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徐州,唐初名将排名?
一、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
主要成就: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二、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主要成就:破东突厥,灭高句丽。
三、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最后因为宰相李林甫诬陷,被唐玄宗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而终。宝应元年,追封为兵部尚书。
主要成就:大破奚契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
四、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
主要成就: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句丽、败吐蕃。
五、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部讨伐安禄山,收复多处失地,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曾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后来史思明又攻陷洛阳,吐蕃也入侵,郭子仪再次重掌兵权。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多次离间诬陷,使得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德宗废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
六、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后又以败吐蕃之功,封合川郡王,入朝为神策都将。784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793年,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主要成就:讨伐河朔三镇,平定朱泚之乱,抵御吐蕃入侵。
七、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契丹族,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晚年为程元振、鱼朝恩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镇压浙东袁晁起义。
八、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681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主要成就:计俘都支,平定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之乱。
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谁能想到抗战时期,在主场作战都很难和日军抗衡的国军却在抗战刚刚胜利结束的时候于越南再次吊打法军呢?
法军一直以来都给人很强大的印象,不管是他们的陆军还是海空军,那都是在战火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然而这样一直强大的军队在历史上却两次被中国军队于越南打败。
第一次自然就是左宗棠率军帮助越南人民抵抗法军的反殖民战争,虽然最后清政府迫于国际上的压力最后还是失去了越南宗主国的地位,但就战争的结果来看,法军却是被左宗棠率领的清军打得大败。
关于这段历史相信小伙伴们都比较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毕竟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聊聊国军在抗战刚结束时与法军在越南的这场大战。
日寇投降随着“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咆哮过后,日军被彻底吓傻了,这原子弹他们不是不知道,但没想到威力尽然如此之大,若是在不投降,恐怕日本民众就惨了,日军本着最后一点人性,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虽然说是说投降了,但仍有大量的日军驻留在了中国、东南亚各地,这部分日军就需要有军队前往缴械,接受他们的投降。
当时根据《波茨坦公告》的精神,盟军方面规定北纬16度以北地区,也就是中国境内以及越南北部、老挝大部分地区的日军由中国军队受降,南方则由英军受降。
这个规定看似没什么问题,但由于当时英军在东南亚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于是就叫上了法军一起,这两兄弟在一起就有问题了。
这两兄弟在欧洲虽然有些恩怨,但在其他地方却表现得比亲兄弟还亲。进入越南南部完成对日军的受降后后,英军直接无视了当时越南已经建立以胡志明领导的政府,把越南南部的行政权直接移交给了法国。
但法军狼子野心,控制了南部后又妄图重返越南北部,恢复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这就让位于越南北部的国军很为难了。而且当时法军有着美军和英军在背后支持,嚣张得不得了,一方面给重庆方面施压,另一方面则集结重兵准备经海路从越南海防港强行登陆驱逐中国守军。
老蒋的小九九看到这,在结合老蒋一直以来的常规操作,相信大家不难猜出老蒋的决定了,不过这里还是说一下。
当时老蒋压根就没想过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谈判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让他有时间把集中在西南的国军主力调到华中、华东、华南、河北、东北等地接管城市并布防。
老蒋如此想法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得到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的支持。而且在越南受降的国军也需要前往东北布防。
于是就有了中法于1946年2月28日在重庆签订的《中法协定》,其中就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并承诺将军队撤离越南。
而交防则于3月1日至15日从海防开始,一步一步于31日在河内结束。
法军的挑衅和威胁然而时间刚刚来到3月5日上午,法军就有点迫不及待了,驻海防领事阿夫申一份刊登有中法谈判并协定的法文报纸来到了负责驻守海防的国军第一方面军第53军第130师的驻地找到了师长王理寰,要求准许法军登陆。
这种拿着报纸来就要要登陆的无理要求自然是被王理寰拒绝了,并说他没有接到上级的相关命令,而且国际间的交防也必须要按正式手续办理。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而且此时也还没到交防的最后期限,阿夫申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一时间也找不到什么理由了。
于是就开口威胁王理寰道:“法军20000余人已经从西贡乘19艘军舰来到了海防港,如果你们等命令到,就已经耽误了,到时候会影响法军在越南北部的全局行动。”
然而王理寰依旧不为所动,并告诫阿夫申道:“我是军人,受土有责,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我军的利益,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法军这种行为不仅非法,还危害到了中法友谊,还请领事先生回去告诫法军停止前进,以免双方发生误会。”
王理寰不畏强权,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而且最后表明了誓死捍卫职责的决心,不愧为中国军人。
但事情还并没有就此结束。中午时分阿夫申再次来到130师驻地找到王理寰,称法军军舰已经抵进海防,他无法制止法军,执意要求130师撤离海防市,如若不然,法军只好强行登陆,用武力解决问题。
一番话威胁的意味很深,但王理寰仍就表现得很坚决,并指出:“130师至今没有接到上级的相关命令,而且在河内召开的中法越三方会议还没有结果,如果法军坚持一意孤行,那么所引起的一切后果都将由法军负责。”
而就在阿夫申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再次离开后,王理寰意识到法军很有可能会强行登陆,于是立即召集了参谋长王冠英等一众130师高层,商讨应对措施。
会上,参谋长王冠英对局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法军在越南南部的兵力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其宣称有20000余人,19艘军舰不过是虚张声势,最多不超过10000人和10艘军舰。而且英、美等国迫于国际影响,肯定也不会直接参与登陆,最多就是提供武器、装备。
王理寰听后觉得合情合理,于是下达了备战命令:参谋长到市区内布置巷战相关事宜,而王理寰则亲自在港口布防。
作为主力的338团1营配属两个连的工兵作为守备部队,1连负责守卫码头,集中了全连火箭筒6门,60式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6挺,战防炮2门,火焰喷射器一具。
另一方面王理寰还与海防市的民众做了解释,130时自从60军处接防海防以来,与当地群众相处融洽,所以很快就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还自行组织了救灾、救援和医疗队伍,协助130市拱卫海防。
到了傍晚时分,那个不死心的阿夫申又来了,明显是来下最后通牒的,他说法军军舰已经抵达海防近海,将于3月6日6时许抵达海防港并登陆。由于无线电不通,他联系不上军方,所以也阻止不了,希望王理寰可以理解,说完阿夫申就离开了。
王理寰听后冷哼一声道:“无线电不通那他是怎么知道法军军舰已经到了近海的?”
大快人心的战斗阿夫申离开后,师长王理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海防市全面禁严,电厂和水厂由军队接管,船只全部驶入内河20里处,关闭港口和灯塔,法国侨民禁止出入。
当然,如此大的事情,王理寰是做不了主的,由于53军军长回国了,暂时联系不上,王理寰就于5日晚向副53军副军长赵镇藩汇报了计划,并得到了赵镇藩的同意。赵镇藩也第一时间将计划汇报到第一集团军司令部。
3月6日凌晨2时许,守军发现法军军舰,发射了十几枚信号弹后,没有得到法军的回应。
3时许,法军军舰驶入海防港,守军再次对空鸣枪示警,勒令法军停止前进,依旧没有得到回应。
不多时,法军军舰分3队队列集结完毕后突然向海防港开炮,并朝着岸上进行示威扫射,时间长达半个小时。
期间码头储存弹药的仓库被法军炮火击中发生了爆炸,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更是惊天动地,海防市的群众此刻都在后方积极的准备着。
火力宣泄完毕后,法军军舰朝着岸边的码头靠拢,338团沉着应对,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还击。
而是当第一艘法军军舰靠近时,338团的火力才准备倾泻了出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法军军舰三次试图冲进码头都被守军击退。
见突破不了,法军暂时退却,修整了一番后再次派出了6艘军舰发起了进攻。
见敌军来势汹汹,王理寰集中全部的火炮,朝着最前面的3艘法军军舰齐射而出,那场面甚为壮观。
由于密集的炮火覆盖,两艘法军军舰被打得冒起了大火和黑烟,明显已经重伤失去了战斗力,其中一艘更是直接被击沉,死者、伤者众多。
法军也没想到中国守军的火力如此之猛,战斗力如此强悍,其余军舰见状纷纷掉头逃窜。
而这支法军舰队的司令阿巴努见通过武力根本就无法强行登陆,于是挂上了白旗。王理寰在得到阿巴努的请求后才下令停止了射击。
战后此役,130师共计击沉法军军舰1艘,重伤2艘,毙伤500余法军,而己方仅有数十人受伤。
随后,阿巴努乘小艇靠岸与130师谈判。阿巴努一开始嚣张不已,宣称130师不遵守两国的协定,破坏盟友间的友谊。
王理寰冷笑着一条一条驳斥了回去,阿巴努老脸一红无奈选择了认错和道歉,谈判也得以正式开始。
谈判结果为:法军于3月6日偷袭中国守军驻地海防,最终被中国守军击败,此次误会责任全部在于法军。
战斗对海防群众造成的损失全部由法军负责。法军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被中国击沉的法军军舰在中国守军的监督下允许打捞。
中国守军无条件释放在战斗过程中俘获的法军士兵,双方伤亡由各自负责。
3月6日下午,中法双方在协定上签字。中国在历史上有多少年没有在条约、协定中这么理直气壮过了?实在是大快人心。
结语这就是著名的中法海防之战。国军130师师长王理寰不畏强权,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直至撤防,法军都没能在海防登陆。在当时也给予了越南人民抗击殖民者的信心。
你的亲戚在干什么?
从小只知道姥爷是个将军,是人民解放军第一个炮兵团的第一任团长。但姥爷的履历和更细节的简介却无从查起。直到最近,解放军军械学院正在筹建军械博物馆,我今天才看到了这份封存在历史档案中的姥爷的简历。在文档中一带而过的1942年前的履历中,后来查看更细的资料记录,1923年,姥爷进入东北讲武堂炮科学习。
1942年姥爷率部参加八.三起义加入八路军之前,他是国民党六六六团上校团长。参加了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几次大战役,全团死伤惨重。无论是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中最残酷的四平战役,黑山阻击战,还是抗美援朝时,中弹受伤归国疗养,这些在电影、书中才看到的内容,我是怎么也想不到是发生在那位个子不高,对晚辈孙辈从不说话也不笑的姥爷身上。或许吧,也许只有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真正革命的意义,跟着信念去前行,不必多说和计较些什么。就像那些证明人一栏中,一位位耳熟能详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的名字一样,他们都将刻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之中!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译文?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汉献帝回到洛阳,重建宫殿,改元建安。杨彪奏帝召曹操保驾。
傕、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迁都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操从之。
曹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
杨奉败走,投奔袁术。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从荀彧“二虎竟食”计,封刘备为荆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
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假借汉帝手诏让刘备攻袁术。
刘备听从诏书,领关羽攻打袁术,留张飞守徐州。因为贪酒,张飞痛打吕布丈人曹豹,曹豹怀恨在心,作为内应,引吕布夜袭徐州,张飞醉酒不能力战,弃城而走,刘备家眷失落徐州城中,张飞举剑自刎,刘备夺下宝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兄弟感动哭泣。
如何看待张自忠将军以死明志?
提到张自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因为他是抗战期间最具争议和最具话题的军事将领。抗战之初,他执行妥协政策而被民众认为是“民族败类”;枣宜会战,他誓死抵抗日军而被民众认为是“民族英雄”。
接下来,我们一起还原那段历史,走近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1891年8月——1940年5月),字荩臣,山东临清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期间,他先后参加了临沂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等战役,成为战场牺牲军衔最高的国军将领。
张自忠生于“孔子故里”山东,家境比较殷实,后考入天津的北洋政法学堂学习,期间第一次接触和认识了“三民主义”。毕业后,他选择投笔从戎报国,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并担任了排长的职务,开始在军中屡屡建功。
1931年,张自忠担任了第38师的师长,后来扩编为第29军。“九一八事变”后,张自忠亲率部队奔赴喜峰口阻击日军,虽然多次击退了日军攻势,但终因寡不敌众导致长城防线失守,河北承德也失陷。
长城抗战失败后,张自忠率军退守平津地区,接收了华北的这片烂摊子,继续与小日本周旋。由于他见识过日军的战斗力,所以转而主张不再与敌人进行硬拼,顺应国民政府的主张进行国际斡旋和外交谈判,以迟滞和减缓日军的攻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自忠在日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却没有与之死战到底,导致北平轻易沦陷。事后,国内民众哗然,张自忠被骂成是卑躬屈膝的汉奸,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报纸甚至还刊登了这样的标题——“自忠者是自以为忠也”。
面对这些口诛笔伐,张自忠百口莫辩,国民政府为了平息舆情只好将他撤职,派往军政部担任了一个闲职。笔者个人平心而论,张自忠确有背锅之嫌,但也并非毫无过错。
当时,张自忠苦闷极了,一度想到过要跳楼自杀。痛定思痛后,他决心不能背负汉奸的骂名去死,而要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去血洒疆场,以洗刷自己的耻辱。
数次请命之下,国民政府终于起用他担任了第33集团军司令。面对日军对徐州的进犯,张自忠率部奉调增援,相继收复了蒙阴和苔县等地,强有力的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统帅部为了改变中国的战场局势,决心打通连接重庆的陆上交通而发起了“随枣会战”。在这场战役中,张自忠先后取得鄂北大捷和襄东大捷,给日寇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被其惊为“在世关公”。
1940年5月,日军为了彻底控制长江流域地区,将中国军队分割开来,同时也为了切断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补给线,集结了三十万部队发起“枣宜会战”。
当时,张自忠率领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在襄河西岸。但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和全军士兵,张自忠坚持要自己渡河作战,下令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负责留守。在信中这样写道:
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之后,张自忠亲率两千余人东渡襄河作战,很快就被日军的优势兵力包围。由于敌我力量的过度悬殊,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张自忠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连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了右腿。
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第33集团军残部全军覆没,从张自忠以下全部都为国捐躯,没有一人投降或者变节。战斗结束后,日军对这支中国军队充满敬意,在发现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后纷纷肃穆行礼。
日军第39师团长村上启作下令将张自忠的遗体收殓入棺,施以最高的军人礼仪后用专机运往汉口安葬,还立下了“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的墓碑。
惊闻张自忠殉国的噩耗后,老蒋表现得无比悲恸,下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遗骸。一番激战后,中国军队终于抢回了遗骸并立即组织运往陪都重庆。
1940年5月28日,当张自忠的灵柩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时,老蒋亲率要员臂裹黑纱迎接英灵,甚至还“抚棺大恸”。之后,沿途十万军民目送灵柩进行国葬,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周恩来这样评价张自忠:
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可以为所有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的妻子李敏慧听闻丈夫殉国的消息数度昏厥,之后绝食七日而亡。最后,冯玉祥将军将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的梅花山麓,下葬当日社会各界纷纷祭奠,毛伟人也献上了“尽忠报国”挽联。
新中国成立后,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为抗击外辱而牺牲的先驱们,不论他们的党派或者信仰,全部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在2009年,为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为了迎接建国60周年,由中宣部、中组部和民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张自忠将军,再次大力彰显了他的英雄事迹。@文史不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