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法国,英国这三个国家都是日耳曼人?
虽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这些国家都由日耳曼人建立,但我们也只能说这些国家的居民有很多是日耳曼人的后代,并不全都是日耳曼人。实际上现在这些国家的居民中,除了日耳曼人,还有很多历史上其他的很多民族,只是在这些国家的土地上,经过与日耳曼人的长期融合才形成了今天欧洲的这些国家和民族。
今天的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也是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日耳曼民族的起源、发展说起了。
今天我们一般认为的日耳曼民族就是德国,是希特勒,如果再往前追溯就是俾斯麦时期,在政治意义上的德意志,但这只是日耳曼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实际上日耳曼是西方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如果追溯历史,就不知道要追溯到什么时候了,很可能会追溯到上古时期。在罗马时期,日耳曼人从波罗的海一直分布到了黑海,这些人被罗马人称为“野蛮民族”,之后就统称为日耳曼民族。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这个大民族的下面又分了许多种族,如我们熟悉的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和央格鲁-萨克逊,每一个种族下面又有许多小的种族,从分布上来说,东哥特、西哥特大致分布在黑海北岸,汪达尔大致分布在波罗的海,法兰克大致分布在莱茵河,而央格鲁-萨克逊主要分布在丹麦及北欧一带。
日耳曼民族虽然分成了众多的种族,但这些种族都有共同的特点,比如从风俗上来说他们在早期都是游牧民族,从人类学上来说,他们体质较好,红头发、蓝眼睛、高个子。
在整个罗马时期,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始终是罗马人的强敌,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罗马军事统帅凯撒就曾与日耳曼人交过手,由于日耳曼人作战勇猛凶悍,且人数众多、地域广大,凯撒就在他的日记中给出了结论:日耳曼人不可征服,而凯撒时期,正是罗马军事最为强盛的时期。
后来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后,就曾发动过旨在征服日耳曼人的战争,但战争进行得旷日持久,日耳曼人也始终没有屈服,就跟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罗马人虽然总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但过了段时间,日耳曼人却满血复活,于是罗马人又发动了对日耳曼人的军事行动,如此反复,这就使罗马人最终放弃了征服日耳曼的打算,长期与日耳曼人对峙了起来。
在罗马帝国建立后的二三百年中,日耳曼民族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还有了自己的“军团”和国王,不过这个时期的国王,与其说是个国王,倒不如说是个首领,日耳曼人也还只是刚摆脱了游牧民族的野蛮状态,国家并没有真正形成。
根据恩格斯的考察,公元后的大约二百年,是日耳曼人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也就是从凯撒到塔西佗的时期。
塔西佗是罗马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1世纪,写过《编年史》等著作。之后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南发展,直到公元5世纪的时候占领罗马。实际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的南进是同时进行的,而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就进入到了“中世纪”时期。
日耳曼人在占领了罗马后继续向南发展,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熟知的查理曼大帝,查理曼把日耳曼民族所占领的地方都统一了起来,建立了史上著名的“查理曼帝国”,相当于现在西欧除一部分法兰西、一小部分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外的全部地方。查理曼与日耳曼民族在这个时期皈依了基督教,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末期就已成为了"国教”。
下一个阶段就是9世纪,到了查理曼大帝的孙子时期,这个时候他的三个孙子合不来,就将帝国一分为三:西部归了老三,东部归了老二,中间一部分加上意大利就归了老大,这也就是后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来源。
到了公元10世纪,日耳曼民族就出了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为“奥托大帝”(Otto),他接受了基督教皇的册封,继承了罗马帝国帝位,此后在他的统治下,在公元962年就出现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帝国延续了800多年,直至拿破仑将其摧毁。
PS:欧洲的皇帝,其实是特指的罗马皇帝,比如后来拿破仑称帝的时候,就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而由教皇加冕才能成为皇帝的传统,也是源于奥托时期。
这个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其说是个大帝国,倒不如说是个分散的联邦更为合适,其内部分为了众多的小国,所谓皇帝也往往只是他们名义上的领袖。
日耳曼人在南进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罗马人的文化,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文,日耳曼人到后来也逐步使用了拉丁文,而各地的日耳曼人,又结合当地人的语言,形成了各自的语言体系。
当然,形成今天欧洲如此众多的语言,与中世纪的封建制不无关系,而中世纪的封建制,又是源于日耳曼人的公社制。
日耳曼人在向南发展的时候非常分散,往往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往南迁徙,就形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领地。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领地,就成了后来查理曼大帝及其后代皇帝的封地,他们经常把这些土地分给大臣、贵族或是有功的人,欧洲封建制大体也就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形成了,到了公元十一二世纪的时候达到鼎盛。
在这种机制下,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每一块地方都有其相对独立性,不仅神圣罗马帝国如此,法国也是如此,被封到一个地方的诸侯就会在这个地方建个城堡,以宣示自己对这块土地的主权。当时的封建领主们在建了城堡后,就会在城堡中建个教堂,其周边有市场,再周边就是农田和牧场之类的了,所以当时的一个城堡往往就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欧洲大多数时期就处在了这种分散的状态之中。
从公元5世纪直至1500年左右的1000年中,是欧洲的“中世纪封建时期”,这就使欧洲许多地方都保持了独立性,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和语言,不过很长时期里,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形成真正国家的状态。
最早形成国家形态的,在欧洲大陆是法国,海外就是英国,这两个国家是最早从一个比较笼统的欧洲分化出来的民族国家。而日耳曼民族在长期的迁徙中,早已分散在西欧各地,有的地方日耳曼的因素多一些,有的地方日耳曼的因素少一些,只是这些日耳曼民族始终都统一不起来。
尤其是到了19世纪,欧洲打了场“三十年战争”,日耳曼民族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打越分裂,这或许就是日耳曼民族的命运,不过他们也始终有个情节,就是他们得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家。
早期形成国家的是法国和英国,后来德国和意大利直到近代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德国的形成我们都比较熟悉,在19世纪末期出现了一个名为普鲁士的强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经过了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德国。
而意大利也直到19世纪中期,才完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这其中主要是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功劳。
当然国家的统一,语言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同一个国家的人,就要讲同一种语言,只有语言统一了,国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日耳曼人在形成国家的过程中,先前因为接受了罗马文化,而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文,所以日耳曼人到后来也使用了拉丁文,然后这些日耳曼人的拉丁文结合所在地的方言、土语,就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语言。
比如法国,属于拉丁语系,后来结合了高卢当地的语言才形成了后来的法语。但高卢当地的语言,最早要推到什么时期就不好说了,上古时期都有可能,而西欧早期普遍使用的一种土语是克尔特语Celte,这个C念“K”,然后各地方民族的语言在克尔特语下面又有了很多本地的语言,而法国则属于拉丁语系中的罗曼语系统,也有条顿族(日耳曼人的一支)的语言,就是日耳曼的语言也在里头。当法国这个国家形成后,语言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法兰西独有的语言,也就是后来的法语了。
意大利、德国语言的形成也大抵如此,以拉丁语为主,结合了当地语言而形成。
英国是另外一种情况,大约在公元前55年、54年的时候,也就是凯撒征服高卢的时候,罗马军团打到了不列颠,此后不列颠就受了罗马的统治,这个时期有400年左右,不过罗马人在不列颠遗留的文化不多,对英国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后来诺曼底人进入不列颠后,就把一部分法国和德国文明带到了英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在10世纪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也就是今天我们都在学习的英语。
总之,今天的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虽然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但都讲着不同的语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数千年来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是欧洲文化演变的结果,其过程也大概如此了。
法国能取代英国当时的地位吗?
假设没有拿破仑没有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法国也不可能取代英国当时的地位。下面就由黎塞留的野望来为诸位慢慢解释一番(如有疏漏错误之处还望指出,勿喷)
首先,说说外部形势上,拿破仑在1815年的百日王朝不过是昔日辉煌的一次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法国面临的是四面都是敌人的窘境。
而且法国此时的军力比3年以前也弱化了许多,在陆上他的敌人们,诸如奥地利、俄国都在长期的战争中经过一番军事改革已得到了大幅加强,同时作为岛国的英国陆军也在半岛战争中得到了锻炼。而且还有许多中小型国家助阵(参考上面图片)。在这种形势下莫说取代英国的地位,即便是恢复重复的辉煌再次主导欧陆秩序也是不可能了。法国很难再像从前那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来获得有利外部形势,两年前的1813年一系列事件就已经证明了。
接着说说英法实力差距,英国与法国之间巨大的综合实力差距早在七年战争后期就已奠定,因七年战争影响法国失去海外大部分的殖民地。而且也严重透支了法国的财力。法国的国力也一落千丈。而英国则成为海外殖民地第一强权和海上霸权。虽然之后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和西班牙人看似扳回一局,但是结合失去和获得,英国总体而言并未亏损多少,英国虽然失去十三殖民地但是却在第一次马拉塔战争和第二次迈索尔战争中大获其利,这足以抵消北美十三州。
【七年战争后的英国势力范围,该图由还有神之使然绘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何况英国又因美国独立战争(第四次英荷战争也属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组成部分)从荷兰手上获取金融霸权。而法国则又一次面临财力亏空问题。加之1786年《伊登条约》影响,也使得英法表面上差距不大的经济越拉越大。而英国的金融优势早在1693年英格兰银行建立后就已在打基础。而法国自路易十四时代后期以来就不断出现问题,虽然在之后100年里隔三差五的改革,但总是因各种原因而再次回到“解放前”。
还有,因各种因素法国对海权的重视不够,这也是即便没有滑铁卢的惨败也使法国不能取代英国地位的一项原因。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海军许多军官出走,大量水手和船匠又被强制加入到陆军序列。舰船则长期得不到良好维护。虽然账面上看1790-1810年代的法国海军依然“实力”可观。但也仅仅体现于账面上。大革命至拿破仑时代的历次海战,法国对英国鲜有像样的胜仗,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力量,也使法国难以取得英国的地位。历任领导者只是鼓励法国民间与法国海军出海劫掠,以缓解法国的财力问题。
最后,即便是巅峰时期的拿破仑帝国也没有取代英国地位的可能,自从一厢情愿的远征埃及计划和登陆英国的计划先后被英国扑灭后,法国只能依靠建立大陆封锁体系来打击英国。但大陆封锁体系想要真正对英国有效,不单单要依靠法国在欧陆的主导地位,还要依靠强有力的海上霸权,但海上霸权掌握在英国手上,英国在特拉法加海战后把法国及其仆从国的海外殖民地都扫了一遍,特别是在远东,法国、荷兰的殖民地在英国的打击一下所剩甚少。而且欧陆许多国家本来就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诸如葡萄牙、俄国、瑞典等等,拿破仑只是利用军事手段来迫使他们加入大陆封锁体系,但能否严格执行则在他们自己了。实际上俄国等国家时常暗中与英国有贸易来往。这使法国对英国难以形成致命威胁。真正产生点威胁的,也只是在1811年使英国产生经济危机,但还达不到致命打击。至于取代更是不切实际。
17世纪为什么英国能够打败法国和荷兰?
第一,英国经济实力较强。
第二,英国通过海盗,打击了敌人的力量。第三,英国海军侥幸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得英国海军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军,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第四,先进的社会制度,也是英国战胜法国的原因之一。至于荷兰,就是个小国,只要战术得当,大国打小国太容易了。英国和法国的综合军力谁强?
从综合军力的角度看,法国的综合军力比英国更强。法国有独立的军事工业和军事体系,英国是依附于美国而建立的军事体系,没有独立性,也不成体系。因此法国的综合力量比英国更强。
英国和法国都是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核武器,也都拥有航空母舰,都装备了战略核潜艇。因此在世界上都是属于军事强国。但是法国拥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保障自己军事体系的正常运转,而英国则无力保护自己军事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法国的军事综合实力更强。
英国离法国有多远?
英国和法国之间只隔了一个英吉利海峡,大概30多英里。坐飞机大概二十分钟吧也就,开车从海底隧道过去也就一个半小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