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富士康,南昌为什么欠发达?
放眼南昌周边的城市,武汉、长沙已经步入新一线了,合肥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只有南昌,年年入选二线城市。
还得不到大多南昌本地人的认可,觉得南昌到不了二线,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
南昌因为没有地理位置优势,周边也是山区,工业落后。还有一点,周边城市太强大,压制了南昌的发展。东边浙江,南边广东,福建,都是发达地区。
1.南昌“经济实力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慢”
要想富,先修路,北上广深依靠政策和地理优势,在改革初期就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作为中部地区的城市,虽然发展晚一些,但也算是后起之秀。
长沙: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集团等大企业,而且民营经济发达。南昌只有一些国有企业,如洪都集团、江铃集团、江西铜业等,经济活力较差。早在2014年的时候,长沙的GDP就是南昌的2倍。
武汉:虽然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都是各自都市圈的领头羊。但在CREIS中指数据中明确表示,2016年GDP总量,武汉近1.2万亿,占武汉都市圈的41%,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17%;而南昌只占鄱阳湖城市群的27%。
合肥: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合肥施行“向东看”的战略,努力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在同样跳出本地区发展的战略上,合肥比长沙所取得的成绩要大,很大原因上是因为长三角以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导,产业转移度比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强。
2.“居高不下的房价”
在南昌,上个月的房子楼盘均价是11176元/㎡,上涨1.53%,要是遇上红谷滩这样的新区,两三万一平米也是常有的事儿,而同样都是省会城市,同样地处中部,周边城市显得更为理智。
▲2017年全国平均房价
长 沙
这个一直被视为南昌的兄弟城市,在南昌房价持续飘高的时候,平均房价一直比南昌低,上个月长沙的均价是9956元/㎡,相比于南昌,每平米的价格低了10.9%。
武 汉
武汉一直就是中部地区的大哥大。平均房价虽然比南昌约贵3000元/㎡,但是武汉的经济实力、人才政策、人口数量、城市面积、教育资源、医疗水平...比南昌强太多。
随着城市的发展,房价也会随之升值,综合性价比来说,南昌房价虽然比武汉低,但是并没有武汉那么有优势,武汉吸引力大很多。
3.“南昌周边城市的抢人计划”
城市发展在于人才,而在留住人才方面,各大城市也是费尽心思,送户口、送房、送钱,使出了浑身解数...
虽然南昌也放宽落户政策——譬如各类人才合同落户、优秀人才全家落户、本科学历以上随愿落户等等,但对比下来,显得捉襟见肘。
长 沙
长沙的平均房价比南昌低了一筹,而更加对人有吸引力的是买房局部地区已经取消限购!
此外,长沙硕士直补3万,博士直补6万,几乎零门槛落户——只要你有社保、只要专科以上,就算没有长沙户口你也能买房。
武 汉
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提出五年内留住100W大学生的口号,给予200元起的人才公寓;高校大学生只要在武汉就业三年就可以成为本地常住户口。
“一线不留爷,二线留爷住”,由于北上广深房价高不可攀,一线城市分流确实给其他城市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会。
4.“加快建设城际交通,巩固城市地位”
人口一多,城市枢纽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日常生活更便捷之外,还是打通、链接外部的重要窗口。作为中部城市,大家都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长 沙
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腾飞,通过京广线带动长沙大发展,而江西京九铁路通车比较晩。长沙在依托交通之下,形成了环长株潭都市圈。
▲环长株潭都市圈
长沙所在的京广大动脉,比起南昌所在的京九动脉,沿线的人流、经济发展水平、资金量明显强出一截,这让长沙在招商引资、人口流动方面条件更优越一些。
武 汉
武汉也根据自身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都市圈,并且交通一体化。“8+1都市圈”也是融为一体,人员,物资,生产要素流动频繁,加速向武汉聚集。
▲武汉都市圈
南 昌
南昌一直在搞昌九一体化,却放弃了南昌南部,目前仅昌九、昌景城际通车,和“一环八射两联通”的规划城际路线。
▲南昌环鄱阳湖都市圈
“一环”为环鄱阳湖城际;“八射”分别为九江方向、奉新-修水方向、奉新-上栗方向、高安方向、丰城-樟树方向、抚州方向、鹰潭-上饶方向、景德镇方向的城际铁路。“两联通”为新余-吉安城际、景鹰铁路。
5.“还在探索方向,早日寻找突破口”
城市的发展重在发展前景,南昌目前似乎还在摸索期,而周边城市已经找准方向和定位,在未来10年,可能又是一次大洗牌。
长 沙
虽然工业是长沙的弱项,但由于长、株、潭的融合及“新区”的诞生,未来10年,长沙新型机械产业、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将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第三产业的楷模,抓住机遇完全有能力赢得中部第一城。
武 汉
近三年来,随着中石化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神龙二厂及东风乘用车等多个近千亿产值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这么多特大项目同时在一个城市开工,内陆地区仅有武汉),武汉GDP的增幅迅猛, 这对于一个3000亿以上规模的内陆城市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
加上武汉“新区”的诞生,相关政策的扶持...如果能利用自身优势,未来10年,武汉将在与长、郑二市的竞争中力拔头筹,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武汉GDP已经是全国前十。
合 肥
目前合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器、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以IBM、微软等高新外资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合肥去年前三度季GDP增幅成为全国增幅最高的城市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82%,更可怕的是这仅仅是接受长三角转移的开始,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无可限量。
南昌目前和其他同类城市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周边省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南昌造成“压力”,而且势头正猛,会进一步挤压南昌的发展空间,经济腹地。
为什么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的被其他中部省份甩在后面?
一:地形原因
江西地形多山,南部是南岭,西部边界是井冈山区,东部是武夷山,除北部鄱阳湖平原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都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交通的不便导致了近代以来江西的落后,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交通优势丧失了,古代由中原江南进入岭南广东,都是走传统的江西进入广东的大萸岭商道,那时全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是广州,随着鸦片战争,上海开埠,中外贸易的重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再加上天津条约以后,外国轮船在长江自由通航,全国的内外货物流向改道不再去广州而去上海,江西的经济干道地位骤然下降,从江西进入广东的商道完全衰落。除了传统商道的衰落,近代的铁路建设更是落后,江西的地形多山丘陵起伏,铁路建设十分不便,1898年开始铺设的粤汉铁路于1936年建成,自此由岭南进入内地都走粤汉铁路,而建国以后1956年京汉粤汉并轨连接以后使得由华北和两广之间的交通直接绕开了江西,而贯穿江西的南北大动脉“江西脊柱”-京九铁路则晚到1996年才通车,电气化改造更是晚到2012年才结束,更重要的是京广线上连接着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几大省会,郑州武汉都向西连接着西安成都重庆,除了中原东北以外,西北西南进入两广都走京广线,而京九线上则只有南昌一个省会,沿线经济欠发达,货运量和客运量和京广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京广和陇海交界的郑州,和石太,石德交界的石家庄,和浙赣,湘黔交界处的株洲,原先都只是小城市,铁路枢纽带来的交通优势货物集散使其迅速成长,郑州和石家庄甚至取代了保定,开封原先的省会地位,被称作铁路拉来的城市,武汉作为南北向京广和长江水道还有东西向汉丹铁路的交点,更是占尽了交通优势,成为中部毫无争议的最大城市,而同样是南北大动脉的京九线同陇海的交点商丘,同石德的交点衡水,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点九江,同浙赣的交点南昌都没有因为铁路的到来发生质的变化而飞速发展。)
江西本身铁路网就不发达,高铁的建设最初更是绕开了江西,著名的环江西高铁在网上十分有名,也凸显了江西人民对江西交通落后的深知和了解。不过还好,江西的高铁建设已有了,但相对于湖南湖北早在10年就通了去广东的高铁,江西的高铁还是来得太晚。
地形导致的交通不便对于现代工业社会来说非常致命,工业对交通依赖十分严重,这种影响往往是旷日持久非常深重的,这也是西部省份经济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除了交通不便以外,江西离沿海省份太近,地理位置身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被两大超强经济组团辐射,人才外流严重,成为劳动力输出省份和原料矿产产地,自身经济发展就显得力不从心。
二.历史原因
清代以前江西并不是这样落后,相反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著称,清代江西科举进士的数量仅次江苏浙江居全国前三,这都是作为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相当发达带来的。
清末民国以后江西却迅速衰落,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和清末战乱、北伐战争江西都是主战场农业经济受破坏非常严重,人口损失过半(有数据可查,要看么?),而隔壁的湖南想对受影响较小,加上近代湖南实力如曾国藩等湘军实力的崛起,对家乡湖南的投资和发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清末的洋务运动,湖南的工业就已经起步,而江西并没有建立太大的洋务企业。
民国时期江西就是革(zao)命(fan)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都在江西,用屁股想也知道为什么,山区丘陵多,经济不发达。国民党黄金十年的经济建设,湖南长沙湖北武汉也都领先于江西和南昌。
建国以后的工业建设,江西再再再一次的落后了其他省份,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多放在了煤铁矿产资源丰厚的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但交通尚发达的地区,军工企业放在了深入大陆内部的陕西和四川。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尤其以东北和西北是重点,辽宁24项,黑龙江22项,陕西24项,甘肃16项,吉林山西四川各11项,中部各省都较少,湖北8湖南4,江西只拿到了3个,而仅西安一市就有17个重点军工重工业项目,哈尔滨13项,鞍山6项,沈阳8项,江西一个省拿到的不如上述城市的三分之一多,更悲剧的是江西这三个还都是工矿资源开发类,是江西省的三大钨矿,而其他省份拿到的除了工矿业以外还有重工业制造业项目。除了苏联援建的工业以外,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中江西的工业发展也都相对落后,近代的工业起步较晚导致工业基础的薄弱,经济自然就不发达。
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长三角相继开放,先沿海,再沿江再沿边最后内陆省会开放的经济格局,江西自身基础薄弱,还是没有办法站在前面,广大内陆省份包括四川陕西都吃了开放晚和经济体制单一的亏,市场经济的大潮涌来之时,内陆省份的计划经济色彩扔十分浓厚,江西又是农业大省,自身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就很不发达,户籍制度的放开使得大批劳动力涌入珠三角,长三角,正好夹在这两大经济发达区域之间的江西自然成为了劳动力来源地和工矿原料产地,两大区域的虹吸加重了江西的人才劳动力原料外流,完全沦为打工经济:江西位珠三角长三角贡献劳动力和人才,江西有萍乡的煤矿,还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土,而冶金制造机械电力却都在湖南湖北,原因就又是因为交通的不便。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加入了WTO,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国企的落后衰败,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中,只有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一定成就,西部的铁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天然气金属工矿资源开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西部省份确实有很大发展,西部的三大省会都找引来了世界五百强的外资工业项目,而反观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东北经济体制单一,持续的不景气加上四万亿的刺激,虚假的辉煌了几年之后现在产能严重过剩一片负增长,而中部崛起战略之下,夹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东部沿海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西部之间的中部地区似乎没有任何大的发展。江西身在湖南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的包围之下,经济落后显得尤为明显。
三.省会太弱
南昌,江西省省会,行政级别地级市,GDP46在中部六省省会里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太原70,落后于武汉9,长沙14,郑州18,合肥31。同样,江西的其他城市也都很弱,中部省份中,河南进入百名内的其他城市洛阳51,南阳68,许昌87,周口95,新乡99,焦作100,(不得不说河南挺强)湖北宜昌62、襄阳63。(武汉独大)湖南岳阳71,常德79,衡阳88,株洲93。安徽芜湖76。江西的第二名赣州在百名开外。
武汉是副省级级别,国家政策和扶持上自然没得比,长沙沿江且有铁路交通优势,郑州是京广陇海铁路枢纽,有河南一亿人口的劳动力优势,南昌和上述城市相比就略显单薄。同时南昌没有大型的工业支撑,武汉有武钢,和东风汽车,这支撑起了武汉很大一部分gdp,长沙有湘江重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郑州有富士康和宇通客车。而南昌除了还算可以的航空飞机制造业和电子产业,纺织产业以外没有规模够大的大型工业支撑,电子产业和纺织产业没有竞争力也撑不起一个城市的经济,而飞机制造依赖的昌飞在西飞沈飞成飞面前也相形见绌。
省会是一个省的脸面,这句话很正确,如陕西四川全省也有很落后的地区,但成都和西安确实知名度很高,经济水平也不差,而江西就属于典型的弱省+弱省会。省会往往代表一个省的经济最高水平,而南昌地级市的行政级别和知名度的低下,导致在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政策上完全没有优势。
外资方面,这些年引进的大型外资企业如重庆惠普,成都因特尔,三星闪存项目(北京重庆西安参与竞争西安胜出),韩国现代汽车项目(重庆西安成都武汉竞争,重庆胜出),空客项目(西安天津竞争,天津胜出),以及现在尚未敲定的波音(沈阳西安舟山竞争)和中新产业园(重庆西安成都竞争),外资圈定的范围始终是成都,重庆,西安这三座西部城市再加上,武汉,天津,沈阳等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
国家和政府政策上面,国家级新区,西部的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都人手一个,中部只有长沙有刚刚批复没有多久的湘江新区, 郑州的郑东和武汉的光谷都在排队;自贸区,保税区,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南昌都很难和武汉长沙以及其他强省会相比。除了经济上的弱势,南昌在科教文卫城建上也相对落后于武汉长沙等省会,武汉和南京西安并称中国高教第三城,长沙也有3座985&211,1所211,江西只有一所211南昌大学,武汉长沙不用说,科技实力很强,城市基础建设也快于南昌,最直观的表现就比如地铁建设。
省会的经济落后,导致没有一个具有辐射力的大城市,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城市群没有形成足够的城市规模,如湖南的长株潭城市圈,湖北的武汉城市群,经济上合作联系都很密切,而江西的九江南昌双核规模就显得很小,整个省的经济没有强有力的发动机带动,自然经济相对湖北湖南落后一些。
富士康各园区规模排名?
1、深圳富士康龙华科技园
2、郑州富士康有限责任公司
3、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
4、南京富士康软件科技园
5、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科技公司
6、东莞市鸿海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深圳市龙华富士康科技集团
8、观澜富士康鸿观科技园
9、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昆山)有限公司
10、富士康(烟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1、杭州富士康钱塘科技园
12、上海富士康松江科技园
13、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14、太原富士康
15、晋城富士康
16、烟台富士康
17、北京富士康
18、天津富士康滨海科技园
19、廊坊富士康
20、秦皇岛富士康
21、营口富士康
22、中山富士康
23、嘉善富士康
24、重庆富士康
25、成都富士康
26、深圳富士就好龙华科技园
27、衡阳富士康
28、长沙富士康(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河南南阳富士康
30、重庆富士康(重庆综合保税区A区)
31、河南鹤壁富士康
32、江苏富士康阜宁光伏科技园
33、河南济源富士康
34、河南睢县富士康
35、山东菏泽富士康
36、贵阳富士康
37、南通富士康厂区
38、盐城富士康厂区
39、大同富士康厂区
40、株洲富士康厂区
41、北海富士康厂区
42、赣州富士康厂区
43、丰城富士康厂区
44、西华富士康厂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