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式爱情,爱情俩字是怎么来的?
“爱情”这个词语其实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或从各类影视作品中,抑或从书籍中,神话故事,甚至包括四大名著里都有。而这两字的由来确不曾提及只言片语,那是人的一种本能吗?那是与生俱来吗?应该是吧。离我们最遥远的盘古开天辟地,从女娲造人开始。女娲肯定也有考虑过,“我这也这么多事儿呢。我也不能天天来这上班打卡捏泥人玩啊”。于是女娲创造了男人和女人,让他们自行繁衍生息。(哎!好的管理模式是多么的重要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们谨遵着神的旨意,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纺织。男女相互爱慕,相互欣赏,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愫。可是神不允许!因为在神的眼里,那种情愫是一种病菌,是一种肮脏的传染性极强的病菌,它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人居然可以爱上天神,并且虽死不悔!而这已经脱离神的掌控了,神害怕了,随着害怕而来的是极度的愤怒。“你怎么可以爱上仙女”?王母想要杀死董永,可又不想挑起人与神之间的战争,一怒之下,伸手划出一道天河。”我不服!”王母,即便你身份尊贵至极,但我们是真心相爱的...也许,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天河产生了一道及其细微的裂缝!开始冰消雪融。爱情已凌驾在阶级之上!它的高贵引得了无数文人骚客的争相膜拜,效仿。“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是李白对爱情最美好的憧憬向往给出的诠释。但它偏偏可遇而不可求。提笔至此,叹上一句“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啊!最后衷心的祝愿读者朋友们在爱情的道路上花好月圆“树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你们最欣赏哪位网红?
我最欣赏的网红是:麦小登和李子柒。
人说麦小登是河南版李子柒,麦小登新闻生出生,自小吃百家饭长大,靠姑姑和叔叔的帮助才能完成大学学业。
原本想着在大城市打工赚钱,给父亲更好的生活,后因父亲患病,义不容辞辞去城市工作,回乡照顾父亲并拍起视频。
通过拍视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网红,获粉128万,后来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带动家乡农产品外销,帮助乡亲父老。
同时带着登姑(麦小登姑姑)走上自媒体之路,登姑也收获大量粉丝。
最喜欢的还有麦小登慈祥的父亲和相亲相爱的男友,喜欢她他们一家欢喜和睦喜乐融融的景象。
李子柒的视频就是一种中国美,一副中国特色美画。
她的视频里看到少有的中国文化工艺和食品制作……
你们喜欢她们吗?
苏格拉底式的恋爱是怎样的?
苏格拉底的恋爱是精神之爱,是超越肉体的两个智慧心灵的结合,是头脑风暴所激发的璀璨火花,是不求占有不求永久的天雷地火。
柏拉图问罗曼蒂克什么是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也称为精神恋爱,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是是形容那些很难得到的爱人之间的感情,被爱对象很珍贵不容易被占有的感情。人们之所以认为情人有巨大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难于被占有。
有什么好的图书可以推荐?
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读书除了能够涨见识,还能够改变人的气质,在这个信息日益更替的时代,能慢下来,去读一本好书的人,就能对抗这种匆忙和不确定性。
有很多书我们或是读过,也看过别人的解读,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在闲暇时光还是会忍不住翻看。
这种书大概就是真爱吧,我手里也有几本怎么看都不烦的书,今天给大家推荐三本,每一本都是压箱底的好书。
一、《红楼梦》
虽然推荐《红楼梦》有点多此一举,毕竟作为四大名著很多读者都读过了,但在我身边依然有人没读过,因为太厚,因为字数有点多,读不下去。
其实之前我也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是这样解决的。
每次就读20页,这样下来两三天就能读完一回,说不定兴致一来,一次性就能读完一回,大概两个月之内,就能读完这本书了。
这本书每次读完后,对书中的人情世故有了新的看法,比如小时候读,就很讨厌宝钗,但长大之后读,觉得宝钗也不容易,她不那么圆滑的话,家里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长大之后才知道,宝钗的理性是不得以的,而黛玉的矫情也是难以改变的,对每个人的际遇都多了谅解,而不是批判他们好或是坏。
那些丫头婆子有些确实很讨人烦,但他们也并不是天生如此。他们的家庭,以及经历的那些人和事,早就了她们。
读的时候不得不佩服,那么多人物,在曹公的笔下都那么丰满,构思这样的小说,功力绝对深厚。
我不是特别喜欢高鹗的续写,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小说的喜欢,就算只读前80回,也是好的。
二、《万历十五年》
前两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万历十五年》频频被提到,当时没看,后来买回来看就喜欢上了。
黄仁宇老先生写历史的方式很独特,他从历史的一个横截面切入,从七个重要的人物入手,去剖析时代,以及时代的局限。
这本书真的没有阅读门槛,就算是不太懂明史,也完全不用有压力。
看完这本书,我之前很多偏见被打破。
曾经我们都以为做皇帝很好,统领疆域里的所有人,要什么有什么。可实际上,皇帝并没有那么好做,因为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制度,小皇帝要么遵守,要么费力打破规则。而多数皇帝只能墨守成规。
万历皇帝从很小就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如果不听话,被太后知道了,还要罚跪。长大之后,也没办法喜欢谁就娶谁做皇妃,而是要太后和辅助大臣帮忙挑选合适的人。
这让我想起楚门,一个生活在摄像机下的“自由人”,没有隐私。所以顺治皇帝才在自己的爱妃去世之后,选择了出家,做一个自由的和尚。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困境,时代自己主宰不了,很多制度也违反不了,人根本就没有完全自由这一说,但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又是自由的,在规则下的自由是存在的,只有不断地折腾,要么被生活改变,要么改变生活。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任何人停留。
时不时觉得命运不公时,我就会看看这本书,想到皇帝、宰相他们尚且会有无助的时候,我内心就有点坦然了。
三、《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作者,他非常勤快,个性又非常古怪,但他的小说真的很好看,他的很多小说我都看过,每一本都很精彩,但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他的书,肯定是《月亮和六便士》了。
这本书的原型是高更,斯特里克兰40多岁,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一切,义无反顾的开始画画,就算贫困潦倒,就算快要饿死,他都没有想过回头。
人是要有点梦想,不然人生就了无生趣。斯特里克兰这种为梦想付出的爆发力,也许我们没有,但细水长流的投入,还是有可能的。
毛姆写斯特里克兰之于艺术时,写得很有趣:
在他的灵魂中,也许有着深层的创作本能,尽管他的生活遮蔽了它,它却无情地疯长,像癌症一样扩大到细胞组织,直至占据了它整个人,使他无法抗拒,必须采取行动。
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赚钱,爱好和爱情都是顶重要的,不能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疯狂,但要像他一样,心中有梦。
但从这本书里得到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女人啊,别恋爱脑,要不然会被毛姆笑话的。
书中有不少讽刺女性在恋爱中不理智的行为,虽然这种表现确实在很多女性身上都会有,但值得开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觉醒了,不再那么感性了。
斯特里克兰的话,其实就是毛姆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的非常重要,简直荒谬。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助手、搭档、伴侣
幸好幸好,斯特里克兰走后,他的妻子没有一蹶不振,很快就开了一家打字店,凭借着之前的人脉,生意还不错。
从这点看,毛姆对女性还是有点点怜悯的。
看完这些话,顿时清醒,其实女性应该多点理性思维,爱情很美好,但不能因为爱情,耽误工作和生活的精彩,这才是更重要的事。
长大之后,很多时候的学习都是功利性的,读一些有用的工具书或是自我成长类的书,能够让我们快速成长。
但真正能够滋养我们灵魂的,一定是一些经典的非实用类书籍,就像今天推荐的三本书,就属于后者。但人生时间并不断,抽出点时间读点无用的书,也是能让人受益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