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饷,严查吃空饷是哪一年开始的?
2005年
吃空(kòng)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做事或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及失踪、死亡(宣告死亡)人员的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或养老金等待遇的行为。
“吃空饷”不仅影响相关单位部门形象,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查吃空饷者,也查漠视纵容发空饷者。
吃空饷认定及处理办法河南?
河南吃空饷认定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认定“吃空饷”问题6种情况
(一)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二)因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原因,按照规定应当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三)已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四)已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五)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该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六)其他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二、处理“吃空饷”问题整改落实规定
(一)对于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但从机关事业单位领取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的人员,应于6月20日前退回“吃空饷”期间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并对当事人进行清退。
(二)对因公外出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或旷工等原因,按规定应当与其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及时告知本人,于6月20日前退回 “吃空饷”期间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并返回单位上班。本人拒不配合或无法联系本人的,立即停发其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并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公告后,未返岗或未办理辞职手续的,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时办理辞退和解聘手续。
清军战斗力为何那么弱?
1853年,吏部右侍郎爱仁则向皇帝奏称,京师“步军营额设甲兵共两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最近,媒体连续曝光数起“吃空饷”事件,如福建龙岩市“九年吃空饷公务员”、重庆万州“官二代吃空饷两年”、湖南永州“数百教师吃空饷”等,使得“吃空饷”现象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吃空饷”也成了新词条。
“吃空饷”并非最近才有的现象。早在1999年,媒体就报道仅33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同心县,吃财政饭者1.1万人,超编2800多人有拿工资不上班的“挂职干部”,也有仅十岁的“娃娃干部”、“书包干部”,甚至有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十多年来,“吃空饷”报道不绝,可见顽疾难治。
追究“吃空饷”的语源,“饷”本意指军粮,引申为军人的俸给。所以,“吃空饷”本意是指军官虚报兵员冒领军饷。在二十五史中,未出现“空饷”这个词。但在清代的官方文书中,有“空饷”一词。在行政领域,中国古代的确存在“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的现象,但并没有类似同心县那样严峻 的情况。中国历史上特殊是明清时代,地方财政的管理极为严格,其整饬有序出于我们现在的想象。当男人冷淡,乏力,推脱,应付时,就该保养了,提升兴趣补充能量+徽芯:先qgg再788。
据同治十年纂修的《合江县志》(该县位于长江上游,隶属四川)记载,该县吃财政饭的公务人员,正式编制包括:知县一名,年薪45两,养廉银600两;典史一员,年薪31.52两,养廉银80两;教谕、训导各一名,年薪各40两;稟生(县学学生)20名,共64两;衙役之类的县政府办公人员,包括门子、皂隶、马快、轿伞扇夫、仵作、膳夫、捕役、门军、禁卒、更夫、斗级、仓夫等共68名,工食银每人每年6两,共408两;民壮8名,每人每年工食银8两,共64两;铺递兵6名,每人每年工食银6两,共36两;救生船水手12名,每人每月支银0.6两,共86.4两;还适用于春秋祭祀文昌庙、社稷坛等用银每年66两。总计财政支出1560.92两,其中吃财政饭的共118人,工资1494.92两。当然,如果遇到有闰月的年份,稟生、衙役等要加补一月的工资。
这就是说,清代的州县吃财政饭的人很少,一个县只有一百来个人,而财政支出明确,财政纪律严格,工资的来源也清楚:比如养廉银共680两出自火耗,救生船水手工资86.4两是盐库给钱,因为设置水手的目的是负责盐船在江上的运输安全,其余大部分出自地丁银。当地税收中留用为工资的在财政制度中叫“存留”,其余都要上交,称为“起运”。
清代地方财政收支制度非常严格,运行效率很高。这种财政制度也有弊端,主要是地方财权太小,很多地方公共服务没有财政支持。其好处是因其执行的刚性,扼制了财政支出的混乱,“吃公饷”之类的现象,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但是,“吃公饷”普遍存在于军队中。军队与地方的差别,主要是地方管商民,负有征税的职责,因此其腐败表现为征税时的摊派和多征,地方官场对这部分财富再分配;而军队没有征税权力,收入靠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其腐败方式便主要是平时通过虚报兵员、战时虚报军用物资耗费来达到目的。因此,“吃空饷”成为常见手段。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1838年,禁烟派官员黄爵滋在奏折中说,“粮多冒领,则有饷无兵”,1853年吏部右侍郎爱仁则向皇帝奏称,京师“步军营额设甲兵共两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可见“吃空饷”现象之严峻 。
古代军队的“吃空饷”,与现下“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的现象,尽管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即财政的混乱和低效率。公共财政本来应完全用于公共服务,但“吃空饷”却使公共财政支出转化为个人私利。
单位系统里吃空饷者工资几倍于临时工?
记得零几年的时候,我们系统工资改革,省级单位都已经工资领到手好几年了,我们的工资就是盼不来改革。
直到一零年左右,才有了动静。而且进程非常缓慢。
大家都等补发以前年度的工资,结果大家的愿望都落了空。
后来,听人说是因为有吃空饷的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工资改革。我们都很惊奇,大家在单位都是明文招考或者招聘进来的,怎么会有吃空饷的人呢?
这样,大家都纷纷猜测,什么人在吃空饷呢。结果,人事部门的同事透露,这次清理,发现全市系统内部吃空饷的有好几个,我们单位也有一个,是多年前上面谋领导安排进来的,在我单位没待多长时间,弄了个关系调走了。但是还一直在我单位吃空饷。
至于工资,也是随我们大家的进行普调升级,肯定比我们单位门卫的工资高许多。
不过,系统内前些年对所有人员重新查档案核查清理,将这些人全部清理掉了。现在这种现象都已经没有了。
只是问题回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吃空饷与借调有区别吗?
吃空饷和借调是两码事,吃空饷是光有这个名字,其实人并不在里面工作,也就是白拿钱,借调,是指从外面别的单位借过来工作,由单位支付报酬的人员,要实际参加工作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