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独钓,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是描写的什么画面?
这首诗,静谧清冷,俨然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
柳宗元的五绝《江雪》脍炙人口。原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处无声胜有声。千山无飞鸟,万径少人踪;老翁默默地钓,雪花静静地飘。这不就是一幅水墨画吗?谁说诗人不是画家呢?其实,所谓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啊。
万籁俱寂,是秘境还是心境?在看这幅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画面是静止的。其中,只有一个动词,就是钓。可是,这个钓,也是以静制动的状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实,此时的柳宗元,已经安静不下来啦。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度雄心勃勃的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可是,在赴任途中,他又收到新的指令,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真可谓是厄运连连呀。
永州十年之后,柳宗元的处境还是未见改善。公元815年,42岁的柳宗元被召回京师,旋即又被派往更加偏南方的柳州任职。可以想见,此时的柳宗元的心中,如何能够平静如水呢?
蓑笠翁是柳宗元的想象。因为,柳宗元的年纪并不大,在柳州去世时才47岁。这个蓑笠翁想要表达的,显然是意欲远离喧嚣的意思。那么,柳宗元本人,难道就甘心如此吗?也许未必。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经说过:
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滚滚红尘,夹杂着污泥浊水。如何才能置身事外呢?无疑,一心向佛是个好办法。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正体现了他当时的真实的心理状态。为了一解心中的块垒,那就来个纵情山水间吧。
在貌似静谧清冷的环境之下,其实,隐藏着诗人的那颗驿动的心。还是苏轼说得好,他对柳宗元的评价,颇为到位:
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可见,实际的情况是,静为表,动为里。所以说,柳宗元的内心并不像《江雪》那样平静,而是火辣躁动,心如潮水呀。
不知各位读懂了没有?
孤舟放鹤是什么意思?
意思:心情淡泊,江海归舟,梅妻鹤子,潇洒世间不拘泥于世俗。指的一种淡泊娴静心态。
读音:guī zhōu fàng hè
归舟:返航的船。
引证:宋代·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例句:世人妄自痴缠过喜悲苦乐,偌大天地竟是求不得归舟放鹤,这一世他白衣而来舍身渡我两仪之惑,心上如何红尘如何。
独钓寒江雪全诗的意思?
孤舟:孤零零的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出处:《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看看小雪农谚是怎么说的?
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七十二物候·小雪 朔风乍起,寒意渐浓。每当天气寒冷时,总想起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日温暖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氛围朴素而温馨。 小雪已至,初雪还未来。冬日最浪漫的景象,下雪排第一。从古至今,文人和艺术家都对冬日雪景宠爱有加,今天,胜乐君就带大家看看,艺术中的冬日。 中国古代篇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故宫博物院 《渔村小雪图》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上有宋徽宗的题记。 △宋 佚名 雪桥买鱼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雪堂客话图》页 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 此幅《雪堂客话图》白雪皑皑,寒气袭人。温暖的山林房舍中有二人清谈,山间溪中一渔翁寒江独钓,展示了一幅宁静的江南雪景。 △《雪窗读书图》宋 李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雪图》 北宋 巨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雪景寒林图》宋 范宽 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元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是画雪的高手。《九峰雪霁图》是他的画雪杰作。以水墨写意的手法汇集画出了江南松江一带的九座道教名山,时称“九峰”。 《九峰雪霁图》系作者画赠江浙儒学提举班惟志,时值正月春雪,作者有感于春雪大作,而创作了该图。图中的中、近景以干笔勾廓叠石,坡边微染赭黄,远处九峰留白,以淡墨衬染出雪山,是黄公望简繁合一的精品作。 △明 吴伟 《灞桥风雪图》 故宫博物院藏 △明 蓝瑛 《溪山雪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钟礼 《寒岩积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柴门掩雪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柴门掩雪图》是唐伯虎山水画中的精品。画中描绘了寒冬时节,天寒地冻,白雪覆盖群山。山中有茅舍数间,其中一间貌似酒馆,外挂酒旗店幌,风中摆动。酒馆中门大开空无一人。远处的山路上,有一行旅举伞冒雪前行。酒馆后有一艇乌篷渔船,有一渔夫在船蓬中躲避风雪。 △明 文徵明 《寒林晴雪图》上海博物馆藏 △明·李流芳《湖天雪意图扇面》 四川博物馆 △清 刘度 《雪山行旅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 △ 清 弘仁 《西岩松雪图》轴 故宫博物院 《西岩松雪图》中群峰叠起。高崖耸立,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山下青松傲寒,展现出无限的生机。画面景物集中在右方,左上部分一片空蒙,营造出独特的萧寒之气象。 △清 王时敏 《仿王维江山雪霁》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石涛 《雪景山水图》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 △清 李煦 《四季行乐图》 青州博物馆 《四季行乐图》中描绘李煦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出行的场景。此图为四季行乐图之冬。大雁南飞,雪压翠竹,寒梅盛开,画中人头戴暖毛,坐于窗前,欣赏冬日雪景。 △清 黄鼎 《蜀山积雪图轴》 四川博物馆 国外篇 △莫奈 《喜鹊》 巴黎奥赛美术馆 《喜鹊》被认为是莫奈约140个雪景画中最好的雪景画,也是莫奈画的第一副雪景画和最大的冬季绘画作品。 莫奈这幅画给虽然给人一种寒冬里的寒冷感,但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彩,洒落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也传达出了莫奈当时在农家居住的温馨而又闲静的心态。 △《阿让特依雪景》 1874 莫奈 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吉维尼雪景》莫奈 1893 私人收藏 △《雪中的布列塔尼村》 保罗.高更 1894 收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 △《雪中的村庄》 保罗·高更 私人收藏 △克拉姆斯柯依 《无名女郎》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无名女郎》中画面以冬天的城市景色为背景,建筑物的屋顶上覆盖着白雪。画上是一个19世纪后期俄国青年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她穿戴着北国冬季上流社会妇女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篷马车上,以高傲而又自尊的样子在望着观众。 关于克拉姆斯柯依这幅肖像画中的女子是谁,作者未给明确答复,至今仍是个谜,由于这幅画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而后有一版《安娜·卡列尼娜》的封面使用了这幅名画,因此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萨符拉索夫《白嘴鸦飞回来了》 1871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萨符拉索夫41岁时创作了这幅代表他思想和水平的作品,它是俄国风景画的里程碑。这幅画使人呼吸到初春新鲜的空气,如临其境。画家在自己的画中注入了对祖国、对俄罗斯大自然深深的眷念之情。当这幅画在第一次巡回展览会上展出时,那种和平宁静和荒凉原野即将苏醒的气息感动了许多人,得到大众很高的评价。 △《山 通过 月光》 乔尔塞 △《冬季日落》 乔尔塞 1920 私人收藏 △《冬季日落 II》 乔尔塞 1923 私人收藏 伊万·费多罗维奇·乔尔塞(Ivan Fedorovich Choultsé,1877-1932)) 俄罗斯风景写实画家。乔尔塞对光线的处理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奇异和奇幻的气氛,很少有艺术家能如此自然和娴熟地达到这种效果,这种绘画风格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乔尔塞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没有人或动物的世界。他偏爱的景观类型是冬季景观,通常不是俄罗斯风景而是瑞士风景。由于他的绘画几乎是魔术般的现实主义,他被称为“光的魔术师”。 △彼得·勃鲁盖尔 《雪中猎人》(1525-1569) △彼得 ·勃鲁盖尔 《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 》 △彼得·勃鲁盖尔 《伯利恒的户口调查》 1566年 △彼得·勃鲁盖尔《冬景》 1566年 △亨德里克·迈耶《冬天的景色》 1787年 洛杉矶盖蒂中心 △亨德里克 ·阿维坎普作品 《有溜冰者的冬景 》1608年左右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法兰兹·马克《冬日里在绿色长凳上的女人》 1906年 △法兰兹·马克《站在冬景中的女人》 1906年 △乔治·奥特《一月满月》 1941年 美国 堪萨斯城尼尔森-阿特金艺术博物馆 △乔治·奥特《罗素街角的黑夜》1943 平整的雪地,高悬的圆月和朗朗夜空,孤独的诗意。乔治·奥特(George Ault),爱画整齐干净的线条、无故的光源与再日常不过的场景,但他的作品却更有一种无言以对的寂寥。 △贺拉斯·德维特·韦尔什,《雪人》,蚀刻版画,1922年 大英博物馆 △威廉·詹姆斯·格拉肯斯 《冬天的中央公园》 1905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威廉·詹姆斯·格拉肯斯(William James Glackens,1870-1938年),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和插图画家,被称为“美国雷诺阿”,是美国阿什坎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创造了垃圾箱画派的现实主义画家团体八人派的成员之一。 △透纳《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1842年 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 △《秋冬山水图·冬景》 雪舟等杨 1467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画家雪舟等杨(1420-1506年)俗姓小田,名等杨,法号雪舟,日本汉画、山水画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日本画圣。在壮游我国名山大川之后,精进于水墨山水画,成为日本画史上一代宗师。 《秋冬山水图·冬景》是雪舟的代表作品之一,记录了画家一次独自行走在寒雪山林间的体验。画中几条浓重的墨线自然分割出不同的层次空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峭壁悬崖,层峰叠岭,远山寒雪。 △《雪月花之内——浅草金龙山之图》 井上探景 1885年 井上探景跟随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和小林清亲学习绘画,是风景画的天才画家,然而他年仅26岁就英年早逝,因此留存于世面上的作品极为稀少。这幅画以鸟瞰的视角记录了冬日宁静幽雅的浅草寺雪景,是一件明治初期十分精美的的浮世绘艺术作品。 △《东海道五十三次 蒲原 夜之雪》 歌川广重 约1833年 △《东海道五十三次 龟山 雪晴》 歌川广重 约1833年 △《大井》 歌川广重 △《雪月花》系列之木曾路之山川 歌川广重 歌川广重(1797-1858)是日本第一位在画面中强调季节感的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在1833年(天保四年)发表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是他作为浮世绘风景画大师的成名作。 △《东京二十景 芝增上寺》 川濑巴水 △寺岛村的晚雪 川濑巴水 △增上寺的雪 川濑巴水 △雪中的增上寺 川濑巴水 川濑巴水(1883-1957)被视为日本近代风景版画第一人,是日本版画领域的巨匠,他的版画中有着浓郁的本土气息和清妙的四时风景,别有一番诗的韵味,被后世誉为“昭和的歌川广重”、“旅行诗人”。全部留白啥意思?
留白[liú bái]意思: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
一、留白基本释义:
留言。
二、留白引证解释:
犹留言。
郭沫若 《北伐途次》八:“车站外面的壁上四处都是用粉笔写的留白,是某某团部、某某营部或某某政治部叫所属的人员在某处集合或者前进。”
三、留白用法示例:
1、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时困难的。
2、茶只需七分满,如做人一般留下三分余地,就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讲究个退一步。
扩展资料
留白近义词:空白、留言
一、空白
【词语】:空白
【拼音】:kòng bái
【释义】:空着的地方;没有填满的部分。
示例:
1、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
2、我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恐怖的,只想离开这个让我害怕的地方。
二、留言
【词语】:留言
【拼音】:liú yán
【释义】:离去时写下的书面语言。
示例:
1、每天同学们上博客留言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呀。
2、被众多朋友要求拜访其博客并留言,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