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18号潜艇,长征2号火箭的长度和重量分别是多少?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
2021长征三号将什么卫星送入太空?
北京时间2021年6月3日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那么长征三号乙发射的卫星有多牛呢?作为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首发业务星,风云四号B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组网协同工作。风云四号B星作为业务卫星,设计和工作寿命均为7年,且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更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总设计师董瑶海说,在继承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风云四号B星在高频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方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此次B星最新装载的快速成像仪具备区域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监测能力。结合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B星在A星每5分钟对我国及周边区域成像1次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而对于气象的观测显然要更加精密,不管是强降水还是飓风还是雷暴等现象都可以被精密的捕捉,对于暴雨、台风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结构及其演变都可以做精细化动态,相对于以前来说会有巨大的提升!频率大大提高,准确度也会更加精准,而且给出的数据会更加详细!
不仅仅是频率得到了增加,风云四号B星将提供比A星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它可在36000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温度探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在0.5摄氏度以内,相比A星提高1倍。这也是这颗气象卫星最牛的地方,毕竟是在36000千米的高度,能够探测到0.05度的温度变化,着实让人吃惊,而且这颗卫星大大弥补了之前卫星在西北太平洋东侧观测范围不足的缺点,能够全面覆盖我国责任海域,为全球台风监测,特别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探测的格点更细、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晴空大气温、湿度廓线数据,能够更好地辅助气象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出发,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增长到80万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高速、高铁跃居第一。粮食1.2万亿斤,城镇化率提高1.2%,8000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生态环境”
神舟十五号发射在即?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在轨组建的关键时期,回想起来,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方面,堪称神速。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从神州十二号开始,中国空间站也开始了轮流值班任务,期间神州十三号也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轨运行六个月,这一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执行空间站换班任务,于近期择机发射。
据报道,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中国空间站正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完成在轨组建任务,不仅如此,今后的中国空间站将会一直有人值班。
那么这一次中国空间站换班任务,有哪些看点呢?
1.神州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将首次实现在轨轮换,实现中国空间站不间断有人驻留,同时成为全球在轨航天员最多的国家。
这一次空间站轮值的航天员有谁?
目前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信息,但是据猜测,新的航天三人组可能是刘旺、张陆、张晓光。
还有一个信息,中国航天员陈东成为我国第一个在轨200天的航天员,可喜可贺!
神州十五号,即将启航,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长征5号B型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有什么意义?
长征五号B型发射成功,再次书写中国波澜壮阔航天史!
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型),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点火发射成功,直入九霄!489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后,进入预定轨道,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此举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阶段任务,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个时候,世界上另一个大国,对此非常焦急!
一、 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此次发射,把近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试验船,送入了太空。成功则预示着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全球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目前,在专门向近地轨道运输物资的长征系列火箭中,长五B型的运载力是最大的,一次能送22吨左右的物资。该型火箭专注于距地球200至40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主舞台。后续空间站的核心舱等各种舱段,都要由长五B型送上天!
据公开资料显示,长五系列的标准型,具备氢氧1级和氢氧2级发动机,以及4个煤油助推器。而长5B型则去掉了2级氢氧发动机,使用1级氢氧发动机与煤油助推器的组合。也就是说,长5B型是长五标准型的简化版。长五标准版可适用于多种空间发射任务,而长5B型则专门负责低轨道任务,比如运送空间站组件和载人飞船。
长五B型的发射成功,再次证明了长五系列的氢氧1级发动机和助推器,所具备的可靠性。
大国之巅认为,长五系列所使用的氢氧发动机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尖端的运载火箭技术,很多立志于航天的国家,都在这项技术上投入大量精力。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研制氢氧发动机几十年,用了很大代价,才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
长征五号标准型
氢氧发动机代表了现代工业科技的最高水平,只有在这项技术上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才有能力开发其他更先进的发动机。此次,装备氢氧发动机的长五B型发射成功,再次验证了我国在这项技术上,所具有的高精尖水平!
二、我国载人航空新时代开启!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长五B型首飞,搭载的载荷组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舱,及货物返回舱,是我国建设新的载人空间站的重要载体。
长五B型
按照长五B型22吨载荷的运力,已经追平,甚至超过了当前主要航天强国的现役火箭。其中包括著名的质子M、猎鹰9FT、D4H以及阿利亚娜5等运载能力在20吨以上的火箭。
由于我国已经在近28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交会对接、多人多天驻留、人员出舱等技术,这意味我国己具备与美、俄同一级别的近地轨道建设和往返能力。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阶段任务,进入建设新的空间站时代!
目前,由美欧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停止运行。美国特朗普政府已明确表示,将于2025年停止对国际空间站的国家财政支持,一切资金活动转由商业提供。
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阶段任务,就是建设新的"天宫"空间站。届时,"天宫"将成为太空中唯一正常运行的空间站。除此之外,未来探月计划和打造地月经济圈最关键的环节——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器,也在本次发射中得到了最重要的技术验证!
据专家预测介绍,我国将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地月空间经济区。到2050年前后,我国每年在地月空间经济区的总产值,可达10万亿美元(折合70万亿人民币)以上规模!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了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试想,如果地月空间经济区建成,将创造接近我国GDP总量3/4的经济价值,这将是多么伟大的一项成就!
三、美国没钱投入航天计划
此次长五B型发射成功后,美国立即有所反应。5月6日,路透社报道称,美国正起草一份对月球矿产资源开发的协议"阿尔忒弥斯协定",并计划将于2024年再度登月!
发射成功后,我航天人欢呼雀跃!
大国之巅认为,此次美国疫情成为全球第一后,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断崖式的雪崩。根据美国摩根大通的预测,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很可能出现-40%的史诗级大衰退。这将使得美国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所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而航天计划,则历来要求海量资金长期投入。
换言之,美国搞出什么计划、协定都没用,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没钱"成为困扰美国航天计划的最大障碍!
1992年9月21日,中国正式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921工程"。至2020年5月5日长五B型成功发射,已经过去了近28个年头。
长五B型的成功发射,再次书写了我国波澜壮阔的航天史!感谢努力拼搏的航天人,请再接再厉,攀登新高峰,我们中国人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