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多少员工,太原富士康有多少车间?
A区有A1,A3,A4,A5,A6,A7,A8,A9,A10,A11总共10个厂房;
B区有B1~B9共9个厂房;
C区有C1~C9共9个厂房;
D区有D1~D16共16个厂房
太原富士康科技集团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为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科技产业的全球最大专业电子制造服务商。2010居《财富》全球 500强第112名。秉持“聚才乃壮,富士则强”的人才经营理念,富士康持续完善工作和生活环境,规划最具竞争力的激烈奖励机制和福利保障制度,提供最具成就感的职场发展平台,来迎接新生代产业工人踏上就业红地毯,成就幸福人生路。欢迎有志有梦的年轻人,激情加盟,携手共进,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快乐与健康的拥有者、秩序与效率的创造者、创新与科技的耕耘者”。
富士康目前有多少员工?
大约50万。富士康是一家非常大型的民营企业,有很多年轻人都非常愿意去富士康工作。富士康的工作待遇相当的不错,一线员工一个月到手的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为什么富士康现在严重招不到人?
在苹果全部的供应商中,最为人熟知的用工大户非富士康莫属,他们最巅峰时的工人数量达到120万,其中有95%的人属于基层员工,总裁郭台铭曾经坦言,管理100多万员工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他早在七年前就喊出:百万机器人计划,但显然,这个宏伟的计划并不如规划地那么顺利,富士康在用人高峰期,依旧需要招募尽可能多的基层员工,靠着他们勤劳的双手赶工iPhone,而为了应对随时爆发的用工荒以及抢人大战,他们正逐步摸索出新的人力资源体系,事实上,每每苹果的新品上市,大家都要做好“打仗”的准备。
基于此前的一些报道,苹果之所以把上百个代工厂建设在亚洲,正是看中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奥巴马曾经要求乔布斯在美国制造 iPhone,以提高就业,帮主的回答是:这些工作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能找到的工人都凑不齐一条iPhone的生产线,更不要说满足高峰时期天文数字的产能了。于是如你所见,iPhone的零部件以及最终的组装生产一直都安全地留在亚洲大陆,但显然,亚洲的代工商要搞定人力问题,也绝非容易的事儿,一来 iPhone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产业链日益庞大,用工需求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随着外卖、快递、直播、滴滴等行业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着低端制造业的员工,事实上,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呆在工厂,而自由度高的工作更受他们欢迎。
当然,能在苹果产业链上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有头有脸的狠角色,他们又岂能坐以特毙,无所作为呢?更何况,类似富士康、比亚迪、和硕这种企业,经年累月地同“普通员工”打交道,也通过多年的沉淀和经营,构筑起相对成熟稳固的招募体系。
首先,大型企业内都会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抢人”,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型企业,还会成立专门的后勤保障部门,培训部门以及医疗团队,因为新入职的员工需要乘车进入工厂,需要领取合适的工衣,同时要去完成相关的体检,包括视力状况、传染病情况等等。在普通的中小型企业,CEO或者总经理们兼职就把这些事情做了,但对于用工大户来讲,服务于如此大规模的工人,必须要建制专业的团队,他们需要达到专家级的水准,比如人力资源拓展团队,需要清楚地知道各省市的年轻劳动力分布、性格特点,一般来讲,他们会优先招募本地员工,而后再慢慢地向外地辐射,毕竟,制造企业基层员工的归属感还是比较差的,普通人难以承受这种高浓度的“乡愁”。
其次,校企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些技校的广告,关键词大都含有“百分百就业,否则退还学费”之类的魅惑,他们最重要的输送目的地就是电子制造业,因用工数量大且要求低,企业常常会承包整个班级,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透明、双选的基础上。企业会说明工作性质,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等,而很多技校学生因就业压力,往往会选择“骑驴找马”的策略,况且,在大企业中,也并非没有向上流动的通道。
另外,随着人力招募挑战日益加大,市场上慢慢岀现一些专业的“职业介绍公司”,他们大都是本地人创建的,董事长兼CEO,再兼职总经理,基本上由村长、支书等比较有威望的人担任。作为固定的联络窗口,他们既熟悉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又知道企业的工作状况,有效抵消了“准工人”之于陌生中介的不信任感。如此工作虽然低端,缺乏技术含量,但在 iPhone出货高峰期却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香饽饽,笔者曾经亲眼见过这样的职业介绍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只是一间简易的房屋,有一张桌子和一副海报,身后会挂一个电视,介绍
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而且免费赠送一套被褥和脸盆,免费体检等等,而作为回报,企业会按照工人的数量支付“介绍费用”,单人介绍费最高是600元/人,也就是说,如果能招聘1000人,则可以获得60万的收入,而且,这仅仅是几年前的官方价格,随着竞争加剧,这个价格应该有大幅度地上涨,况且,这本身就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最后,企业也会要求内部员工推荐亲朋好友入职,显然,这个成功率更高,毕竟,是一种“熟人”生意,也大大降低了新员工“乡愁”的浓度。
面对用工荒,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应对之道,也基本上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平衡,毕竟,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苹果产业链因找不到人,而导致 iPhone缺货的事儿,但显然,苹果的代工商肯定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残酷,我们前文提到的一些渠道正面临失效的尴尬,而且从长远来看,如此巨大的用工需求,如此密集的劳动工业更像是一种过渡,或者说,中国制造势必要转型。
事实上,要应对用工荒,一方面要扩大招募量,寻找一切的潜在资源,甚至把视野拓展到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那里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工人工资只有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人尚没有享受过“小康生活”,也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新的生活,如果真要考虑这些资源,也就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订单会大范围转移,直到消失,显然,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另外一条路,就是加速“机械取代人工”,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强悍如郭台铭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普及自动化,他舍得购买日本最昂贵的机器人,却无法预测 iPhone的生产流程会变得日益复杂,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压根不敢考虑“机械取代人工”,毕竟,投资成本实在太高了,他们不搞自动化,未来会倒闭,他们现在搞自动化,立刻就会倒闭,这才是中国制造企业真正的窘境。
毫无疑问,在短时间内,苹果产业链上的代工企业还要依靠这些传统手段来应对用工荒,我们只能希望,苹果的品牌热度再延续地久一点,让代工企业熬过漫长的投资回收期,如能匹配好大数据、人工智能、 Face ID等技术,或许真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自此,再没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自然也不会再有用工之荒。
太原富士康多少员工?
太原富士康2万员工。
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是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祖国大陆投资建设的七大科技工业园之一。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信息科技十强企业之一。
富士康普工一月多少钱?
很多在当地富士康干过的年轻人表示,月薪拿到手差不多3000左右,想要拿得多就必须多加班,周六周日完全不休息。而且很多人头一个月拿得多,干劲儿大,但要知道这种状况就和打了鸡血一样,无法持续下去,第二个月开始待遇会降低很多。
总之,富士康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干的都是简单重复劳动,指望有多高的工资不现实,年轻人过渡一下是不错的,但最好的出路是趁着年轻学个一技之长,毕竟,简单代加工企业里,如果不能成为正式员工是没有前景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