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儿子,梁怀吉的最终结局如何?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赵徽柔与内侍梁怀吉之间的虐恋,触动了很多人善感的心。而在历史上,这个故事还真发生过,也确有梁怀吉其人。
剧尾,梁怀吉恢复了原名梁元亨,被放出宫外,与家人团聚,算是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那历史上的梁怀吉结局如何呢?
假设古代提倡婚姻自由,主张自由恋爱的话,那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福康公主,肯能会找到那个驾着七彩祥云,来迎娶她的“盖世英雄”。至于梁怀吉么,作为一名碌碌无为的宦官,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之中,应该会得到一个善终。
再假设福康公主出生在大唐盛世,公主宠幸一个宦官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奇怪的?等到公主另结新欢之时,梁怀吉会很自然的淡出,应该也会得到一个善终。
可是,偏偏福康公主生在了“不伦不类”的北宋,而她的父亲还是“优柔寡断”的宋仁宗,这就注定了悲剧的必然。福康公主自己最后的结局都很惨,作为一名惹出了“大祸”的小小宦官梁怀吉,还会有好的结局么?当然不会。
福康公主是一位被“宠坏了”的公主。
宋仁宗相比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真的是太惨了。
徽宗被金人俘虏之后,在金国还辛勤耕耘,日日不辍,生下了十余名子女。徽宗全部的子女加起来,竟有80余名之多,其中儿子就有40多个。
反观仁宗呢,辛辛苦苦一辈子,好不容易生了3个儿子,全部夭折了。剩下的13个女儿,也仅仅有5位长大。
因此,仁宗非常疼爱在世的长女福康公主。在仁宗的溺爱之下,福康公主虽然很孝顺,却没有学会当时应该遵从的礼仪规范,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也正因这一点埋下了祸根。
宋仁宗非常记挂生母家族。
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但是,仁宗出生之后,就被皇后刘娥抱为己子。直到李宸妃去世,仁宗都没能在生母跟前尽孝,因而心怀愧疚。
仁宗为了照顾生母李氏一族,于是就想到了联姻,决定将长女福康公主嫁给自己舅舅李用和的次子李玮。
如果考究一下的话,仁宗的母亲是李玮的姑母,仁宗和李玮是姑表兄弟,而福康公主实际上是表侄女嫁给了表叔。好在年龄相仿,古人似乎也不大计较。
历史上的李玮并非没有才华,应该是相貌丑陋,为人木讷,不为公主所喜。
根据宋徽宗时期内府藏画谱录《宣和画谱》记载,李玮曾被仁宗召见,考其学问,“则占对雍容”;赐坐位食物,则“举止益可观”。由此,“仁宗奇之”,这才准备将福康公主嫁给李玮。
而且,“玮善作水墨画”,画作还被徽宗收藏到了内府。可见,李玮在书画方面的才华造诣还是有的,并非一无是处之人。
实际上,李玮“平生喜吟诗,才思敏捷,并能章草、飞白、散隶。”李玮的诗作、画作皆有流传于世。
李玮颇有点像当今时代人们所说的“理工男”的感觉,高智商,有才华,却比较循规蹈矩,行为木讷。这种性格的人,通常会被宋仁宗这种比较仁爱之人喜欢。
可是,《宋史·公主传》记载:“玮朴陋,与主积不相能。”
而宋代司马光所撰《涑水记闻》同样记载:“玮貌陋性朴……(福康公主)自始出降,常以庸视之。”
李玮长相丑陋,为人木讷,又不善于讨人欢心,所以,非常不被福康公主喜欢,被当做庸奴一般看待。其中,李玮长得丑,应该是主因。福康公主的态度,又决定了她手下仆从对李玮及其家人的态度,祸端由此也一触即发。
宋仁宗拉郎配的结果就是,福康公主精神出轨,爱上了梁怀吉。
公主不喜欢驸马李玮,在驸马府生活苦闷。
而梁怀吉能够在内府之中,做到侍奉公主的宦官主管级别,没有一定的才华,以及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处事方法,是根本办不到的。
再加上小人的挑拨,公主移情别恋梁怀吉,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据仁宗朝司马光所著《涑水记闻》记载,福康公主的“乳母韩氏复相离间”,不但不劝和,还在公主与驸马之间挑拨事端。
于是,公主就将全部情感寄托到了贴身侍奉她的,相貌应该也很英俊的宦官梁怀吉身上。看来福康公主是个相貌控呀,相比才华,更喜欢帅哥。这才引发殴打婆母,夜开宫门事件。
“公主尝与怀吉等闲饮,杨氏窥之,公主怒,殴伤杨氏。”
杨氏即李玮的母亲、公主的婆婆。她看到了公主与杨怀吉等人一起饮酒,结果,被公主发现,痛打了一顿。公主怒气未消,深夜离开驸马府,夜扣宫门,进了皇宫,向父亲宋仁宗告状。
按照司马光等谏官的上疏所载,福康公主“纵恣胸臆,无所畏惮,数违君父之命,陵蔑夫家”,曾数次凌辱李玮及其家人。
而《宋史·吴及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分别记载了内都知任守忠和枢密使宋庠为了讨好福康公主,欺压迫害驸马李玮之事。不过,还好都被当时的谏官给阻止了。
由此可见,福康公主并非如电视剧中一般,是一个明辨是非,体恤他人,举止得体之人。
梁怀吉被贬出京,又被召回。
福康公主与驸马闹别扭,甚至动手殴打了婆婆,这都还算家事,即使谏官弹劾,也最多申斥一顿就过去了。但是,夜开宫门,危机皇帝安危,这可是关乎社稷的大事了。
于是乎,朝野哗然,大臣们纷纷上疏,痛斥公主。同时,指责梁怀吉“不自谨,过恶至大。罪恶山积,当伏重诛。”
因为犯了众怒,宋仁宗值得将福康公主从兖国公主贬为沂国公主,迁入宫内居住。驸马李玮贬知卫州。
其他诸如公主乳母韩氏被赶出了驸马府别处居住;而李玮母亲杨氏由李玮的兄长李璋照顾;公主的其他仆从尽数遣散。
梁怀吉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他被“配西京洒扫班”,贬去打扫皇陵了。
剩下的公主精神开始异常就跟电视剧中有点相似了。
南宋杨仲良编撰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福康公主非常愤怒,“欲自尽,或纵火欲焚第,以邀帝必召怀吉等还,帝不得已,亦为召之。”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类似的情状。
最终,宋仁宗不忍自己的女儿如此情状,将梁怀吉从皇陵召回,而李玮也同时被召回京。但是,梁怀吉被留在了“前省”。
所谓的“前省”即内侍省,主要负责拱侍殿中、洒扫、传递文书等等一些杂役。与之对应的是“后省”,也叫入内内侍省,主要负责通侍禁中、贴身侍奉。
也就是说,梁怀吉不能再日夜贴身侍奉福康公主了。
梁怀吉的结局。
梁怀吉被召回京之后的结局,正史、野史中均无记载。毕竟梁怀吉只是一名跟公主闹了一场绯闻的普通宦官罢了,并非重要人物。
但是,梁怀吉的结局却可以从驸马李玮此后的遭遇,以及福康公主的结局推测出来。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李玮虽然回京,但是福康公主还是很厌恶他,不肯复合。于是,福康公主的母亲“苗贤妃与俞充仪谋,使内臣王务滋管句驸马宅以伺玮过。”
电视剧中苗妃的形象也被颠覆了吧,能在宫中立足并受宠的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苗妃准备构陷李玮,可是“玮素谨,务滋不得其过”,李玮只是貌丑,木讷而已,并非傻子,从这里也可以得到证实。所以,苗妃抓不到李玮的把柄。
于是,苗妃又准备“但得上旨,务滋请以卮酒了之”,准备直接毒死李玮。
彻底颠覆了吧,这位在电视剧中贤惠明理的苗贤妃够毒辣吧。
宋仁宗什么态度呢?“帝不答”。还好,仁宗曹皇后贤明,不准,李玮算是保住了性命。
说实话,宋仁宗如果没有前期的太后刘娥主政,以及后来的曹皇后辅佐,估计内外廷早已经是鸡飞狗跳了。
苗贤妃为了自己的女儿,连驸马李玮都敢陷害,都敢毒杀,那么梁怀吉呢?根本就不需要跟仁宗和皇后请示,找人处置了梁怀吉,然后告诉福康公主,说梁怀吉病死了,了事。
梁怀吉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不知道,但是,肯定之后很少能见到公主了。
之后,福康公主与李玮“和离”,就是离婚了。但是,不久之后,仁宗又恢复了李玮的驸马身份,并改公主为岐国公主,让两人复婚。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登基,晋升公主为越国长公主。宋神宗继位后,又晋升为楚国大长公主。之后,福康公主去世,年三十三岁。
宋神宗到公主住宅祭奠后,曾召见大臣痛哭,指责李玮虐待公主,“衣服饮食药物至于呼医,亦多作阻隔,长主衣衾乃至有虮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伤面。”
李玮呢?应该是又被冤枉了,公主精神异常之后,两人应该早就分居了。李玮应该根本就不敢在公主面前出现,要不然被揍了也是白揍。
没有了宋仁宗和苗贤妃的呵护,在加上福康公主精神异常,照顾公主的仆人们,应该也就不会那么尽心尽力了,才有了宋神宗所说的状况。
如果梁怀吉还在福康公主身旁侍奉,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梁怀吉的结局,不是在离开公主之后被人所害,就是早已经郁郁而终了。
宋真宗为什么会疯狂的爱上二婚的刘娥?
如果你是一个身价上亿的男人,现在有一个女人出现你面前,没钱没权,不能给你任何助力。她还嫁过人,年纪也不小,名声也不太好,经常出现头条,尤其是这个女人还不能生孩子,你娶了她,就意味着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一生换来的身价都要拱手让给她人。
你愿意娶她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不太愿意,可是,在历史上确有一位皇帝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他愿意。
1007年,宋真宗准备立才貌双全的刘娥为后,遭到心腹大臣寇准的反对。寇准说:“虽然刘妃深受后宫之人的爱戴,但是她不配当皇后。”
面对真宗的愤怒,寇准继续火上加油:“她一个当过歌女的二婚女,出身差就算了,还不能生孩子,怎配当一国之母。”
寇准怎么都没想不到,就是这句话,让他失了君心,最终落得一个死在流放路上的下场。
那么,作为一个44岁的二婚女,刘娥凭什么能打败后宫中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牢牢占据宋真宗的心,数十年不败呢?
追其根本,还是因为宋真宗有求于刘娥。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如果不是上面两个兄弟早死,估计也轮不到他当上北宋的第三任皇帝。
984年,还是襄王的赵恒,在一次逛街的途中看到了一个在街头卖唱的女子。
这名女子穿着自己手工绣制服装站在街头,左手持着摇鼓,右手甩动丝绢长纱巾,转动摇晃,使得那摇鼓发出清脆悦耳的震响,鼓声嘭嘭,铿锵悦耳。
虽然她没有化妆,但胜在清眉秀目,白齿红唇,有种天生的朴实之美,配上她犹如莺歌鸟鸣的歌声,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特别是赵恒,目光更是从头到尾的追随着她,一刻都不曾离开。
或许是感觉到赵恒炽热的目光,在表演过程中,此女一边扭动着腰肢,一边不时像赵恒的方向投去秋波,圆圆的眼睛里似乎饱含泪水与无限柔情,一下子勾起了赵恒心中欲火。
回到府中,想到此女卖唱时如诉如泣的歌喉,楚楚可怜的模样,特别是她那双好似含着泪的大眼睛。赵恒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赵恒的心思很快就被自己的侍卫知道了,这个叫做张耆的侍卫一打听,原来这个让自家主子魂牵梦绕的女子叫刘娥,家境贫寒,虽然才15岁,但已经嫁人很多年了。
只不过,她的丈夫家境也不好,虽然是个银匠,但也总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迫于无奈,擅长歌艺的刘娥只能上街头卖唱。
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张耆就把刘娥从她丈夫手里买了下来,送到了襄王府。一见到刘娥,赵恒心中大喜,细细地询问起刘娥的身世。
刘娥先是低下头,用拿着手帕的手轻掩住嘴鼻作抽泣状,然后轻声诉说起自己的身世。
说到伤心处,刘娥还做出抹泪的模样,样子十分凄惨悲切,在烛光的衬托下,刘娥的模样愈加显得妩媚动人。当时的赵恒才14岁,哪里经得起刘娥这个成熟女人的风情,两人越靠越近,很快就融为一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刘娥的美貌与柔弱,便是赵恒对她需求之一。自此,刘娥就正式住进了襄王府,成为赵恒的一名姬妾。
金屋藏娇但是,刘娥和赵恒双宿双栖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赵恒万分不舍的情况下,被人赶出了襄王府。赶她的人,是襄王的父亲,宋太宗赵光义。
原来,刘娥自入襄王府后,与襄王二人日日融为一体,府中经常是鼓声阵阵、歌声悠扬,当真是莺歌燕舞,好不快活。在和刘娥日日的耳鬓厮磨中,赵恒越来越消瘦。
赵恒入宫时哈欠连天、萎靡不振的模样引起了宋太宗的怀疑,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本就看不上刘娥,也对进府后,襄王无心学业,整日和她缠绵的样子感到不满,就一状告到了御前,这让宋太宗勃然大怒:自己的儿子整日和一个有夫之妇在一起,这成何体统?
于是,他给赵恒下了一道死令,要他他立刻赶走刘娥,不能留在王府里。
这个命令让赵恒很为难,一方面,他舍不得赶走刘娥,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违逆父亲的命令,于是他就效仿武帝“金屋藏娇”将刘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张耆家中,不时私会,这一藏就是15多年。
这件事情也让聪明的刘娥意识到,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如果只是凭借自己的容貌,那么自己总会被有取代的一天,要想牢牢占据襄王的心,还得从其他方面提升自己,确保自己无可替代。
于是,寄居张耆家里的15年里,刘娥既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沉迷于襄王因愧疚而给予的赏赐和温柔,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日后帮到襄王,她拼命学习,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从诗词歌赋到各种经典古籍,无一不涉略。
在张耆家等了15年,刘娥就苦学了15年。这份对于学业的执著,在日后刘娥进入宫廷后,给了赵恒切切实实地帮助。
立后风波宋太宗过世后,襄王继位,成为宋真宗。他将刘娥接入宫中。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作为皇帝,除了前朝的事,最怕的事莫过于后院起火,宋真宗也不例外,刘娥入宫时,真宗已经有了一个郭皇后,加上大臣们本身对于刘娥是有偏见的,所以真宗虽然非常宠爱刘娥,却没有给她任何名分,只让她一个宫女的身份留在宫廷。
为了弥补自己对刘娥的亏欠,真宗基本上日日都留宿在刘娥那里。后宫里,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身份的宠爱,有宠,必然会招来嫉妒,但因为只是个宫女,没有地位,那也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欺负你。
但是刘娥却从来没有像真宗诉说过自己的不易,也没有恃宠而骄,反而不断劝说真宗要雨露均沾,不能独宠她一人。刘娥这种识大体、不惹事的做法,不仅让真宗更加心疼她,也让郭皇后对她产生了不错的印象,在郭皇后的建议下,真宗将刘娥封为了才人,自此,刘娥正式在后宫有了自己编制。
1007年,郭皇后因病去世,皇后之位空缺,但让真宗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宰相寇准的强烈反对。理由就是刘娥出身地位,有无子嗣。
赵恒能够成功登上皇位,寇准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寇准,早在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可能就会被父亲赵光义给废了,所以对于寇准的言论,赵恒虽然很恼怒,但也不能全然抛之脑后,因为他说的确实是事实。
一方面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一方面又是祖宗理法,宋真宗陷入了两难境地。
刘娥知道真宗的为难后,主动提出,自己可以不当皇后,让真宗不要为了她为难。刘娥不想当皇后吗?肯定是想的,毕竟她已经40多了,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就再也不会有了。
很难说,这不是刘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做法,但刘娥的体贴显然让真宗产生了强烈的保护欲,他没有立刘娥为后,但也没有立寇准推荐的人为后。
甚至因此事对寇准产生了嫌隙,再加上因签订“澶渊之盟”而产生的屈辱感,便顺势将寇准贬黜,流放到外地。
后来,在真宗的默许下,刘娥将宫女李氏生下的孩子抱走,谎称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真宗将这个孩子立为太子,以刘娥是太子生母为由,不顾大臣反对,将刘娥立为皇后。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懂事体贴,是真宗对她的第二个需求。
初露锋芒刘娥不仅把后宫打理得很好,省去了真宗很多无谓的烦心事,在朝堂之事上,也能给真宗很大帮助。
刘娥有一个特长:过目不忘,一篇文章,只需看一遍就能背诵。 每当赵恒退朝,批阅天下奏章到深夜,她总是陪伴在身边,看到赵恒对奏章的处理 , 她都一一牢记于心,赵恒有所疑问,她能立刻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给赵恒提供帮助。
“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赵恒退朝,闻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阖事,有问辄博引,故实以对。”
咸平五年,西夏人李继迁帅兵进攻领悟,截断城中粮草,致使灵武沦陷。面对李继迁攻城建都的挑衅行为,宋真宗一筹莫展。
刘娥知道后劝说真宗:陛下也不要太过忧虑,胜败乃兵家常事。灵州经日陷落,明日再遣兵夺回就是。
其实,这种安慰的话,谁都会说,但只会说这种漂亮的安慰话,对于已经失去国土的宋真宗起不到任何安慰的作用,人在陷入困境时,比起轻飘飘的漂亮话,更想要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刘娥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她在安慰了真宗后又话锋一转:“李继迁久为边患,一日不除,直接威胁到我大宋的安危。”
不得不说,这个话是有相当有格局了,作为一个在后宫生活的女人,刘娥能有如此见地,让真宗很是刮目相看。
刘娥继续说道:“臣妾素闻西夏与吐蕃、回鹘等国多有矛盾、摩擦。李继迁长久抄掠边境,四处为患,必然引起西部两部族的不满。陛下何不采用以吐蕃、回鹘牵制西夏的方法,来打击和削弱西夏的势力呢?”
刘娥的想法看似异想天开,却让真宗脑非常高兴,毕竟这给他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死路,于是他抱着刘娥,恨恨地亲了一口,大笑:“爱妃所言极是。”于是,下诏于张齐贤,让其依计而行。
刘娥的这一举动,无形中为她在日后掌握朝堂打下了基础。
到宋真宗后期,朝政大权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在刘娥手中,宋真宗死后,她临朝称制,与宋仁宗左右并排听政长达12年之久,为仁宗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能够提供切实的帮助,刘娥的智慧也是真宗对她的需求之一。
小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爱情也不例外。宋真宗之所以那么迷恋刘娥,是因为他对刘娥有需求。
刘娥漂亮吗?这是一定的,对于宋真宗这样一个外貌协会的人,如果没有美貌,刘娥是没有办法入宋真宗的眼的。
但是,宋真宗决定立刘娥为皇后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43岁的老女人了,再怎么保养,她的容貌也无法和后宫那些只有十多岁女子相比,更何况,她还是一个没有办法诞下子嗣的二婚女。
可真宗为什么还是迷恋她,要坚持立她为后呢?主要是是因为她的聪慧和才干,这是实实在在能够帮助到真宗的技能,对于宋真宗这样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来说,刘娥的智慧和果断,是他不具备的。
他在刘娥身上看到了她的野心和能力,也在刘娥身上看到了自己所不具备的那份帝王特质。
宋真宗是个好人,但他却不是个合格的好皇帝,他在位26年,但说实话,除了“澶渊之盟”,他基本上也没做过太多好事。
后人一想到他,只有两件事情让人“惦记”:一是澶渊之盟;一是“天书封祀”。
前一件事让他为宋辽两国获得了几十年的短暂和平,给了北宋休养生息的机会,后一件事,却让北宋陷入了劳民伤财的境地。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宋真宗的本意都是想像世人证明他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建立了千秋工业的好皇帝,但是他的性格和做出的行为又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他的无能。
而他的妻子,刘娥却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他的的不足。我想这才是宋真宗为何迷恋刘娥数十年的原因吧。
当然,对于刘娥来说,宋真宗对她的迷恋、需求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宋真宗对她的迷恋,刘娥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或许就是查无此人了。
这两个人就像坐跷跷板一样,失去了谁都不能托起自己。
竟然再婚嫁人生子?
孙尚香,是三国中最为靓丽的风景!有着貂蝉的美貌柔情,有甄洛的敢爱敢恨,有二乔的英雄崇拜,更有毫不逊于男人的侠义柔情!江湖号称“枭姬”,就是她的绝色柔情的最好注释!只是这个世界上,能识她爱她懂她的男人,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错手!
一、绝世美女
孙坚是个超级帅哥,在三国那个时代,或许只有吕布、关羽可以与之比美。史书说他“容貌不凡”,便可足证!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可见智商也是超群。孙坚小时是个混混,但爱情观极其脱俗,自己大字未识几个,一心想娶“美貌与智慧化身”的大家闺秀。等到一有实力,便把心仪多久的吴家美人抢到手!
孙家儿郎俊秀,吴家闺女绝色,这样的优秀基因生出的儿女,颜值绝对爆表!想想孙策面如美玉,再联想“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潇洒,可以断定孙尚香无疑是个绝世美女!别信三国演义,说孙权“碧眼紫髯”,真是如此,孙坚岂能容忍贤妻给他整出一个混血儿!事实上,孙权喜文,更似谦谦君子,玉树临风,潘安再世!
二、无人能娶
现代人喜欢嚼蛆!有人说,孙尚香真爱是陆逊!这话直接将孙尚香说成“是男人就嫁”的渣女!孙尚香嫁给刘备时,陆逊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公务员,在那个门当户对盛行的年度,你让他拿什么来勾引孙尚香的眼球。即便依仗文笔好,偷偷写个情书,但是无处可投,即便投到孙尚香手中,崇拜英雄的美女孙尚香怎知你将来是个人才?弄不好被孙权发现,立马砍掉脑袋!陆逊是个高智商的人,绝不会发情到,乱投情书惹来杀身之祸的混账地步!孙权比陆逊大一岁,已是江东老大,让自己妹妹嫁给快到三十的小办事员,孙权还不如自杀!
又有人说,孙尚香心仪周瑜,这倒有可能。因为周瑜与其兄长孙策一起打天下,不仅超帅,而且早已是江湖上赫赫有名英雄,这完全可以充分满足孙尚香这个极度崇拜英雄的少女春心!而且周瑜二十五岁娶了小乔,在三国那个时代有点晚婚,也给孙尚香留有无尽遐想!由于,周瑜不好意思杀熟,只好装着看不见孙尚香的热切目光,然后便依了孙策的主张,分取大小乔!
孙策娶了大乔,依然当上周郎的姐夫,这里不仅仅是因为爱情,也有着浓浓的政治联姻!娶了更有美貌柔情,却无英姿飒爽,却也崇拜英雄的小乔后,周郎执意要常年领兵在外,既是军事需要,更多是实是不忍相看,那个楚楚动人的孙家小妹的泪眼!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意气风发!谁知还有“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悲伤”的惆怅与无奈!
孙尚香只好继续待字闺中,期待下一个英雄出现!谁知周瑜、孙权、曹操、刘备等这帮老男人个个都是“麦霸”,坚持在舞台上嚣张不退,她再也没有听到新的少年英雄的歌声,渐渐地成为一个老姑娘了!
三、超级间谍
任何时候,战争的胜负往往都取决于两点:经济与信息!三国时代也不例外,只是儒家的史学家们,不愿意过多着墨于间谍混战!
曹魏的间谍机构叫进奏曹,老大是曹丕,破获玉带诏、挑拨吕蒙杀关羽等都是他们的杰作!蜀汉有军仪司,起初主管是庞统,后是法正,黄忠定军山杀夏侯渊,就是他们的奇谋!而东吴却有解忧营,它是孙尚香一手打造的,与其说是吕蒙“白马渡江”取荆州,还不如说是解忧营策反傅士仁、糜芳偷荆州更合适!
解忧营不仅在与曹魏、蜀汉的对抗与媾和中发挥关键的“临门一脚”作用,而且在维持东吴社会稳定,以及缓和与解决东吴派与淮泗派之间冲突,巩固孙权统治地位等问题上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成为东吴崛起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而解忧营的老大孙尚香功不可没!
四、因为爱情
周瑜大孙尚香十几岁,可见孙尚香追求的不仅仅是帅哥的颜值,还有更为重要的是盖世英雄!孙尚香的生存环境里,就从来没有走进过什么宅男、暖男、小鲜肉之类软汉娘炮!心仪英雄的孙尚香,对年龄倒不是很介意,因为少年英雄毕竟少数!
当孙权决定为了东吴安危,提议将孙尚香嫁于刘备;周瑜忍痛还帮衬说刘备是个英雄之类的假话!孙尚香虽是个英勇的武林高手,但是情商依然是个小女儿心态!她相信哥哥决定,相信心爱的人所言,就像勇士奔赴战场一样,毅然决定来到荆州,带上她所有认为能够相助英雄的家当!金银财宝,以及自己的女子禁卫军!
新婚之夜,红烛摇曳!刘备这头老牛吃嫩草,犹如酒鬼喝上二十年茅台,如痴如醉!二十刚出头的孙尚香初尝爱情,得到刘备这样英雄有情的呵护,所能感受到的只能是幸福与甜美!孙尚香相信,这就是爱情,甚至要给刘备生儿子!
那段日子,刘备深度迷恋!孙尚香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青春欢快,还有对英雄的崇拜!刘备多吃多赚是本性,感受孙尚香的甜美的同时,小眯眼还不时在孙尚香女子禁卫军里扫描!被孙尚香时常抓住,拧住那对大耳朵不放!
一时间刘备大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趋势!然而,诸葛亮为了《隆中对》,看见刘备的“东吴女婿”做得有滋有味,便着起急来!不好硬闯金屋,只好在公文里夹棒,要打散这对鸳鸯! “主公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字字似剑!
刘备是什么人!为了拉拢赵云,敢把亲儿子刘禅摔个脑震荡,后来“乐不思蜀”就是后遗症;为了稳住关羽张飞,随口说出老婆是衣服,兄弟是手足这样祸害千年的毒语来,等等,这些言举都是可以堪比“宁我负天下人”等级的黑厚经典,足见是个十足的枭雄!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备想起初心,念起霸业,尤其想到孙尚香说自己是解烦营老大,心头就开始发麻!我的天啊,要是哪天与东吴翻脸,这样的间谍女魔头,躺在身边,取我人头,不是如同囊中探物吗!从此刘备经常以单位加班,延误回家。最后演变成家外有家,直至远上益州,自我放飞!
染上政治与经济的算计,爱情与美貌变成了普通筹码,也就不再被人那么器重地看在眼里了!当刘备重又回到“摔孩子”与“换衣服”的枭雄本色,从又在吴蜀联盟中纵横尔虞我诈,孙尚香就成了落地的凤凰,甚至不如益州一只草鸡!
因为爱情,她将自己以及东吴的所有秘密,都告诉了那个说深爱自己的男人。然而在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后,他竟然只知江山,不屑美人!
起初她还怀疑是自己不能生孩子,才令刘备疏远自己!所以一段时间,她对阿斗特别呵护关爱,以致阿斗离不开她!如今独守空房,关于经营爱情,她还是太嫩了,猜得了开始,却猜不了结局!
五、江山社稷
回到江东,她有点不敢相信爱情,但还是于心不甘,似乎在等待春暖花再开,毕竟“吴蜀联盟”还算是双方不变的国策!直到那个号称仁义化身的刘备,开始学起曹操,收藏人妻,纳了貌美如花的刘璋寡弟媳、素有“克夫”称号、按辈分是刘备侄媳、与孙尚香年龄相仿的吴氏,成为益州当家主母,便知道刘备已经断了与自己的情感回路!后来被刘禅尊为太后的吴氏,也未给刘备生下儿女!孙尚香松了一口气,不欠刘备什么,未生孩子,不怪自己!
她想起孙权说过的一句话:“你是孙家儿女,总得为孙家做点什么?”从此,一代绝色美女,彻底退出了风花雪月的情感世界,隐居幕后,开始作为江东帝王家族的重要一员,为家族的政治使命,玩起跌宕起伏的间谍游戏!一个足以令曹丕、法正心寒的江东间谍组织解忧营,开始如潮水般在九州洇漫,护卫着江东这看起来最弱的帝国,磐石般存在!
之后的岁月里,随着两国之间亲疏转换,她时而以孙夫人的角色出现,时而以深海仇敌面目示人,这都由兄长孙权决定!她内心的角色只有一个,解烦营总督!当火烧连营后白帝城悲讯传来,吴国举国欢庆,她没有笑容,也没有悲切,只是孤身来到江边,焚香祭祀!
那段婚姻虽然短暂,却是终生难以走去,这是孙尚香的侠骨柔情使然!她开始渐渐明白,爱情未必就是幸福,而幸福只是各取所需,未必就是真爱!或许真正的爱情,与真正的英雄一样,并不多见!爱过了,就不后悔!
近期江湖谬传孙尚香回到东吴,早已再嫁生子!大概又是曹魏进奏曹,或者西蜀军仪司造谣,孙尚香懒得理会!或许日后自然会有些愚人相信,但是对于角色定位只是东吴间谍头子的孙尚香而言,这个根本不重要!
这背后是否赵宗实的阴谋?
这怎么能怪赵宗实呢,这基本是宋仁宗自己的问题,而且赵宗实甚至可以说是为宋仁宗选皇位继承人出过力的。
宋仁宗一生有过很多女儿,但是却只生过三个儿子。当时宋仁宗为皇位继承人苦恼的时候,赵宗实那时还小,他曾被宋仁宗召进宫为仁宗皇帝招弟。
赵宗实的确没有让宋仁宗失望,在他进宫以后,仁宗皇帝的确生下了三个儿子,赵宗实为宋仁宗招弟成功。但是他的这三个儿子都不长命,不久就死了。
最后被迫无奈,在宰相韩琦、司马光等人的建议下,宋仁宗才将赵宗实过继为自己的儿子,并将赵宗实立为太子,将他的名字一并改为赵曙。
即便是宋仁宗立了赵宗实为太子,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皇位。一方面,赵宗实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将皇位传给他,他心里接受不了。另一方面,也有自己对于权利掌握的不舍。
直到宋仁宗驾崩,他只是口头上承认赵宗实的太子之位,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却没有书面说明来进一步确定赵宗实的身份,还是因为他实在不甘心。
后来宋英宗赵宗实继位以后,他这个皇帝也当的不顺心。首先,继承皇位不久后,他就生病了,然后就由曹太后来处理政事。
曹太后也是对于赵宗实继承皇位有些不甘心,所以在这段时间,他和宋英宗赵宗实的矛盾就逐渐加深了。
后来宋英宗赵宗实病情恢复以后,曹太后还是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最后再宰相韩琦的劝说下,才还政于宋英宗赵宗实。
宋英宗正式做皇帝的时间其实也就两年多,而这两年多中,他在为自己的生父“濮王”争取“皇考”还是“皇伯”的称谓时,就已经花费了很长时间,所以这两年,宋英宗此前的一系列雄心壮志也没能实现。
总的来说,这不是赵宗实的阴谋,因为宋仁宗三个儿子早夭后,他年龄也很大了,垂暮之年,已经基本不可能在生孩子了。而宋英宗赵宗实的性格比较内敛,也不会主动去制造阴谋的。
大宋宫词晨妃的女儿?
据悉,这位李婉儿的身份并不简单,她的原型便是李宸妃,宋仁宗赵祯的亲生母亲。李婉儿父亲过世,母亲改嫁后削发为尼,她被刘娥看中带入宫中成为侍女。当时刘娥和李氏感情很好,刘娥最苦恼的是没有为皇帝赵恒生下子嗣,后来想出了“借腹生子”的办法,让李氏侍寝怀孕,后来李氏生下皇子赵祯,赵恒对外宣称是刘娥所生。
这个孩子的到来改变了刘娥和李氏的命运,刘娥最后被晋封为皇后,李氏则被封为婉仪。宋仁宗赵祯继位后,刘娥被尊为太后,她晋封李氏为顺容,并安排她去永定陵为真宗守陵,而赵祯则归在刘娥的名下,与杨淑妃共同抚养。李氏虽然是赵祯的生母,但她从来没有因此自傲。赵祯得知李宸妃是他生母的真相,哀痛不已,并下令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追谥其为章懿皇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