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特点,谁可以介绍下云南的人文特点?
云南的人文特点:全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而北回归线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雨林气候,即全年高温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东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
傣族传统艺术特点?
傣族舞蹈作为傣族优秀传统艺术,它又以下特点:
(1)傣族舞蹈“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势神态等都较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
(2)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傣族服装穿法?
一、女性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
二、男性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
五大民族舞的特点?
藏 族 舞
藏舞有着源于高原的淳朴的味道。
藏民长期穿着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点在于膝盖的屈伸,连绵不断的屈伸延续出藏族的韵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种类有踢踏、果谐、弦子、锅庄、热巴等。
2.蒙 族 舞
蒙舞要求舞者大气,气场要大,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这源于蒙古辽阔的草原,牧民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放声高歌,尽情欢舞。
蒙族体态规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扬,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双臂架起。
蒙族的特定动作:碎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种有顶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赁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筷子舞(因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围着篝火用餐起舞),鄂尔多斯舞等。
3.维 族 舞
贵族的气息,一个眼神,一个回头,一个拧身都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维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维族基本体态:身体微微向前倾,身体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脚掌上,身体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头,鼻子尖微扬。
维族舞的典型特性动作:动脖,弹指头,翻腕子,脚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单腿跪蹲等。
维族舞蹈种类颇多,最为常见的有赛乃姆,盘子舞,手鼓舞等。
4.朝 鲜 族 舞
朝鲜族舞蹈通常被称为最难掌握的民族舞,因为它极其赋予内心的韵律和不同于各个民族的体态。
朝鲜舞的体态:含胸,重心沉于下,由丹田发力,双膝放松,舞蹈动作以舞步、扛手、围手、横手、顶手等为主,注意手和脚的末梢神经。
朝鲜族的种类很多,而且每个不同的舞种节奏,表现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长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5.傣 族 舞
傣族舞蹈的特点:
1、三道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2、一顺边,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傣族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放松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摆垮;双脚后踢,快踢慢落;
傣族舞蹈分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等 。
这就是中国民族舞的五大特点。
傣族不吃什么肉?
羊肉。
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傣族的饮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酸。在傣族较为出名的菜谱中,基本每一道菜都离不开酸。最有特色的是他们的酸并不是市场上买的,而是利用植物,像竹笋、酸橙、柠檬、酸芒果、西番莲这些本身就带有一些酸味的果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