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7,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拉开一个高低搭配的新格局?特殊的历史环境、特殊的国情,造就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手中没铜,二功能冲突,有限的资金要买就买最好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段历史,在谈判初期,前苏联一直向我们大力推荐的正是米格-29,而非新锐的苏-27,主要原因是苏-27性能先进,苏联似乎并不想卖给中国,同时中国在提出采购意向时就确立了引进生产线的考量;另一方面中国一二代机都是米格家族的产品,如最早引进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战机,歼-5仿制于米格-17,歼-6脱胎于米格-19,歼-7也是纯正的米格-21血统,出售米格-29似乎更顺理成章一些。
所以双方的谈判进展并不是很好,直到90年代苏联巨变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家业,鉴于手头是在太过于紧张,故而放开了苏-27出口中国的权限,我们才最终如愿所偿的引进了苏-27SK,后续又拿到了上百架的国内组装授权,一直到2003年歼-11B诞生,才结束了引进俄制苏-27的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空军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两款战机的设计上来看,米格-29和苏-27虽然今天被很多人认为可以构建“高低搭配”的装备格局,但在当时的中国空军,手中主力机型还是歼-6、歼-7典型的二代机,自研的歼-8系列战机装备数量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填补缺乏三代机的空白是个现实问题,哪有精力再考虑作战体系建设,先解决有无的问题,是最适合当时实际国情的选择。
看中苏-27除了优异的机动性之外,大航程、大载弹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当时,我们的歼-8战机因作战半径太近,所以空军在轰-6的基础上改装了轰油-6加油机,给歼-8Ⅱ加装了机头受油装置,从而实现作战航程拓展。毕竟我国不仅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国土,同时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战机的腿长短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苏-27设计在整个航空界也是一个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首次实际运用了翼身融合体技术,使得这款重型战斗机拥有不比轻型战斗机差的机动性,同时将整个机翼部分空间涂上密封胶,成为战机的油箱,无形中进一步增大了战机的载油量,极大的拓展战机的作战航程和作战半径。机动性和大航程成为对中国空军最具诱惑力的性能指标,从而奠定了引进苏-27的核心。
两款战机的性能摆在眼前,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中也验证了这一选择的合理性,成为我们后续发展比较倾向于重型机的一个核心因素。重型机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的优势,这在现代空战中具有重大意义,从历次的国内空战对抗金头盔比武中来看,重型机获胜的几率要更大一些,这也是中国空军作战理念以及装备建设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综合上述,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空军迫切需求下,我们以极有限的能力去采购新型战机,无法考虑到所谓的高低搭配体系建设,用中国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我们只能选择最好的,苏-27性能指标要远比米格-29好,自然选择苏-27,就算是不存在经济因素,在当时同时采购两款三代机的可能性也不大,中国历史上就从未有过先例。
另外,之所以讲功能冲突,因为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因素,那就是我们国产第三代歼-10中型战机的研发工作在当时已经开始了,只不是进度上有些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既然已经有了中型机的选项,且歼-10又是当时空军的重点型号,所谓的“9号弹(红旗-9)、10号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同时引进米格-29,在功能上本身就有冲突,最终历史事实正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最科学的。
因此,没有同时引进米格-29和苏-27,并没有多大的遗憾,也不是主要因为囧困的经济条件限制,就算是当时经济允许,同时引进两种三代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而米格-29与中国空军擦肩而过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苏联为何同时发展米格27和苏24两种对地攻击型飞机?
其实,苏-24根本不是战斗机,而是前线轰炸机,装备于苏联空军航空集团军的轰炸机部队。而米格-27是强击机,或者叫歼击轰炸机,装备于苏联航空兵的歼击机团。
在冷战时期,为增强对北约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苏联需要一架能低空和超低空飞行,以躲避雷达,并且机动性较好,能够起降距离短的前线轰炸机,后来认为可变后掠翼飞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苏-24是苏俄前线轰炸机,原称号为T-6-1,于1966年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1967年7月2日首飞,1971年在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量产。
苏-24(T-6-1)原本为对抗美国的F-111,是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旨在全天候进行导弹轰炸,包括在低空,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苏-24是现代俄罗斯空军最大型的战斗轰炸机之一。2020年计划用新型战术轰炸机苏-34来取代苏-24。除了俄罗斯,苏-24还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的空军服役。
1975年2月4日,苏-24开始服役于苏联空军和海军,北约代号为“击剑手”。首架苏-24配备AL-21F发动机,推力为87.3千牛。1972年AL-21F发动机由试生产转入正式生产,随即在苏-17、苏-20战斗轰炸机、苏-24前线轰炸机和米格-23前线战斗机上得到采用。压缩机使用了钛合金,但有火灾隐患。起初,苏联空军想替换为米格-23的R-29B-300发动机,但苏霍伊设计局坚决反对。最后,AL-21F发动机以价格取胜,后来苏-24又安装了AL-21F-3、AL-21F-3A、AL-21F-3AT、AL-21F-3AT发动机。
苏-24的战术技术性能如下:机翼打开时的翼展为17.64米,机翼收起时的翼展为10.37米、机长24.53米、机高6.19米。苏-24的空重140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39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5000公斤,最大武器载重8000公斤.动力系统为AL-21-F-3A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x76.49千牛(x7800公斤)。最高时速达到1700公里/小时,海平面上为1400公里/小时,低空航速可以突破1.35马赫。航程为3055公里,作战半径560-1300公里,实际升限11000米。
苏-24为并列双座,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机载数字计算机,整个的导航观瞄系统被称为PNS-24,可实现地形跟踪、武器制导、目标搜索锁定和指示、水平或上仰投弹、雷达告警和反雷达导弹压制、自动或半自动降落、自动驾驶。苏-24武器装备包括各种型号的炸弹、火箭弹和空地导弹,如X-28和X-28M反雷达导弹,其中X-28还是苏联第一枚配备核弹头的战术导弹。此外,苏-24还可携带X-23M空地导弹,可以攻击中型船和建筑。该机共有8个武器外挂点,战时可挂载两枚空空导弹、4枚集束炸弹、2枚反舰导弹等武器,还装备一门GSh-6-23的23毫米六管机炮,备弹500发。
苏-24的基本型于1983年停产,随后量产了苏-24M,苏-24M装备改进版的PNS-24M导航观瞄系统,武器可携带X-25、X-29、X-58和X-59导弹。1984年春,苏-24M前线轰炸机参加阿富汗战争,但由于阿富汗游击队既没有坦克也没有装甲车,加上阿富汗山区复杂的地形不利于快速探测和摧毁目标,苏-24的参战收效甚微。但它可以在后方全天候工作,也是唯一一架能载500~1500公斤制导炸弹的前线轰炸机。苏-24歼击轰炸机挂载可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用于精确轰炸阿富汗抵抗组织的隐藏洞窟和地堡。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空军使用KAB-500KR炸弹轰炸了格罗兹尼的大多数桥梁和高价值目标。此外,苏-24还参与过南奥塞梯冲突、叙利亚内战等战斗,资历深厚。苏-24的最近参战损失是在3月1日,土耳其空军F-16战斗机击落了2架叙利亚政府军的苏-24战斗轰炸机。
苏-24的超低空性能非常强悍,苏联经常在外海派遣苏-24战机超低空掠袭美舰,不久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苏-24M“击剑手”就低空掠袭,穿越了美国海军”唐纳·库克“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空,这是美军水兵手机录制的画面,时间是三年前。这一度让美国强大的自尊心很受伤,美国海军:“强烈抗议俄罗斯大流氓!人家距离你海岸线有70海里,你却距离人家10米,讨厌,小粉拳捶你胸口!
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各国现役的苏-24,大部分是1985年开始服役的苏-24MK改进型轰炸机,采用了新的机载电子设备和空中加油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建造了苏-24MR战术侦察机,1993年停止苏-24改进型的生产,共量产了1200架,其中770多架是苏-24M及其衍生型号。近年来随着苏-34战斗轰炸机的服役,老兵苏-24系列在役数量锐减,服役40多年,但该机型有较多国家部署,未来应仍活跃在世界热点地区。
米格25和苏27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二代高空高速截击机、两侧进气道、不锈钢机身、涡轮喷气发动机、打了就跑、以高速度甩开追击的敌机或开加力以2.35马赫的速度追击敌人
一个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翼身融合、腹部双进气道、双垂尾、强调机动性、中近距离格斗、远距离空战、大航程、我国的仿制型号为歼11
米格27和苏27的区别?
苏-27是重型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大、火力强大的优点,并且具备不错的对地攻击能力。
米格-27则是一款轻型前线战斗机,作战半径,载弹量均不如苏27,主要负责进行前线制空权的夺取,战术上比较单一,但在价格上比苏-27要便宜很多。与米格相比,苏霍伊的超强空气动力能力和大型机身,更适合进行升级和改造。
你怎么看待印度将所有米格?
据《今日印度》网站(india today)2019年12月27日消息,印度空军在拉贾斯坦邦焦特布尔的空军基地举行了米格-27战斗轰炸机正式退役仪式。作为印度空军最后一个装备米格-27战机的中队,第29“蝎子”中队当天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印度空军米格-27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小编想对印度空军飞行员说一句:你们安全了!
首先来看几张退役仪式上的印度军宣照
照片上印度空军飞行员英姿飒爽,列队整齐,送别昔日战友,但是此时此刻飞行员们心里估计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按耐不住心中喜悦之情送别瘟神。距离上一架米格-27坠毁仅仅过去了半年多,之前还有传闻说俄罗斯将给印度米格-27来一次大升级比如换装AL-31发动机等等。没想到这么快就等来了其退役的消息,其服役以来的坠毁数也最终定格在57架(没破百)。
(印度空军米格-27)
事实上米格-27就总体上看,不论从性能上还是性价比上来看,都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攻击机。上个世纪70年代初,苏联希望拥有一款价格低廉皮实耐用的攻击机且性能要与美国的F-5基本持平。最初参与竞标的主要有苏-17和米格-23sh。
苏-17
最终苏联高层选择了米格-23sh的设计方案,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米格-23B原型机用于技术验证。最后经过最终升级方案,定名为米格-27。历史上米格27的衍生型号众多如升级版米格-27K,可用于高空侦察的米格-27R(并未投产)以及更为先进的米格-27M。
在当时,米格-27可谓是集合了前苏联最为先进的飞机制造工艺,加装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航电设备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全机机身外共七个外挂点,可挂载超过四吨的各型导弹及各种口径炸弹(包括激光制导炸弹等)。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其装备的6管30mm口径机炮,其火力不输“舔地”王美军的疣猪对地攻击机。
动力系统方面,米格-27攻击机保留了米格-23BN的图曼斯基R-29B-300发动机,最大推力78.5千牛,加力推力112.8千牛。机内燃油总量5400升并可外挂3个790升的副油箱,使得米格-27的最大航程超过2500公里。拥有极高载弹量和可靠性的米格-27受到使用国飞行员们的广泛好评。只可惜一世英名毁在了印度手里。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斯坦航空获得了米格-27的海外独家生产权,其生产的米格-27被命名为米格-27ML。经过斯坦航空这么一番折腾米格-27采用了印度指定的航电设备,并对某些技术进行了简化。也许正是因为斯坦航空的一系列操作,使得印度最终被扣上了“摔机之王”的帽子。
据统计印度斯坦航空共计生产了165架米格-27ML型攻击机,这165架米格-27在日后成为了印度空军的中流砥柱,自其服役以来,印度的每场战争几乎都有它的身影。比如在199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武装冲突中,米格-27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只可惜英雄命短,据不完全统计印度空军的米格-27坠毁数达到惊人的57架,几乎达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米格-27ML最终也赢得了寡妇制造者的“美誉”。
目前来看早前印度迟迟不退役米格-27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其在印度国土防御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其退役必将使得在一段时间内印度空军在某些条件下无机可用的局面。可能这也是印度当冤大头以惊人的2.4亿美元单价购买阵风的原因吧。
在新的一年里,飞趣祝大家诸事顺利,平安喜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