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在自然界可以停留多少年,虫洞真的存在吗?
这其实涉及到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不过虫洞是目前最不着边际的预言。
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在这一年里,爱因斯坦陆续发表了多篇极具开创性的论文。
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狭义相对论,又过了十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广义相对论。其中爱因斯坦还给出了一个名震物理学界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可说说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其实这个方程是真的很难解,是十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这之后许多科学家纷纷投入解方程队伍当中,爱因斯坦本以为这个方程是够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忙会好几年的,可没有想到,有个叫史瓦西的人。
他最先解出了一个特殊解,并预言黑洞的存在。
当然,爱因斯坦是不太认可史瓦西的预言,但还是把史瓦西发表了论文(这时候史瓦西在一战战场上),但史瓦西的努力,给了后来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科学家们很大的信心,大家纷纷开始想要从广义相对论里找宝贝,也确实找到了很多宝贝,说了名震天下的吧,一个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还有前几年刚发现的引力波。
其实广义相对论是对引力本质进行研究的理论,但是却一一兑现了从方程中的出来的预言。但是其实在这么多预言当中,至今也要还有一个别说被验证,甚至还没有被发现,它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虫洞的东西。
最早提出虫洞概念的人是其实是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后来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在研究广义相对论场方程时,假设黑洞与白洞透过虫洞连接,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叫做虫洞的实现瞬间的转移,所以虫洞也被叫做爱因斯坦-罗森桥。
不过,爱因斯坦当时觉得这东西不太靠谱,就放弃研究了。当然,后来确实有一些科学家也稍微研究了一下,但基本上都放弃了。直到著名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作家卡尔萨根想要写一本科幻作品,想要使用可以穿越的虫洞,于是联系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也就是因为LIGO发现引力波而获奖的教授。卡尔萨根希望基普索恩能够帮助他找到虫洞的理论依据。基普索恩就带着他的研究生开始研究虫洞的选题。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些理论根据,发表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刊物上,而卡尔萨根也写出了著名的科幻小说《接触》,后来也被翻拍成电影《超时空接触》。
这科幻小说当中,女主就是通过了虫洞,实现了穿越,和外星人联系上。我们说回到虫洞,那虫洞到底是什么?基普索恩他们又论证了什么?
简单说,虫洞可能是:
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还需要完整的理论,并且解决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虫洞在哪?然后,虫洞如何才能穿越?
基普索恩以及其他的科学家的陆续研究中,到目前为止的结论是这样的,
首先,虫洞应该是存在于微观世界当中,它其实很小很小,而且转瞬即逝。
其次,如果要实现穿越,其实就需要把虫洞打开,至少要打开到1光年的宽度,这是因为存在潮汐力,如果虫洞太小,很有可能没进去就被撕碎了。
那如何打开虫洞呢?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负能量”的概念,他们认为只要往虫洞里灌入负能量,就可以维持住虫洞不消失,并且慢慢打开。当然,真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负能量。
这个实验大概是这样的,量子力学理论中,其实真空是不空的,是会有量子涨落的。如果用两块距离特别近的平行金属板,限制金属板之间的量子波动,所以,金属之间的量子波动小于金属板之外的空间。这时候外面的量子波动就会对金属板产生向内的推力,其实等效于金属板内产生了对两个金属板的吸引力。如果外面的空间平均能量密度是0,那两块金属板之间的能量密度就是负的。这也被称为卡西米尔效应。但是,即使我们找到了负能量,也没办法。因为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如果要打开虫洞达到1光年的尺度,需要灌入的总负能量是整个宇宙总能量的6倍。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做成这件事情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虫洞其实是相对论所有预言中,最最最没有进度的一个,我们不仅没有真的找到一个虫洞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观测数据。其实即使是理论上,实现虫洞的超时空穿越也特别梦幻,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虫洞存在么?只能说,目前来看,似乎是找不到它。
最后再说一下,虫洞虽然没有找到,但其实它被广泛地写到了科幻当中。我们刚才提到的基普索恩,他就是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和编辑之一,星际穿越也用到了虫洞的概念。
塑胶料在料管滞留时间怎么计算?
比如说5KG料,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为T,而注塑周期为t,制品的重量G(包含水口料),那么滞留时间为:T/t*(5/G)
南极塑料污染严重吗?
了解海洋中的塑料污染严重程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的腐蚀力将这些废物分解成几乎不可能追踪的小碎片。近期,科学家们在地球最偏远的地方发现了这些微塑料的证据,这是首次在南极海冰的核心中发现了塑料颗粒。
资料图
此前,科学家们曾在南极洲的地表水和沉积物样本中检测到过塑料污染,但就这项新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所知,此前从未在海冰中发现过塑料污染。这些冰冻的板块由海水形成,在南极洲,每年大约有80%的冰会融化并发生变化,似乎每次都能捕获到新的塑料微粒。
来自澳大利亚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2009年从东南极洲提取的一个冰芯分析发现了96个微塑料颗粒,它们当中包含了14种不同的类型。这项研究表明,南极塑料垃圾的数量远比之前认为的要多。
该研究首席作者Anna Kelly表示:“虽然这里的聚合物浓度低于在一些北极海冰样本中发现的浓度,但我们发现的14种不同的聚合物类型只比在北极研究中发现的17种略少一点。我们冰芯中的微塑料聚合物比北极的要大,这可能是当地的污染源因为塑料分解成更小纤维的时间比在洋流中长距离运输的时间要少。”
据研究小组介绍,这些来自当地的污染物可能包括来自游客或研究人员使用的衣服或设备的塑料。在他们发现的塑料品种中还有渔业经常使用的塑料品种。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微塑料在海冰形成过程中被捕获而不是漂流到海底,这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Kelly说道:“南极海冰中塑料微粒的滞留使它们能在海面附近停留更长的时间,而不是沉入深海。这将使它们更容易被磷虾等海洋生物食用,磷虾是南部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并且海洋捕食者在食物链中处于更高的位置。”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
PVC塑料和宣纸谁降解快?
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容易降解;PVC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难以降解;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长,一般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你遇到过什么尴尬的事?
十六年前,我和舍友子义相约一起爬泰山,那时我俩刚上大学,手里都没钱。为了省掉门票,就想绕过正门从后山爬上去。两个完全没有野外经验的小伙,却敢深入泰山腹地,现在想来仍感觉当时过于大胆。但这次攀登却让我终生难忘。
早上6点,我和子义就来到泰山后山,上山地点是另一个舍友推荐的,计划是经后山翻天烛峰到玉皇顶在下山。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仗着体力好,胆子大,带着两瓶水,一袋干粮就上山了。
当时天刚蒙蒙亮,浓密的植被和雾气笼罩在后山的小路上。走着走着,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我们虽然胆大,但在这大树遮天的小径见到人,也难免心惊。等双方都近了,才看清是位出来采摘的农妇。可能是经常碰到一些走小路上山的游客,农妇见了我们并不惊诧。问明情况后,非常自然的和我们说,你们从这里走,想自己上去是很难的,我可以当你们的向导,把你们送上天烛峰,但每人要支付我十元的导游费。
一听要钱,子义开始是不同意的。但我考虑再三,认为找个当地妇女做向导是比较安全而且能更快到达山顶的方法。毕竟我们对道路太不熟悉,自己摸索很有可能迷路。就这样,我说服了子义,给了农妇钱,由她带我们上去。
事实也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农妇的带领下,也就一个多小时我们就看到了天烛峰的大致摸样,她就像块燃烧了一半的蜡烛镶嵌在岩石上,很有型,确实峰如其名。这时候天已完全亮了,农妇指着天烛峰告诉我们“你们从这里翻上去就可以了。”她要回家做饭去了。
虽然能够遥看峰顶,但简单估算也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我就和农妇说:“还是带我们再走一程吧,到天烛峰下您再回也不迟。”农妇扫了一眼我和子义,可能也觉得路太远,就同意了。要说这农妇不愧是山里的原住民,爬上爬下如履平地,我们两个年轻小伙想跟上她的速度都很吃力,她却看不出一丝疲惫。
终于,四十分钟之后,我们到达距离天烛峰还有三公里的地方,整个峰型都已清晰可辨了。这时,农妇说什么也不往上走了,我们只得和她告别,正式开始独立攀登。
连续转过几个弯之后,可以看到山上的清泉顺流而下,那水很凉,我们兴奋的捧起来洗了洗脸,又往身上撩了撩水,真的很凉爽。紧接着就是碎石铺成的陡坡,也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了第一个问题。子义崴脚了。由于这段路特别陡,又是碎石路不好站立,子义在爬的时候没登好,踩空了。在下滑了五六米之后,他虽然抓住了一块凸起的石头,却发现自己的脚崴了。
这时候下山是不可能了,我只能扶着他,一点点的朝着天烛峰挪去。不得不说,子义的受伤影响了我们的进程,看上去一个小时的路,我们足足挪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达。不过好歹是到达天烛峰顶了。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又犯了愁,从天烛峰下去又全是碎石的陡坡。子义这种情况,下山很不易啊。
在山顶吃了干粮,休息了一会,子义的脚也好了一点,虽然痛,但能勉强行走了。就这样,下午2点我们又出发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缓慢行进,我们终于离开了碎石坡,到了一条貌似路的地方。这条路上面是峭壁,下面是悬崖,只是峭壁和悬崖之间有一个半米的凸起,所以就貌似是路了。这条路只够一个人通行,往下就是万丈深渊,因为路太窄我和子义都不敢动了。
这时,我对受伤的子义说:“你在这等着,我先看看左边能不能通。”子义也点头同意。我和他错开身子,小心的从子义身边挪过去,就一直往左走了。大概走了35分钟,我发现前面的路竟然断头了。只有碎石和悬崖。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我只好原路折返。
回到子义那里的时候,我的心就有点慌了。这时已经下午四点,我们两个竟还没走到泰山的正路上,连路在哪里都不知道。如果再耽误下去,天一黑,我们就会被困在后山。对于只有一点干粮的我们来说,在这荒山野岭过夜简直不敢想象。
我安抚了一下子义,告诉他我在往右边的路走走看。子义这时也着急了,他的脚还很疼,而且他也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听从我的建议在原地等着。
往右走之后,我加快了脚步,这边如果不通,我和子义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此时我开始后悔组织这次鲁莽的攀登行动,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越走越觉得这就是个环形的路,好像总也走不出去。就在我心里越来越急,越来越毛的时候,忽然遇到了个转角。我靠着崖壁,快速的转过去,却差点和一个走过来的老者撞个满怀。
这位老者提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一些采摘工具,可能也没想到会从这里碰到我。他张大了嘴巴问:“你怎么到这里来的?”我就把我们从后山翻过来的经过和他说了。
老者听后啧啧称奇,说小伙子这里是很危险的,你们竟然能翻过来。你另一个朋友在哪里,快带我去找他,我带你们上正路。我赶紧回去叫上子义,小心翼翼的跟在老者身后。
要说这位老者真是老当益壮,在他的带领下也就半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正路。这时我才缓过神来,感谢老人的同时,问到:“老先生怎么会到这么险峻的地方来。”老人笑眯眯的告诉我,他刚刚是在后山拾灵芝,却恰好碰到了我。而且正路上有个亭子,他就在那里卖东西。
果不其然,我们又随老者走了一会,就看到一个小卖部,里面竟真有一个四十公分宽的灵芝。老头消消的和我说,咱们有缘分,1200就卖给你,这是正宗的泰山灵芝。我赶紧感谢他的帮助,并说我们确实买不起,但我和子义还是从老者那里买了两瓶水就抓紧开拔了。
后面的路就顺多了,我们一路到了玉皇顶,走十八盘到中天门最后从红门出。出红门的那一刻,我和子义的腿彻底不会走路了。看了下时间,晚上十点整。看到时间,我心里再次庆幸能碰到那位老者,如果不是他,恐怕我们今晚真的要在荒郊野岭过夜了。
现在想来,还觉得和那位老者相遇是命运的安排。也不知道十六年过去了,他是否还记得那两个在后山被他救助的青年,也在这里祝老人家寿比南山,幸福安康。
再次提醒大家外出爬山一定要走正门,切勿为了省钱而将自己至于危险的境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