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ceo,马云拍功守道为了什么?
看《攻守道》之前,我告诉自己要怀着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以平常心去看待马云爸爸的处女秀,可是等看到一群妖娆美女对着马云爸爸,巧笑倩兮地喊着“帅哥”、“男神”时,我实在是憋不住,哈哈大笑。
“帅哥”这词放马爸爸身上真是一种嘲讽。
连我这种看重男人思想内涵的女人都觉得马爸爸长得矮小挫了点,但编剧却能睁眼说瞎话,硬生生把马爸爸打造成武功盖世、高大威猛,让一群女人花痴的帅哥形象。
这真是一场中年男子高潮迭起的春梦呀!
据说这部微电影的主题是弘扬太极文化,然而怎么看都像是马爸爸斥巨资,满足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梦呀!
马爸爸的此次跨界可谓多元化,在《攻守道》中集主演、主唱于一身。
影片集结了电影史上武功最强的演员:李连杰、吴京、甄子丹、邹市明、托尼·贾等11大顶尖高手。主题曲《风清扬》,携手合作的则是华语乐坛最顶级的歌后王菲。
开挂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一部电影各路巨星捧场,把马爸爸的武侠梦、歌手梦全给满足了,不愧是马爸爸呀!
不得不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这么个每月巴巴坐等死工资的人,心里最大的梦想就是发大财,发了大财之后,我就买买买!买豪车,买别墅,买奢侈品……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这么物质的一个人。
然而马爸爸用他的购买力告诉我,当一个人资产超过2000亿时,当钱多到“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的程度时,他的消费境界就不再是贫穷的我们所能理解的啦。
就像我们穷尽思维也无法理解为什么马爸爸说“阿里双11不赚钱,就是想给你们带来快乐。”哦!不赚钱!那我的钱去哪儿了呢?
真正的有钱人在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后,他消费的不再是物质,而是梦想。
梦想是什么?梦想不同于理想,往往不具实现的可能,或者说实现的可能性很渺茫。比方说,那些年少时的大侠梦,那些文青们的文艺梦。
每个男人都有江湖梦、武侠梦。
那是一个热血的梦。仗剑天涯、义薄云天,英雄把酒、豪情万丈。
见江湖败类欺凌弱小,见地痞无赖调戏妇女,便刀剑出鞘,替天行道,那是热血屠龙,快意恩仇。
江湖世界讲的是热血,拼的是身手,可现实生活讲的是法律条款,规范秩序。
法治社会,你敢动手试试,什么劫富济贫,什么替天行道,什么除暴安良,没把流氓打趴下,先被警察扣起来。
所以武侠梦只是个梦,生活需要的是法律章程的秩序,而不是拳打脚踢的无理性。
每个文青都有个文艺梦。
那是一个诗意的梦。捕捉缥缈的情绪,伤感日常的美丽,那是俗世生活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在商业信息、数据报表的裹挟中,谁都希望在粗鄙中保有点文艺的诗性。
可是现实生活引吭高歌要看你嗓音天赋,妙手丹青要看你自身悟性,有些东西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没有禀赋成不了大器。
喜欢写字不代表你能成作家,喜欢音乐不代表你能成歌手,喜欢摄影不代表你能成摄影师。
所以文艺梦也只是个梦,除却个人苦功,更要看个人禀赋。
那些热血的武侠梦,那些诗意的文艺梦,在我们现实生存的泥淖里,虚幻而缥缈。
可是马云爸爸却把每个男人的武侠梦,每个文青的文艺梦,活生生地用钱造出来了,满足了一把自己的人生大梦。
在影片里,马爸爸无往不利,打败拳王,打懵战狼,击退叶问,攻克少林神僧,挫伤相扑大师。
可难道他因此就是武侠高手了?
在歌声中,马爸爸被内力高深的菲姐拽着,一会儿飘在天一会儿落在地,唱出了他特有的淳朴憨厚的乡土之声。
可难道他因此就是灵魂歌手了?
都不是,马云还是那个阿里的马云,企业家马云,或者是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席马云、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马云,而不是武侠高手马云,更不是灵魂歌手马云。
不论他的电影和歌曲再怎么刷屏,他也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因此贵为马云,他也有实现不了的梦想,也有虚幻不及的追求。更何况是我们呢?
人生种种,总有一些难以实现的梦想,成为遗憾,而马云爸爸只是用电影满足了一把心底虚幻的渴望,而非真正实现。
就像马爸爸在个人微博上,给《功守道》电影海报,写下的六个字“那一夜,那一梦”。
梦中已入“华山派”,梦醒才知“派出所”。马爸爸还是很清醒的,最终自己把那场杰克苏的美梦给解构了,只是一场梦而已!
然而,马爸爸的可爱在于他能怀着热情去拥抱梦想。
拥抱梦想的马爸爸说:
“我小时候有很多梦想,不过大部分的都没有实现,现在我53岁了……我觉得是时候想想我童年和年轻时的梦想了:唱歌、当演员,画画。”
当一个人富可敌国,攀上人生巅峰后,他回到最真实的自己,拷问最真实的内心,于是他蓦然发现那些热血沸腾的江湖梦,那些低吟浅唱的文艺梦,仍盘根于心间,在蒙尘的岁月里依然闪烁着光辉。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马爸爸就是在赚足此生此世的资本后,去拥抱那虚幻的遥不可及的诗意世界。
在大数据,成交量、云计算那俗世喧嚣的背后,马云开始任性地追逐年少时那些很傻很天真的梦。
他喜欢画画,画个《桃花源》竟拍出3000多万。
(网友吐槽这幅画称之为“马画藤”)
他喜欢表演,于是去演小品。
他喜欢唱歌,跟李建合作《传奇》。
每年的阿里年会都会成为他个人才艺秀的舞台。
(马云版的Lady Gaga)
(马云版的杰克马,专业范!)
唱京剧、演小品、跳热舞、拍电影,马云成为了他自己口中“爱玩的文艺青年”,成为了“一个被金钱耽误的艺人”。
为唱《风清扬》,疯魔了的马云成天拿着demo痴迷练习。正式录制前的一整晚,他在视听室里一遍遍纠正发音吐字。
见多识广的霸道总裁在录音前还喝上二两小酒给自己壮胆。马爸爸也有心虚胆怯的一刻呀!
为拍《功守道》,创业至今从没有连续12天在同一个地方办公的马云,拿出12天,每天12小时拍摄。
这个分分钟入账几十万的总裁,只因为墨西哥总统到访,才请了一次3小时的假。马爸爸贵为首富也是要请假的呀!
马云即使是玩票,他的态度也绝对是专注且执着的。
其实每个大佬心中都有一个文艺梦,爱披头士的乔布斯、弹着尤克里里唱歌的巴菲特,皆是如此。
功成名就的大佬们,内心总有一些未完成的梦想,那些梦想跟金钱无关,跟成功学无关,跟审美的艺术有关,跟诗意的生活有关。
不仅是大佬们,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年少时的江湖梦、文艺梦。而路途遥遥江湖不在,生活艰难文艺不在,曾经审美的文艺成了而今养家糊口的技艺。
我们不必嘲笑马爸爸有钱人的任性和俗气。
马爸爸打着功守道,唱着风清扬,让我们知道大佬们也有求而不得的梦,即使再有钱他也只能在影像的虚拟中过一把瘾而已。
然而,这样一个年过半百,向往诗意生活、追逐年少梦想的中年男子却一点也不油腻,倒是励志而感人,值得我们尊重!
欢迎关注“周公子曰”。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谢明皓是谁旗下的?
自己工作室
超时代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谢明皓工作室)
谢明皓于2016年注资100余万在山东潍坊成立的个人工作室。
谢明皓,1998年9月8日生于中国山东,中国内地男歌手。 2014年5月被国际唱作人曲婉婷发掘,2014年5月翻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被搜狐、优酷等网站首页推荐走进大众视野
曾经的音乐播放器一霸天天动听是怎么凉的?
在那个互联网野蛮扩张的时代,天天动听踩着互联网的风口,得到了高速发展,早在2012年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1个亿,不得不说天天动听是很多人曾经的青春记忆符号。
但遗憾的是,就在天天动听发展得最好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急转弯,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天天动听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衰落的呢?
2012年以前,我国在线音乐的市场尚未规范化,大家版权意识单薄,甚至无版权科研,网络上的歌曲都是任意下载的,当时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播放器,天天动听也是其中之一。在众多的播放器中,天天动听凭借自己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功能设置人性化等优点脱颖而出。2012年和2013年可以说是天天动听最辉煌的时候。
转折点是2013年。
1、由于版权问题受到重创2013年国家开始推进音乐版权化,天天动听其实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动作稍显迟钝,加上可能抱有一丝侥幸心理,部分歌曲的版权问题没有处理好,2015年6月,酷狗控告天天动听网站上传播的435首歌曲侵权,后以在天天动听上禁停这435首歌曲为收尾。7月,国家颁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天天动听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被下线,直接导致大批用户流失。
2、运营不当雪上加霜2013年,在国家对音乐版权进行规范化的同时,阿里收购了天天动听。前面提到2015年天天动听下架了大批音乐作品,在有关这一些列事件的处理上,天天动听的下一步动作竟然是是改头换面。
天天动听不仅更名为阿里星球,连logo都改了,更致命的是连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泛娱乐化严重,失去了作为一个音乐播放器的纯粹,忽略了用户体验,至此原天天动听的用户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这是压垮天天动听的最后一根稻草。
乐视网复牌股价下跌?
乐视网“神话”破灭,投资者损失谁来负责?
江德斌
停牌9个多月的乐视网终于复牌了。长时间的停牌后,乐视网投资者等来的是乐视影业重组失败、乐视网经营困难以及孙宏斌的“愿赌服输”的消息。在此之前,业界已普遍看空乐视复牌后股价走势。在说明会上谈到乐视网的未来时,孙宏斌表示,“我会尽力,希望不留遗憾。但如果仍然没有办法,那也只能遗憾了。”
孙宏斌当初以“白衣骑士”形象入股,给贾跃亭一个极为难得的卖股套现机会,也给乐视网注入了150亿元宝贵资金,如今却沦为“接盘侠”,不得不吞下“认赌服输”的苦果。乐视网复牌后面临暴跌风险,乃是市场一致观点,悬念只是会跌多少罢了,由于乐视网拥有超过18万股东,其中包括众多机构、基金、知名游资、散户群体,均将遭受大比例损失。那么,在乐视网“神话”终于破灭之际,众多投资者的损失又该由谁负责呢?
孙宏斌有过多次大起大落经历,曾经破产又东山再起,此次投资乐视网虽然面临巨额亏损,却没有危及其房地产主业根本,尚无破产之虞,“愿赌服输”的表态,说明已核算过相关损失,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对于机构、基金来讲,乃是拿投资者的钱炒股,持股比例有限,损失也已提前减值,亦不会伤筋动骨,但没有识破乐视网的虚幻神话,导致“踩雷”,声誉会蒙上阴影,未来发展堪忧。
至于游资和散户,都是拿自己的钱在投资,损失则就非常惨痛了。按照机构给出最低的估值算,仅牛散章建平亏损就高达10亿元,其它散户则人均亏损15万元。再加上乐视网有数十亿融资盘,意味着很多人使用了资金杠杆,一旦股价跌破风险警戒线,那么将诱发强平爆仓危机,部分投资者将因此血本无归。
此前贾跃亭将自己的持股几乎全部质押套现,股价暴跌后,这些股份都将严重缩水,而且,乐视网也借了很多银行贷款未还,还有众多供应商的被拖欠货款,全部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显然,包括孙宏斌在内的众多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均会在乐视网复牌后的暴跌下,产生实质性的损失,而除了孙宏斌,还有谁愿意“愿赌服输”呢?谁又该承担责任呢?指望“下周回国”的贾跃亭肯定是不行了。
在乐视网上市以来,就不断遭遇过各界的质疑,包括造假上市、关联交易、财务腾挪、虚假盈利、大笔烧钱、无节制扩张、随意停牌、乱蹭热点等,可都没有影响到乐视网,监管部门亦没有采取实质性调查和处罚,令其被戏称为A股的一大“神话”。此前腾讯创始人曾李青称乐视是庞氏骗局,刘姝威连续发文揭露乐视网财务黑幕,从专业角度揭开“皇帝的新装”,如今乐视网“神话”终于破灭,验证了各方的质疑,可投资者、债权人的损失却难以挽回。
乐视网和贾跃亭身上的问题很多,有些只是很拙劣的把戏,却能在资本市场忽悠这么多年,骗了这么多商业大佬、明星名人,最终贾跃亭套现数百亿元,全身而退出走美国,留下一个纠葛重重的烂摊子,令人不免深思,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而且,A股市场上还有很多类似的“乐视网”“贾跃亭”,都在玩弄各种把戏忽悠投资者,找机会就套现离场,令投资者伤痕累累。如果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对这些忽悠者进行严厉打击,那么“乐视网”的悲剧还会不断重复,投资者的利益亦无法得到保障。
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的呢?
6月4日晚,爱奇艺定时更新了《海贼王》的第791集,但是非付费会员只能看六分钟,如果粉丝想完整看完一集,那么需要开通每月15元的爱奇艺VIP会员。
这突如其来的付费收看,海贼王的粉丝们在评论里表达了强烈不满。
其实早在5月20日,爱奇艺动漫官方微博就置顶了一则消息:”2017年6月,从《航海王》(即《海贼王》)第791集开始,《航海王》将加入爱奇艺VIP会员套餐。每周新更新的一集会员抢先看,同时上周播出的一集将转为免费观看。”
根据新浪科技的报道,爱奇艺的客服人员表示,此次收费是应版权方的要求,但对方并未透露具体的版权方身份。公开资料显示,《海贼王》的制作公司是日本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动画制作公司的CEO李豪凌告诉三文娱,“日本的版权方和国内的版权方有所区别,他们对播出平台会有一些要求。”
“视频网站最早出现付费服务时,也有很多人不满意”,一位视频网站的负责人告诉三文娱,在他看来,推广动画付费虽然困难重重,只是因为大家这么多年来,养成了免费的习惯,变革是需要时间的。
引进动画和国产动画先后试水付费
优酷土豆是最早开启动画付费的视频网站,从2015年开始,平台上开始试水部分动画只能VIP观看。
《潮与虎》首开会员先看,每周六更新,前两话免费看,第三话之后开始会员专享。该话成为国内首部付费动漫,彼时业内一片哗然,大家对这种全新的付费模式并不看好。而在11个月后,《潮与虎》播放量突破1亿次大关,成为国内首部播放量破亿的付费动画。
之后,优酷土豆相继推出了《一拳超人》《只有我不在的城市》《JOJO的奇妙冒险》《为美好世界献上祝福》《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等多部付费动画。以上动漫均是日本大热动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热门动画《我的英雄学院》因版权方要求,未开启付费。
优酷土豆迈出了动画付费的第一步,虽然招致了不少非议,但也是最早尝试建立付费会员体系的平台。优酷土豆上的付费动画向非会员只提供每一集仅五分钟的观看时间,后面的部分必须付费成为会员后才能观看。
而真正尝试国产动画付费是爱奇艺。
网络动画《灵域》是爱奇艺自制的动画剧集,改编自逆苍天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同名小说。在推出《灵域》第二季时,爱奇艺开始尝试会员付费观看,其规则是 VIP比非会员能看的动画要领先一周,紧接着爱奇艺与日本合作制作的动画《龙心战记》也是同样的VIP抢先看形式。
爱奇艺之所以能够尝试《灵域》第二季的VIP观看,是因为在《灵域》第一季的免费观看中,VIP用户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顺水推舟的推出第二季付费观看。
但是反观《海贼王》,这部热门动漫为爱奇艺拿下来67.4亿的播放量,远远高于目前仍未完结的《名侦探柯南》的9.5亿。与《海贼王》收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映公司旗下的另一部国民动画——《龙珠》,同样是在爱奇艺独播,而且是免费观看。突然将《海贼王》列入付费观看,这让很多海贼王粉丝无法接受。
腾讯视频也经历了一个动画付费从无到有的过程。
腾讯视频并没有在引进日本动画上花费太多力气,2016年全年引进日本动画仅十部上下,相较引进一百余部的优酷土豆来说这样的引进数量不足挂齿。
腾讯视频更加侧重于自制,因为腾讯视频依托于腾讯动漫这个最强拍档,在漫画IP转化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根据阅文旗下小说《全职高手》改编的动画《全职高手》在今年四月份上线,开播24小时点击量就突破一亿,腾讯视频上的部分动画通过付费会员可以抢先看。
PPTV 独播动画《至高指令》采取了与爱奇艺类似的付费播放手段。PPTV独播动画《至高指令》免费观看五集,从第六集开始开启会员观看功能,所有付费会员将提前一周看到动画,而没有付费的用户也可以在一周之后看到该集动画。
会员付费是平台实现变现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头部内容带动拉新(拉动新的付费用户),也是视频网站惯用的方式。尽管国内的付费配信之路较为坎坷,但也发展出了新的变现方式。
例如B站可以通过推送游戏广告获得分成,通过合作播放和独家放送的形式始终位列动漫视频网站的第一梯队。而腾讯直接参与国产动画IP的开发也是视频平台盈利的新思路。
动画付费用户率低,平台急需变现
在视频网站版权保护出现之前,大量的动画是以盗版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此举养成了用户免费观看的习惯,以至于如今视频网站想通过会员收费获得盈利的时候遭受了许多用户的抵触与不解。“看个动画还要钱?”是许多观众的内心疑问。
根据企鹅智库的调查研究,付费动画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相比于大众化的影视剧来说要相对较低,视频网站将适用于网剧的付费模式套用在动画上,阻力显然要多的。
此外,调查显示仅有5.2%的70后愿意为动漫付费,10.2%的80后愿意付费,90后对付费配信动画的支持度明显要高于其它,各大视频网站注重对独家动画的争夺,想必也是看中了这群年轻的消费群体。
与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相比,中国动漫的变现方式非常单一,主要以游戏为主。而日本动画的授权方式多样,周边产品收益高,而且还有DVD的收入补贴。重金买进版权的国内视频网站来说,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靠广告、以及版权分销或者其他视频增值服务。
视频网站积极地推进动画付费,也是意味着将动漫产业的收益又往上游推进一步。
各大视频平台重金引进版权,然后免费播放,其目的就是为了IP的粉丝进入自己的平台,以达到平台引流的目的。这种实则花钱买流量的模式并非长久之计。“平台一直烧钱也总不是办法啊”李豪凌道破了视频平台急于变现的原因之一。
视频平台推出付费模式,对动画制作公司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改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三文娱,目前国产动画的资金投入相对较高,十几集的动画番剧成本动辄能达到千万。“除非制作方有参与制作,平台付费的收入只有平台和版权方才有机会分账。”
在国内,使用电视收看节目的用户习惯,正在被通过视频流媒体平台点播所改变,腾讯、爱奇艺、优酷、B站等网络视频平台成为动画播放的主流平台。
在美国和日韩等发达市场,大平台对于影视内容的分发和制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他们的玩法与国内略有不同。以下是三文娱对美日韩三国的各大视频网站平台动画板块简述。
美、日、韩的网络动画平台付费又是什么情况
美国流媒体的发展与中国网络视频平台类似。
使用电视收看节目的用户习惯,正在被通过视频流媒体平台点播所改变。在美国,视频流媒体的四大平台Boomerang、Netflix、Amazon和Hulu。
美国最著名的动画视频网站Boomerang,在今年四月新推出了每月4.99美元的卡通流媒体服务,从原先的免费观看转变为付费订阅,所涉及的动画类型既包括平台主推的经典卡通动画,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当今制作的动画。在价格上,Boomerang定价$4.99/月。同时推出了优惠年费$39.99,折合每月3美元。与其他视频网站相比,这一价格相当有吸引力。
Netflix一向以视频库容量之大之全而著称,在动画方面,Netflix同样走在了众多视频流媒体的前列。Netflix的动画平台囊括了大量自制儿童剧和合家欢动画,同时也有《马男波杰克》这样的原创动画作品,甚至同日本动画制作公司深度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日本动画的全球配送权,并投资生产了一批日本动画。该平台的动画涵盖面之广,是吸引观众心甘情愿为其买单的重要原因。
目前Netflix的付费订阅服务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7.99美元、9.99美元和11.99美元。相对应地,在有无广告、视频清晰度等方面有优劣区别。
与Netflix类似,Amazon推出的流媒体视频服务Prime Video同样重视日本市场的开拓和满足日漫爱好者的需求。Amazon旗下推出Anime Strike,内容涵盖了1000余部动画电视节目和电影,包括与一些与日本本土同步上线的日本新番。
在价格上,除了Prime Video通用的$5.99/月的付费订阅外,还为Anime Strike频道设置了新付费模式:在Prime会员年费$99的基础上,新增$4.99/月的消费,便能收看该频道全部内容。
日本购买视频动画渐成主流,占内容付费半壁江山。
据日本映像soft协会《影像市场规模与观众动向调查 2016》报告,目前付费分为购买、租借以及视频付费配信服务三大块。
租借和购买维持徘徊状态下,视频付费配信(动画映像的分发的收入。过去主要渠道是在飞机、轮船、酒店、医院之类的公共场所播出给顾客看,而现在主要是通过网络渠道的视频分发,典型就是在各类视频网站上面播出。)却迎来了突飞猛进式地增长。
报告中显示,随着相关服务中介商的增多,付费动画配信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与前年相比达到了130.7%,共计1256亿日元。过去4年,视频付费配信用户则猛增3倍,从3.7%到12.7%,付费视频用户的增长维持了4年来不低于44%的付费用户率。
相较于美国和日本,韩国互联网巨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模式。
较之于美国、日本较为成熟的动画产业体系和原创动画的制作能力,韩国动画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代工向原创转型的过程中,整体产能不高。
在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发布的《2016年动画产业白皮书》中,涉及到韩国动画用户调查实况的部分提到了相关的付费情况。调查中显示,观看动画的月平均可能付费额,“1万韩元以下”所占比例最高为71.9%,其次是“1~3万韩元”占到了21.3%。
在韩国,由于网络视频平台并不像中国那样有BAT三足鼎立的几大平台,因此通过网络动画制作,获得一定销售成果的公司还是极少数的。
调查中显示,73.8%的韩国人会通过动画频道(如Tooniverse专门播放动漫的有限电视台),无线电视(KBS/MBC/SBS/EBS),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VOD(视频点播)等四种途径选择付费观看动画,其中通过VOD观看,付费的比例最高为35.1%,其次是IPTV的10.6%。IPTV和VOD的月平均付费金额则分别为4600韩元和6060韩元。
目前韩国最大的视频网站Pandora TV,从2008年起,该网站开始向全球提供多语种(英文、中文、日文、韩文)点播服务。在该网站下,专设 “动画馆”一栏,内容主要为平台引进的日本新番动画。
《2016年动画产业白皮书》还显示,不同硬件设备上,观众的付费意愿也不尽相同。PC端的观众中仅有16.8%的人有过付费收看的经历,而手机、平板电脑上的付费收看相对较高。
其中在手机上通过动画APP观看,付费比例为24.5%;通过视频流媒体观看,付费比例为6.4%;通过文件共享网站下载,付费比例为41.7%。在平板电脑上通过动画APP观看,付费比例为20.6%,通过视频流媒体观看,付费比例为17.8%,通过文件共享网站下载,付费比例为64.0%。
在资本全球化运作的当下,动画正在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最终放映,多方参与、全球同步成为大势所趋。在观看体验上,随心所欲的点播方式在欧美地区深已入人心,而中国的视频网站也在积极朝这一方向努力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