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至尊 风随缘,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
我是人间大杠精,却被一个外卖骑手教育了一顿,收拾地服服帖帖!
有一天我坐在一个面店吃面,对面坐着一位外卖小哥,看着大概四十岁左右,脸上满是沧桑,左手居然断了,很可怜的样子,我无聊和他闲谈起来。他说自己原来是个公司的创始人,折腾到没钱了欠了一屁股债,只好干脆出来跑外卖,结果跑了几年发现很喜欢这个职业。
因为他有管理经验,把好几个站都运营到了顶流,获得公司嘉奖。我们聊啊聊,就聊到了人生。
我说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平常。我说:现在的人最不想要的就是平常的生活,你为什么说最重要的是平常。
他说:人无论怎么折腾,依然都是平常的生活。怎么着你还能上天啊?
我说:就是能上天啊,宇航员不是到天上去了吗?马斯克不是要移民火星吗?
他说:移民到火星上是不是也得吃喝拉撒睡也得种菜呀。你没看马特戴蒙演的电影吗?在火星上要活下来就得每天劳动种菜用自己的便便,那不也是平常吗?
我说:那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的明星人物,还有经常登上领奖台的人,他的生活就不平常啊。
他说:是不是灯光照一下,他就长对翅膀出来了。吃饭是不是比我们多一个胃,回到生活里,他依然要像个人一样活着。你看他房子大过你豪华过你,也许睡眠质量饮食水准还不如你。
我说:那么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非常渊博有智慧的人,他们不寻常了吧,呵呵呵。
他说:就是佛菩萨本人也是平常的。你要吃喝拉撒睡,该生病的要生病,该还债的要还债,该干嘛就要干嘛。
我说:你骗我,你个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这个世界大家争崩头都要变成不平常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啊。
他笑笑说:鸿鹄安知燕雀之乐啊!你以为鸿鹄才是鸟中的极品,那是你内心的分别作怪。在大自然看来,燕雀和鸿鹄是平等无二的。
我笑了:你一个外卖小哥,还学人家说大自然平等无二?你说的平常,我也懂,很多人开口闭口就是平常心,其实都在疯狂追求名利。哪里有平常?
他也笑了:很多人追求名利,这就是平常之态,你要用正确的心态看这个世间常态啊,包括你看待自己要追去名利做人上人的心,也要平常看待。
你若不平常看待,你就会出问题,你会无端仇富,你会消极躺平,你会纠结矛盾,你会对世界产生敌意。你不知道世界千古以来都是如此,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是一种极大的平常态;为名利而努力,也是个人的平常态,可是你却和这个平常去纠结。
我说:你说到哪里去了,我没有纠结,是你在说我纠结。我只是不认同人生最重要的是平常。
他说:平常心、不是一颗消极心,是一份格局和视野。我说:你又忽悠我,还格局和视野,你怕不是做传销开课的吧,你咋不说平常心可以投资呢?
他说:人没有平常心的格局和视野,看东西不是歪就是扭曲。没有办法看得清楚事情。有平常心看世界,花开花落花满天,平湖秋月起波涟。
我说:你还拽文?牛。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是花开花落花满天,平湖秋月起波涟。
他说:无神无圣无荣枯,自然花开花落花满天;一静一动皆淡然,自然平湖秋月起波涟。人生啊,无非都是一段旅程。就像我送餐的每一次,都是一次旅程,无论是送个炒面,还是送一份波士顿龙虾,都是从店家出发,到客户家里送达。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我说:你一口都吃不到,当然没有任何区别?
他说:我只是告诉你,平常心的格局,是这样客观和理智,是这样清楚和明白。不会糊里糊涂陷进去这段旅程。
我说:你说的平常心,我理解这意思就是要忍住,别乱来。是不是?
他说:你忍得住吗?
我说:忍不住,我经常真的很想乱来。
他说:所以我说平常心最重要,因为像你这样常常忍不住要乱来的人太多了。平常心不但能让人明白清楚理智的活着,还能防止人瞎搞乱来,因为平常心这种格局的人,一般都能及时消解乱来的这种心态。
他们吃饭粗茶淡饭几口小菜即可,不会为了一口吃食铺张浪费,他们睡觉只需要一张小床,不会为了追求像皇室贵族一样睡觉去折腾,他们出行开个国产平价车已经很满足,甚至坐地铁公交毫不埋怨,不会一辆又一辆换豪车。因为这样,他们不会损耗精神和生命去为贪婪奴役。
最重要的是,平常心格局的人,不反对不怨恨别人的任何活法,别人铺张浪费,在他们眼里也是平常,别人声色犬马,对他们来说也是平常,他们不以为自己平常就希望人人都像自己一样,他们骨子里认同和而不同。
我说:你说起来,这个平常心,是个很高的境界啊!
他说:认为境界很高,已经离开了平常心。人之所以活起来心不舒坦,就是因为总在高低上下好坏里打转转,有两个字叫沉沦,所以古人说:沉沦苦海。看见外缘,产生高低的判断,然后跟着揪住不放,
形成执着偏执,最后患得患失,不得解脱。怎么不得解脱,一看别人都开豪车,我开不上,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必须追,追不上,烦恼,追上了,又继续追下一个。终日无有了期,何时是个尽头!
如果用平常心待之,心平气和,尽人事听天意,享受过程不计较成败结果。活得洒脱自在,人世间任何变故,损伤不了!一颗心平常至极,无漏无损无伤无痛!
我摇头说:听不得,谬论、谬论啊!都按你这种平常心,民族不会复兴、国家不能崛起,人民大众难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你这是毒鸡汤!
他也摇头说:这就是,好东西不可随意说与不懂人,今日我已经失误了。你继续转,有朝一日总会头晕脑胀没有解药,那时记得平常二字,或者可以帮到你。
这时店家老板娘站在旁边喊道:二位大师,要聊人生出去聊,吃碗面吃了一个小时了,还不买单走人,我这小店容不下你们这大菩萨!
抬杠不成,我们只好出门而去,小哥骑上他的小摩托,突突突地消失在了人群中。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
唐伯虎用一首佛偈风+打油诗风的绝世佳作,写出了传颂几百年的人间清醒。
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我其实深感周星驰非常理解唐伯虎这种人物的性情和境界。
虽然电影是搞笑无厘头,但是在搞笑里面,隐含着江南才子至情至性和天真纯善的关键要素。
我们一听古人,仿佛那几千年来的人都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腐儒,其实不然,周星驰式的演绎,恰恰把人性里的真实表露了出来。
唐伯虎也不外如是,即使早期的功名之恋,也不能淹没才子的活泼才情。
唐伯虎一生坎坷,可谓极其倒霉。他当时才华横溢,诗书满腹,已经是高中解元了,但一心还想中状元,欲望驱使他进京赶考,卷入了一场说也说不清的考场舞弊案。
要说他没有舞弊吧,里面的巧合让所有人都不信,唯有相信他才华不需要偷题。可是他和主考官的来往关系,却无法摆脱嫌疑。
在被锦衣卫抓进大牢折磨了一番后,弘治皇帝终于网开一面,搞清楚他是被冤枉,但也被罚终生不能入仕,罢为小吏,也就是说状元之材,一辈子只能去街道做主任。所以唐伯虎等于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候就直接落入谷底。
相信这次大祸,还是没有能惊醒他的官场名利梦。他之后长期郁郁不得志。曾写一首诗描述自己的官场梦碎的悲凉: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从这诗里看得出,他还在为当年那件事做噩梦。耿耿于怀。
唐伯虎的才情,吃上饭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那个年代,不入仕途的读书人,等于人生黯淡无光。
唐伯虎才华横溢,其实光靠为达官贵人定字作画是可以养活自己的,只是唐伯虎喜欢逛青楼,消费自然要远比普通百姓高很多,所以才会入不敷出,越来越穷。
在多年的折腾下,他再一次找到了名利的契机,那就是做了宁王的门客。宁王很是器重他。
可是,当他发现宁王有心造反。这可不行,搞不好是要掉脑袋加满门抄斩的。
只好装疯卖傻,脱了衣服裸奔,才得以脱身,躲过一劫。
这以后,一代画家,诗人唐伯虎,才算真正从名利场的旋风里清醒过来。于是,后来才有了这首《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首诗的语句用法,已经脱离了诗词的美学范畴,大白话写的好像打油诗一般,但也有几分佛偈的感觉。一般诗词里面同一个字顶多就用一次两次,出现三次断然不可,可是他这首诗里面,桃花就有五次,花字也是很多次,道理说得非常简陋,
比如不愿鞠躬车马前,这种话拿来入诗是魏晋先秦的做法,明朝人写诗,没有这样的大撒把。
唐伯虎早年苦心钻研《昭明文选》写诗直追六朝气度,很注重字句修辞和辞藻用法。
可是后来的他写诗,全部都是信手拈来之笔,无法度、无造作,浑然天成,直白真挚。
所以从造句看,唐伯虎这诗,已经开化了,摩顶放踵了。
为什么?因为一生的传奇坎坷,灯红酒绿的名利梦和钱财忧愁混过来,不清醒都不行,道理太明显了,必须直白地说出来才有力量。
前面写的自己当自己是桃花庵里的神仙,其实是自嘲,自得。
你看看我,坐在这桃花庵里,种种桃树卖点桃花,只为几个酒钱。每天半醉半醒的,混日子。
为什么,就因为不愿鞠躬车马前。老子是有骨气的,这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的脾气。
车马之奢侈生活,是富人的快乐,我这样的穷人,只能玩玩酒盏花枝。
前面一通,几乎都是套路话,最后四句,才是经典。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四句,有点魔力,正因为它不像唐诗或其他诗词一般的优雅、没有视觉美感。说的是佛偈式的大白话,可是正因为如此,才有直抒胸臆的效果。
好像喝了几杯酒和老朋友扯淡,人家都在笑我疯癫,我呢,笑你们看不穿。为啥,你没有看到五陵豪杰墓,都已经被锄作田了。
这语气,绝对是老友扯淡的语气,无花无酒锄作田,好大的口气啊。顶级吹牛的境界莫过于此、
可是这吹牛里面,这豪迈里面,是一种解脱、清醒、和放下。
曾经也是王侯将相梦,不料人生坎坷多唏嘘,如今独居桃花庵里面,有花无梦,无钱有闲、管它的功名利禄,这个时候还不看穿,就不算是个明智人了!
古代许多有才情有智慧有骨气的读书人的生涯,多半如此。
陶渊明、刘禹锡、郑板桥、唐伯虎、蒲松龄.......这些人,本就不是官场的料子。
就如顺治皇帝写的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生在帝王家。
造物弄人,生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是考功名,做大官,你也得这样走一遭。不去那里面混一次,哪里能看得穿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在红尘中滚一滚,不知道为何叫做红尘如梦啊。
红尘如梦,所以要看穿,看穿了活着,在别人眼里,是笑话,是疯癫,是乖僻。
桃花庵诗招人喜欢,第一个大原因就是因为通俗易懂,一点不晦涩,一如曹雪芹的《好了歌》,写的也是大白话,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和唐伯虎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俗易懂,不是因为写诗的人没有水平,唐伯虎写诗可以写出很雅致的诗来,可是这首,不能雅致,这首必须真性情,必须平常道来,必须一针见血。
犹如毕加索丢弃了写实主义、丢弃了矫揉造作的立体主义,后期直接几根线条出感觉,没有什么比那一下的线条更加直接表达了。
没有什么比桃花庵诗更清醒地表达了。喝这种用一辈子血泪抑郁酿出来的酒,再用美丽的修辞,就太LOW了。
直接上LOW的,明眼人却看出来,这种LOW,一点都不LOW,很高级,因为很难写。
最简单的诗是最难写的。风月诗好写、江枫渔火、寒山寺、渡口、都好写,因为有意象可以借助。
可是这样的人生大道理,洋洋洒洒谈吧,显得多余,雅致地来,又显得矫情。
因此这几句话,写的虽然简单甚至看似毫无文学技巧,但是它胜在第一时间最快速明了地把主旨交代清楚。
其实这种诗词并非出自推敲字句所成,而是出自内心的性情和智慧流露。属于自然天成。
这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可以任由大众咀嚼,极有韧性。
久吃不腻的佳句。其实这句,我们何必把它当成美感的诗歌,不过是一个人生失意的才子,在百般折腾后的一句清醒大话。
而因为他恰恰说中了许许多多狂浪不羁、淡泊名利的人的心事。
于是整首诗,别人干脆忘掉那些桃花树桃花酒桃花仙,只记得这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可以说,这是唐伯虎一生的金句,他可能也没有料到,自己作诗无数,就这一句留下名来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是不是人间清醒?唐伯虎与徐渭有点像,但唐伯虎没有发疯,所以艺术造诣,在后人心里,没有徐渭那么登峰造极。
唐伯虎五十多就死了,死之前的那些年,过的非常落魄,大师级的人物,常常是如此,落魄,曹雪芹也一样。
他们不愿意再为金钱名利而献出哪怕一丁点的光阴,其实这是一种清醒,虽然并未算得上透彻,却依然极其难得。
我们来看看唐伯虎其他的清醒诗,或者说是豪迈不羁的诗吧。其实艺术成就不比疯癫句差。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这四句我一直都很爱,也是通俗易懂、大气如同酒后闲话,却极有文学张力。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像这样的诗词,在他中后期的创作里,几乎随意可见。
所谓人间清醒,就是不为名利抛头颅洒热血,不为五斗米折腰吗?当然不是,为名利的人并没有错,许多人心里头有刺,不喜欢名利,或者说,不喜欢蝇营狗苟的名利,尤其是读书人。
读书人清高的很,自以为自己了不起。
于是乎觉得自己不应该在名利面前卑颜屈膝,把那些不得已在名利场里的人,看的一文不值。
其实他们内心是希望天下有绝对的公平、有人仰慕他们才华,被众星捧月一般抬出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李白也是这样的人,满心其实都是名利欲望,不过眼前的现实,并非他心里要的那种。
所以他们的诗篇才有那些潇洒不羁的气质。但内心是不是真潇洒,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因此我们从文字,也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修为,文字是愤世嫉俗故意这样写,还是真正地人间清醒境界到了那个地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比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家都是在人生际遇的苦难中磨过来,可是苏轼的词,却淡定从容、沉稳平和,所以,豪迈不羁,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间清醒。
真正的清醒,是风波之下路要照走,绝不逃避,亦无厌恶愤恨懊恼,内心里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能够结庐在人境,躲开车马喧,做个桃花仙,忍受经济拮据的痛苦,保持内心的一汪净土,已经是足够清醒不容易了。
唐伯虎的凄惨悲凉,一点不比其他人少。他一生除了事业悲催,亲人也都离他而去。最后的时间,常靠朋友接济过活。我们来看他这首:《贫士吟》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唐伯虎后面的生活过得怎样,这首《贫士吟》就是最好的回答。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妻子儿女都挨着饿,可是老天像是在戏耍他一样,扇子一直都卖不出云。靠字画谋生,确实艰难。但是在他心中,也似乎有苏东坡的那股淡定了。三日无烟不觉饥。靠什么在活着,全靠精神生活意志力在支撑啊。《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这首是据说唐伯虎最后的一首诗,和其他诗篇一样,通俗不装,毫无润色,甚至可以说干枯,文学感全无,却冷清寂然,让人慨叹。所以古人说:天妒英才。如何正确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人生如何看待得与失?这个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大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得就有失。
这也就是人生在世,有得有失、福祸相伴、悲喜交加的共同存在。比如有的人在一个单位,通过努力奋斗,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进而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提拔到重要工作岗位,成为单位的骨干。这是应该得到重用的,作为受到重用的人士,应该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再激再励、更上一层楼。
对于大多数人,没有被重用。这时应该正确对待,认识到自己的在某些方面不如被重用的人士,应该迎头赶上,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做出明显成绩,来赢得领导的重视,成为新的优秀人物。切不可嫉贤妒能,不择手段欺压己被提拨的人士。造成两败俱伤,形成负面影响。
总之,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得失兼备。孔子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充分说明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不可能齐头并进,总是有人站在领先位置,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得与失。无条件的拥护领导的重大决策。多做换位思考,多找自己的不足。以更大的成绩来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进而再得到领导的重视,成为单位的栋梁。
如果一个人自称看透了一切?
这样的人就是近几年标榜的佛系青年吧,他进入了低欲望状态。
他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吃得起外卖住得起公寓,也不求升官发财,让他当个科长他可能都推三阻四。
我认为时代在改变,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的生活。
只要他个人很喜欢,很享受这种境界,也无可厚非。
我听过一个很牛的观点,认为低欲望是富贵病,是繁花落尽,归于平静。我觉得有几分道理。
一个自称看透了一切的人应该经历很丰富才对吧。
他现在说看淡生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不代表他以前也这样。
也许他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了,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没啥意思。
别人闲庭信步的时候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赶路,连路边的小花开了还是谢了他都不知道。
现在他累了,想放松一下,想过一段他喜欢的人生。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存在,他觉得怎么努力都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退而求其次。
比如抓住眼前的一些小确幸,喝点小酒,哼点小曲,刷刷微博,看看头条,不也挺好的吗?
我有个朋友是某电力公司的高工,事业心很强。但天不遂人愿,混了大半辈子还是个小主管,而他很多同学在同行业却当上了大领导,拿着很高的年薪。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他时常说:活着没意思,没劲儿。
曾一度比较颓废,浑浑噩噩,也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状态,不过现在好像也想通了。
因为在体制内,他这个年龄已经没有提拔的可能了,所以他现在上班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等退休了
我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我故意把问题发给他,问他怎么看。他回答说:无欲无求,自由自在,人生最高境界。
我问他:如果是年轻人呢?
他没说啥,就说了个“和尚”。
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年纪轻轻就看透一切,不努力实现自我,不如去当和尚吧。
看来他内心还是满满的正能量,看不起年轻人没有欲望。他不是真的与世无争了,而是年龄大了,向现实妥协了。
我女儿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就令我崩溃抓狂。她每天都不想学习,高考迫在眉睫了,却仍然打游戏看动漫,不亦乐乎。她还说我不懂她,说她自己知道学习,让我别管。
我不竟在想,这样的年轻人以后怎么强国啊?
有人说我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因为社会多元化了,有很丧的人就有很努力的人,有想当工人的,也有想当总统的。社会最终都会有序前行。
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做好自己吧。
请您推荐几本最喜欢的书?
我最喜欢的书很多,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