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网约车抽成,保时捷跑滴滴能赚钱吗?
可以明确的说。不赚钱。滴滴的抽成比较高。而每一单每公里也就一块多钱。保时捷的车,油耗一般都比较高。这样的话,基本就是只能覆盖其油耗的成本。但是别忘了,车是有损耗的。保养啥的。直接会让保时捷跑滴滴的时候出现亏损。保时捷跑滴滴并不合算。
滴滴为啥抽成比例不一样?
因为抽成根据车的类型,车的新旧,还有单的类型决定的。
一般快车的车程的话,大概是20%~25%左右。像特惠快车或者一口价订单的话,抽成是在25%~30%左右。而滴滴专车的话,抽成在20%。所以车价越贵的车一般抽成的话也就越低,特别是像专车的话,是最划算跑的。因为他大概只有20%左右的车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何看待滴滴司机载到乘客后协商取消订单以绕过平台抽成的情况?
绕过平台抽成,私下交易,这种事情说穿了,无非是钱的问题,司机想到手钱多一点,乘客想要少花钱。
这种情况,在网约车和顺风车上都有发生,在货拉拉上也一样。原因都是一个为了省钱,一个为了多赚点钱。但这样对平台来说,确实是不公平,双方通过平台获得了成交的机会,平台从中抽取部分佣金,这个无可厚非。而且乘客通过平台交易,平台还提供有意外险保障,合法的网约车和顺风车司机也获得了法律上的保障,本是三赢的事,挺好的。那即然这样,又为什么会有司机乘客合谋绕开平台走线下的事呢?
我个人认为这与平台通过交易获取的利益远高出了应得利益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
我们可以想像现在的平台就等同于经济活动中的掮客,掮客的获利方式是以信息为中心的,掮客向交易双方提供信息,促成交易以获取适当的利益,比如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挺好的,皆大欢喜,毕竟掮客没有承担风险,也没有投入货币或实物成本,这是三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的掮客我们算他是零售型的。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掮客,他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大量的批发信息促成交易,先通过免费服务甚至贴钱服务,整个行业信息都垄断在手中了,只要是做这个生意的都离不开他了,这个时候,他无底线地提高佣金比例,而且不容任何一方、一人提出反对意见,反正老子一人说了算,卖多少,老子说了算,买什么价,老子说了算而且买方的钱都要先交给老子,交晚完成了,老子原给卖家多少那也是老子说了算,你们也别想知道老子在里面抽了多少佣,这与你们买卖双方都没关系。卖家你的成本多少老子不管,是亏是赚老子不管,老子先吃饱再说,等老子吃饱了吃撑了,再拿吃下的钱整个新鲜玩意儿(无人驾驶),把卖家(司机)全部清出场,管你以前赚多少赔多少,以后天下出行生意老子一人做了,钱一人赚了!
你们想想,这个掮客是这样一种玩法了,那卖家买家还咋玩?先个人顾个人吧,活着第一、质量第二,司机能多一分是一分,乘客能少一毛算一毛!
中您的听,请给个赞,给个关,谢谢!
心千万别黑了
滴滴代驾提成怎么算?
滴滴代驾抽成20%-30%不等,各个地区略有差别,而且每单收取0.5元的保险费,外加1.77%管理费。系统会在每单结算时抽成,因此乘客显示支付数额与滴滴司机上显示的金额是有所差别的。
滴滴实际收入是:每单收入=业务费用*80%-0.5元+订单奖励*80%+附加费用*100%+其他费用*80%-(业务费用*100%-0.5元+订单奖励*80%+附加费用*100%+其他费用*80%)*1.77%。其中的业务费用包括起步费、公里费、低速费、超公里费、夜间费用;附加费用包括路桥费、高速费、停车费。
滴滴顺风车抽多少提成?
滴滴执行总裁于22日在官方平台表示,所谓的抽成约为乘客付款金额的19%。既然有了"约为"一词,抽成比例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数目。实际上不同城市,以及订单出行的距离,加之出行时间以及是否拼车等影响,每一笔订单的抽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合适比例。但整体的抽成比例平均以后的确在19%左右,其中打赏,属于特殊情况的调度,调价等几类额外费用都是全部送到司机手里,滴滴平台不对这一类"小费"进行抽成。此外,抽成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五分之一。虽说高于25%抽成的订单比例不大,但过高的抽成往往让滴滴司机印象较为深刻。因此大量有同感的滴滴司机往往会形成一个伪常识:所有订单的抽成都是25%。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有心的滴滴司机完全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抽成记录,大部分还是19%左右的抽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