,但你是会思考的蝼蚁。所以人想知道更多,了解更多,发现更多。让有限的生命,有更多的意义。或许你的了解,会影响你的生命。另外,是你体内的基因决定了你求知,有利于它安全延续下去。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恐龙灭绝之谜”。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方面的电影,恐龙在我们的心中不遥远,可是你知道吗?这群奇特的生活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的动物,它们在当时因为种类繁多,体形各异,而称霸地球呢。可是这个庞大的家庭在地球上仅生存了16亿年后就全部消失了。为什么这么大的动物会消失呢?几代科学家经过很多年的探索,提出了一百多个恐龙灭绝的假说,但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一颗直径为10千米,质量为1.27亿吨的小行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使陆地上的动植物大面积死亡,幸存下来的动物们因为缺少食物也被饿死了,恐龙也在其中。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是一个神奇而秀美的地方,可这里有一个金黄色的怪物,这个怪物长着一米多长的脖子,长长的尾巴,全身长着褐色的毛,头上有两只角。至今这个“湖怪“是什么专家们仍未解开,有人认为是远古留下的蛇颈龙,但专家们否定了,因为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后积水而形成的湖泊,远古生物不可能生存。还有人怀疑是黑熊,水獭,但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你认为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华民族的先祖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科学者,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解不开的谜团,每一个谜都是那么的吸引人,这些谜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好想去探索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重大真相呀。让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我好想解开这些谜团,有一些生物拥有非凡的修复本领:被切断的蚯蚓可以重新长出一半身体,蚯蚓是一种低等环节动物,它有头有尾巴,也有口腔、胃、肠以及肛门。它们的身体仿佛是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共同套在一起而组成的。外面的一层却是一环一环连接起来的体壁,其中还有许多中胚层细胞共同组成的肌肉系统。它的体内有一条供消化的肠道,从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之间。在内外两层管中,充满了体腔液,在每一隔膜的腹面都会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就成为体腔液在体内穿行所需的信道。 蚯蚓被截为两截以后,断面上的肌肉组织就会加强收缩,一些肌肉组织快速溶解,然后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也会同时集中在切面上,形成特殊的栓塞,从而使伤口快速闭合。而且它的中胚层细胞还具有十分强的分化能力,当它有创伤时,原本位于体腔内隔膜中的还没有分化的原性细胞,快速移动至伤口切面上来,并与自己已溶解的肌肉细胞连在一起,在切面上形成一个个结节状的凸起,就被称为再生芽。 同时,蚯蚓体内的消化道、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细胞,经过许多分裂,快速地向再生芽里不断生长。于是,切面上就会快速地再生出另外一个头来,并且另一端也会自然生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被截成两截以后不会死,且能够再生,于是就变成两条蚯蚓了。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条蚯蚓分别切去前端和后端,连接起来竟可长成一条新的蚯蚓,更有人别出心裁,在一条蚯蚓的前半部分并列接上两条蚯蚓的后端,这样一来,就长出了一个头两个尾巴的蚯蚓?而蝾螈可以重建受损的四肢……相比而言,人类的再生本领似乎就差了一点。没有人可以重新长出手指,骨头的使用也是从一而终。稍可令人安慰的是肝脏。被部分切除的肝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科学家发现,那些可以让器官再生的动物,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启动了胚胎发育时期的遗传程序,从而长出了新的器官。那么人类是否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法,在人工控制下自我更换零部件呢?一个皮肤细胞如何能变成神经细胞?在上个世纪中期,生物学家把青蛙的体细胞核放入青蛙的去核卵细胞里,结果制造出了克隆蝌蚪。最近几年,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把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卵细胞中,科学家期待着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类体细胞,例如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6胞等等。尽管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他们仍然对于这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成功的原因知之甚少。的确,去核的卵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具体机制是什么?一个体细胞是如何变成整株植物的?在某种意义上,植物似乎比动物有更大的灵活性。植物的体细胞不需要繁琐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就能重新变成植物胚胎细胞。科学家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植物的这种性质。用一小块植物组织,在实验室里就能培养出可以供一片森林使用的幼苗。但是为什么植物细胞有这样的灵活性?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例如植物的生长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生命是如何以及在哪里起源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34亿年前的微生物的化石,在更古老的岩石上也能找到生物光合作用的痕迹。那么蛋白质和DNA——生命的两大支柱——哪一个先出现在地球上?或者一起出现?科学家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RNA比前两者更早出现。另一个问题是,生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起源?一种假说认为,生命最早起源于海底的热水中。如今,科学家一方面在实验室里探寻从简单有机物到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物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研究彗星和火星,也将为这个问题带来重要的启示。什么决定了物种多样性?这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行星,但是并非每一个角落的生命都同样繁荣。一些地区居住的物种的数量超过其他地区。热带比寒带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仅仅是因为热带比寒带更热?科学家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多样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改变多样性的力量,例如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但是,科学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取关于全球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数据——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在那儿。
合作的行为如何进化?你很容易在社会性动物身上看到利他的行为。例如蜜蜂把食物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蜜蜂。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社会也充满了合作的行为。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对合作现象提出过一些解释,例如亲属之间的相互帮助,实际上会促进整个家族繁殖的可能性。如今,科学家正在寻找合作行为的遗传基础。而博弈论——一种关于竞争、合作和游戏规则的数学理论,也能够帮助科学家理解合作行为如何运作。达尔文观察到了合作的现象并做出了解释,今天的科学家希望能够让这个解释更加深入,并且希望能够回答它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春秋五霸意气风发,战国七雄犬牙差互,所谓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或盟或伐,人才也是数不胜数,贤臣良将的典故数不胜数,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也经常将春秋和战国就这么理解成一个时期。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一、春秋在前,战国位后
周人发迹于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经周文王、周武王时,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武王伐商,建立周朝。然盛衰无常,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燃烽火而戏诸侯,哪知第三次犬戎真的来犯,大多诸侯王不闻不顾,至此西周灭亡,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东迁之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便是春秋时期的开端,也是战乱的开始。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次大变革,如果说春秋时周天子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话,那战国时期,周氏王朝的势力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周王室衰微而七雄兴起,中原持续动荡,至秦朝统一六国终止,因此时间的先后,是春秋战国最大的不同。
二、春秋争霸,战国统一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春秋五霸人人闻名,然此“霸”非取周而代之,而是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质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国互相攻交伐战,小国抱团取暖,在轰鸣的铁骑下,无数小国被吞并、或成附庸,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战国与春秋暂无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公认的战国开端便是“三家分晋”,经过春秋时期百余诸侯国互相兼并,战国时只剩下二十几个相对强大的国家,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征战也不只是简单的夺城掠池,百姓希望有个安定的环境,国君图谋天下归一,七雄相争,要的不是只做“霸主”,而是要取代周室,“以天子自居”。
三、君权下替,加固王权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天子”之称名不副实,周王室也只等同一个中等诸侯国,然而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大部分都是发生在春秋早期,但战国的开始正是“三家分晋”,三位大夫瓜分晋国,君权下替。战国时,国君学聪明了,为了避免大权旁落,不仅任人唯亲,同时也重用出身卑微之人,士人阶层得以崛起并与外戚互相周旋,在君王的有意安排下互相争斗,似两虎相争而君王得利,王权得以加固。
四、国无定界,郡县代邑
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国与国之间少有界定线,对于这百余诸侯国来说,“国”只是后世定的称谓,那时的大国尚有城池,但一些小国只有些县、邑,虽称一“国”,实为一家,并没有国家形态。而战国则不同,随着国士不断开疆拓土,为了方便管理,便设立郡县以取代县邑,大国之间便互相划分国界,约定土地,所以战国有国界。
不仅如此,春秋战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点,比如春秋的官僚制度便是官位世袭、土地世禄,但战国时期,布衣们也能登上朝堂,也能拜爵封侯;还有农业制度,春秋多为氏族集体劳作,而战国时小农经济迅速发展,男耕女织已成社会主导,林林总总。但不可否认,即便是社会动荡、民心难安,但春秋战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农业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感谢邀请。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孩子的教学课,我不但接受,而且会大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上下五千年,沉淀了许多古人的经验和智慧,这是中国的文化精髓,博大精深,是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发扬光大。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崇洋媚外,道德沦丧,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时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消除浮躁,真的是势在必行。
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娃娃开始抓起,是再好不过的事。
汉字,书法,国画,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是总被英语热所取代。为了学习英语,很多人忽略了自己的母语,独具魅力的汉字,也不会横平竖直了,更不用说什么传统文化了。
学习书法,国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高雅气质。只有写好中国字,才能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只有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孩子们才有机会重拾书法,绘画艺术,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承。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易经》,《道德经》,《弟子规》,《曾广贤文》等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智慧,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自尊,自爱,自强和进取精神。对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长大为社会做贡献,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课堂,很有必要。让孩子从小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势在必行。让孩子们饱读诗书,知行合一,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对振兴中国有着长远的意义。
你的手机上有哪些相见恨晚又适合大众的app?
满满干货无论你是学生党,上班族,考研人员,统统都适用!逆天好用的高科技app分享大全,超级实用,肯定有你需要的!错过损失不知道多少个机会,可能你和别人差一步的原因就是这个
收藏不迷路,带你了解更多干货
有哪些外国的顶级文物被收藏在中国?
琉球贡品漆器
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琉球是中国东海中的一个岛国(即今日本冲绳群岛),位于西太平洋之上,与中日两国相邻。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国王第一次向明帝进贡,从此琉球成为中国的藩属。一直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这种朝贡关系才结束。
这批故宫藏琉球漆器正是当年进献给中国皇帝的贡品。色彩鲜艳,做工精良,深受清廷喜爱。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长方形攒盒
其中黑漆嵌螺钿器物有长方大匣、圆盘、盖碗等三百余件。开片技术高超,螺钿片大而平,嵌饰的图案接缝相对较少,显得规整而不琐碎。螺钿片与地漆结合紧密,平滑如镜,嵌饰的图样轮廓清晰,色泽明艳,虽历经数百年,仍如新制。
黑漆花鸟螺钿箱 清
箱盖面饰以凤凰、牡丹纹,四壁描绘楼阁人物,屋顶祥云缭绕,其旁有芭蕉、太湖石等。此箱纹样细密,均由贝壳薄片贴饰打磨而成。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圆盘
器上所装饰的云龙图案,与中国明清两代宫廷工艺品上的云龙基本相同,仅在细节上有些变化。
另外一种堆锦漆器只有3件,采用琉球独创的堆锦工艺制成。把掺入了各色颜料的色漆用锤子捣成饼,用辊子压薄,然后根据需要刻成图样,以随类赋彩的方法粘贴在事先设计好的漆器表面上,再雕以细部纹理,最后再进行打磨,显出浮雕效果,近似剔彩漆,绚丽多姿。
红地堆彩漆缠枝菊花纹长方盒 清
盒长方形,天盖地式。器表髹枣红色漆为地,其上以赭色漆堆饰缠枝菊花纹,繁茂的枝叶满布器身,菊花朵朵点缀其间。虽为缠枝花,但舒卷随意,自由散漫,富有自然生动的装饰效果,精致典雅。
直到今天这种“堆锦”的漆器也只有冲绳能够制作,价格昂贵。这三件故宫藏琉球堆锦漆器是硕果仅存的精品,称得上国家级文物。
红地堆彩漆山水纹长方攒盒 清
除了漆器以外,故宫还藏有武备兵器、彩绘织物、绘画等琉球进贡工艺品。2004年,故宫特别将所藏的琉球王国进贡器物80余件运到日本冲绳,举办了“琉球王朝秘宝展”,在当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故宫淘宝出过一套琉球贡布文创胶带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06年日本冲绳民众曾托付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向故宫博物院交涉,让故宫院藏的“琉球珍宝”“荣归故里”。对此,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的回应是:“借展可以,归还不可能!”
铜镀金写字人钟
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小伙伴肯定对故宫钟表馆里那些巧夺天工的近代钟表不陌生,它们或由宫廷制作、地方官员进献,或由外国使团赠送、国际贸易获得,专供宫廷使用,不惜工本,用料考究,彰显皇家气派和格调。
铜镀金写字人钟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件精美的大型钟是英国伦敦的威廉森(Williamson)专为清宫制作的。
钟型为铜镀金四层楼阁。顶层圆形亭内,有两人手举一圆筒作舞蹈状,启动后,二人旋身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
第二层是钟的计时部分。第三层有一敲钟人,每逢报完3、6、9、12时后便打钟碗奏乐。
底层是写字机械人,是这件钟最精彩、新异,结构最繁复的部分,它与计时部分机械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设置,只需上弦开动即可演示。
只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欧洲绅士样貌的写字人便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笔锋清晰。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
现在看来这种技术已经不足为奇,但在18、19世纪能有如此精巧的设计还是十分令人惊叹的。虽然去故宫参观只能看到静态的钟表(貌似已经停走了),不过有上个世纪拍下的影片流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找一找。
鎏金银瓶
收藏地点:宁夏固原博物馆
这件鎏金银瓶是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家级文物。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
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银质,表面鎏金。整个瓶子由鸭嘴形的流、细长的颈、上立胡人之弧形的把、圆鼓腹和喇叭形的座结合而成。银瓶腹中部半浮雕着三组6个人物,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金苹果”和“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图片来自路在脚下的博客
从它的造型图案就能看出这是一件“舶来品”,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金银器风格。它经由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成为北周时代柱国将军李贤的私人藏品,最后通过考古发现重现于世人面前。(相关阅读:文物丨惊!希腊神话故事图,早在北周时期已传入中国!)
同样形制的银瓶目前在中国只发现这一件,在世界现存的萨珊文物中数量也不多,属于罕见的珍品。
与鎏金银瓶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凸钉玻璃碗,固原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
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外壁饰以凸起的圆形装饰两周。玻璃碗成分经检测为钠钙玻璃,属于伊朗高原上的萨珊玻璃系,是典型的萨珊朝制品。
最重要的是这只玻璃碗纪年明确,对确定同类制品的年代具有标尺作用。所以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古兰经》手抄本
藏地:青海省循化街子清真大寺珍藏馆
《古兰经》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唯一根本经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想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时代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竟然在中国。
据历史传述,这部《古兰经》是700多年前青海循化地区撒拉族的祖先从中亚带来的。当年他们由于不堪忍受派系斗争,从遥远的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马雪州撒尔赫斯地区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天的循化县街子乡。因此这部《古兰经》也被撒拉族人民视为历史的见证和传世之宝。
这部珍贵的《古兰经》大约成书于公元8至13世纪间,相传是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亲自监督书写的三部《古兰经》之一。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共有30卷,分别装在印有精美图案的犀牛皮函里。正文墨写,书写工整,字体浑厚,具有早期阿拉伯书法穆哈盖格体的风格。每册书卷外用精制的天蓝色丝绸裹缠,装在一个约0.6米长的长方形抽屉木箱里。
1954年,这部《古兰经》曾被送往叙利亚参加国际展览会,产生很大反响,人们盛赞这是今世少有的珍本,展览会后,国家主办单位仍送归原主,现用裹缠丝绸料和精致的木箱为当时因参展所置。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收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你可能不知道这幅画的名字,但一定会觉得非常眼熟。它可是历史课本上《十月革命》那一章节的“官配”插图。
画面描绘的正是十月革命当天,列宁向革命工人和士兵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重要历史事件。由苏联画家维·谢罗夫于1947年正值十月革命30周年到来之际为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所创作。
因为这幅画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不仅苏联(现在是前苏联),而且东欧国家、中国、越南、蒙古的历史教科书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也常常用它(复制品)来点缀苏联国家机关和社会机构。
不过真的没想到这幅画的原版,准确说初代原版居然在中国。
1957年苏联政府把这幅画作为国礼赠与毛泽东,起初这幅画被放置在了中南海,然后又在故宫呆了10个多月,最后于1959年11月入驻中国革命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由于政治原因,画家1962年又将这幅画重画了一遍,用普通的工人和士兵替代了列宁旁边的斯大林等其他战友。苏联人根据1954年与1987年分别发行的纪念邮票才发现画有了变动。而初代原版早就已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了。
“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纪念邮票,列宁身后的人变了
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收藏地点:拉萨大昭寺
释迦牟尼(即佛祖)佛像众多,但有三座最为特殊,那就是释迦牟尼八岁、十二岁和二十五岁等身像。
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据藏文史书记载,释迦牟尼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传之后世,特请工匠替他造了4尊8岁等身像和4尊12岁等身像,又称觉沃佛。因为释迦牟尼的奶母等人从旁指导,故造像与其本人酷肖。
佛像塑好后,佛祖亲自为身像开光,散花加持,最后藏于印度金刚座寺。因此许多教徒认为见到了等身佛像就如同见到了释迦牟尼本人。
三座佛像中保存最完好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就藏在今天的拉萨大昭寺内。不计其数的佛教徒风餐露宿跋涉千万里,一步一个长头地来到大昭寺,只为项礼膜拜殊胜无比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觉沃仁”佛像。
关于佛像如何进入中国众说纷纭,不过一般都认为是在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为感谢中国国王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作为礼物赠送的。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唐太宗将这尊像作为嫁妆,由都城长安送抵拉萨,此后,这尊佛像便与藏传佛教共荣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