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100到200字),管仲是谁的师傅?
齐桓公是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上位之后,广泛招揽人才,以图霸业。原本齐桓公是想请鲍叔牙出任齐相的,但是鲍叔牙自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于是就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建议,邀请管仲来到齐国。在与管仲畅谈三日夜之后,为管仲的才华所折服,不仅拜管仲为相,同时称管仲为“仲父”。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
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
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
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
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劫难。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
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若不应允,即兴兵伐鲁。鲁国弱小,只得照办,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
管仲自知道有鲍叔牙自己一定不会死,果然当他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
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扩展资料管仲,史称管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管仲另有《管子》一书传世。《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儒、道、阴阳、名、兵、农的观点,其中一些篇章被学术界认定是记述管仲言行的著述。
《管子》一书既显露了春秋时学术多元,又表现了管仲学派的综合意蕴,其论道讲德,不离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话题——道德之意。
《管子·四称》篇章中的“君臣对”,论述了君主应该具备哪些优秀人格、应该摒弃哪些恶劣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国家的兴亡,君主的人格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君主人格,还具有极强的教臣育民的导向功能,直接感染着民众的行为倾向。
管仲鲍叔牙是哪年的高考?
是2020年全国卷一的作文。里面讲到管鲍之交,讲到管仲曾经射杀齐桓公(当时是公子小白),鲍叔牙举荐管仲,认为如果想称霸诸侯,除了管仲,没有人能够谋划这件事。齐桓公尽弃前嫌,任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也高度评价了管仲
作文要求是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三个人中,哪个自己感触最深。
关于友谊的经典历史故事以及启示?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家,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 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宁割席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 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 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
朋友比状元重要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白敏中在青年时,与疏言洒脱的贺拔甚是好 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王起欣赏白敏中的才学,想取他为状元 ,但不满意于他与贺的交往。于是派人带信给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就拒绝贺的来 信,但是事后他又后悔了,就跑出去追贺将事情告诉了他,然后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 难道比朋友更重要吗!”两人于是开怀畅饮,王起知道后,反而一起录取了他俩。
真假朋友
明代学者苏竣在《鸡鸣偶记》中,对真正朋友还是虚假朋友作了区分。他 指出,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这样的朋友为“畏友”,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危 急关头,都能生死相依,这样的朋友可称密友;而以甜言蜜语来迎合人,以吃喝玩乐论交情 的朋友是“昵友”;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灾祸就相互倾轧的人是“贼友”。
管鲍之交60字概括?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友情深厚,成为佳话。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好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