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房地产拉动内需什么意思?
答:房地产业拉动内需的意思就是,通过拉起住房消费的增长, 从而对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产⽣很⼤的拉动作⽤。例如随着房产的消费与投资, ⼈们对⽔泥、油漆、钢筋、⽊材、磁砖等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需求随之增长, 从⽽会出现住宅业带动建筑业发展的局⾯。
内循环为背景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循环的意义就是内部消化,内部消费,内部发展。如果内需就是如果需求提不起来,人们消费欲望低又不发展,那他怎么能够良好循环起来呢?所以内循环的背景需要扩大内需。
是否否会加快沿海制造业向内陆转移?
外贸停滞是短期行为,外贸规模下降是受到疫情影响,属于偶发事件,而制造业迁徙是长期行为,偶发事件不能作为判断基础。
那么先抛开疫情的偶发事件,就制造业向内陆城市迁徙这个问题做一些思考
1.制造业是否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2.为何制造业集中在沿海城市?
3.造成制造业迁徙的原因?
我抛砖引玉表达一下我的观点,首先,制造业并不是集中在沿海城市,应该说轻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在运输成本、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多个方面有天然优势,重工业大部分还是在内陆,例如矿产、钢铁,机械制造等,同样也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天然资源等多方面原因所形成产业集群。
其次是天然优势,注定轻工业将长期留在沿海地区,即使是政策出现倾斜中西部制造业,也无法改变天然优势。
然后考虑制造业迁徙,主要还是成本和天然优势之间的再平衡,当沿海城市综合成本大幅度增加,挤压制造业生存空间,就自然会出现迁徙,地理优势在成本上出现了倒挂,例如一些沿海制造业迁徙到同样沿海的越南,马来西亚等,也是同时考虑沿海的交通优势和劳动力成本,并没有优先选择更广袤的内陆。
当沿海城市成本不断抬高后,内陆城市会逐渐接收到部分沿海外迁的产业,沿海城市需要更利润的产业填补,所以产业升级也会在沿海城市优先爆发。例如长三角的芯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珠三角的机器人,Ai、无人机等高端制造。
不断加深核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城市群链接,很大可能30年后,在人口高峰已过的中国,产业会在城市群中集群。例如大湾区现在9市2区的格局下,目前人口6900万,国务院制定的湾区规划是2050年人口数量达1.4亿。
所以,我们要从大格局规划中看到城市群,而不应该用过去的省、市为单位考虑产业变动
城投公司的战略如何重塑?
现在的世界难题是,干什么能赚钱。
如果没有赚钱的要求,那就要看看怎么能拉动本地经济。
以前投资基建1块钱可以拉动几倍GDP的经济,现在投资基建只能是亏钱的。
最近的政策,说地产是支柱产业,又一次进行了大量补贴。那是不是地产就又变成小甜甜了呢?
继续拉高房价,让大家继续活在泡沫中也不可能了,因为租售比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再搞下去不说买不买得起,租都租不起了。
城投其实选择并不多,部分基建以新基建为主;部分地产以保障房为主;剩下的还是投入新能源吧!
真没得选。
双十一对推动中国内需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今年的双十一节,给人留下深记得的印象是,尽管国内经济低迷,老百姓购买力有所削弱,但天猫双十一还是完成了2684亿!同比增长了30%,这个数字不仅是超过了一些地级市一年的GDP,也刷新的双十一节的历史新高。现在,很多网友在问,每年这样的“双十一”电商节,对于推动中国内需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呢?
对此,专家们认为,每年的双十一的电商节,都是经销商去库存的好机会,也是消费者疯狂购物盛会。但如果只是一年一次网上疯狂购物,则对于拉动中国内需并不能起到多大的利好作用。而且这种集一年的购买力在这一二天里爆发,这也未必是好事情。中国的内需分为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目前国内民间消费和投资还没有太大起色。
实际上,国内的民间消费情况并不容乐观,今年6月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居民消费指数已经跌到2003年来的历史最低。从宏观上来説,中国的消费能力已经被淘空了。主要是物价持续上涨,而房价长期脱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其实,别看今年天猫在双十一创下2684亿的优良数据,但是增长速度已经持续放缓。未来几年的双十一节,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减弱或者更趋理性,双十一销售量屡创新高的历史或将停止。
可能有人会问,双十一节激发了全民购物热情,凭啥説对推动中国内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呢?首先,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通常购物是自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购买力分摊在一年当中,比较均匀。但双十一节人为的改变了这样的规律。导致很多人平时日子过得很紧,而到双十一节就突然出手阔绰。但要知道,商品是一点点用来消化的。很多人突然买了一大堆东西,而这些商品却一时消耗不掉,只能被搁在一边,时间长了,因不能使用而被扔掉了,这不是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吗?其实,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何必一定要去凑这个“双十一”的热闹。
再者,面对2684亿的销售业绩,天猫平台的电商们出色的完成了去库存的目标,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是,在大肆消费过后,中国年轻人的负债率又上升了。有资料显示,中国90后年轻人人均负债12.7万,需要工作18个月才能还清债务。所以,别看双十一节,国内居民有着强劲的购买力,这都是年轻人群体透支消费。我们还是能坚持购买消费要量入为出,适当的超前消费是可以的,但过分就不好了。
最后,只要细心的观察一下电商的商品价格波动,就会发现双十一并不是什么优惠节日,很多商家只有提前一个月提价,而到了这天再打折。大家集中在一天,就是为了做一次去库存。如果贪图便宜,买一些商家们卖不出去的打折物品,只能造富平台和商家,年轻人却又平添了不少债务。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商品都集中在一天倾销,其他日子都是淡季,就会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拥堵,这就失去了“双11”的积极意义了。
要説今年的“双十一”给我们中国内需带来什么作用。无非就是把一年中的大部分消费集中在一个时点来,这样的消费能力爆增实在不敢恭维。同时,年轻人由于消费能力不强,还透支了信用卡和花呗来消费,又平添了许多新的债务,也不知道何年才能还清。更关键的是,商家们都集中在这一天去库存,整个一年只有这一天生意火爆,其他时候都很冷清,那对“双十一”节对中国启动内需有什么实质性的推动呢?恐怕效果不会很明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