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内战,哈夫塔尔到底会不会统一利比亚成为第二个卡扎菲?
12月13日,哈夫塔尔再次宣布 对首都的黎波里发动进攻,目前,利比亚国民军已经集结了超过5万兵力,分多路 向首都的黎波里发起了总攻,其中 一路国民军,已经拿下了首都的黎波里南部地区的一个缺口,包围了南部地区的团结政府军一个兵营,由此可以看出,利比亚国民军,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目前来看,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已经控制了利比亚90%以上的领土,他们已经将团结政府,压缩到了首都的黎波里,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确实有可能即将统一利比亚,不过,哈夫塔尔倒不一定 会成为第二个卡扎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哈夫塔尔年事已高,他生于1943年,现年已经76岁高龄,应该没有精力成为卡扎菲第二;
第二个原因是,哈夫塔尔与卡扎菲政见不同,因为,哈夫塔尔早在1969年的九月革命中,就追随卡扎菲,并帮助卡扎菲夺取了利比亚政权,哈夫塔尔当时深得卡扎菲的厚爱,并在1986年,提携哈夫塔尔为利比亚总参谋长,授予哈夫塔尔上将军衔;可是 之后因种种原因,哈夫塔尔与卡扎菲反目成仇,不得已,流亡美国避难,直到2011年,利比亚内战将卡扎菲政权推翻后,哈夫塔尔从美国启程回国,组建了如今的利比亚国民军,致力于推翻腐败无能的 现任利比亚团结政府;
由此可以看出,就算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攻下首都的黎波里,推翻现任的利比亚团结政府,也不大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卡扎菲,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哈夫塔尔在利比亚国内,还是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就在最近的进攻当中,利比亚国民军,迅速拿下了首都的黎波里的南大门,城内的老百姓热烈欢迎利比亚国民军进城,还有城内的老百姓,将自己的皮卡车贡献给国民军,希望国民军尽快解放 首都的黎波里,很显然,哈夫塔尔颈导的利比亚国民军,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利比亚民众的支持,再加上,哈夫塔尔的年龄确实已高,不大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卡扎菲 。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您的一个点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苏丹是怎样一个国家?
5年前,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听同事说苏丹很穷,物价又贵,而且战乱不断,极不安全,因此去那里旅游的人少之又少。
由于公司有项目在苏丹,领导决定这次派我这个年轻人去历练一下,我也想看看苏丹的小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等到真要动身的那一天,看见母亲红红的眼睛噙满泪花,我心里有些发慌。临出门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左叮咛右嘱咐,仿佛我这一去再也见不着似的。我安慰道:“儿子这么大了会管好自己的,我每天给您打一个电话报平安”,其实我知道,这是骗人的鬼话,苏丹很多地方信号太差,根本打不通。从北京坐飞机,中间还转了一次机到多哈,然后才到达首都喀土穆,从飞机上俯瞰整个首都喀土穆,除了主干道,其余的道路均为土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早已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走出机场发现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有一段很长的路到处是垃圾横飞,居然没有一个清洁工打扫,在40多℃的高温下,这些垃圾发出阵阵恶臭,把我彻底熏清醒了。不管你怎么行走,都不可避免从垃圾堆上踩过,因为垃圾实在太多了,路中间都有摆放,让人忍不住想呕吐。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苏丹的首都,一个国家的门面如此脏乱不堪,让人大跌眼镜!同事早给我打过预防针,说首都环境很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我住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小旅馆,到的时候已经饥肠辘辘,拿出方便面,向老板讨了一瓶开水,有点不好意思,就准备买一瓶老干妈,一看价格吓了一跳,居然折合人民币要50元,又不好放回去,只好硬着头皮买下。吃完泡面顺便到四周逛逛,汽车还是蛮多,不过都是低端的二手车,听同事说全市的红绿灯加一起也没有超过10个。苏丹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呢?苏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建立于2000年前,古代称之为努比亚,象征着富贵,是黄金的意思。然而却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地理位置: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东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拥有苏丹港出海口,北连利比亚、埃及、南接乌干达、扎伊尔、肯尼亚,西邻乍得、中非、东界埃塞俄比亚。尼罗河自南向北穿过苏丹全境,是苏丹人的母亲河。人口和面积:拥有人口约为4668万,其中阿拉伯人为主,另外还有丁卡人、努比亚人、贝扎人、努埃尔人、阿赞德人、巴里人等。苏丹曾经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达到250万平方公里,自从2011年7月南苏丹分离独立,苏丹面积缩减至188.6万平方公里,由非洲国土面积第一大国变成了第三位。气候条件:苏丹只有雨季和旱季,位于北纬8.45度和北回归线之间,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首都喀土穆被称为“世界火炉”,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最高温度可达到50℃,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可以烤熟鸡蛋。经济状况:苏丹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几乎没有工业,盛产芝麻、棕榈油、棉花等农产品,其中芝麻的产量占全球的50%,中长绒棉的产量是全球第二,棕榈油排非洲第一大生产国,棉花是非洲第二大生产国。1999年,苏丹石油开发取得突破进展,成为石油出口国,带动了经济发展,曾一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是好景不长,自南苏丹独立,带走原苏丹75%石油储量,不再拥有石油优势,再加上战乱频发,经济危机越发严重,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2021年,苏丹人均GDP为764美元,年收入不足6000元人民币。在苏丹的所见所闻1、物价方面在苏丹,是用苏丹镑结算,100元人民币相当于6800苏丹镑。由于苏丹物资匮乏,许多物资依赖进口,物价堪比北欧,蔬菜、水果的价格令人咋舌。一斤洋葱要卖22元,一斤黄瓜17元,一斤西红柿28元,一斤苹果28元,一斤糖30元,一斤玉米面的价格最低也要11元。如此高昂的物价,就是像我这种年收入7万的也觉得压力山大,更何况是苏丹人年收入不足6000元。当地人都不敢去超市商场购物,只能去物价低一些的露天市场或二手摊贩购买。据说如今受武装冲突的影响,物价更是飞涨,黄瓜一斤涨到了27元,西红柿已经涨到了40元,菜市场的老板说,这么贵的菜,有时候还进不到货。出入高级餐馆需要付小费,一般5~15苏丹镑,有些景点会要求给当地导游小费,大约10~20苏丹镑。2、交通运输方面苏丹交通实施可以说非常落后,公路除了几个城市中是沥青外,其他地方大都是土路和碎石路,遇到下雨不光是路特别难走,而且总是溅一身泥。在苏丹,长途出行主要靠大巴,大巴基本上是从中国进口的二手车,价格并不便宜,从喀土穆到瓦德迈哈尼票价4500苏丹磅,从瓦德迈哈尼到加达里夫6300苏丹磅。在苏丹有规定半夜不能行车,到了晚上12点要停在服务区,等到天亮才上路。苏丹公路狭窄,路况较差,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加上气候炎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短途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二手汽车和摩托车,由于交通信号灯较少,经常出现堵车的情况,在没有公路的地方,所有重物都是由骆驼或者驴车来驮运。苏丹铁路大部分建于1930年之前,均为轨距1 067 mm的单线铁路。由于铁路既有线运行条件差,设备陈旧,长期缺乏养护维修,再加上受风沙的侵蚀和水流的冲刷,大部分趋于瘫痪状态。1870年英国人就在苏丹建了第一条铁路,早已沦为摆设,一年货运量不过区区几十万吨。苏丹全国共有20多个机场,大部分飞往国外,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是全国最大的机场。苏丹有两个主要港口,一个是苏丹港,有100多年的历史,为苏丹第一大港口,另一个是萨瓦金港,它们都位于苏丹东部红海州。3、住房情况苏丹宾馆条件参差不齐,有的非常简陋,大部分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澡要到公厕;带独立卫浴的通常比普通要贵1000苏丹镑,每晚5000苏丹镑左右。当地老百姓大部分是住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小屋里,非洲蛇多,冷不丁会有蛇来造访,你别去惹它,一会儿会溜走。蜥蜴、蟾蜍最为常见,躲在屋内某一个角落乘凉。屋顶上的鸟巢,每天叽叽喳喳唱着歌儿,也许动物爱好者会喜欢这样的生活。4、医疗卫生水平问题苏丹医疗卫生条件令人堪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苏丹全国有医护人员8万多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8张。为了改善苏丹医疗落后情况,我国陆续派遣37批医疗人员到当地边远乡镇地区进行援助,条件非常艰苦,不仅通信讯号很差,而且经常停水断电。受条件制约,这里的村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看病,孕产妇也很少做检查,先天性畸形胎儿和胎死腹中的事情屡有发生。这里几乎没什么娱乐生活,我们的医疗队员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就是到不远处的尼罗河,坐上当地人的渡轮去看日落。5、当地的风俗习惯苏丹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既有白人,也有黑人,以阿拉伯白人居多,占总人口的70%,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部分人也会讲英语。苏丹有73%白人信奉伊斯兰教,16.7%的人信传统宗教。他们喜欢白颜色,认为白色是光明、幸福、纯洁的象征。苏丹人与印度人一样,认为左手不干净,忌讳用左手传递食物或东西,他们还忌讳外国人随便与他们国家的女人交谈、握手或者接触。他们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风俗,挤牛奶是男人的事,如果有人看见女人挤牛奶,是莫大的耻辱,会被人看不起。苏丹人不吃海鲜、虾、动物内脏,不过肝除外,他们招待贵宾往往会现杀羊取生羊肝盛情款待,他们当中的贝贾人鱼和蛋类都不爱吃,白白错过很多美味。苏丹伊斯兰教徒禁止喝酒,一些虔诚的穆斯林滴酒不沾,也不准吃猪肉,不准使用猪制品。在苏丹人的认知里纹身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避邪,通常在手臂、身上,甚至脸上纹各种图案。在贝鲁族民族,婚姻实行男嫁女娶,不能直接称呼女子姓名,男子嫁到女方家后,为了回避岳母,白天不得待在家中。而贝贾族女性地位和威信要高于男性。苏丹男人虽然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男性往往选择只娶一个妻子。一方面多个老婆成本太高养不起,另一方面娶多个妻子,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必须平等对待,否则被视为违法行为。6、不可错过的苏丹几个景点苏丹在古代曾经是埃及王朝的一部分,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光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广袤的星空,交汇的尼罗河,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沙漠以及一个个宁静的小村庄,构成一幅幅美丽迷人的画卷。① 苏丹小金字塔苏丹金字塔位于首都喀土穆240余公里的沙漠中,始于公元前300年,是苏丹历史上著名的麦罗埃王朝的陵墓群。边长6~27米,虽不及埃及的金字塔高大,但数量却是埃及的近2倍,共有220座。非常遗憾的是很多金字塔被风化侵蚀,还有40多座遭人破坏,偷走了塔顶上的金银珠宝。② 红海海滩红海全长约2253千米,宽度过354千米,这里不仅可以观海,凭栏看日出日落,倚窗听潮涨潮退,而且还有许多刺激的潜海项目。因为常年游客稀少,尚未开发几乎完好无损,被认为是世界上首选的潜水度假天堂。潜水不仅可以观看到美丽的珊瑚群、鲨鱼,而且还可水看到二战时的两艘沉船,船上装满了军火和战争物资清晰可见,如同置身于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实博物馆。③ 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形成于250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横跨了苏丹等10个国家。沙丘覆盖了该沙漠四分之一的表面,尽管撒哈拉沙漠条件恶劣,但这里有500种植物物种在这里落地生长,有70种哺乳动物物种和90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④ 苏丹国家博物馆苏丹国家博物馆建立于1971,位于苏丹公园西侧,为一幢二层楼的白色建筑,展品主要展现了马尔代夫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历史,包括武器、宗教用品和生活用具等。一楼展出的主要是古埃及时期的文物,也有苏丹历史上尼罗河流域几个重要时期的文物;二楼展出的是古代基督教壁画。⑤ 青、白尼罗河两河交汇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塔纳湖,全长680公里,它穿过塔纳湖呼啸而下。白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两河交汇称尼罗河,让人称奇的是两河汇合时泾渭分明,水色不相混,各自维持自己原本颜色,宛如两条热恋中分别已久的青白蛟龙,依偎在一起。⑥ 苏丹港苏丹港是苏丹最大的港口,英国人为了连接尼罗河和红海,1909年在苏丹建立而成。现在为苏丹进出红海的交通要道,也是苏丹依赖的进出口重要通道,承担全国95%的出口和90%的进口运输任务,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14个,岸线长2381m,最大水深12m。苏丹为什么如此动乱?联合国称苏丹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苏丹战乱,虽然也有来自外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源于内战,在苏丹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自1955年独立以来,苏丹一直内战不断,根源错综复杂,主要矛盾体现为南北冲突,其中包括因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差异激化的矛盾升级,石油等财富和资源利益分配的争夺。另外还有与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存在领土争端,以人及西方等国家的外部干预。1955年苏丹独立后,南部地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治权,爆发了第一次苏丹内战。这场内战持续了17年之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言而喻,使整个国家遭遇巨大创伤。第二次苏丹内战从1983年开始,直到2005年才结束,仍然围绕南部地区试图争取更多的自治权和资源分配问题,这场战争更久,持续了22年。等于给刚喘口气的苏丹,又迎来当头一棒。2007年德班武装冲突,主要发生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是反政府武装与苏丹政府之间的冲突,这场冲突实际上一直延续到今天,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长期的战乱,耗尽了苏丹的大量资源财富,无数无辜平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使原本国力并不强的苏丹雪上加霜,人们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污染严重据有关数据:苏丹每年因污染而死的人都在5万以上,这个国家的污染程度得有多恐怖?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会使一个国家的发展倒退,同时战带来污染也是极其可怕的,超出人的想象,在首都能看到水的地方都是黑到发臭的污水。苏丹是非洲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83%的土地面积被沙化,水资源稀少,虽然占地面积大,却只占非洲地下水资源的0.04%。却要养活非洲3%的人口。在苏丹每天都得排队买水,一桶水卖到接近50元人民币!年收入不到6000元的当地市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买!虽然在中国的帮助下,修建了三座水电站,也就是100苏丹镑背面印着的那三座水电站,但仍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通货膨胀战争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再加上苏丹本身是一个落后的非洲农业国,而出口的农产品并不很赚钱;没有任何工业品出口,唯一能够赚取外汇的就是南苏丹地区的石油资源,但是自2011年南苏丹独立,失去了大部分石油资源,这一优势成为过去式。另外,美国长达20年的对苏丹经济制裁,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写在最后苏丹坐拥大海、沙漠、河流自然美丽风光,却依然贫困潦倒,常年位列联合国及各个组织援助名单的榜首。近几年苏丹的旅游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带动了国家经济,可是最近再次爆发的动乱,会不会让这里的旅游业刚有点起色又重新回到原点呢?由此可见,这个国家贫穷的最大根源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只有和平才会让这个国家彻底摆脱贫困,绽放出光芒!为什么埃及支持利比亚内战中的哈夫塔尔国民军?
最近消失已久的利比亚因为再度爆发大规模内战又回到了人们视线中,利比亚军事强人哈夫塔尔正指挥他的国民军大举进攻兵临首都黎波里城下,想要消灭盘踞在利比亚西部的民族团结政府一统利比亚。
在利比亚国民军和民族团结政府军队激战正酣之际,哈夫塔尔却突然访问埃及获得了埃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有了中东军事强国埃及的大力支持,哈夫塔尔离统一利比亚目标又更进一步了。其实不止是埃及总统赛西大力支持他,就是沙特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在不断的加入支持他的行列,甚至于部分西方国家也和他眉来眼去。这些国家之所以要大力大力支持军事强人哈夫塔尔,可以说是各有自己的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利益的考量。
从经济利益上来说:
哈夫塔尔已经控制了利比亚东部和中部甚至西部部分地区等利比亚大部分的国土,而民族团结政府和其它武装割据势力控制的只不过是一隅之地而已,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干预的话哈夫塔尔肯定可以一统利比亚。这样这些国家如果尽早和哈夫塔尔建立友好关系的话,无疑可以在利比亚重建等经济蛋糕上分的更多份额。
退一万步讲,就算哈夫塔尔没有最终统一利比亚,由于其控制的利比亚中东部地区是利比亚石油主产区,这些国家也依旧可以通过和哈夫塔尔交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相反的如果跟民族团结政府交好,显然是不能获得什么经济好处的,毕竟利比亚除了石油几乎啥也没有不是。
从安全和战略上来说:
由于民族团结政府是一个奉行国家伊斯兰化又主张伊斯兰教民主的政权,这和被许多中东国家恨之入骨直接打成恐怖组织的穆兄会主张是类似的,因此埃及等世俗化伊斯兰国家和沙特等君主国都不愿意支持它。相反的哈夫塔尔是利比亚世俗化代表,又不主张革那些海湾君主国的命,自然很容易就获得他们的认可了。
至于俄罗斯支持哈夫塔尔那是因为西方国家明面上大多支持民主团结政府,俄罗斯支持民族团结政府也落不到什么好处,难道民族团结政府还会倒向俄罗斯不成?所以为了自己的在利比亚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俄罗斯自然是更偏向于哈夫塔尔了。
有趣的是西方国家其实也没有怎么支持民族团结政府,要不然哈夫塔尔不会这么顺利就打打的黎波里。西方国家之所以没有大力支持民族团结政府,一个原因可能是不想彻底得罪哈夫塔尔将来分不到蛋糕,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希望军事强人哈夫塔尔将利比亚局势尽快稳定下来,因为因为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内乱造成的欧洲中东难民危机已经将这些国家搞的焦头烂额了。
所以说一些国家明里或者暗里支持哈夫塔尔其实都是有各自的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利益盘算在里面的,而作为利比亚的邻国尤其更是如此了,通过支持哈夫塔尔统一利比亚一方面可以获得利比亚的石油发展自己的经济,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利比亚人因为战乱大规模涌入埃及造成社会动荡。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埃及政府正是埃及军事强人赛西推翻穆兄会后建立的政权,怎么可能喜欢跟一个和穆兄会类似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为邻,所以赛西自然是对同为军事强人的哈夫塔尔惺惺相惜想要帮助其统一利比亚了。
两极格局下发生的战争?
两极格局下发生了不少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都有冷战的背景。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维持霸权地位,直接发动或参与了许多局部战争,比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除了争夺、维护世界霸权所导致的战争外,有些区域性大国谋求地区霸权,从而引发战争,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侵略柬埔寨的战争、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国民军的哈夫塔尔能攻克的黎波里吗?
若只论土耳其、民族团结政府和国民军的话,有土耳其支持民族团结政府,也不能阻挡哈夫塔尔统一利比亚。
土耳其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相比于美国、法国等北约骨干成员,反而支持随时会被国民军消灭的民族团结政府。
当然,民族团结政府是欧美消灭卡扎菲政权后所扶持且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权。但现今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已经在利比亚取得压倒性胜利,民族团结政府已经被欧美抛弃,土耳其此时却站出来给民族团结政府撑腰、反对欧美也支持的国民军。此外,国民军与欧美俄三方中的俄罗斯最密切。国民军能做大做强,与俄罗斯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总体来说哈夫塔尔是由俄罗斯阵营支持。
先看看土耳其的作为。在利比亚内战中民族团结政府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土耳其和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迅速达成协议。2019年11月27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来访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主席萨拉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签订了两国划分地中海专属经济区的谅解备忘录,引起了塞浦路斯、希腊、埃及等东地中海国家的批评。
土耳其共和国和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在地中海内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边界从北纬34度16分13.720,东经026度19分11.640起,至北纬34度09分07.9,东经026度39分06.3止。这意味着土耳其在地中海获得巨大的腾挪空间,对此不满的不只与土耳其有直接领土纠纷的国家,就连欧洲各国也不满这协议,因为地中海是欧洲获取中东石油的海上走廊,土耳其的专属经济区把欧洲海上能源走廊给覆盖,威胁的也是欧洲的能源安全。
但土耳其的目的与俄罗斯阵营反击美国的目的是趋一致的。俄罗斯阵营不希望希腊、塞浦路斯和以色列借共同修建地中海天然气管道为名将沙特等国的石油改从以色列的港口运至欧洲,而土耳其更不想在地中海天然气利益上被边缘化,若修建管道就需要由土耳其批准,因为新协议将更多的海洋划为土耳其专属经济区,管线再怎么修建也需要经过土耳其。
对此,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与民族团结政府的博弈,还需要有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幕后的干涉,欧美各国在利比亚已经被边缘化。哈夫塔尔对民族团结政府的武力打击会转为协商谈判的局面,利比亚的两个政治势力都由有共同利益诉求的国家所支持和主导,战略目的已经实现,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