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影潇潇,你见过最具江湖气的诗词是什么?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这是古龙笔下的热血江湖。而金庸的江湖则更直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你比较赞赏的古诗词有哪些?
我比较欣赏的古诗词很多,要全部贴出来,恐怕得弄出厚厚的一大本,这里仅复制粘贴十首,并给出自己简短的欣赏理由——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在我个人喜欢的中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排名第一,在苏轼所有文学作品中,其词更得我心,其中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排名第一,因为我喜欢浪漫的、豪迈的、气势磅礴的,而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可谓浪漫到了极致,你可以想象他独自一人,端着一杯酒抬头看着黑沉沉的天空,有点醉意了,然后自说自话的咕哝着这些词句,想象着月亮上的嫦娥是不是太孤独了、自己嘛进入了月宫开始寻找仙女,一时感怀、一时伤感、一时恋情浓浓、又一时伤心别离,但如果这首词仅止于此,那么它和纳兰容若的词没有多少差别,他的词的伟大就在于他总能让自己的小小伤怀情感升华到感天动地、升华到博爱的境界,读一读此词最后两节,你是不是会有一种长歌当哭的感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点评:这首词在我喜欢的苏轼词中排名第二。它的全词格调、手法,恰好和上述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先小后大,即先从小我写起,写个人的小心情、悲伤离合、恋情恩爱之类的,再逐渐升华到大感情、大情调,即全人类的感受;而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相反,是先从大处着手,第一小节就先用一种极大的磅礴气势描写了大江浪涛,随即第二小节就联想到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那著名的赤壁之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因此深深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下片开始,苏轼转而开始写自我感受,第一小节开头就用“遥想”二字,明确说明我在抒发我个人的小心情,一种闲谈、一种深思、一种反审,下片的调子、节律都逐渐和缓、沉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最后还是一句深深的感慨,却比上片最后一句的感慨更多个人对历史与个人、个人与历史的关系的某种深刻反省式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仔细咀嚼、回味一下,苏轼在这首词中,从上片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到下片结尾的感慨成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又一种长歌当哭的意境。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点评:与上述两首词的大气势、大感慨、磅礴、深沉不同,这首词总体轻快、乐观、甚至达观的意境。第一小节两句就自我安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别管林中有什么怪声音,你自顾吹着口哨慢慢的走就是了;他甚至想象“竹杖芒鞋轻胜马,”紧接着继续自我安慰:“谁怕?”这种“谁怕?”的精神胜利法,当然需要有人生境界即三观做背景的支撑的,否则苏轼岂不成了阿Q?苏轼当然不是阿Q——网上搜索查阅得到这些资料信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果然,所以苏轼的下一句词就描述了自己被贬官后的精神胜利法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的意思我理解为: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到江边做个钓鱼翁过此一生也不错啊。不过当然,他春风还是把他吹醒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聊聊三句写景,最后收尾小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于达观、自我安慰中,内心里还是有一种悲壮的意味,但仍然相信人生如此,未必还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呢?
4、望庐山瀑布
作者: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点评:唐诗中我仍然最欣赏李白的,而在李白的诗中我最喜欢的则是这首七绝,气势磅礴、想象力超凡脱俗,这首诗将几个我最喜欢的元素熔于一炉,即浪漫、豪迈、幻想,却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所以可谓句句经典,尤其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写的词,却竟然如此通俗平白,却又如此意味深长、幻丽奇绝,小学生都能够读懂。
5、蜀道难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点评:夸张、奇绝、幻丽、诡异、深沉、浩瀚、长吁短叹却充满了豪迈。这首唐朝时期的乐府诗,可谓唐诗中的经典之经典,有人喜欢用孤篇压全唐,那么说这首诗“孤篇压全唐”还有点意思。李白号称诗仙,在这首乐府诗中,可谓将诗仙的超凡脱俗、幻丽奇诡的想象力、描写能力、和面对大自然的壮丽而危险时刻的复杂心情的抒情力量,完全融为了一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真的犹如歌唱一般,用文字,用仙人如在天上的飘洒姿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样的描写蜀道之危险,简直可以媲美今天的白话文描写,可是仍然要提醒一下,李白可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他在这首诗中可谓创作了很多个传世佳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6、望岳
作者: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点评:在唐诗中,据说杜甫的诗是每一首都严谨遵守格律的,比如律诗,我们都知道最难的是需要对联,看看杜甫在这首五律中的诗句是怎么做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对阴阳,神秀对昏晓,确实是对的很不错的,下一联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对决眦,曾云对归鸟,都对的非常工整。网上有人分析这首诗是从第一句开始就句句对联的,仔细阅读也确实如此。比如第一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是指泰山,齐鲁是指山东那一块地方,所谓齐鲁大地,山对地方,完全工整,它的美妙在于岱宗就在齐鲁大地上,泰山不就在山东吗?所以这一、二句格式工整,意味还很好。不过坦白的说,我喜欢这首诗,主要还是看中了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和李白写诗是非常不同的,李白被誉为诗仙,所以他的诗处处幻想、处处豪迈,而杜甫被誉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往往深刻揭示唐朝他所在的那个时期的种种深刻的社会、政治问题,诗中总有一种痛彻心扉、叫后人深刻反省的意义存在,所以他又有诗圣的美誉,即他的诗已经达到了圣人境界。一个现实主义的诗圣,竟然会有这么豪迈的超凡脱俗的诗句,所以老实说,排我喜欢的唐诗宋词前十,我只欣赏他这一首诗。
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评:在宋词词人中,我第一个喜欢苏轼,第二个就喜欢李清照,她的词最妙在于1、遣词造句都犹如大白话一般,毫不生涩;2、流畅连贯犹如瀑布之下,一气呵成,意味深长;3、她的词总是情景交融、品味卓越。比如这首词,从开始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直到末尾句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句都非常平白浅显,通晓流畅,却味道上乘、意蕴深长。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将这几句词创作成了传世千年的经典佳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所以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后来元、明、清三朝,无论元曲、无论明清小说,除了《红楼梦》、《金瓶梅》等极个别的几部小说外,都不能望唐诗宋词项背,再也没有人能够创作出如此美妙的词句了,这样的简直和今天大白话一样的词句,却又如此的意味深长、意境深沉而广阔。李清照的这类词,乍一看,似乎古代小女人的哭哭啼啼之作,但认真一读,却又发现完全没有不是那种哀怨之作——没错,其中有哀怨之情,但她总能将那种哀怨之情以平静的、凝练的、极具余味的词句不紧不缓的抒发出来,同时由此哀怨之情之中、之余、之外,你一定还能读到很多、很多意味,比如这首词,起首“寻寻觅觅”三句,似乎哀怨味道浓郁,但你继续读下去,却毫无哀怨感受,她好像不过是在说一种不太好的天气下的小心情,小心情人人都会有,大男人也一样,也会长吁短叹,苏轼就常常长吁短叹,李白也有不少长吁短叹,但无论李白还是苏轼,或者李清照,伟大的诗人都能将长吁短叹操作层美妙的意味深长的诗句来抒发,所以她的第二小节词就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只是一个人的正常说话节奏,这简直太棒了,一下子就把第一句的哀怨意味给提炼成了一种情怀、一种意蕴,后面几句也是如此,像在叙述某种天气下日子怎么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当然,不能总是着眼于鼻子底下,外面又怎样?“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竟然说那过境的大雁是旧时相识,这味道出来了。由这“旧时相识”,人难免伤感,所以想到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落地是一种憔悴,花是脆弱的,怎么经得起人们的肆意折落?但,李清照当然不是真的在替憔悴的花鸣不平,她当然是写自己,“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有点哀怨了,但这个哀怨是古代那个黑暗的男女不公平世道强行给她的,丈夫死了,作为一个女人,日子艰难,可不是现在社会,如此一个才华卓著的女人独生又如何?日子一样好过。可一千多年前,即使超级大才女,她李清照物质生活还可以,但社会上的强行赋予女人的各种道德伦理制约,却是可能要人命的。所以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时刻,她不能不犹如天问一般发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一个愁字可以解释一切的,如天黑、孤独、黄昏、细雨,作为一个古代的女人,此刻难道不主要就是哀伤、忧愁吗?不是,李清照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即不是一个愁字可以解释这一切的。什么叫伟大的诗人词家?即他们总能够用很简单的字词句,写出很大、很深、很广阔的意味来。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点评:在宋词词家中,我第三喜欢的当然就是辛弃疾,这首词就是他的经典之作之一。因为辛弃疾的巅峰时期在南宋,正是宋朝人面对残酷的抗金战争时期,辛弃疾就是一个抗金名将,对,他还是一个抗金名将,所以他不少词里充满了战争的火药味、保家卫国的激烈情怀,比如这首词,全词读下来,我有一种他人在屋内,却遐想联翩到到了战场上、想到了未来战争结束、天下事一旦确定之后自己如何,因此感慨自己可能到时候都已经人老了、头发也白了。这首词的上乘之处在于将战场的狂烈紧张之气氛、“醉里挑灯”的遐想情怀之悠悠余味、以前对君王天下事和身后功名时人老了头发白了的深深感慨熔于一炉,整首词简练、紧凑、意味深长。
10、青玉案·元夕
作者: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点评:辛弃疾之所以会成为一个被后世赞美了千年的伟大词家,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他作为抗金名将之一,他写的上乘经典之作中,不仅仅只有关于战争的、关于保家卫国的,他同样还有可以媲美北宋时最伟大词家的关于生活的、人生的种种情怀的经典之作,比如这首词,几乎可以媲美任何一首最好的宋词,整首词大多数时候他都在用美妙的词句描写一个元宵之夜的辉煌的灯火世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寥寥三句十三个字,他就将中国人古代时期放烟火的美妙景象描写的栩栩如生,随后写与之相匹配的场景,有宝马雕车、鱼龙舞、以及乐器音乐、以及行走的人们欢笑盈盈,最后他不入俗套,却突然以这样的句子收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想大多数人,包括起初阅读这首词的我,对这句的大体上解读当然是作者在寻找一个人,应该是众多美女中的一位吧,一直没找到,可突然有人回过头来,他看到了,认为确实是她,心里释然,有了一种哦终于找到了的感慨。但是,后来我读的几遍中,越来越觉得如此解释这首词的最后几句,好像是把它读浅读窄了,难道辛弃疾这首词就写他恋慕某个美女?想一想全词大都是写景,最后仅仅写自己找到了心中想找的人,就完了?网上有人这样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好吧,我接受这个说法,不管你是否认为这种解释是否牵强,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个解释其实蛮符合全词到此突然一转写自己找人的意味,完全有可能。当然,无论你怎么解读它,就凭它最后这几句,也足够令它成为叫人传颂千年的且可以永远传颂下去的经典词作之一,可以媲美任何一首最佳唐诗宋词。
有的会有一个土得掉渣的乳名?
我的乳名“毛改”。
猫有九条命,命硬好养活。贫苦的人总认为名字越起的低(贱)越好养活,所以我们老家农村那边大多数孩子名字前都加个“猫”,但又因为“猫”与“毛”同音,后来就通用“毛”了。女孩多数为“毛妮”,男孩多数喊“毛蛋”。如果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老大会是“毛妮”,老二女孩二妮,男孩二蛋。老三“三妮”等。这一般都是60—70年代对于男孩女孩的昵称,乳名。80年代的孩子都往往是大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缀个“毛”。“毛静”“毛俊”“毛飞”“毛花”……90年代后,孩子名字就越来越有文化了。[呲牙]
我的乳名叫“毛改”。我可不是姓毛啊。因为我是家中第二个女孩了,奶奶想要下面有个孙子,改个样,于是起了这个很有“寓意”的名字,也是重男轻女的一个表现。毛+改,毛改。
六斤、坷垃头、牛筋(金)、栓柱、粪堆、臭头……这些都是名字(不是不礼貌的)。
你有要写诗歌的情感吗?
今日春分,阳光明媚,一扫多日南风细雨的烦闷心情。走出郊外,桃红李白,清山绿水,生机勃勃,心境顿悦。打开头条恰逢邀请:看到春光眀媚,能否愿意写首诗。春诗涌似水,难尽春之美,身在桃园中,醉倒老酒鬼。
本人不才,愧对春之娇媚。鉴于邀请盛情难却,也只能勉为其难,献丑了。
《春光明媚》
一夜东风春分临,
煦阳丽日天地明,
邀友踏青赏花草,
驱散昔日烦恼情。
龙潭湖水平如镜,
乘舟赏景山重叠,
蓝天白云水中行。
锦鲤跳跃显彩鳞,
两岸繁花赛锦屏,
骚客与蝶痴花眷,
春光献媚醉游人。
明清最著名的十首诗?
1、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清代〕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2、《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清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村居 高鼎〔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7、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明代〕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8、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明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9、石灰吟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0、言志 唐寅〔明代〕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