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大会,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多严重的地步?
人类改变气候的时间不多了,全球气候越来越极端化,北极38度高温,甲烷爆发,二氧化碳再次创下新高,极端性的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等已经在全球范围之中频繁出现,并且科学家们观察发现,出现自然灾难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也是越来越高。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气候虽然非常严重,对地球生命体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但是并不是到了“无法挽救”的局面,人类还是有机会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变,就看愿不愿意做。
但是从现有的科学报告来看,至少人类至今还没有对气候的改变起到多大作用,反而变得更加严峻了,下面我们就说下其中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影响——甲烷!
甲烷排放增加已经成为实施,根据国际研究数据显示,自上个10年以来,甲烷排放量上升了9%,这可以说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是非常强的,而增加的背后原因主要是建立在人类对能源和食物的无限需求,其中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甲烷的升温潜力已经是二氧化碳的28倍,这相比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上升了一倍以上。
所以这甲烷的上升让人类对气候保护的措施需要进一步提升才可能,因为持续下去,《巴黎协议》的警戒线可能会提前被突破,甲烷恐成气候“引爆点”,如今大气中的甲烷水平每年仍在增加约十亿分之十二。
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温室气体来源主要在哪里?对于地球来说,地球排放的甲烷大约有60%是来自人类,包括了化石燃烧,农业(畜牧业),废气处理等等。同时在自然条件之下,也有甲烷的出现,例如湿地,湖泊,河流等区域也会产生甲烷,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树叶,树枝进入到河流湖泊之后,会在没有流动的情况之下,沉入水底会形成甲烷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很多湖泊河流出现气泡,大多数都是甲烷的释放。
这就是我们身边比较典型的甲烷释放例子,同时自然状态之下的甲烷释放,在南北极地区是偏多的,主要分布在永久冻土的融化,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之下,永久冻土融化速度已经在加速,影响在下面的封存等温室气体,其中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只要气温上升,那么永久冻土之中的温室气体都会缓慢的出现。
如今的甲烷正在走向什么趋势?根据全球50多个研究机构通过100多个站点的数据收集来看,与2000年至2006年之间相比,全世界每年新增的甲烷产量约为5000万吨。其中约60%的人为甲烷排放来自农业和废物,有多达30%是来自牛和羊的消化过程。也就是60%之中有一半是因为牛羊等问题,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牛羊等生物能够产生这么多甲烷?这不就成为了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了。
其实这个完全是不用质疑的,如今的畜牧业有多发达大家也知道,人类要食用牛羊,喝牛奶羊奶等等,未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畜牧业的扩大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说这还是与人类存在关系。
同时研究还发现,20%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燃烧,而10%是来自世界煤矿的泄漏,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整体上来说,总体趋势呈上升趋势。所以说甲烷的问题如今已经跟二氧化碳是同样的重要,人类需要加速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才行,少吃肉,少开车等等是必然的趋势。
未来的气候趋势如何?移居才能延续人类文明?很明显,如果人类不进行生态环境改变,那么气候的持续上升也将继续,同时未来产生的连锁效应也会更多,高温,干旱,强风暴,强降雨等问题都会出现,这些变化与甲烷都是存在关系的。
而在极端气候之下,人类也应该想想“后路”的问题了,因为如今人类不可能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要保护早就进行了,《巴黎协议》提出了这么多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上升之中,同时塑料垃圾的污染也在持续加剧。
所以很多人都说,霍金的预言可能要成真了,有点准了,地球未来会变成一颗“火球”,这将可能是地球持续“发烧”的结果,那人了的“退路”是什么?可能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地外星球移居。
如今说得较多的就是火星移居,但是如今火星的条件还不如地球,为何人类还要上去?那必然是如今的地球可能已经是我们没办法左右的,所以才会出现前往如今“荒漠”的星球,然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改造。
虽然从这个问题上来说,改造相比如今保护地球还难,但是想一下,火星如今的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上去居住,那么改造受到人类的“二次”影响就少了很多,那就更加方便进行改变了。
所以如果人类没有办法进行对地球的改变,那么只能是地外星球才可能延续人类文明的继续,这也是如今人类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很多人举得是“异想天开”,但是事实会证明可能这已经是个明智的选择。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内容?
1.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2.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3.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世界气候大会2021?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英国格拉斯哥开幕,这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气候大会,世界各国领导人将参会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进行磋商。当天,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关于“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的临时报告,2021年我们的气候变好了吗?
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继续升高
根据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1月至9月)比1850至1900年高出约1.09摄氏度,目前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第六个或第七个最温暖的年份。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新高,而这种增长在2021年仍在继续。
海洋不断升温 已达新纪录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首先面临严峻的升温问题,目前海洋上层2000米深度水域温度已经达到新的记录。同时,由于每年吸收约23%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因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而不断酸化。这也导致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使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海冰范围达历史低点 融化速度翻番
冰川和冰盖的损失也不容乐观。报告警告说,今年7月上半月,整个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北美冰川融化的速度在2015至2019年间几乎比21世纪初“翻了一番”。2013年至2021年平均每年海平面上升4.4毫米,速度是1993至2002年期间的两倍。
气候形势恶化导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
今年以来,全球很多国家的人们,也在亲历着气候的恶化和不时造访的极端天气。
今年年初,暴雪低温天气影响全美,特别是西南部得克萨斯州受灾严重。造成多人死亡,百万家庭和商户停电。
今年6月至7月,北美西部和地中海地区多地出现超过40摄氏度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50摄氏度。极端高温在美国加州、土耳其和希腊等地引发了重大森林火灾。
3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持续降雨,新南威尔士州遭遇50年一遇洪灾。7月,极端降雨也袭击了西欧多个国家,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美国、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都遭遇严重的干旱。
3月,蒙古国连续遭遇强沙尘暴和暴风雪,也影响到了我国北方多地。
各国积极磋商 中国致力于兑现承诺
面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磋商探讨解决办法。参加气候大会的一些人员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决心,并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承诺。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夏尔马: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过去几个月,我们在停止煤炭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 埃斯皮诺萨:我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国集团国家有密切的接触,特别是中国。我看到他们有非常强的决心去实现自己的承诺,包括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
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是欧洲哪座城市举办的?
哥本哈根 就是这样一个清洁的国度,在她的首都哥本哈根将迎来12月7日举办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正马不停蹄地飞奔在通往低碳城市的路上。
最新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
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
根据“巴厘路线图”的决定,本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因此,本次会议被喻为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