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列表,中国哪些省出过皇帝?
哪些省出过皇帝,这个认真算的话,一般只能以开国皇帝为准了。如果把皇帝们按地域划分进行统计的话,其结果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陕西:
秦始皇嬴政:中国第一位皇帝,其归属地就有意思了。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河北),后回到秦国咸阳(陕西)。这秦始皇算哪里的皇帝呢?只能说他籍贯陕西、生于河北,青少年之后又回陕西发展,最后事业成功。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夏景宗李元昊,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江苏:
刘邦,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也是到了陕西之后事业才取得大发展。看来陕西是古代的宝地。宋武帝刘裕,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梁武帝萧衍,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河北:
新朝王莽,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后周太祖郭威,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湖北:光武帝刘秀,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
安徽:
魏文帝曹丕,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后梁太祖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明太祖朱元璋,祖籍江苏沛县,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河南:
晋武帝司马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涿郡(河北),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南宋高宗赵构,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晋元帝司马睿,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内蒙古: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宇文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奠基人。高欢,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山东:齐高帝萧道成,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人;
浙江:
陈武帝陈霸先,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吴大帝孙权,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甘肃:唐高祖李渊,陇西成纪(一说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人。
山西:
后唐庄宗李存勖,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晋高祖石敬瑭,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的儿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外蒙古:元太祖铁木真,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人。
黑龙江: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
辽宁: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宁人;清太祖努尔哈赤,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人。结束语:1、人们感觉中,似乎河南皇帝应该最多、影响力最大。虽然多,但河南吃亏在于:其历史更辉煌的多是上古时代,在秦始皇称帝之前。比如商周主要活动都在河南境内,但这两个算不上。
2、陕西人最甘为他人做嫁衣,大秦,给江苏人刘邦做嫁衣;大隋,给甘肃人李渊做嫁衣。陕西人不愧于甘为人梯奖。
3、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文明巅峰---汉和唐,竟然一个是江苏人创立的、一个是甘肃人创立的。尤其是李唐,令人意外。
4、五代历史,几乎就等于山西人之间的内斗。
5、没想到内蒙古竟然出了那么多开国皇帝,把内外蒙古合起来更不得了。
6、山东的开国者极少,令人意外也不意外。意外在于:这么一个文化和人口大省,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不大。不意外在于: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太有文化了,执行力就不行,不如大老粗;就像宋败于蒙古、明败于满清一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好了,就写这么多了。喜欢就关注我吧。
古代皇帝有不少子嗣?
我国历史上有大约五百多位皇帝,这么多皇帝有没有生下双胞胎呢?还确实有几对,如果不仔细研究,还真不知道有几位皇帝也曾生过双胞胎。
古代大多皇帝都有不少女性伴侣,皇帝生双胞胎的几率应该会大一点,可却不是那么回事。
根据史料记载和后人推断,历史上有四位皇帝和自己的女性伴侣生过双胞胎。
北齐神武帝高欢有一对龙凤胎子女高欢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是他儿子当皇帝后追封的。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当时皇后娄昭君(之后才被封的)分娩生产,由于古代医疗条件有限,还是双胞胎,情况不容乐观。
宫女们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高欢,这个时候高欢正准备出征,听到自己的夫人情况危急他,他很担心,就准备晚点再出征。
在这时娄昭君派人传话给高欢:"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轻离大军!"。大王统领大军,怎么能因为我而坏了大事,生死由天,你来了又能怎么样呢?高欢一听是那么回事就去出征了。
《北齐书》曰:武明娄皇后,讳昭君,性宽厚,不妒忌。高祖率众将讨西寇,出师之夜,后孪(生患切,双生子也。)生一男一女。
这次战争高欢指挥得当,凯旋而回,而皇后娄昭君则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而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北齐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这个女婴就是后来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
李渊也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的出生日期是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元599年的一月二十三日。
在《隋唐演义》小说中,天下第一是李元霸,比李世民小几岁,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将宇文成都打死,后来被雷击中而亡。
这只是小说中的人物。
鲜为人知的是,真实的李世民的弟弟叫李玄霸,他和李世民也是一对双胞胎。
李玄霸也是出生于公元599年。虽然具体出生日期不明,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一下,李世民出生时间是公元599年的一月末,他的母亲不可能在同一年再生一个男婴吧。
因此可以推断出李世民和弟弟李玄霸应该是双胞胎。李世民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上皇帝的双胞胎。李玄霸十六岁就去世了,因此很少人了解他,只能知道小说里有那么一号厉害人物李元霸。
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也生活一对双胞胎李治当上皇帝后,把武昭仪从感业寺接到了宫中,再也不用长相思了,两人恩恩爱爱,感情很好。几年后武昭仪首先生下了长子李弘,又过了几年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男孩叫李贤,就是后来被武则天逼死的章怀太子。而那个女孩就是刚刚满月就早夭的安定公主。
这个女孩本来也能顺利长大的,可是武昭仪为了自己能打败王皇后就将这个女婴掐死。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王皇后没有子嗣,但是她很喜欢孩子,见武昭仪生了一对龙凤胎,她很喜爱,经常去看这两个孩子。一天王皇后又来逗这个小女婴,之后就走了,可万万没想到心狠手辣的武昭仪竟然将自己的女儿掐死,并用被子盖住。
等到唐高宗来看女儿的时候,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昭仪就趁机哭诉,说是王皇后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唐高宗唐高宗听后勃然大怒,就要废了王皇后,那时又没有监控,王皇后是百口莫辩。这个小女婴就成了武则天上位的垫脚石,她也真下得去手,于是只剩下李贤长大成人,这个安定公主很早就不在了,因此知道的人很少。
宋宁宗赵扩宋宁宗有九个亲生儿子,其中第六子和第七子是双胞胎,可惜都早早夭折。
顺王赵圻,宋宁宗赵扩的六子,生母钟夫人,开禧三年出生。
申王赵墌,宋宁宗赵扩的七子,生母钟夫人,开禧三年出生。
宋宁宗九个亲生儿子都夭折了,实在是人生一大悲剧。
这四对双胞胎的父亲都是皇帝(高欢是追认的)。
现在谁家生了双胞胎,很多人都要来祝贺,孩子的家人也很高兴。要是在古代生下双胞胎就不那么让人开心了。龙凤胎还好说,要是生下两个都是儿子,那就会有继承问题的隐患,会将弱小的一个秘密处理或者送出宫去。这样留下双胞胎记载很少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皇帝们,著名的人物也曾有双胞胎。
西汉权臣霍光也有一对双胞胎,都是儿子。
唐朝官员王仁皎生了一对龙凤胎,女儿嫁给唐玄宗做了皇后,儿子娶了唐玄宗的妹妹薛国公主做了驸马。
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女儿和硕温恪公主公主也生过一对双胞胎,可惜的是这位公主生完两个女孩以后就去世了,这两个女儿都顺利长大。
清朝乾隆帝的第五个儿子爱新觉罗.永琪和他的侧福晋索绰罗氏也生过一对双胞胎,其中一子不足一岁夭折。活下来的这个叫绵亿,被封为多罗荣恪郡王。
刘备为什么没被历史承认为汉朝的皇帝?
刘备是三国枭雄之一,也是我们所熟知的蜀汉皇帝,谥号汉昭烈帝。但是在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却并不承认刘备皇帝的身份,这是为啥?
很简单,因为刘备的地盘实在是太小了,刘备虽然号称皇帝,可是只占据了益州和汉中这两个地方,而且汉中的百姓还被那个杀千刀的曹老板给迁走了,你说他还能做皇帝不?
不光历史学家们不承认,就连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不认可。为什么?因为刘备是自己册封自己为皇帝,没有走正常禅让的程序,所以不管是忠于汉献帝的,还是忠于其他诸侯的,对此都很不屑。
一、我就做皇帝了,你们看着办!刘备这个心里很矛盾啊,因为前不久,汉献帝主动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也就是说曹丕是正儿八经走正常程序登基的皇帝,人家的正统性是得到大汉王朝认可的。
甭管这个过程中用了多么卑劣的手段,可人家的手续是齐全合法的。刘备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有人抢了他的东西。
可是他怎么都够不到汉献帝,毕竟汉献帝是曹操留给他儿子的遗产,跟刘备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刘备要想成为真正的皇帝,显然合法手续已经办不了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跑来对刘备一顿吹,表示可以用合法的手段让刘备登上皇位。原来诸葛亮有意思,他居然捏造了汉献帝去世的消息。
汉献帝下台以后,被曹丕封为了山阳公,可谓是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他要是还活着,显然不利于刘备抹黑曹丕。
曹丕这家伙敢把汉献帝赶下台,就敢把汉献帝给剁了。于是诸葛亮索性就声称汉献帝被曹丕给剁了,曹丕不是合法继位,而是弑君继位。
这样一来,合法权再次空了出来。诸葛亮冲着刘备使了个眼色,刘备立刻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大家也跟着刘备一起哭了起来。
可能刘备的演技太出众,居然把诸葛亮都给弄哭了,把正经事都给忘了。刘备嗓子都快哭哑了,只好不断冲着诸葛亮咳嗽。
诸葛亮这才反应过来,立刻一番大道理,表示大汉朝不可一日无主,刘老板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后裔,他不做皇帝谁敢做?
大家被诸葛亮这么一撺掇,纷纷表示支持刘老板做皇帝。刘备就像过年碰到亲戚塞红包的我们一样喊着:使不得使不得!
嘴巴不老实,身体很诚实,一屁股就坐在了龙椅之上,你们爱咋咋地,这皇帝我是当定了。这完全就是他们集团内部的一场戏,自导自演自己做观众,你说能被大家认可吗?
二、刘备那点财产,根本够不到上市做皇帝。在汉朝以前,能够做皇帝的,基本上都是一统江山的那种人,比如说秦始皇、汉高帝。就算是王莽,其实他的新朝也是一统江山的。
再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只占据部分地盘的国君,只能够称之为公或者王,绝对不可能称为皇帝的。
为此做皇帝的标准,基本上就是一统江山,从这个角度来说,甭说刘备了,曹丕这个皇帝其实也不合格,因为曹丕也没有一统江山。
不过曹丕比刘备成熟的地方在于,曹丕掌握着中原地区。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的人口巨多,不是偏安一隅的小地方能比的。
在三国结束的时候,有人统计了一下三国灭亡时的人口数目。曹魏有400多万人,东吴有200多万人,而蜀汉只有不到100万人口。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蜀汉的资本这么少,又拿什么去跟其他两个国家抗衡呢?刘备正是在这点家业的基础上,成为了皇帝,你说天下人心会服气吗?
可以说,天下十分之七八的人,都不服气刘备做皇帝,只有十分之一二的人表示默默顺从,传到后世以后,自然就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了。
三、另辟蹊径地贬低刘备,只不过为了标新立异罢了。刘备是三国的一代枭雄,其能力不在曹操之下,毕竟人家白手起家,比曹操家大业大要牛得多,打下那么大的基业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自古以来刘备也一直都是以正统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渲染,以刘备作为正义的一方,几乎成了千古以来的定律。
可是到了我们现代,情况就发生了转变,因为千古以来,都喜欢赞扬刘备,那么现代人要想博眼球,如果还赞扬刘备,根本就起不到效果。
只有大家都在干什么,而他偏偏就朝着反方向走,那么他才能出名。这就是刘备不被现代人所认可的主要原因。
甭说刘备了,就连同时进入文武双庙的诸葛亮,被称之为武庙十哲的人物,到了现代,也已经被拉下了神坛。专家们表示,诸葛亮不仅比不上郭嘉,现在连鲁肃、张昭、法正等人都比不上了。
没办法,你要是再吹捧诸葛亮和刘备,谁还愿意看啊!这只不过是一种博眼球的办法而已。其实刘备始终是登基称帝的人,不管你承不承认,刘备都做过皇帝。
总结:三国君主里,刘备是最不容易的。三国君主都很有能力,你非要说哪一个最厉害,这是不对的,也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因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各不相同。
可是要说三国君主中,最不容易的一个,我看就是刘备了。刘备这个人虽然顶着个中山靖王后人的头衔,可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只能卖草鞋为生。
他从一个卖草鞋的苦孩子,一路积累经验,寻找创业的机会,最终打下如此一片江山,为汉朝的延续作出贡献,我觉得是相当了不起的。
再看看曹操和孙权,曹操的爷爷是握有实权的大太监曹腾,曹操的父亲是位列三公的太尉曹嵩。曹操还有曹家和夏侯家两大豪族的支持,一出场就是主公的角色,不需要给任何人打工,家底实在是太好了,创业不缺第一桶金。
孙权就更别说了,父亲和哥哥把江山打好了,好端端地放在了他面前,他不需要另外创业,只需要花精力守住这份基业,属于典型的有出息的富二代。
这么一对比我们就能发现,刘备太不容易了,他的小日子最艰苦,能够混出个人样来,值得我们钦佩。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为何只有李夫人与其合葬?
汉武帝严格来说并没有与其合葬的皇后。西汉帝后的合葬形式为同茔异穴,也就是说皇帝和皇后葬在同一个陵园,但各自拥有独立的封土和地宫,像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合葬的长陵、汉景帝和王皇后合葬的阳陵都是这种葬制的典型表现。至于汉武帝,由于各种政治风波,最后导致在茂陵并没有真正规格和礼制上与他合葬敌体的皇后。
根据西汉传统,有资格与汉武帝合葬的分别是如下几位后妃。汉武帝原配皇后陈阿娇,她因行巫蛊而被汉武帝废黜,死后别葬,不在茂陵陵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她因在巫蛊之祸中协助太子起兵,被汉武帝废黜,她本人也自杀,后来宦官将其草草埋葬在长安城南的桐柏亭附近,汉宣帝即位后为她修了思后园,也没资格葬在茂陵。
而汉昭帝的生母赵婕妤作为帝母,本来有资格成为皇后,但汉武帝以“母壮子弱”的理由杀了她,她见罪于武帝,昭帝也不能让她用皇后身份与汉武帝合葬。所以霍光最后只能追封汉武帝生前宠爱过的李夫人为皇后,让她配食武帝。
不过没有皇后合葬也不代表葬在茂陵的汉武帝就是个孤家寡人,西汉帝陵实行的是陪葬制度,像皇亲国戚、妃嫔和重要亲贵大臣等都可以陪葬帝陵。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的就有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金日禅、霍光和上官安等,根据考古勘探茂陵至少有一百多座陪葬墓。不过大多分布于茂陵之东,陵园东司马门道的南北两侧。而只有汉武帝平时宠幸的一些位份比较高的妃嫔由于是皇帝内眷,才有资格陪葬于帝陵陵园之内,其中包括著名的李夫人。
(资料图来自《汉武帝茂陵勘探报告》)
李夫人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青春早逝,对她念念不忘的汉武帝在她去世后以皇后之礼安葬,将其陵墓置于茂陵之西,属于茂陵陵园之内。李夫人墓又名“英陵”、“集仙台’,、“习仙台”。位于茂陵西北的范家村,距茂陵约一里之地。经实测,该墓封土底部东西九十米,南北一百二十米,顶部平面为方形。边长约二十米,封土高约二十五米,占地十九亩。不过李夫人虽然是以皇后礼下葬,后来她被追封为孝武皇后之后,霍光又提高了她的规格待遇,但她的墓葬规格实际上比正常的皇后规格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而茂陵陵园之内除了李夫人之墓,另外还有中型以上的墓葬九座,其中一座有封土和墓道,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次冢”,有推测认为这本来是为皇后卫子夫修建的皇后陵,后来卫子夫在巫蛊之祸中被废自杀,本该是皇后陵的次冢就没有按照皇后规格营建,而且荒废了。至于其他八座墓葬没有封土,可能是后宫中位份比较高的一些妃子。
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
光武帝刘秀看着面前漆黑的头颅,心中窃喜:如果没有你瞎折腾,我怎么可能坐上天子之位呢?王莽的头颅被视为珍品,一直珍藏了272年。
直到晋朝末期,王莽的头颅才在大火中被烧毁。
以一己之力将汉朝拆分为西汉、东汉的王莽,灰飞烟灭,只将传说留在了世间。
一、西汉和东汉秦朝末年,天下揭竿而起。
公元前202年,经过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得到了天下,从一个街头混混成为天子。
刘邦在山东登基,定国号为“汉”。之后就到了洛阳,准备定都于此。
后来谋士娄敬劝说他,从天下大势来看,建都洛阳不明智。如果能够进入关中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才能掐住天下的咽喉。
于是,刘邦在定都洛阳之后三个月就迁都关中,定都长安。
汉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使得经过秦末战乱的老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渐渐强盛起来。
及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时期。
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屡屡侵犯边界的匈奴,经过多年征战,匈奴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再也无力大举南下。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样让人热血喷张的豪言壮语并非只是吹牛,而是实力的展现。
刘邦的子孙们维持了210年刘姓江山。
公元8年,汉平帝死了以后,外戚王莽掌握政权,将江山改为姓王,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新朝。
后世多认为王莽篡权,是个乱臣贼子。其实当时天下人都认为汉室天命已尽,对于王莽的上台,并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
也有人说王莽是个穿越者,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匪夷所思的政策。大大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完全不接地气,引起了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
比如,他四次改变货币制度。每次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把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搜刮光了。
而且各种货币都在市场上出现,民间交易非常困难,流通不畅。
在王莽的一系列骚操作下,各地豪杰蜂拥而起。王莽被起义军割掉了头颅,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在反对王莽的势力之中,不少人都打着汉朝的旗号。
刘秀也是如此,他的口号是“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开始了自己的宏图霸业。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新的王朝,定都洛阳。
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性,刘秀说自己是刘邦的九世孙,继续延续了“汉”这个国号。
当时天下姓刘的如果都向上追溯,或多或少都会和刘邦的皇室存在着一些关系。
刘秀虽然宣布自己所建立的汉朝是刘邦所建立的汉朝的合法延续。
可是实际上,他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这个汉朝是个全新的朝代,与原来的汉朝完全不同。
后人为了将两个汉朝进行区分,根据定都的地理位置,将刘邦所创立的汉朝称作“西汉”,而将刘秀所创立的汉朝称作“东汉”。
也有人按照时间区分两个汉朝,王莽之前的汉朝被称作“前汉”,王莽之后的汉朝被称作“后汉”。
而在整个东汉时期,官方只承认一个汉朝,没有东汉和西汉的区分。
东汉皇帝在名义上是以西汉皇帝为直系祖先,刘秀尊称西汉元帝为父亲,以显示自己入主了大汉皇家大宗。实际上,两汉的帝王世系完全不同,刘秀是皇室的旁支小系,东汉皇室另外建庙祭祀自己真正的祖先。两汉的统治阶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所周知,刘邦是草根上位,西汉的统治者们几乎都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平民功臣们。刘秀上位获得了豪族的支持,他能够取得天下,是豪族击败平民的结果。简言之,东汉和西汉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二、北宋与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从宋朝建国开始,赵匡胤就开始一统天下的进程。先后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结束了纷乱的五代十国。
宋朝是个无比辉煌的朝代。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美不胜收。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等等,几乎都来自宋朝。
宋朝的GDP是当时的世界第一,经济繁荣,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一窥端倪。
然而如此强盛的国家,建国仅仅167年,就被金国灭亡了。
公元1127年,金朝军队攻陷宋朝都城。
宋徽宗、宋钦宗及宋朝宗室全部被俘虏,历史上成为“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
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宋朝的国力是世界第一,金国根本无法与之媲美。
而且宋朝拥兵百万,金军才不过十二万人。
金军却势如破竹,所到之处,轻而易举攻破沿途城池,宋军毫无还手之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赵匡胤兵变后建立宋朝,他担心武将拥兵自重,历史再次重演,因此采用了“重文轻武”的策略。
他先用“杯酒释兵权”,让有权有势的大将军们都让出了兵权,将禁军军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挑选地方军队中的精兵强将充实禁军,“强干弱枝”,地方军队的能力受到压制。
禁军的驻防地经常变化,将领也不断调换。将领与士兵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
利用军功升职难度极大,武官的升迁之路艰难,而文官就更容易被提拔。
因此,全民形成了努力读书学习的风气,习武之人明显减少。
赵匡胤这样做,可以消除有人武力夺权的隐患,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可是弊端也很明显,国家的整体军事力量被降低了。
金军入侵宋朝时,全国上下都挑选不出合适的人领兵作战。士兵完全无心恋战,一溃千里。
2】地方发展不平衡,京城开封几乎集中了全国的所有财富,其他地方发展极其缓慢。
地方财政收入除本地行政开支经费所需之外,全部交纳给朝廷。
当金军入侵时,地方城市无力抵抗。导致大军长驱直入,直接逼近首都。
堂堂一国之君,宋徽宗和宋钦宗被迫前往金国首都,在完颜阿骨打的宗庙跪拜。
徽、钦二帝身穿金人服侍,坦露上体披着羊皮,分别牵着羊来到金太祖灵位前,行三跪九叩之礼。
他们的女儿、妃嫔下场更为悲惨,很多人被凌辱致死。
当宋徽宗、宋钦宗在金国倍受侮辱之时,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定都临安(今杭州)。
此时宋朝的领土范围大为缩小,首都从中原地区迁移到了江南吴越之地,原来宋朝疆域内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区域都被金人占领。
因此,后人将靖康之耻前的宋朝称为北宋,靖康之耻后的宋朝称为南宋。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地位与统治中原时期的北宋大不相同。
1279年,南宋与蒙古在崖山进行了大决战。
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此次战役标志着南宋的灭亡。
从宋高宗赵构于公元1127年南渡起至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攻占崖山为止,南宋历时153年,传了9位皇帝。
北宋和南宋都是赵匡胤的子孙承袭皇位。
本质上,南宋是北宋的延续,只不过统治的疆域缩小了,首都也从开封迁移到临安。
三、写在最后西汉和东汉在当时都叫做汉朝,却是两个几乎不搭界的朝代。
后人为了将两个朝代进行区分,按照首都位置的不同,分为西汉和东汉。
而北宋和南宋在当时都称作宋朝,是一脉相承的朝代。
因为统治区域和地位的不同,被后人分为北宋和南宋。
朝代转换中,往往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得非常凄苦。
这正应了一阕词中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