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手表品牌排行榜,二战时的德军到底有多恐怖?
假使说胜利也是一种衡量标准,则德军的成就更是极为卓越,其在法国(1940)、俄国(1941)和北非(1941)到(1942)的作战都被世人认为是军事史上的杰作,甚至几乎变成了流传千古的神话。其在挪威(1940)和克岛(1942)的较小胜利也都能在千钧一发的时机中获得,令人拍案叫绝。至于在波兰和巴尔干,因为他们享有优势,则更是轻取胜利,易如反掌。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德国往往并不具备物质优势,其后勤准备也经常不适当。战后经过许多专家的研究,发现纳粹德国队战争并未作充分准备。举例来说,其陆军单位的80%都还依赖马拖的运输工具。甚至作为先锋的装甲师,其战车约有2/3都是以训练为目的而设计的,根本缺乏坚强的行动能力。所以,德国陆军从一开始所打的即为一种“穷人战争”。
二战时期德军有多恐怖?苏德战场上,德国动员前后动员兵力为1180万人,兵力最多时达780万,伤亡数达1180万,阵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700万。而对应的苏联方面则前后动员了达3460万兵力,兵力最多时达1280万,伤亡数达2960万,阵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
也就是说德军和苏军的战损比大致在1:3,苏联,美国,德国是当时世界军事实力前三的国家,也就美苏能承受了这种战损比,硬生生拖垮了德国。
再举个例子:一战后法国陆军号称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结果大家都知道,德军3个月灭亡法国,横扫西欧,英国如果不是凭借着英吉利海峡这道天险,也撑不了多久。
苏军在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击败日本关东军,全歼日本号称国宝的第一坦克师团,而苏联动用的是远东的b级部队,日本关东军则是最精锐的甲种师团,日本却输了,但是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在43年后大量调到太平洋战场上后对战美军,双方战损比能接近1比1,美军也只有在后期关东军精锐损失的差不多了,才凭借装备优势才能打出1比2或者1比3的战损比,所以你能看出来如果是41年的德军如果对美军,美军怕是能被打的亲妈都不认。
首先我看看二战时,纳粹德国士兵的素质是怎样的?首先,德国士兵是非常注重荣誉的。德意志的另一行泪这书里写到,前苏联军官曾经这样评价德军,从来没有听说过德军士兵强奸苏联妇女,他们的掠夺和破坏都是执行命令的结果。德军从39年到45年1000多万人员在占领国只发生了两百多起强奸案,美军占领德国一百多万人几个月时间也是发生了几百起强奸案。英军的占领军最少,但是他们的强奸案几乎为零。这三个国家的军队是犯强奸案最少的了。基本德国和英国并列最好,美国次之。其它国家不提也罢。
其次,德军的战斗意志非常强大,但是、不是最强的。苏军前期出现几十万的部队投降,整个二战有约570万苏军投降德军。但是到了战争中后期,苏军战斗意志变强,主要是因为投降德军基本没什么好果子吃!宁愿打游击战斗到最后。东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有9万多精锐投降,后期就很少有在东线如此之多的人投降,基本都是边打边退消耗完的,或者德国宣布战败投降的。德军在西线和非洲被包围弹尽粮绝时有大面积投降。德军的战斗意志应该略强于苏军,毕竟他们的国家更富裕更美好,两个都是能打民族,德国人更有理由战斗到最后!
战斗意志最强的应该是党卫军!如果一个人是纳粹但是他不是德国人,又想为纳粹而战怎么办?那么就加入党卫军!二战期间有33个国家的人自愿加入党卫军!德国国防军被英美包围后,没有迅速溃败抵抗得差不多了,很多觉得尽到军人的职责了,没有必要在玩命了,会选择投降,投降英美至少德军认为英美会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毕竟德国人在西线是严格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的。但是党卫军不管在东线还是西线很少投降,很多都是救火队战斗到死。
德国军人非常遵守国际法!英美签订了日内瓦战俘公约,所以西线德军基本没有杀俘虐待俘虏!苏联没有签战俘公约,又爱打游击,再加上纳粹高层的宣传要严厉对待苏军,有不少德军虐俘杀俘!游击战是违反国际法的!因为国际法规定交战双方士兵必须穿戴各自军装,铁托游击队后期受不了国际舆论的压力戴了五角星的帽子和袖章虽然简陋但是还算说得过去!德军没有人参加游击队,认为冒充老百姓袭击敌人是耻辱完全没有军人的荣誉!国际法规定被游击队袭击的军队可以做出一定的措施来制止对方继续打游击战!但是德国将军把国际法的这个规定定义为,被游击队打死一个德军可以杀掉10到100个敌国老百姓。
我们再来看看二战德国领先于世界的十项实用军事技术。1、火炮技术。世界上最大口径最大威力的火炮,德国800mm多拉,AP弹重7.1吨,能远距离穿透1米厚的钢板、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30米的地面;世界上最高初速最远射程的火炮,德国310mm K5,151.3千米;世界上最远射程的海战命中,德国沙恩霍斯特号24175米命中光荣号,并且在随后的24175米—23450米距离间,沙格两舰连续命中光荣号5次以上;世界上最远射程的坦克交战命中,德国虎I、虎II坦克,3千米以上,多次。
2、装甲材料技术。二战世界上最优质的军舰舷侧装甲是 英国的1930CA(引进自捷克) 和 德国的 KC n/a;最优秀的军舰水平装甲是德国WH钢;最优秀的军舰结构用钢是德国ST52;最优秀的坦克装甲是虎I坦克正面的镍铬表面硬化合金钢。
3、发动机技术。二战世界上最大功率的坦克汽油发动机,德国 HL230 700马力;最大功率的坦克柴油发动机,鼠式坦克的柴油机,1200马力。
4、潜艇技术。世界上最大潜深的潜艇,德国;操控性最佳的潜艇,德国;代表二战人类潜艇技术最高成就的潜艇,德国XXI型。
5、导弹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反舰导弹,德国Hs-283A;世界上第一种制导炸弹,德国弗里茨-X;世界上第一种防空导弹,德国"莱茵女儿"型; 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德国X-4型; 世界上第一种反雷达导弹,德国BV246;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导弹,德国X-7"小红帽"型;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德国V2;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德国V1。
6、喷射机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实战型喷射机,德国Me262。
7、光学仪器技术。蔡司公司,德国。
8、液化煤技术。用煤合成重油、柴油、汽油等。如果日本拥有相同的能力,就不必南下进攻美国,走向灭亡之路了。
9、军人战术经验及武器操作技术。世界头号战斗机王牌,德国埃里希·哈特曼;世界头号潜艇王牌,德国奥托·克雷齐默尔;世界头号坦克王牌,德国奥托·卡尔尤斯;世界头号轰炸机王牌,德国汉斯·鲁德尔。
10、工人工作态度、经验及工艺技术。花费巨大的工作量,近乎于偏执的最求完美,变不可能为可能,把设计相对保守的老虎坦克、俾斯麦战列舰等全部打造成让敌人闻名色变的一代精品。 800万部队。光市对付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就560万人,在加上法国波兰等地部队绝对有那么多。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候的德军?有人喜欢希特勒上台之后,与当时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合作,仿佛给了中国很多帮助。在1930年,中国一直是德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德国的国防军、工业界、进出口商都是从中国工业发展中获得利益。在1936年,当时孔祥熙访问德国,与希特勒会谈,当时德国想中国提供了价值一亿帝国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可以用来购买德国的工业或者其他产品,南京国民政府可以使用贷款大部分来购买德国的兵工设备或者军火。
之后,德国顾问协助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军创建三个“示范师”,10个炮兵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德械师,在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整编的精锐部队数量接近了30万人。可惜,蒋中正派遣这些德械精锐部队在抗战之后的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短短三个月就损失了大半。但是,就是希特勒的德国给予中国这些合作与帮助,也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当时,国民政府一些军官、教授、研究人员、政府官员都在德国接受军事训练,其中包括蒋介石的养子蒋纬国也在德国学习过军事思想。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在抗战之前与抗战时候给予中国的援助,以及武器与军事顾问,都是中国花钱或者用宝贵的战略物资如钨矿石与猪鬃之类的东西换来的,不是无偿的。在这一点上,没必要为希特勒的帮助觉得感激涕零,这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
国内不少“德粉”为德国在二战初期,也就是1939-1942年以“闪电战”获得军事胜利感到疯狂与痴迷。所以,就崇拜希特勒时候的德国军人素质,自然也成为狂热的德粉。
德军前期闪电战是打得不错。但是,到了后期,德国党卫军的精锐部队集中进攻,都被苏联二流部队成功拦阻,证明了德军素质也没有想象这么强。之后,德军陷入东西两线苦战的境遇之后,在西线的精锐部队都是损失殆尽,这也证明了德军素质也不是这么高!
有些德粉崇拜纳粹德国在二战时候武器装备的精良,如使用的坦克、通用机枪、突击步枪、导弹等等,于是就吹嘘德军武器的神威!
德军的武器,比起英美还是差一大截。如英国有很牛逼的吸血鬼喷气式战斗机,美国有X-1式等等,只不过当时英美见胜局已定,不焦急大批量生产。德国在二战后期把一切武器都实用化与大规模使用,是看到胜算很低,也只是病急乱投医,不代表强大!
至于德军的服装比较帅,这也有一些花痴迷恋的道理。纳粹德军的军装是集合美观性与实用性的最好军装典范,如果德粉喜欢帅气的德军服装那也有一些道理。但是,德粉必需注意到,纳粹德国进行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进行过许多屠杀犹太人、斯拉夫人的种族灭绝性屠杀等反人类事情,这些都是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深恶痛绝的,我们没必要崇拜德军的理由!
结语从军迷喜欢二战中那一个国家的军事文化也能从中区分出他们各自阵营的性格。例如喜欢二战美国的军迷,他们的性格偏向乐天派,坐享其成的个性!因为美国二战是依靠强大的科研团队,强大的后勤,一线平推的战术赢得二战。而喜欢日本的军迷的性格是超凡脱俗,思想上不受传统的束缚,不会人云亦云的个性,注重武士道精神的熏陶。最后,喜欢二战德国的军迷个性是实干主义,生活工作化,工作生活化,能把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用的来说是一个拥有勤劳,诚实个性的人。
纯正的德国血统的手表品牌有那些?
朗格 格拉苏蒂 你问了很多次德国手表了 你买还是不买啊?
在德国大众旅行什么价格?
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之间的消费水平的高低还是比较明显的,游客集中的大城市和景点比较多的地区物价指数一般都会比较高,慕尼黑是德国消费最高的城市,高昂的物价主要体现在住宿和餐饮上面。
一、德国机票价格:
在国内直飞德国法兰克往返价格大概10000以上,转机的话会便宜一些,一般在5000-7000左右,建议从北上广等大城市出发,航班比较多,而且能经常遇到打折机票。
二、德国住宿价格:
选择青年旅社的话每人200-300元一晚,如果住酒店的话价格会高一些,普通酒店一般价格在1000元左右,三星级酒店在1500元左右,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价格就更贵了,自行酌情选择。
三、德国交通费用:
德国的交通是非常发达和方便的,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车、有轨电车、地铁和出租车。公交车、有轨电车和地铁是按区收费的,建议直接购买月票是最划算,价格在700-800元左右。出租车几乎都是奔驰,起步价为35元,20元/公里。
四、德国餐饮价格:
吃超市和小吃要便宜很多,每顿70、80元就差不多。如果吃正餐,价格大概在350-500元。意大利面条一般在150元左右。牛排、猪排在160-250元一份。鱼贵一些,一般在250-400元。
五、德国景点门票价格:
欧洲多数具有疗养性质的地区,比如山区、湖区、林区、温泉、海滩浴场,等等,都会向住宿的游客征疗养税,所以去以上景点旅游时,要预先知晓费用项目,以免发生误会和不愉快。
根据以上主要旅游花费来算,去德国旅游7天人均预算在1.5w—2w比较合适,预算高些的话玩的也能更充实更舒服一些
网上疯传的纳粹冰船照片是真的吗?
所谓的“纳粹冰船”,源自社交网络上最近流传的一段视频。粗略一瞧,还真很像一艘船的侧影。发布者称,他是使用Google map,在南极洲的冰原上,察觉到这艘“船”的。
然而,再把影像放大看,很明显,这就是个投影形状很像船侧面的冰山罢了。
即便如此,那也搁不住网友们脑洞大开的“分析”。随后竟然有人一本正经的认为,这就是75年前,战败之际的纳粹余党,扎根在了南极基地的“证据”。
这些”阴谋论者“还有理有据的说,当年,约有25万人的德军和多艘潜艇凭空消失了。按他们的推理,很可能,这些德军就是被转移到了纳粹最后的秘密基地,即传说中,位于南极洲的“雅利安城”。
其实,有关“南极纳粹基地”一说,早在二战刚结束的40年代末,就开始流传了。再联系着当年纳粹高层盛行的“神秘学”、至今让人一头雾水的各式“黑科技”、失踪的人员和船舰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倒是为影视娱乐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已经搬上屏幕的有:去了地下的(《地心纳粹》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操作“纳粹钟”进入平行空间的(《高堡奇人》)、变成僵尸的(《死亡之雪》系列),此外,还有去了南极基地或者坐着飞碟去了外太空等版本。
那么,以七八十年前的技术条件和国际环境,纳粹德国在卷入世界大战之时,是否还有能力在遥远又酷寒的南极建立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城市,作为第四帝国兴起的基础,并在盟军眼皮底下成建制的逃之夭夭呢?
客观看,要说希特勒对南极,还真的早就惦记上了。但并非是要建“雅利安城”,而多在觊觎南极周边的战略位置和自然资源。
其中,最为纳粹高层关注的,就是南极周边海域活的大量肥美的鲸鱼。
因为,这时的欧洲,鲸油属于国民的生活必需品,是生产人造黄油和肥皂最重要的原料。
战前,德国每年都得从挪威进口约20万吨左右的鲸油,成本不低。
对于黄油和肥皂这种生活必需品,为了收买人心,一直在极力讨好国内民众的纳粹政府,实行的是政府“倒贴钱”式的供应,即,老百姓的购买价格远低于其成本价。
毕竟,油脂的供应直接影响着德国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可不是件小事儿。各项保持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美价廉的政策,帮助战前的第三帝国积累了大量的群众基础。
因此,当年的纳粹德国想效仿挪威,也在南极建立几个捕鲸站,自己直接弄油,避开进口渠道和“中间商”,以讨好老百姓,顺便补充军需用来备战。
没多久,随着二战爆发,在纳粹的胁迫下,挪威很快就投降了,位于南极的挪威捕鲸站也顺利的被纳粹“充公”,炼油这方面已经不算事儿了。
此时,南极在希特勒眼中战略位置更加凸显。
1941年,巅峰时期的第三帝国又打算在南极建立军事基地。
战后,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到过这段规划。
当年的纳粹高层们都认为,南极基地建成后,可更充分的发挥“狼群战术”的威力,进而取得“制海权。
不过,邓尼茨也同时理性的指出,南极的自然条件过于恶劣,加上战时交通方面的限制,冒然建立军事基地,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时机还不算成熟,技术方面更缺乏可靠保证。
同时,对于德国这边的规划,英国的军情六处还成功破译了相关情报,并迅速做出行动。1941年8月,英国皇家海军主动出击,摧毁了德国控制下的挪威南极捕鲸站,并加强了在南极附近的海军巡航力量。
很快,纳粹高层也意识到,虽然自己在欧洲大陆上节节胜利,但跟掌握了好几个世纪“海权优势”的英国比,连航母都没建成的德国海军,仍然属于短板,此刻不宜消耗精力,大老远的冒险跑到南极去建立基地。
就这样,希特勒建立南极基地的计划被无限期的搁置了。
再往后,随着东西两线的战事越来越激烈,德国四面临敌,从挪威到北非,广大的东欧、苏联占领地,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到处都需要分配资源、兵力,再也没顾得上琢磨南极相关的事儿了。
讲真,身处一个酷寒、烈风、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的环境中,没有任何外界补给,与世隔绝的几百号人(还都是男的)能顺利生存发展下了,身心都保持了正常,还可以鼓捣出许多超前的“黑科技”,进而试图改变世界,这种想法只会存在于魔幻文学界或者影视界,实在太高于生活。
很明显,就算以当今的技术平,在南极建立可以长期生存繁衍的人类基地,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更何况那个缺乏信息化设备和新能源,又兵荒马乱的年月。
只是,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传闻中离奇消失的25万德军和潜艇,如果没去成南极的话,他们的最终归宿又是何地呢?
先说那些失踪的潜艇。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都曾经陆续发现过Untersee-boot的遗骸。大部分“神秘失踪“的潜艇去向,已经陆续被调查清楚了,一部分在战斗中永沉海底;一部分是执行了“彩虹计划”,在战败之际选择的自沉(只是把潜艇沉了,人没跟着去同归于尽),这种投降前毁掉武器的做法,也属于德意志的传统风格。
(2009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员在加拿大五大湖区域打捞出来的一艘二战纳粹德国的潜艇——UX-791)
更有,二战时代的潜艇,一般仅能载上二三十个成员,多的也不过六十来人。要说在盟军的眼皮子底下把25万军队运到遥远的南极,那得来回多少趟啊?
关于这消失的25万人,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有可能是死于著名的“莱茵大营”,即美军在莱茵河两岸用铁丝网围起来的露天战俘营。
1945年5月,美军在短期内接手了近百万德军战俘,他们在美军眼中,属于妥妥的累赘,每天光伙食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结果,大部分战俘都是如同圈牲口一样,长期露天关押,风餐露宿,每天仅给一顿饭。即便很快瘟疫横行,美军也不愿提供靠谱的医疗和卫生设施。
结果,1945-1946年间,风景如画的莱茵河畔,满地都是不成人形的德军战俘,一车一车的尸体从这里运出。
二战结束后,经过仔细的甄别和统计,最终确定约130万德军官兵“失踪”。
其中,苏联认领了30万人,包括死在西伯利亚劳动营里的战俘;剩下的100万人,美军仅仅认领了其中的5000余人,其余的百万人,就如同从人间蒸发一般。
显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加上当年冷战的紧张环境,联邦德国与美国成了“战略伙伴”,德国方面也自动忽略了这段历史。
因而,据推测,传说中去了“南极基地”的25万士兵,很大可能就是这些命丧莱茵大营的悲催德军战俘。
总之,二战时德国的各项军事行动,除了短暂的控制过捕鲸站外,并未过多的涉及到南极地区,更没有在此地捞到太大的好处,仅仅是给后人的文学、影视领域提供了无尽的素材,服务了世界文娱行业而已。
民国以前德国约翰生兄弟公司生产的一个铜钟现在能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确实流行过“老宝星”闹钟,有的是德国原装的,有的是德国机芯、中国外壳。
这种闹钟至今不过70个年头,仍属较为多见的藏品,故价格不高。市场价格:400-600 RMB。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