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什么不能给父亲烧纸,中国人给去世的亲人烧纸祭祀是民俗文化遗产还是迷信?
烧纸钱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文化遗产,封建迷信是盲目相信非自然科学的神话传说,中国人烧纸钱,并不是都相信这钱一定能到阴间,只是一种心理寄托,有人信,大多数人不信,所以并非封建迷信。
其次,文化遗产又称“活化石”,大多数是历史遗留,非主流,小众,被时代遗忘的“冷文化”,例如剪纸,捏泥人…而烧纸钱的习俗,南北都有,从古到今,各个时代都正常延续,遍及全国范围,完全是现有文化,而不是遗产文化。
烧纸钱,是中国人的信仰一部分,是民俗,也是文化,而且是活的,现实存在的。
反映在“慎终追远”的儒教文化,反映在“祖先庇佑”的道教文化,反映在“六道轮回”的佛教文化。
如果这是封建迷信,那么只有科学可信,科学是文化之源,现代科学产生西方,那么当代中国文化则无根无源,因为根源在西方,大家都需要朝西膜拜,可否?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信仰在哪儿?在我们自身。
如何看待上坟烧纸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上坟烧纸填土,以此祭奠先人传承香火血脉。应该引导,不是一味的禁止,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会慢慢减少,都不让烧纸,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
有人说上坟烧纸是封建愚昧的迷信行为,只会破坏环境,破坏公共,还会制造火灾,死人是不可能收到的。还希望在新时期,文明祭祖,网络祭祖,纪念祖先请用鲜花一束。
其实我想问你们反对烧纸的难道直系亲属从去世时到现在,就一张纸都没烧么?反正我不信!
现在的一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咋回事了,这也不中那也不行,既然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习惯都没有消失,那就有一定的道理。你不信没人强迫你,但是你为什么要管别人呢?
烧纸确实容易引起火灾,但是应该去引导加改善,不是一味地去禁止!至于说污染环境,那就请专家带头别烧纸了!
中国人给死去的亲人烧纸祭祀是民俗文化遗产还是迷信?
我个人认为这是风俗,是传统,是寄托。
民俗能传承几千年,不是文化是什么?除了中国,什么文化能传承几千年?中国的民俗,就是中华的基因,能传承的,就是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
这种文化已经流传千余年了,主要是古代人们相信人死之后会去阴间生活。现在人们虽然大多都知道没有阴间,为什么还要举行仪式呢?主要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吧。
死后烧纸钱都是以自己的理解去缅怀先人。活着的时候你孝顺好了,死后就不管了?或者说活着的时候没孝顺好,死后懂事了就不能做点无用的时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么。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会迷信这种鬼事,但在家里坐着思念和坟前烧纸说说话,感情完全不一样。
祖先的遗产,没有任何方法说它对错,感觉更多是个人理解罢了。烧了纸就舒服了吗?没烧纸就难受悲伤吗?风俗习惯而已,四川把棺材放到石崖上是对是错呢!别说教授会搞不清,连专门研究机构也未必能说清。
传承下来的东西,有精髓也有糟粕,你可以不认同,但大可不必用赞成或否定,来强化个人观点的正确性,根植在人们血液里的风俗,非某个人的能力,能够在一朝一夕中,让他发生改变。
是的,以前不明白,现在明白了,一切的需要都是在活着的时候,人要面对现实,真钞可以买来假钞,但是,假钞能买来真钞吗?睡着的人还需要吃吗?再说已死的人还会吃还会用吗?有没有想过这明摆着是一种欺骗,所以要改变,快快的回转。
不能丢了魂,从大的方面讲中国魂,民族魂,从信仰上讲共产主义在奋斗实践中人们尊崇为之贡献无数先烈的灵魂,军人讲的军魂,绝不能一概列为迷信,人们祭祀父母是在缅怀养育之感,祭天祭地祭先烈祭万物是一种人性自然反应,有时确存在违背无神论学说,但自我净化思想反思自我是有进步的一面,我反对虚无主义但提倡自我净化心灵。
纸是中国人发明的,纸里包含了金木水火土元素(地球只有五大元素),也是二维世界传递给三维世界信息的载体,烧纸祭祀也许能传递到另一维世界呢。想想发明纸的年代中国最强大,现在发明电脑电子信息等美国最强大。下一个发明也许是5G,6G的运用,也许就能看见逝去的亲人了。不迷信但这都是迷。对待未来人揭开谜团吧。
给逝世的亲人烧纸,这是民俗而不是迷信。这个民俗起源很久,有的说始自南北朝,有的说始自东汉,有的甚至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祭祖活动。不论起源于何年代,都是为了表达后人对逝去亲人的追思、怀念和感恩,这彰显了中华民族“事死如事活”的美德。母亲去世以后,逢年过节我一直坚持这样做。那年的清明节,天下着雪,我在坟前为母亲祭扫烧纸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祭母纸烟带忆回, 苍天洒泪入坟陪。 迟开梨树无花献, 故借余寒作雪飞。 寸草知恩思久报, 春晖化烬告先归。 一生历尽尘间苦, 懿范赢得天地悲。
我觉得,这是后人给逝世亲人烧纸心意最明了的表白,哪里有丝毫迷信的色彩?
做为大学教授这认识也太片面了。祭奠祖宗是对先辈创造世界功绩的认同,是一代代先辈的努力,才有你一出生就享受到的现代文明。是对继承先辈文化遗产的感激,你今天的发展是站在先辈们肩膀上的,你所有的成绩是继承先辈遗产的基础上发展的。你拿了先辈们那么多遗产,不该给先辈们说点或交代点什么吗?祭祖!是种仪式,是人们用这种仪式沟通先辈们,以表达对先辈的感激、感谢!也是表述后辈们会继往开来,不负众望更上一层楼。烧纸钱、献花篮、鸣礼炮。只不过是祭祖仪式的一种更形象的应景形式。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凡事都应一分为二看问题,如农村的烧柴做饭、婚丧嫁娶、过年放鞭炮等等,要提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但也不能一捧子打死,必经己有几千年历史传承,有些东两只要对社会没有危害,人民群众喜欢,就应该允许继续发扬广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些东西自然会消除,没有必要人为的介入和干预。
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不忘根本先人崇拜的载体,是民族凝聚的动力,要大力宏扬。
烧纸焚香是糟粕不能继承更不要发扬。中国历史传统不一定都是精华。当代中国人应该是智慧的而不是愚蠢的。烧纸焚香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可耻可恶。什么叫延续香火,清明上坟烧纸,七月半敬祖宗烧纸,春节敬祖宗,敬神烧纸,这就叫延续香火,如果一个家族没有男孩,就叫断绝香火,女孩是要外嫁的,姓生的孩子不是你这个家族的姓氏,所以为什么要生男孩,只有男孩才能延续家族香火。
从古至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有不同的祭祀方式。不能说是文化遗产,也不能说是迷信。但我们应该尊重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种对先人怀念和缅怀的仪式。
女儿不能回家扫墓?
我们这里地处中原之地,受传统文化影响最深,但自古以来没有出嫁的女儿在清明节不能回家扫墓之风俗。
过去我们这里民间到是存在这样的说法,如果家里有几位出嫁的女儿,清明节上坟时,那位闺女在坟头上哭的最厉害,不用问这位闺女在婆家受的委屈最深。这个传说也印证了我们这里自古就没有清明节不许出嫁女儿回家上坟扫墓之说。
旧时的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很低,特别是刚出嫁的小媳妇,到了婆家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小心做事,勤劳做事,大都在家庭里不敢大声说话,如稍有过失,遭婆婆或丈夫的责骂是难免的,如遇到恶的婆婆或丈夫还会遭到欧打。受了委屈的小媳妇,无处诉说,也只能借上坟之际向已仙逝的父母,用哭的方式诉说一番。
骨头连着筋哪,娘家人怎忍心不让出嫁的闺女回娘家上坟扫墓呢,怎忍心剥夺了出嫁的闺女诉说委屈的机会和对父母的哀思呢。因而,我们这里虽然深受传统观念影响,也从无不让出嫁女儿清明时回家扫墓之说。
不但如此,关于清明不让出嫁女儿回娘家扫墓之说,走了许多的地方以前也从没听说过,就是看古戏,也未见过此情节。但各地风俗不同,我想这样的事情可能不是发生在中原之地吧,因为中原之地,虽是传统文化的发祥之地,但深受“孝”文化的影响,百事孝为先,无论如何是不会剥夺女儿尽孝的机会的。也许历史上,信息闭塞,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些变异了吧。
给老人上坟后腰疼是不是和老人有关?
你信!既然你给他上坟,当然是亲人,亲人又怎么会害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