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是什么官职,汉代的廷尉正?
廷尉正不是几品官,因为九品中正制是三国时期设立的,廷尉是汉代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廷尉正,官名。秦置。汉沿置,秩千石,东汉减为六百石。魏、晋、南北朝均有此官。北齐属大理寺,官名称大理正。正位次卿与少卿。
唐大理正,秩从五品下,掌议狱,正科条。卿下少卿不在时,总持寺事。宋初亦设,后渐以他官兼其职,元丰官制行,再置正二人。辽、金亦有此官。
明建文时曾于大理寺下的左右二寺设寺正,为左右二寺的主官,与前代大理正不同。
古代发明刑法的官叫什么?
司寇是中国古代发明刑法,主管刑狱的官名。
传统的观点认为,早在西周初年便出现了掌管司法活动的司寇一职,但根据出土文献显示,晚至西周中末期,司寇才作为执事出现在金文中。其作为官职至少也应该在西周之后。春秋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司寇之官。
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宋、鲁的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如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战国时,不少国家仍旧把负责管理刑狱的官定名为司寇。至秦汉遂以廷尉为九卿之一而废司寇之名。后世除北周外,均不设此官,但习惯上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的别称,刑部侍郎则称为少司寇。
中国古代汉朝三公九卿官位?
汉代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太尉)就是最高级的官员呢,是一种非常尊崇的地位,对应现在的话,这三个都可以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地位,然后再看他们的具体的职务,丞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御史大夫相当于中纪委书记,兼中央政法委书记,并主持领导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工作。太尉相当于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九卿是中央九个部门的长官,但地位比今天的部长高,排行前面的几个应该可以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地位,排行靠后的也可以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地位。具体来说第一个太常,相当于中宣部部长。第二个郎中令和卫尉,合起来是国防部部长。后面的几个,依次是太仆,相当于交通部部长。廷尉,最高法院院长。典客,外交部部长。宗正,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皇室事务,今天没有相应的机构了。治粟内史,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少府,相当于财政部部长。
三国时期的议郎官职等级制度?
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大都承袭东汉,分为九卿、内侍、尚书、助理、武官、地方州官等几个方面。
九卿有太常(奉常),掌礼仪祭祀;光禄勋(郎中令),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卫尉,掌宫门禁卫;
太仆,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廷尉(大理),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大鸿胪(典客),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宗正,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大司农(治粟内史),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少腐,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内侍官员有:大长秋、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皆由宦官担任。
尚书有:尚书令(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书令(即秘书令,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五兵尚书(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尚书(户部)、左民尚书(工部)、吏部尚书(大尚书)
武将官职有大将军(武将之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中郎将、校尉等以及各个时期设立的将军名号。
地方官员有刺史(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太守(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京兆尹、令、长史等。
另外,在三国时期,还有名号侯、关中侯等无封邑虚封的官职。
三国官员等级划分
三国的官员若按品级来分则一品是: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大将军、
大都督等;
二品是卫尉、太常、太仆 、廷尉等九卿及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
三品是侍郎(尚书郎) 、侍中、中书令 、大尚书、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等;
四品是卫尉丞、太常丞、太仆丞等九卿辅官和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等;
五品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丞相主薄、丞相长史、安南将军、安东将军、安北将军、安西将军等;
六品是议郎、郡史、赞飨、食监、军师将军、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护军
大秦官员的官职与爵位?
秦帝国的官员有职、爵、秩的区别,职即官职,就是官员的实际职务。职务高低以印绶为标志。印绶分为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墨绶、铜印黄绶。绶是印纽的丝带。丞相就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为银印青绶,县令(长)为铜印墨绶、县丞为铜印黄绶。
爵即爵位,用于奖励有功者。这是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了二十级军功爵。受爵者可以获得田宅、仆人、乘车、免除更役等奖励,但无封土。仅最高级的彻侯享有封地内征收租税的特权,称为食邑。
(二十级军功爵)
秩即俸禄工资等级,计算单位是石(dan,音“旦”)。除丞相外,最高为二千石,次为千石,八百石,以下递减为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一百石,百石以下为斗食。
职、爵、秩三者有一定联系,即有功于国家,或为君王亲信,可授予高级别的职、爵、秩,但三者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比如受爵的不一定是官,一至四等就是军士爵。
而高官也不一定封爵,如李斯,虽先后担任廷尉和丞相,却没有爵位。又如诸县令(长),职务相同,均为铜印墨绶,但从俸禄上看,有千石、八百石、六百石之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