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与护卫舰的区别,军舰前端下方部位为何有个大圆球?
军舰舰艏水下部分的大圆球是“球鼻艏”,不仅在军舰上有这样的结构,在大型船舶上也都普遍会有此结构。球鼻艏的造型虽然有点突兀,但确实现代舰、船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军用舰艇上,球鼻艏不仅能够降低航行时的兴波阻力,其内部的空间还可以安装声呐等重要设备,作用不可小视!055驱逐舰首舰下水盛况,舰艏下部硕大的球鼻艏清晰可见!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有硕大的球鼻首
对于大型舰艇,球鼻艏的作用主要有3个:
1)平衡舰艏重量:大型军舰为了具有更好的抗浪性,舰艏一般都会设计成外飘结构,这样舰艏重量就会较大,而为了尽量降低航行阻力,舰艏部分一般会设计的十分锋利,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舰艏部分的浮力较小,如果舰艏重力与浮力不平衡的话就会严重影响航行稳定性。因此,在在水下部分设计球鼻首可以增加舰艏的浮力、平衡舰艏的重量,提升舰艇航行稳定性;海上犁开波浪高速航行的052D驱逐舰054A舰艏采用外飘压浪设计
2)容纳声纳设备:大型军舰一般都会装备声纳以探测水下的潜艇,对于声纳来说球鼻首是最好的安装位置,因为其不仅可以提供整个军舰的空间利用率,而且由于球鼻首远离军舰发动机、螺旋桨等噪音源,可以更好的发挥声纳的探测能力。大型军舰球鼻首内安装声纳设备正在准备下水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可见其球鼻艏处已安装声呐设备
3)降低阻力:根据舰体结构,合理设计球鼻首的形状和大小,可达到抵消部分水压力的作用,降低产生的船波,并可改善船体附近水流情况,以达到减小船的阻力的效果。舰船球鼻艏减阻效果示意图055级驱逐舰的球鼻首与舰体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根据舰艇吨位大小和结构形式不同,球鼻艏的外形结构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说球鼻艏基本上都具备上述三方面的作用。在现代舰艇设计中,随着设计理念和舰载设备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舰艇也许可能会取消球鼻艏的设计,但至少可以预见的 20-30年的时间内,球鼻艏结构仍会是舰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三体结构战舰效果图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巡洋舰和驱逐舰有哪些差别?
这两个东西说远了没用,就说战前和战后的。
二战前的驱逐舰基本等同于大型鱼雷快艇,船型小,速度快,搭载火力薄弱,主要以鱼雷攻击为手段。
由此驱逐舰还衍生出许多别的舰船类型,比如以鱼雷攻击为主要手段的雷击舰,以反潜为目的的猎潜艇,以拉网布防为目的的布网舰等等,扫雷为目的的扫雷舰等等,甚至还有防空驱逐舰。二战的海军马鹿们特别喜欢用轻巡洋舰带着一帮驱逐舰找事儿。
大体我们知道二战时期的驱逐舰排水量都不大,但也比鱼雷艇这些东西要强不少就行了。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反潜,同时需要对大型军舰进行防护,去驱散那些蠢蠢欲动的鱼雷艇和雷击舰。因为机动性能比较好,还常常作为舰队的连络船和守卫。开路、侦查、防空,怼大舰,挡鱼雷,无事不做。双方大舰开喷时,驱逐舰一波一波的鱼雷攻击也吓人的很。(又想起淹没在鱼雷海中的沙恩了)
但是50年代的导弹技术发展,让驱逐舰和一切依靠鱼雷为打击手段的舰船都尴尬了,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个时候,传统的驱逐舰开始下岗,它们需要搭载更多的探测设备和反制手段,用以对付无孔不入的导弹艇。防空能力也被进一步加强,具备了对舰队防空网的补充作用。
现代战场上的导弹、战机、潜艇攻击愈发密集,所以,现代驱逐舰的船体也就越做越大。以应付日益变化的战场形势。当前所谓的“大驱”已经过了万吨级,驱逐舰从以前的“小玩意”一不小心就发展成了大型多功能战舰。
巡洋舰在二战的时候属于顶级战舰之一,再上面只有航母和战列,某些中间地带的巡洋舰被定义为“战巡”,拥有与战列舰肉搏的能力。例如打沉过航母的德国战巡“沙恩霍斯特”,它最后一战PK英国最新锐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不落下风,最后英军靠的是4艘驱逐舰不断抵近发射鱼雷的才将其击沉。
不过这些战巡实际上是特殊时期的怪胎,它们的装甲比不上战列,碰到真正的战列时往往讨不得好。例如被“胡德”号战巡,碰上俾斯麦战列舰,几下子就给炸沉了。正牌的巡洋舰是没有战巡这么浪的,但排除那些轻巡,二战的重巡也都各有特色,定义的相当模糊。例如德国的那帮“袖珍战列舰”,还有日本的“最上”、“妙高”那些玩意儿;二战中的日本拿轻巡洋舰做余裕设计,规避条约限制,以后直接把炮换掉便完成轻巡变重巡的转职。
二战以后导弹时代到来,巡洋舰便建造的愈发稀少。目前耳熟能详的除了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外,便是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后者是核动力巡洋舰,目前只剩下彼得大帝号。
实际上当年美苏之间有一波疯狂的核动力巡洋舰制造潮,总共造出了13艘核动力巡洋舰。美国的有长滩号、班布里奇号、加尼福尼亚号、南卡罗莱纳号、特拉克斯顿号、弗吉尼亚号、密西西比号、德克萨斯号、阿肯色号。
苏联的4艘:基洛夫号(乌沙科夫)、伏龙芝号(拉扎耶夫)、加里宁号(纳西莫夫)、安德罗波夫号(彼得大帝)。
但这些船目标大、火力与其它装备同型导弹的舰只一样,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成本则高昂的多,人们逐渐更青睐由多功能发展起来的驱逐舰,连带着常规巡洋舰也式微了。抓住了这个机会的驱逐舰,在多功能的道路上越走越深,一不小心就搞大了。
现代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之间已经很难区分谁是谁,二者船型、防护、武装、性能高度靠近。实际海上舰艇在战后发展了这么多年,许多专用船只的称呼多是一种海军的字面定义。巡洋舰一般来说仍然强调火力,驱逐舰则显得薄弱一些,但时代越往后走,这些差异越小。
例如前面提到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其实它设计时是定义为“驱逐舰”的,但美国当年为了凸显“宙斯盾”系统的锐利,硬将其定义为“巡洋舰”,虽然后期巡航导弹的加入让它的对地火力大大增加,使得“巡洋舰”称号实至名归,但丝毫无法否认现代先进驱逐舰与巡洋舰已经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通过装甲、火炮数量、排水量来区分驱逐舰和巡洋舰失去了意义,现代的大驱比巡洋舰更大毫不稀奇。
总而言之,现代驱逐舰和巡洋舰之名越来越趋向于海军名词上的传统称呼,以往的叫法未必适用于实际的应用情况,用“多功能海上主战舰”加级别阶梯来衡量驱逐舰和巡洋舰的融合发展物更合适。
而驱逐舰护卫舰等军舰很少用核动力?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水面舰艇采用核动力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在“冷战”期间美、苏都发展过包括核动力巡洋舰、驱逐舰等核动力水面舰艇,但目前核动力系统主要应用于航母(美国、法国)、核潜艇还有俄罗斯一艘“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在驱逐舰、护卫舰等中小型水面舰艇均没有采用核动力。
美国海军曾经的“全核舰队”:“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和“班布里奇号”核动力驱逐领舰!
核动力系统没有在驱逐舰、护卫舰等中小型水面舰艇上使用,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建造成本过高:从技术角度讲,目前各国在核潜艇上核动力系统在3000吨以上的水面舰艇上都可以采用,而且由于水面舰艇空间相对潜艇要更充足,安装、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相对于常规动力系统,制造要求和制造成本十分高昂,甚至与常规动力系统的造价有量级上的差异。此外,以目前的核技术和工业制造水平,核动力系统的造价也不会随着功率的降低而等比例下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核潜艇上30000马力的反应堆造价是10亿的化,那么功率是10000马力的反应堆造价可能是6-8亿。也就是说对于中小型驱逐舰或者护卫舰来说,虽然其需要的功率较航母、巡洋舰小很多,但是其造价却基本相当,而驱逐舰、护卫舰是需要大量装备的水面舰艇,这样的高成本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承受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上的K-15核反应堆结构“闻名全球”的美国LM-2500舰用燃气轮机
2)维护及退役处理复杂:常规动力系统,如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等,在舰艇退役后可以方便的进行拆解、回收再利用等,但是对于核动力系统,其退役、拆解及后续处理等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而且,由于核动力相关设备、管道、零部件都具有极强放射性,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对人员及当地环境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核动力系统的维护、退役等代价极高。以目前已退役的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为例,据称其退役处理费用与当时的建造费用不相上下,核动力系统的使用成本之高可见一斑!据说是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采用的A1B反应堆正在拆解中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近)与正在维修中的“福特号”航母(远)
当然,随着水面舰艇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核动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万吨级以上的驱逐舰、护卫舰可能会采用核动力系统,但是,个人认为至少在未来10-20年内,除核动力航母以外的其他核动力水面舰艇仍不会有明显的发展。美国下一代水面主战舰艇LSC仍采用与DDG-1000一样的燃气轮机全电推动!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讨论交流。
万吨大驱与战列舰的区别?
驱逐舰和战列舰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用途不同、吨位不同、速度不同、火力不同、现状不同五个方面,通过对比就可以把两者很好的区分开来,是非常容易进行区别的。用途不同:驱逐舰的用途是保护舰队,同时拥有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而战列舰是用来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知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任务,以及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道和降落。
2、吨位不同:战列舰的吨位在三万吨以上,而驱逐舰的吨位在一万吨以下。3、速度不同:驱逐舰和战列舰相比,驱逐舰的速度要比战列舰快很多。4、火力不同:驱逐舰和战列舰相比,战列舰的火力要比驱逐舰强很多。5、现状不同:驱逐舰目前仍然在使用,而战列舰由于航空母舰的出现,使得它逐渐走向没落,目前已经不再使用了。位于战列线中,参与舰队决战的军舰,就叫做战列舰。并非所有战列舰,都是几万吨的大家伙。早期的战列舰几百吨,上千吨都很平常。只是后来大家逐渐明白:舰队决战中,大舰巨炮往往更占上风。技术在发展,工业在进步。战列舰自然越来越大。以致一艘战列舰一次投射的火力等同于同时期六个陆军集团军。19世纪初,一种新的海战兵器—鱼雷出现在海战场上。这玩意不受限于火炮身管限制,可以造得很大。如果说大舰上的巨炮是一杆狙击步枪的话,鱼雷就相当于步兵用的手榴弹。射程不远,但威力巨大。在双方舰队对轰时,鱼雷艇脱离战列线,充当敢死队,冒着漫天炮火,接近敌方,把这种致命武器发射出去。战列舰队面对这种突然释放的“暗器”,可以说左右为难。分出火力打击鱼雷艇,会减少舰队对决的火力;躲避,会搞乱战列线;不躲避,万一被命中,那可是阴沟翻船。这时就需要有种军舰能够前出,驱散敌方鱼雷艇,避免其靠近己方战列线。最初的驱逐舰就是干这个活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有什么区别?
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区别
1、外型设计以及大小不同
巡洋舰舰体最大,前甲板比较细长,上层建筑物比较高大;驱逐舰前甲板较短,上层建筑较矮。
2、主要攻击武器不同
巡洋舰其要火力改以反舰导弹取代主炮,并强化防空与反潜能力的现代化巡洋舰;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
3、发展时间不同
巡洋舰是在17世纪出现的,巡洋舰与其说作为舰只的分类,不如说是表明这种舰只的作用和任务。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是19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以来产生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