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为什么不能乱唱,为何如今的阿拉伯成了战五渣的代名词?
先捋顺一下中东地区(地理上泛指西亚北非)几个古代王朝的前生今世。
主角按时间顺序登场:
亚述帝国,大概是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12年,统治中心在现在的伊拉克两河流域,基本覆盖整个中东地区;古波斯帝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信仰拜火教(下图),统治中心为现在的伊朗。至今,伊朗仍然以波斯人,波斯文化继承者自居;公元前4世纪,征服者亚历山大灭掉了古波斯帝国(这个时间短,仅十年左右,可以忽略),紧接着是波斯人统治下的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等同于咱们两汉时期)、萨珊王朝——国教是祆教,但基督教很大市场,当今的叙利亚基督教主要就是这一传承。此时的中东大地上,还没伊斯兰教的事儿(公元610年左右才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到了公元7世纪,也就是咱们盛唐时期,本文的主角——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才高调登场。
鼎盛时期,阿拉伯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西北接壤,在中国古代被叫做“大食”;
西临地中海,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领土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帝国。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阿拉伯帝国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并不是黑袍加身,视一切外来事物为“洪水猛兽”的封闭自守的形象;反而是先进、开放、东西方交汇融合的代表。比如李白笔下的舞姿奔放的“胡姬”,丝绸之路带来奇珍异宝、大食商人唱念《古兰经》,甚至还见识了来自遥远地中海文明的古希腊罗马文化......
安史之乱时,唐朝中央政府还曾经向大食借兵,后来这些大食军人很多选择留在了中国,并与当地的大食商人后裔通婚,构成了中国最早的穆斯林。
再回到此时的中东,阿拉伯帝国一路攻城略地,还是比较顺利的。只是在古波斯王朝统治中心区域受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为了征服波斯人,可是费了大劲,前后折腾了十年多。这段历史甚至可以看成当今伊朗(波斯人后裔)与沙特(号称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衣钵)两国冤仇的缘起。
客观的看,阿拉伯人边打仗,边传教,效果很不赖。
他们在占领地设置了行省,任命了总督和各级行政长官,建立军事据点,向占领区人民征收重税。高明的是,他们并没有直接强行求被征服的民众改变信仰皈依伊斯兰教,而是针对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当地人征收较低税赋。
这客观上就使得人们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得不主动皈依伊斯兰教。毕竟,成为穆斯林就等于成了特权阶级。这种手段后来又被13世纪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继承,奥斯曼苏丹在东欧、南欧征服区就搞了这么一套,以至于现在的前南斯拉夫地区,信什么神的都有,互相打打杀杀一个多世纪。
此时阿拉伯文化成了先进文化的代表。位于东西方交汇点的阿拉伯帝国,如饥似渴地汲取来自四面八方的文明成果——希腊的哲学、印度的数学、波斯的行政制度和文学、中国的四大发明等等。除了文学艺术方面,在代数、物理等科学领域也有诸多领先世界的理论和实践。
此外,在欧洲中世纪的理发师兼医生用放血疗法“包治百病”时,阿拉伯人已经发展出了比较完整医学疗法,能用一些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
然而,好景不常在,阿拉伯帝国是通过征服而拼凑起来的多民族、多宗教和具有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庞大而松散的联合体,即使在哈里发政权最强大时期,中央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广袤的领土上,不同民族与信仰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隔阂与矛盾;普通人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也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派系矛盾而非常缺乏团结。这些问题,在气象自然条件好,牧草粮食不那么紧张的时期,不会引起太大麻烦。关键是,赶上了12-14世纪的全球“小冰河”时代(北宋也是小冰河的受害者)。
此时,再变本加厉的向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捐税就是在自毁长城。
从公元10世纪开始,由于人民起义的打击以及统治者内部权力斗争,阿拉伯帝国的国势开始越发衰微。哈里发权力被削弱,各自手握重兵和税收大权的行省总督纷纷乘机割地自立。11、12世纪之交的阿拉伯帝国已经被强行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国,邦国之间争斗不断,缺乏团结。
此情此景,就算没有外部入侵,阿拉伯帝国也得被他们自己折腾的分崩离析,亡国只不过是个早晚的时间问题。
这也给蠢蠢欲动的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开始不断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甚至圣城耶路撒冷也多次被血洗。
最终,崛起的蒙古帝国在把阿拉伯帝国的东北部屏障——花剌子模杀绝户了以后,顺利南下两河流域,1258年,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被蒙古帝国的西征统帅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国彻底灭亡,被划归伊尔汗国管辖。
半个多世纪后,西突厥人的后代——奥斯曼土耳苏丹横扫了中东地区,自封为伊斯兰文明的继承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了阿拉伯帝国,成了新的伊斯兰文明中心。
总的来看,除了“统治者奢侈暴政,阶级对立,苛捐杂税”这种常见因素外,阿拉伯帝国的衰落也有其独特的原因,最明显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过渡沉溺于宗教事务,开始走向保守与自封。拿一本几个世纪前沙漠中走出的经书治理国家,衡量世界,解释一切,是明显不够的。
在宗教最大的指导思想下,权威人士在不停的鼓吹——“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一本《古兰经》就足够了!”
此时,掌握知识和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宗教意义,出发点都是要巩固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要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探索世界,这导致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发展虽可维持几个世纪的繁荣,但终将从源头枯竭。
第二、阿拉伯帝国并不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是能算是个封建邦国的联盟,有个世袭的盟主——哈里发。自始至终没建立起咱们中国这种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所以内部各阶级都缺乏家国意识,关键时刻没有保家卫国的“觉悟”,只要不影响拜神,谁当老大并不怎么关心。
第三、阿拉伯帝国内部利益集团复杂,教派纷争剧烈,非常缺乏团结。
这方面远的不说,就看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的数次中东战争,每次无论开始被打得多么措手不及,最终都是以以色列完胜告终,还顺便又占领了大量领土,并且完全控制了三教(犹太、基督、伊斯兰)圣地——耶路撒冷。
究其原因,除了以色列全民皆兵的国防政策、美国爸爸的支援外;阿拉伯盟军(大致由一千多年前分裂出来的那些邦国的后裔组成)内部缺乏团结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每次各国集体出兵打以色列都是初战告捷,之后逐渐变“怂”,互相猜疑,净想着多占地盘,还不愿意出力......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为什么感觉阿曼没事?
作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中东的一份子,阿曼这个国家,存在感很低,很少出现在CCTV1的新闻中,记得上次看到这个国家,是在CCTV5,那时候,中国队1比0战胜了阿曼,成功闯入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屈指算来已经经历了18个年头,阿曼可以算是一个寂寞的王国!
在战火纷飞一日不得消停的中东,阿曼属于一个异类,之所以能够这么安静,主要有以下几点:
阿曼是一个独裁国家!在1970年,卡布斯发动政变,推翻了自己的老爸,夺权成功,成为了阿曼新的苏丹。在1973年,英国军队撤离阿曼,阿曼终于实现了独立,成为了一个正常国家。
然而,这个国家的内部却很不正常,96年的时候,苏丹卡布斯,颁布法律确定阿曼实行君主专制体制,在这个国家不允许存在任何的政党,至于反对派么,都被消灭了,谁还敢反对!
和所有的独裁者不同,卡布斯苏丹,不仅是国家的元首,他还自降身份,兼任首相,与此同时,还兼着政府主要部门的部长,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颇有几分明太祖朱元璋的味道!
不过,正是由于这种专制体制,没有反对派,他们就不会像叙利亚这样,爆发内战,由于卡布斯苏丹这个政治强人的存在,以及他50年如一日的强势独裁,使得这个国家政局非常的稳定,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新闻值得其他国家关注,自然而然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
其次宗教问题,中东问题一旦脱离了宗教问题,是根本讲不清楚的,在中东多种宗教的矛盾,同种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仇杀是中东问题的核心,阿曼也和中东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和已经形同水火,不死不休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不同,他们信奉的是伊巴德派。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没听说过吧!这个派别比较温和,和两大派别没有积怨,所以他们之间没有战争与冲突,同时这个派别也不像沙特这样搞宗教教义输出,所以他们的动静比起两大教派小太多了。
当然也有可能两大教派忙着互掐,没有时间顾及这个小透明!不过无论怎么说由于阿曼信奉伊巴德派,这使得他们没有卷入中东地区的教派之争,所以国内比较稳定,在国际上也不惹事。
第三点就是,这个国家,家里有矿。阿曼地处中东,是一个产油国,这个国家的人口只有区区的400万,却拥有55亿桶的石油储量。
再加上他们的政府不折腾,所以在这个单一民族国家里,每一个人都很有钱,家里有矿,就是形容现在的阿曼人的,有了钱做些什么不好?打仗,搞事情?
省省吧,难道美食不香吗?难道开豪车不帅吗?难道豪宅住着不舒服吗?阿曼人享受都来不及,怎么有空去国际上搞风搞雨呢?
最后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很务实,左右逢源。阿曼作为英国的被保护国,和英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利用这一层关系,几十年如一日的和英国搞好关系,与此同时也非常注重发展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宗教优势,充当伊斯兰世界的交际花,构建两大教派带头大哥伊朗,沙特之间的桥梁,创建和谐有序的伊斯兰世界秩序。左右逢源的外交,避免了站队错误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不过,阿曼目前也不是无懈可击,阿曼能有今天,全靠卡布斯苏丹,他的存在,确保了阿曼的稳定,但是也留下了隐患。
这位君主没有继承人,等他百年之后,阿曼王室面对的是后继无人的情况,这也是会不会出现诸如阿拉伯之春的情况或者出现动乱,犹未可知,不过以卡布斯的智慧,一定会在自己百年之前想到一个解决之法,也不允许自己一手建设起来的阿曼出现动乱。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大多新歌听听就烦?
过去的经典老歌每一首都有灵魂,歌手是用心去演唱。如《童年》,充满了儿时的回忆,整首歌就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从知了到老师的粉笔,一个很自然而然的过度,一点都没有违和感。那时孩子们都“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那时多快乐,不像现在的孩子整天就是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是越来越不快乐!再比如《涛声依旧》,把一首诗自然的融入了进去,从“江枫渔火对愁眠”到“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间插入了风霜,和涛声,真的是一首优美的诗词,让人心情愉悦,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一消而散,无论经历多大的苦难,终究会拨云见日,“涛声依旧”!还有《水手》,从少年的彷徨和迷茫,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恐惧,“总是以为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到后来想起水手的话“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少年擦干眼泪,挺直腰杆,勇敢的面对生活!过去的老歌还有很多百听不厌的,现在呢?不是说没有好听的,但是总是感觉缺少些什么,也许是缺少歌曲的“灵魂”吧!一首歌没有灵魂,就像电脑没有芯片,也许能流行一时终究不会长久,必然会湮没在时代的长河里!
阅读后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不管是纵观历史还是遥望当代,我国的文学作品方面也是绽放异彩,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老舍,巴金等文豪写的作品,都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说中国的传统或者当代有代表性的作品,都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但是让我读五遍以上,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的书,感觉到整个人都升华了,甚至灵魂都受到了洗礼,这本书是青年作家张皓宸写的《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它陪伴我了我高三这一年枯燥的学年。
它虽然赶不上那些比较著名的作品,因为我很爱看小说,还不是喜欢特别文艺感的小说,这本书它语言朴实,更像是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对10个故事的理解与看法。
这本书其实高三的时候读几遍是一个意思,上了大学现在读,发现自己对这些事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好像更能以成人的角度来观望这些事情,而不是高三那个年纪有些幼稚的看法,他让我清晰的感受到了我的思想的变化。
这本书的封面就是宇宙与时间,也是把这本书想要表达时间的跨度来展示出来。书里还有作者给读者的一封信,是作者的手写稿,这本书的封面还有里面每一个故事的封面,我都很喜欢。
它们都是偏暗黑风,这部作品其实每个故事之前写的都很伤感,结局各不同,大多数都是爱情,都是平白无奇的小人物对这个世界,对他们自己爱人的故事。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这些故事,或许像一个沙漏,提醒你要珍惜身边的人,像一架时间机器,让你重视每一次选择,像一双粗糙而宽厚的手,轻抚你不敢再去死的心,抑或者一张红牌,一盏红灯,告诉你那些执迷不悟的事是时候放手了。
有可能大多数的人觉得,高三的学生不应该读这种没用的小说,还是关于爱情的。
其实,我不这么觉得,高三枯燥乏味的日子,需要睡觉之前看点课外的书籍,来净化一下心灵。这里面的讲的大多数都是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并不是多么的轰轰烈烈,也只是在时间的跨度里,那些小人物自己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是主编单单,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她喜欢他们杂志社的主编“鹿游原”,还有她的好朋友“宁缺”,是一个十八线跑龙套的女演员,还有一个写书的顾文。“单单”平时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也在连载着她自己小说,把自己的先生写成“鹿游原”,把“宁缺”写成超级大明星,书中并没有特别提到“顾文”,“顾文”在后文中写喜欢“单单”。
以至于,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分不清“单单”写的某某先生到底是“鹿游原”、还是“顾文”。 “单单”在杂志社做编辑的时候去催过稿,帮同事“皇尚”得到了“顾文”新书发布的封面设计权利,帮助同事的爸爸出书。
在这些小事堆积在一起后,之前不喜欢的大主编“鹿游原”也对“单单”刮目相看,甚至后来很喜欢“单单”。
在他们四个出去游玩的时候,有一个月老树,顾文和鹿游原挂的都是单单的名字。其实女孩子普通又有什么关系,女孩子太耀眼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让自己开心。
在高三后半的事件,觉得自己情绪不好,感觉班里的朋友都讨厌我,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朋友还是朋友。高中这三年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什么活动都参加做好自己就好,做最棒的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叫“肥羊”和“郑同学”。作者起名字的功力也是大增,直接跳过正常的名字来指特别的称号。“肥羊”和“郑同学”是青梅竹马,互相喜欢,但是谁也不说,“肥羊”人高马大属于大姐大型。这些年来,“郑同学”每次谈恋爱,追女孩子之前都要问问肥羊怎么追。到了大学,肥羊的室友“coco”很喜欢郑同学,肥羊就开始撮合他们俩,但是室友每次开心地出来,一脸失望地回来。
有一次大雨,室友失望地回来对肥羊说,你以后离郑同学远一点。肥羊跟郑同学再也没有了联系。虽然,室友最后也跟“郑同学”分了手,肥羊也再也没找过郑同学。
文章里的细节描写到,肥羊看着郑同学灰着的某鹅号头像,再也没点开过。虽然灰着,肥羊每次跟郑同学发消息,郑同学都是秒回。其实他们俩都互相喜欢,只是都忍着彼此。郑同学每次来找肥羊让她帮他追女生,就是想看看肥羊到底会不会吃醋。
所以,郑同学换了无数个女朋友,肥羊也没有表现出生气,吃醋的表现。他们俩是以悲剧告终,也是个比较虐的故事;最后,他们俩也是没有联系。
那么,肥羊是怎么发现的,是去郑同学的某博里看到的,肥羊也才明白室友coco为什么跟郑同学分手了。郑同学某博上写的女同学就是她自己,郑同学这些的心里话都在某博里写到了,肥羊这也才明白郑同学所做的一切。
但是,肥羊不想打扰郑同学了,郑同学也已经在老家结了婚。这篇文章写出了一个人人生的错过,例如爱情方面的错过。
一个人的人生会错过很多人。其实要珍惜身边的人,上辈子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这辈子的擦肩而过,我们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人。
我考上大学后,大学宿舍几个人,来自天南海北,多么的有缘分。其实,我更喜欢高中,更怀念高中的生活;我觉得高中的生活更自在,虽然受着班主任的压迫,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班里的同学都是真心的朋友。
我们高三不叫同学朋友,是战友,是一起过独木桥的战友。毕业的时候,所有的干戈都化解,我们都一起拍照,一起玩,高考之后吃散伙饭去歌厅唱歌,难得的和谐,之前所有的矛盾自动化解,不想毕业了,心里还装着对某些同学的不满。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我要珍惜跟我成为朋友的人,在我周围的人,跟我一个班的人。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人。
最后一个故事我是最喜欢的,“逆时人生俱乐部”,讲述了一个老人在病危之前不断地进行时光倒流,每次都能倒退到好几年。
第一次是退到了他的老婆还没去世的时候,这个男人对他的老太婆欠了太多了。后半段的事件,他倒退到了他的学生时期,这个问题才得以解释。
原来他的爱人并不是他喜欢的人,他喜欢的是当时的班花,班花因为长得太漂亮,有很多人跟他抢,他跟班花在一起时,他叫班花阿兔。其实,现在的“阿兔”并不是班花,而是当时班里腿最长,舞蹈生如夏。老人一次次地倒退,也弥补了对老太婆的愧疚,他年轻的时候对如夏一点也不好,如夏也不抱怨。
在临死之前一直倒退的时间里,老人对阿兔特别好,帮助阿兔取得广场舞冠军,让儿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还装成儿子最喜欢的唐老鸭在游乐园里与儿子玩耍,因为知道儿子以后做的是演员,对自己逼着儿子上高校学习金融,辞掉年薪五十万的工资去演戏。
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在他倒退到这一年,他没有再逼儿子考好的大学,劝他的儿子进演艺圈。他的儿子和他回了家,他们坐在一起吃饭。在这个老人倒退的一生中,他弥补了他所有的过错和遗憾。
这是逆时间人生俱乐部,一个进入天堂的老人他的遗憾。现实中这种人生倒退是不存在,那我们的遗憾怎么办?
我在高三的时候,确实想过时空倒流,特别是做数学题的时候,觉得自己高一大意了。有时候上课走神没听见,下课问了老师,好像也没问明白。背文综的时候,怪自己高一时候背的时候现在为什么记不住。有多少次想回到高一那段时间。刚进高一,我不适应高中生活,上课听了也不懂方法,导致老师说我上课不听课。
我改变了我的听课方式这才好了一点,高三有多怀念高一那时候课也不太多,压力不太多的时候,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好好听,压根也没想到三年后就要人生大考。
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和忘情水,高三这一年也努力了,高考也取得了比以前高出几十分的好结果,所以,不要后悔。
其实,高中有时候后悔的是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在大学,觉得交不到真心的朋友,特别想念高中的同学和老师。在大学遇到困难的时候,甚至想复读一年,我再念一年高三,再去看看我的老师。
要是参加“逆时人生俱乐部”的话,我要退到高三的时期,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好老师。在以后的人生里,我知道我再也遇不到像他们这么好对我的人了;高三虽然难,但是有他们陪我,我一点也不觉得困难。
这本书也算是思考了整个阶段,其实最后一遍我才突然醒悟地去翻目录,原来这个顺序也是按主人公的事件来排序,最后一个就是进入天堂的老人。按时间排序,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解释。
为什么会被划为体育运动?
棋类划为体育运动,也算是特色吧。
有人说,下棋费脑,脑力劳动也算运动,所以棋类可算作体育运动。按照这种逻辑,科学家搞科研更费脑,数学家消耗的脑细胞不会比棋手少,机关里的笔杆子写文章也得绞尽脑汁,为什么他们不算体育运动员?其实,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就把围棋划归为文化艺术类,围棋手是文化人不是运动员。从我国历史来看,古代棋手也不算劳力者,而是劳心者,下棋往往是文人之间的雅事。因此把棋类划为体育,既不符合历史传统,也不符合行业特点。
那么建国后为什么棋类成了体育运动呢?
答案只有一个:棋类能够分胜负、出成绩,可以“为国争光”。弹琴、书画没有刚性、量化的评判标准,没有金牌可拿,因此只能继续呆在文化艺术圈。
至今,我们一提到运动员,一提到体育冠军,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为国争光”。我们对待竞技体育的态度,就是为了给自己长脸。因此,只要能长脸,什么运动都可以接受,不管有没有群众基础。比如,冰壶,有几个人玩过,有几个人看得懂?又如,女子举重,完全是摧残女性,西方发达国家很少有人参与,而我们却乐此不疲。又如射击,金牌不少,不过你敢试试?
棋类不受身体素质限制,纯粹比脑力,各国基础差不太多。我们的举国体制可以用纳税人的钱养棋手,让他们去拿冠军,这是老外比不了的。棋类与真正的体育项目一样,都是为了长脸而存在,所以都算体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