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云山传奇导演,北京的你五一都去哪里玩?
前几天去了司马台长城,人少费用不多,还可以在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走走,水镇没开放,商铺都关着,但这恰恰是难得的清净悠闲。
你认为哪部电影对你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记忆中第一部看的电影应该是,动画片,大闹天宫,当时人山人海的,建国后排的一部分电影说实话质量不高,红色娘子军,地道战,等,第二部比较有影响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再早的定军山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改革开放后应该是爱情片,庐山恋,包括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也是人山人海的,第三部应该是武侠题材的国产片,神秘的大佛,刘晓庆主演的,最具影响力的应该是少林寺了,谍战片,应该是金三角,喜剧片应该是瞧这一家子,小小的月楼,历史剧当数火烧圆明园,与甲午风云,等进入九十年代基本上都是仿制图章了!
我家小时候就在电影院跟前住,一生见证了电影院的繁荣与衰败,电影影响了我的一生。
谢晋导演老电影?
谢晋是我国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影视导演艺术家曾经导演过彩色故事片女篮5号,彩色故事片春苗,彩色故事片舞台姐妹彩色故事片红色娘子军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芙蓉镇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天云山传奇,彩视快影幕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
谁批判谢晋?
朱大可!其在1986年就指出:“谢晋的“政治电影”的本质,就是过度迎合当时的政治强权的美学机会主义。
他的电影,不是讴歌女英雄春苗,就是讴歌忍辱负重的传统女性美德(《天云山传奇》和《高山下的花环》),这种随着政治时局变化而剧烈摆动的策略,就是谢晋成功的最高秘密。谢晋的墙头草电影系列,正是当时工具型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
如何评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秒钟?
(超限预警,此文长度可能触碰上限,涉及轻微剧透)
这是老谋子的自传,也是写给胶片时代的挽歌
坦白的说,观影之前,我对【老谋子+张译+范伟】的《一秒钟》期望很高,我甚至几乎肯定这将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休日》(韩国导演李晚熙1968拍摄的电影,因描述国家的景象过于黑暗被禁37年,他没有进行删改,原封不动保存下来,直到2005才与观众见面)。看着关掉的银幕,如鲠在喉,这本该是一部极致的好片子…老谋子终究是留了些许遗憾,这封“写给电影人的情书”最终没能盖上邮戳,寄达那个年代。对于老谋子我依然保存那份敬意,对于中国电影我依然充满希望,我坚信那层“膜”终将被捅破,中国电影必将破茧成蝶。
不吐不快,我必须要讲讲那层“膜”,因为它给我的电影加了滤镜
《蓝风筝》田壮壮执导,吕丽萍、濮存昕、李雪健主演,1993年在国外上映
老谋子的《活着》,1994年在瑞典、西班牙、澳大利亚上映
《天浴》1998年陈冲导演,由李小璐、洛桑群培主演,1998年国外上映
2017年老谋子为“第五代导演”正名的《归来》也遭到删减,看完后我就认为:可惜了,要是能够再多点时代背景的描述,再多点伤痛感,说不定这部电影能够超越《活着》!不光是我,就连严歌苓本人也直言改的太多,这不是她的《陆犯焉识》,而是他的“归来”!
还有很多很多不错的电影人的作品,因类似的“膜”遭到删改甚至封禁,不再列举,恐成怨妇。
历史的真实,是人类重建未来的基石,那层“膜”的历史的真实,则是告别那层“膜”的起点。我也希望直白告诉我的孩子,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将要做什么。黑暗本身是变不成光明的。我们从悲剧的历史中能获取的只有真正的认知,警戒今天,告诫未来。相信明天,相信祖国。
下面进入正题,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也是一部纯粹的作品
老谋子到底是“张九声”、“范电影”还是“刘闺女”?老谋子拥有者“刘闺女”的童年故事,拥有者“张九声找闺女”般的对电影的热爱,他以“范电影”的视角去记录这一切,这部电影处处皆有“老谋子”的影子,所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写给电影人的情书,不如说是老谋子的自传。
张艺谋的故事:由于张艺谋的父亲和两个伯父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大伯父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因此他的父亲背着“历史反革命”的罪名生活了30年。张艺谋也因“台湾关系”的罪名从小就被人歧视。那段时间开始后,他的父亲下放在陕西劳动,张艺谋到农村插队。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一干就是3年,什么穷的滋味、累的滋味、几十人住一孔窑遭罪的滋味他都尝过了。在这期间,他的弟弟因病无人照顾而听不见了。3年后,张艺谋因有打篮球的特长,被咸阳棉纺织厂“革委会”破例招为工人,实际上主要是搬运原料和装卸工,这样一干又是7年。
①电影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加上结尾说2年后恢复高考,可以肯定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75年左右,正是那个时代,现在我们也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和老一辈人口中得知那些无法理解又很普遍的故事,这个时代背景的赋予,让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变得顺理成章。
从老谋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和刘闺女有着一样的童年故事,说定也有给弟弟拿胶片做灯罩的情节,这个故事却不能在电影里说破。
②张九声寻女的过程,我理解其实就是老谋子导演生涯的自述,就为一秒钟老谋子坚持了33年。1971年,9月21日这天,风和日丽,他坐上大卡车,背着简单的行装回城了。他被分配到前纺车间当搬运工。大概是名字谐音,分宿舍的管理员在名单上把张艺谋误写为张银幕,也许这样的偶然使他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9月,高考恢复后,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 1982年7月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户籍也转到了广西南宁。 1987年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完成,开始他33年的导演路。
影片中虽然没有提及张九声知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死了,但在《一秒钟纪录片》中老谋子清楚的告诉我们,张九声是知道的,整个影片我们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压抑和愤怒,但最终还是连一张胶片都没让他留下,再往深里说就是“连希望也不给他”。
对这个人物我有一点疑惑,大家观影的时候可以注意,张九声通过电影知道女儿为了减轻父亲对自己的政治影响,求上进积极表现,最后才发生意外被面袋子压死的的时候,张译是怎么表现情绪的,我没太注意到。
③张艺谋自己也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那年的高考。电影中也出现了高考恢复这件事,老谋子是在用自己的回忆和故事写着剧本。
④关于“范电影”,这里要多说两句,老谋子有没有当过放映员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人物设置的很好很巧妙,他有三个作用。一是张九声要看电影,放映员是绕不过的弯,人物存在合理;二是张九声的故事需要有人讲述,这个人就是范电影,他知道张九声的故事,他记录着张九声每一个情绪;三是范电影的存在,让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电影的热爱,那几乎是唯一美好的事情,而这些都让范电影的社会地位有些优越。范伟老师的表演拿捏的很准,小坎肩,鸭舌帽,标准的时代文艺范,那个陶瓷的小缸子上面写着001,时不时看看金属手表,就连吃面的时候都有人为了好位置多给他浇一勺油泼辣子。
为一代人的记忆,写的一首挽歌要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理解那一代人的电影情愫,胶片就很重要了,影片中胶片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张九声找的是女儿的胶片,刘闺女找的是为弟弟做灯的胶片,范电影找的是放电影的胶片,最后几个大场景所有人都和胶片有了亲密接触,有一个众人用床板抬着胶片的镜头,仿佛就是一种仪式,向胶片时代告别,而这部电影就是为胶片时代所作的一首挽歌。
在《一秒钟纪录片》中老谋子谈到胶片眼睛泛着泪水,我想这是他们那一代人,那一代导演珍贵的回忆,电影最后张九声的胶片被扔掉,仿佛扔掉了一个时代。
关于胶片电影,我最后的记忆就是2015年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这部电影使用了44万尺胶片,应该是国内最后一部动用胶片拍摄的电影。再往后我就没有见到用胶片拍摄的电影了,这里要感谢侯导让我们最后感受到胶片的魅力。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看《一秒钟》纪录片,一共三集 ,里面有你想知道的这部电影的一切。
我们热爱电影,是因为他能带给我们希望,这一点不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字时代都不会变。
向伟大的电影人致敬,向中国电影致敬,希望有一天电影盛世如老谋子所愿!
#影评##张艺谋电影一秒钟##电影##电影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