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共有,山西运城有哪些旅游景点?
运城是我外省出游去的次数最多的地方,这里是关公的故乡,也有高耸难爬的高山河谷,还有红娘传说的爱情圣地,更有很深黄河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一个拥有众多文物和自然资源的宝地。现在我就说说运城的景点有哪些:解州关帝庙、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池神庙、李家大院、鹳雀楼、普救寺、蒲津渡、黄河大铁牛、常平关帝家庙、凤凰谷、魏豹古城、五老峰、舜帝陵、百梯山、圣天湖、芮城永乐宫、大禹渡黄河风景区、芮城博物馆、芮城城隍庙、西王村遗址、东庄遗址、东吕关帝庙、芮城清凉寺、风陵渡、芮城古文化遗址群、西候渡遗址、匼河遗址、金胜庄遗址、吕洞宾故里、堆云洞、新绛古城、运城海洋馆、望仙大峡谷、历山风景区、绛北大峡谷、雪花山、古今天下景区、临猗双塔、尧王台风景区、人民公园、万固寺贝雷塔、钦承殿、大天鹅景区、地窑院、中条山老龙潭大峡谷、留庆寺、泛舟禅师塔等等。我的这些景区肯定不是最全的但书写不易,欢迎大家点赞、关注、留言。
哪些故事情节与林黛玉有关?
总结整理共有12个情节与林黛玉有关:
1 误剪香囊袋
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大观园建成,贾政与众清客入园题对额,宝玉一展诗才。众小厮讨赏,将宝玉佩戴之物劫掠一空。黛玉便以为自己送宝玉的荷包也在其中,便生气回房,将前日宝玉嘱咐她做的香囊袋用剪刀铰了。宝玉赶来,从里面衣襟将所系荷包解下递与黛玉。黛玉自悔莽撞,低头不语。后见宝玉生气便落了泪。宝玉只得连连道歉。
2 共读西厢
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茗烟为讨好宝玉,从书坊为宝玉带来一些古今小说。宝玉爱不释手。一日早饭后便携一套《会真记》到沁芳桥畔阅读。偶遇黛玉前来葬花。黛玉问宝玉读的何书,宝玉先是搪塞,后递书与黛玉,黛玉越看越爱,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回到房中,恰好听到莉香院传来《牡丹亭》曲子,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3 黛玉葬花
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薛蟠假传贾政之命骗走宝玉。当晚黛玉担心,到怡红院探望宝玉,不料晴雯与碧痕拌嘴,使性不开门,黛玉气怔,其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门,不觉伤感落泪。次日宝玉来寻黛玉,至沁芳桥畔,见到黛玉正呜咽葬花,哭道“侬今葬花人小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上前搭话,二人和解。
4 感肺腑心迷林潇湘
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史湘云得了宝玉的金麒麟,前往送还.黛玉见湘云原也有麒麟,便私下忖度,以为是所谓的才子佳人定终身的玩物.为一探究竟,便悄悄跟来,不料恰好听到宝玉与湘云正大谈经济之事,当听到宝玉"林姑娘从来不说这混帐话"的话语时,黛玉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宝玉真知己;所惊者,其二人厚密;所叹者,金玉良缘;所悲者,父母早逝。
5 旧帕遗诗稿
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挨打之后,心中挂念黛玉,便使晴雯前往探视,晴雯自觉无趣,宝玉便随手拿了两条旧帕子让她送去.黛玉接过帕子,心中狐疑,思忖一时,不觉神魂驰荡,心中又喜又悲.喜的是宝玉的苦心,悲的是未知的将来.一时五内俱焚,不由伏案提笔,在旧帕上题诗三首,感伤不已。
6 魁夺菊花诗
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探春发帖倡建诗社,众人齐聚秋爽斋,定为"海棠社"。次日湘云请贾母赏桂花,宝玉提议作诗,十二题作毕,大家议定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题新,诗新,立意新,位列前三。
7 互剖金兰语
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黛玉秋分后犯病,宝钗前往探望,点出药方的不足,建议黛玉用燕窝滋阴补气。黛玉深受感动,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后又感叹自己寄人篱下,不好再生事端。宝钗巧妙劝慰,黛玉稍解。当夜雨至,黛玉又知宝钗不能来,更觉凄凉,便写下《秋窗风雨夕》。
8 香菱苦学诗 黛玉巧诲人
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香菱欲学诗,至潇湘馆。黛玉听明来意,便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讲解一番之后,就先拿《王摩诘全集》让香菱回去读。香菱苦读后几次拿习作来请教黛玉,黛玉先后指出香菱诗作中措辞不雅和过于穿凿的毛病。众人取笑香菱时,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后香菱梦中得佳句,博得众人好评。
9 重建桃花社
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尤二姐自尽后,凤姐生病,李纨探春料理家务,海棠社名存实亡。宝琴作《桃花行》,湘云借机倡议重建诗社,把海棠社改为桃花社。众人先至稻香村李纨处商议,次日齐聚潇湘馆,推黛玉为社主。
10 颦儿迷本性
九十六回 满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宝玉失玉之后,神志昏聩,贾母请人算命后,决定让宝玉娶金命之人冲喜。大家无计可施之际,王熙凤献上掉包计。一日,黛玉前往贾母处,至沁芳桥边见一人哭泣,问明才知是贾母丫头傻大姐,傻大姐无意中泄漏了宝玉即将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听后心中如翻五味。回潇湘馆后,一口吐出血来。
11 焚稿断痴情
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黛玉从傻大姐处得知宝玉与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后,神志昏沉,气息微细。贾母请大夫看了,但病却日重一日。某日,贾府上下一人未至,黛玉眼见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物生理,便让紫鹃拿来他先前整理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又让雪雁笼上火盆,一把火烧了。待雪雁从火里抓出帕子时,却已烧得所剩无几了。
12 魂归离恨天
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成家那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晚间却又缓过来,他抓住紫鹃的手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紫鹃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大家忙叫人端水擦洗,猛听见黛玉直声叫道:“宝玉,你好—— ”不久便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
宝玉和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一本什么书?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为后世多人所推崇,但对于当代人来说,很多人看后会产生“哪有这么简单”之类的感觉。其实就是古代版的一个偶像剧,少男少女看了多会不由自主的做些不切实际的美梦。
《西厢记》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梗概如下:
一个名叫张生的年轻人在普救寺遇到意中人相国的女儿崔莺莺。恰好当时一个将军孙飞虎率兵包围寺庙,提出要崔莺莺做为压寨夫人。为了救女儿,崔莺莺的母亲请张生帮忙并许诺将崔莺莺许配给张生。于是,张生找到朋友白马将军,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危难得以解除。
后来,与大多电视剧情节一样,崔母食言赖婚,于是张生因为相思病倒了。最后在崔莺莺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得以和张生幽会。崔母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只好答应婚事,但提出条件让张生上京应试。结果张生还真中了状元。最后张生再一次冲破别人阻挠,与崔莺莺完婚。
《西厢记》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比如崔莺莺未婚先与张生幽会,两人抵抗家长意志坚持在一起,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但故事情节过于浪漫,也暴露出一些不合实际的单纯想法。
中国电影史上有哪些影视剧演员入戏太深?
87版《红楼梦》扮演贾瑞,就是照风月宝鉴那个。本名马广儒,中央电视台特邀男演员,长的清秀简直是样板小生脸!
许是因为先天禀赋的原因,马广儒一入戏曲学院便成为了同期学员中的佼佼者。用其指导老师的原话说,“马广儒极易入戏”。
15岁时马广儒扮演贾宝玉到林黛玉居室哭灵时,竟演至面部肌肉剧烈颤动,热泪滚滚,表情悲绝令人目不忍睹,演出罢好久仍啜泣不已,令同学和指导老师大为感动。
时隔不久,他再一次在《借东风》中饰演周瑜,又一次把周瑜在叹罢“既生喻何生亮”后的失意、悲愤、绝望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出罢仍郁郁寡欢,面色苍白,由此得到了当时来安庆视察的文化部部长黄镇的激赏。
随着年龄的增长,扮相本就俊美的马广儒愈发身长玉立且多愁善感,宛然贾宝玉脱胎转世。别人乐于顺口叫他“宝玉”,他亦常以“宝玉”自比,并抄录下《红楼梦》中的诗句挂在自己的床头:“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吧,1983年马广儒21岁那年,他接到了进京饰演贾宝玉的通知。
本来奔着宝玉组的演员,因为脸上有痘印怕影响扮相,加上性格自傲了些,结果演了贾瑞。
马老师是戏曲演员出身,艺术天分很高,西厢记安利下,他就是张生本生。
演惯了男主小生。加上宝玉组一直练习宝玉相关的戏,导致他入戏太深,长期追求一直帮助估计他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并多次割腕。
按说一个帅哥追妹子不需要如此坎坷,但是他寻死觅活的出发点不是喜欢陈晓旭,而是他是认为自己是宝玉,既然宝玉喜欢黛玉,那么自己就应该喜欢陈晓旭。所以他理所当然被拒绝了,说起来马广儒也是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痴人!
演过红楼梦后,他演了87聊斋里的《鲁公女》,塑造的张于旦很多人认为是聊斋系列里最深情专一忠贞最好的男主,我也看得满脸泪水。
除了聊斋和红楼梦,他还演过《西厢记 》、《玉带缘》、 《汤显祖和牡丹亭》都是翩翩公子的扮相,痴情纯洁的人设,只有贾瑞真的是个异类。演了这么多公子男主,难怪他不接受自己演贾瑞。其实,鲁公女他返老还童地一幕里的扮相应该是有些像宝玉的。太痴了!
后来他又接演了初唐大诗人王勃,又入戏太深了没出来,最后,天天酗酒,见人就说红楼梦,因酗酒暴病而亡,年仅32岁。他去世那天,电视上播《红楼梦》正放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被耍被算计,最后淋了一头屎尿!这次大家没有再嘲笑贾瑞,不少红楼迷们看到马广儒老师时,潸然泪下。
在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马广儒扮演的贾瑞虽然戏份不多,但令人印象很深刻。
我觉得马广儒还是很屈才的,这么一位很有魅力的演员,他的两眼总是闪着光芒,眉清目秀一副羞答答白面书生古代公子的正面形象,去演猥猥琐琐的可怜虫贾瑞我觉得略有一些违和感,倒是李阳老师的配音为此角色增色了不少。
但是也不否认马广儒用他自己的方式把这个角色反而扮演的很有特点。整个红楼电视剧中也确实再也没有其他角色适合马广儒去演了,我觉得如果由他来演秦钟的话或许还有些适合,由此也可能不会有理由把秦钟在这部剧中所有的戏份都删除了。
马广儒这个人就像题目说的一样,他的成长历程是以古代书生为标杆(不同于今天的人靠物质堆积的外表像某一类你喜欢的人物,过去很多人非常追求精神上的古风),他对红楼梦贾宝玉这个角色有着比其他人都要深入的理解;做为黄梅戏演员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几乎都是书生古代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类的形象。
而他过往的历程和所崇拜形象,都是他在舞台上成功塑造这类表演形象的重要原因。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让他过份与现实相互撕裂,在世俗生活中也套用戏剧化而处处不顺,自视清高很难与人相处(说这话希望他能原谅),自己的感情也是以戏剧化的标准来面对,导致他的生活总是不如他意,把一副好牌也给打烂了。
最终他的命运很不幸,他不是掉入了贾宝玉单单这一个角色的漩涡,他是陷入到整个古典才子这一类角色的坑里。他不像贾宝玉,倒有几分像心比天高含恨而死的周瑜。如今也早已化为一捧黄土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属惋惜。——————不久前偶然发现百度贴吧里居然还有一个马广儒吧,有一些人直到今天居然还断断续续地发着关于他的一些帖子,很有趣。
春晚这首诗的后两句展现出什么情景?
谢邀!
前言这首词作于公元1135年春,词中“双溪”在浙江金华,词人此时寄寓于此。此时李清照的前夫赵明诚已经去世五年,在这五年里,她又经历了晚年在嫁,但遇人不淑,所以她对前夫赵明诚更加思念。这首词正是嫠妇之愁的外化表现。
一、李清照与《武陵春》此时李清照正在金华避难,她用《武陵春》这个词牌填词,是有深层含义的。
李清照中年时,赵家在朝廷中失利,赵明诚被贬到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在青州隐居了十年之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避难,又因为丈夫后来对她有疏远的迹象,所以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用武陵人远和烟锁秦楼来隐喻丈夫,她称丈夫为“武陵人”。
在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指的就是那些远离祸患的秦人,所以武陵人引申出了“避祸”的意思,李清照从小熟读陶渊明的诗,自然也知道这点。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再加上风雨袭扰,花朵飘零,落红成堆,眼前破败的景象自然让词人产生希望再次破灭的孤独之感,所以当太阳高照,她还是连头发都懒得梳。
二、最后两句的情景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最后一句,我们称为这首词的词眼,要想深入了解词眼表达的是什么情景和感情,需要弄清楚前面讲了什么。
第一、二句是在记述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状态,可见词人看到落花,联想到自身遇人不淑的经历和后来的牢狱风波,李清照觉得自己的希望一点一点消失殆尽。
下片开始,词人想借美好的春光和双溪泛舟的乐趣,减轻自己内心的凄苦,但这种美好的希望转瞬即逝,她担心双溪的小船太小,无法装下内心的愁绪,换句话说,她的愁绪过多,无法排遣,也永远解脱不了。这就是词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在此之前,词人经历了党争诛连、夫妻间隙、兵荒战乱、丧偶失家、遭人诬陷、再嫁离异、诉讼系狱等人生波折,她的愁思分量,比一般人的要深重得多。
她用这两句,将自己的愁绪形象化和具体化,将难以看到的、难以感受到的愁绪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借鉴了《虞美人》中“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秦观在维扬饮酒作别,写下《虞美人》作为离情词,李清照借鉴其写法。
此词大体上是写一个嫠妇的愁思,但是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清照很心烦。她在《金石录》后序中交代了这件事。
赵构(高宗)认为《哲宗实录》是奸臣修编的,里面记载的是写王安石的好话,对废除新党的高皇后和向皇后不利,所以这本书不能扩散出去。于是下旨大力清缴此书。
而参与编纂这本书的,就有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赵挺之也收藏了一份,当时这本书就在李清照手里。朝廷兴师动众强迫李清照交出此书,这让本来处境艰难的李清照更加艰难,也加重了李清照的心理负担。
词人原本准备好双溪泛舟,便再也无心前往。在缴书事件发生后不久,李清照就离开金华回到杭州了。
书文按李清照被称为第一女词人,现存词集《漱玉词》,她天资聪颖,才情极高。读她的词,一定要细细揣摩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李词的情感张力。
一家之言,请多多批评指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