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心多是读书人,负心多为读书人典故?
这句话出自明朝官员曹学佺,此人是但是有名的大才子藏书家,在广西做官时遇到了令他十分气愤的事,所以激动之下写下了这两句名言。
明朝末年,一些皇室国戚素来骄横,好养斗犬,用来做宫廷赌博娱乐,家奴也依仗其势骄横跋扈,欺压百姓,每当闲时无聊时,就牵出斗犬,让其任意撕咬路人,以此取乐。
一天,他们又故技重施,放出斗犬,让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被斗犬扑倒在地,骑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眼看就要命丧狗口,这时路边冲出一杀猪的屠户,手起刀落剁了狗头,救下了秀才。
皇亲的奴才一看,区区平民竟然把主子心爱的斗犬杀了,那还了得!他们把杀猪的屠户捆绑起来,连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让官府判他死罪给狗偿命。
曹学佺正好审理此案件,详细看过状纸后,他觉得事出有因,情况危急,人名关天,屠户的做法是对的,便不惧皇亲宗室,判其屠夫无罪,更判皇亲要赔偿给秀才医药费。
皇亲一看,这样判决自己脸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过曹学佺,便心生一计,要求重审,并暗中重金贿赂并威逼恐吓秀才改口供,说他自己和斗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斗犬和其在玩闹嬉戏,是屠夫恶从胆边生杀了斗犬,要屠夫给斗犬偿命!
再审时,秀才惧怕皇亲势力又贪图财物,就更改了口供,出卖了屠夫。曹学佺听完秀才改的口供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骂道:“人证,物证皆在,况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说完就要衙役杖击秀才,秀才挨不过,终于招了是皇亲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
负心多是读书人那么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读过书的意思
仗义每从屠狗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每次看到这句话总是觉得有些五味陈杂,字里行间透着对读书人浓浓的嘲讽。其实这句对联对应的是一个很是常见的典故,只不过恰巧发生在秀才身上,于是这似乎成了读书人最为诟病的一个标签。
甚至每每有江湖人士将其挂在嘴边,以虽无知但有义来为自己的行为做事铺垫道德高帽,这种不以无知为耻反以为荣的认知方式完全不可取。
这里不谈论故事,只解读这句话为何如此记载且又流传广泛以至于成为一种动辄落到读书人身上无法辩解的烙印。
有没有人思考这句话看似是嘲讽读书人,但恰恰是读书人所述。
何为读书人?自古以来所有的先贤圣哲几乎都是读书人,可以说我们的文明传承最重要的链接就是全天下的读书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是最重视教育的文明体系,读书人一直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声望。
关于读书重要性的圣贤哲言在我们的历史上比比皆是,耳熟能详。
读书人是整个文明体系的中流砥柱。
那么读书和读书的人这么重要为什么会出现“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是人性的思考古代甚至于是现代社会,读书人都是整个社会群体的精英阶层,也就是说古往今来都是读书人掌握着整个文明体系的话语权。
但,读书人从来都没有占据整个文明群体的大多数,读书人是少数人,即使义务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真正的读书人仍然是少数,只不过现代的读书人近乎定义为在领域内更为专业的能人,仅仅会识字在现代不会划入读书人的行列。
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更高,更尊崇,人数更少,这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认知,但同样,读书人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社会道德标准和约束对读书人更加苛刻。
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凡夫俗子身上可能无伤大雅,甚至视为平常不过,但发生在读书人身上就会无限放大,口诛笔伐,因为你是读书人,是社会的表率,是道德的代言,凡夫俗子做错事是因无心之失从而无限降低其道德高度要求,而读书人做错事属于知之而错,明知而犯,属罪不可恕。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是对读书人的鞭策,同时也是警示其实读书人除了知识渊博以外同样是凡夫俗子,读书人也是普通人,但读书知义,明理,修德,醒身,更是整个社会的砥柱,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委屈越多。
世人见凡夫仗义出手则分外赞誉,而读书人动辄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却无法对普通人造成太多的触动,这就是精英的悖论,身为读书人当为天下献策,为民请命,为国效力,这是理所当然的责任,若不如此读书何用?所以在平民百姓的眼中读书人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反而做了不该做的便是有负众望,此便为“负心”。
而在普罗大众的眼中看到凡夫俗子的仗义之举往往分外赞誉,盛名流传,而读书人一旦有负众望则口诛笔伐,久而久之,偏见诞生。
这与“升米恩,斗米仇”有异曲同工之意。
其实中国文化的传统时刻在鞭策读书人,培育读书人,激励读书人,更是尊敬读书人,尊师重道的传统格外浓重,
便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种警示之语其内在还是有恨铁不成钢之真义。
而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从来没辜负天下人的期望,无论是乱世狼烟,国有危难,投笔从戎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天下变局之际读书人往往挺身而出,为国献策,为万民谋未来,读书人秉承的从来都是国之大义。
这是我们的文化和传承,这也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振聋发聩的原因所在。
致敬一切为国为民族继立功勋的读书人!
(图片来自网络并修改)
最是负心读书人的全句?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幅脍炙人口而又争议颇多的对联,出自明朝节义之士曹学佺。
此联尖锐的指出:讲义气的人,多半是哪些从事卑微职业的普通人;而忘恩负义的人,多半是哪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
负心多是读书人啥意思?
谢邀请。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有一定道理。大意是,看似无知无识的低层劳动人民,若内心淳厚善良,在关键时刻或大是大非面前,会听从良知的指挥行侠仗义。而有些所谓有知识的文化人,若心地不够善良正直,反而会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私心杂念和罪恶行为进行辩护,是谓伪君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